第81章 准备
猫儿桥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这是假设,哪有那么寸团主力出去了鬼子就来了”有人试图驳斥这可怕的预设。 没等赵保胜反驳,高一刀手一挥:“别扯淡!咱们人少,就得按最不利的情况假设,真撞上了,村里百姓和伤员怎么办拼光了都逃不掉!” 赵保胜暗自松口气,高一刀不是蠢货,只是没想到那么极端的情况,现在挑明了,他已经在考虑了。 有人提出来,把岗哨前推,胡义摇头:“单独岗哨前推没用,离得太远发现敌人可能逃不回来的,离得近了提前不了多久,我们已经讨论过了。” 高一刀问:“你们有什么办法”他看着赵保胜。 赵保胜摇头:“我没有军旅经验,胡义倒是可以和你们一起商量。” 高一刀愣了一下,转头看胡义,胡义脸上的淤青也挺可笑。 “快腿,通知村口哨位向南前移一里地,咱们回团部,召集所有留守部门负责人,班排干部全都参加,开会讨论。” 团部就那几个部门,几乎全跟着主力出去了,连供给处李算盘那个独臂都跟着去了,说是清点战利品得他亲自过目…… 卫生队有伤员在,留着两个人,供给处一个,通讯班一个,然后就是二连的一帮班排干部,还有九班班长刘坚强……以及能做主的赵保胜和自认能做主的小红缨,以及前东北军军官,现八路军战士胡义,嗯,只剩马良,候在院子里。 高一刀难得能坐到团部主位上,意气风发,唯独额头那个油光锃亮的大包有点显眼。 会议很简单,就是讨论赵保胜提出来的极端情况,如果真的发生了,该怎么应对。 高一刀的威压,让直属团部的几个部门也不敢开玩笑。 卫生队汇报,现有十六个伤员,六个得抬着走,十个能自己走,就是走不快。 供给处汇报,团里存粮被主力带出去大部分,弹药全无,现存粮食及其他物资大概八百斤,需要配给人力搬运。 通讯班说,团部院子里所有东西,如果打包,大概需要四个人背。 高一刀头疼,光安排这些东西和人员撤离,以及协助村民,就得他二连一个排什么都干不成。 他作为留守负责人,要求这些部门,今天就做好打包准备,明天就打包完成,一旦有敌人接近,必须保证接到通知立即能出发。 剩下的就是战斗部队的事儿了,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日军扫荡。 还是前哨的问题,无名村离南边山谷出口大约八里地,谷口设置哨位,消息可能传不回来,中间设置接力,太浪费人力,留在谷中的人,能顺利逃回来的机会不大。 刘坚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原来听他九连的班长说过,这叫‘诸葛亮’会,和班里的战士一起讨论战术的小会差不多,都是军事民主的一种。 眼下就卡在哨位位置和警戒提前量上了。 刘坚强想起来,一连在西山南边的台地上,设置了一个观察哨,他有同期老乡上过那个哨,说那里可以看很远……他想提,但二连不是应该也在那儿设了哨吗 赵保胜对军事懂得不多,有些打蔫儿,刘坚强拿手指捅他,他凑过去,耳语。 “高连长,我们班…长刘坚强,问西山南边台地上的观察哨有没有设”赵保胜问。 “……没有,那个哨位观察距离比村口哨位远不了多少,爬上去非常费劲。”二连的某排长说。 八路军望远镜非常稀有,独立团一个都没,连陆团长都没得,哨位观察受目视距离限制很大,离得远了,单个人的行动可能看不到。 高一刀眼一瞪:“谁让你擅自撤哨的!” 赵保胜摆手:“我们想问的是,台地上能走到南边多远” 太行山的独特地形,峡谷两边山上中间有台地,台地上还有峰墙,整个断面呈阶梯状,台地有些可以和峡谷一样长,但如果没路,从峡谷没法直接上到台地。 刘坚强的想法,就是想问台地能不能通到谷口的台地,把哨位设到台地上,可以监视谷口,即便鬼子进谷,没有通路可以上台地,也打不到台地上的观察哨,观察哨可以从台地上回无名村示警。 安全是安全,但现在不清楚台地能连到哪儿,这些周边地形都是一连摸排过的,并没和二连讲,另外,距离问题可能还是得靠接力传递。 “快腿,立刻安排人去看,东山西山都安排人上去,台地…还真没注意到这种可以利用的地形呢。”高一刀命令,“还有,问村里人,包括我们既定的撤退路线,安排人走一遍,别特么担架都过不去。” 这种排查费时费力,台地也可能在山谷里看着是连着的,实际上台地中间有可能有沟壑,有断层根本走不过去。 “有个问题,”胡义举手,“夜间怎么办台地上的哨位没法解决峡谷里夜间通过的……” 是啊,明哨夜间可以叫停,对口令,台地上只能是观察哨,根本拦不住山谷里的人。 “鬼子大规模夜间行动也是有照明的。”高一刀咧嘴,“东北军没遇到过” “大规模的夜间行动,鬼子没必要啊,我是怕他们的侦查班,夜间潜入,”胡义面无表情,“鬼子夜间摸哨也很厉害的。” 赵保胜猜胡义以前吃过亏,得胜港倒是没有被偷袭成,提前让火光照亮,被三排发现了。 夜袭…咱不也是祖宗一级的吗连灯塔国在朝鲜都吃过咱的亏……灯塔国大兵好像用铁丝网和地雷来防夜袭的吧地雷炸了就疯狂开火…… “团里有地雷吗”赵保胜问。 摇头。 “你想在山谷埋雷”高一刀撇嘴,“山谷里有老百姓通过的,炸了咋办” “夜里哪个好人进山谷”赵保胜抬杠。 “鞭炮行不行”二连有人问。 “咋点”立刻有人反驳。 赵保胜眼睛一亮:“火柴头和火柴皮可以做发火装置,我那烟雾弹就是这么搞的发火。” “你那东西保险不咋设置夜里下霜会不会潮掉” “拉绳,一头固定,一头栓拉火,长征路上有人拿手榴弹设过雷。”又有人提。 “那不如直接放个手榴弹。” “不,这个是示警用的,手榴弹还是会伤老百姓。” “怕潮可以做个油纸袋,把鞭炮和拉火都包进去,只留绳子出口。” 果然不愧叫‘诸葛亮会’,一旦开了头,大家讨论起来,主意就越来越像样。 连小红缨都掺和进来:“山谷一百多米二百米宽,拉那么长的绳,能扯得动拉火吗” 又沉默。 “堆石头!堆石头堵住,只开小口,”赵保胜突发奇想,“还可以多堆,把路给留弯的,两个人并排走行,人多了就得排队!” “这样还能降低敌人行军速度!” “要不要挖坑” “陷阱这路咱们也得走呢,必须能撤掉。” “不能撤,如果咱能撤掉,鬼子也肯定能搬得动,唔,还得防敌人爬过来,不能太矮。” 赵保胜觉得自己的主意可能挖了个大坑,这几天别想消停了。 高一刀很满意,难题,也要看什么样的难题,这咱们不就能解了嗯,九班这几个烂怂也是可以的嘛。 散会,各自分头去准备。 赵保胜这才知道,无名村的村民就有自己做鞭炮的,只是附近土硝难寻,村里牲口少,全靠各家各户的茅厕收集…… 要了纸捻儿的样品,赵保胜开始研究怎么把火柴发火装置和纸捻儿联系起来。 不算难,用木头削一个固定装置,钉在地上,固定拉火和纸捻儿,在院子里试了两次,都成功了。 油纸袋也很简单,不是要长期使用,哪怕每天都换,也用不了几个。 村民们也被通知到了,鬼子可能要进山扫荡,要求准备好转移。 对于没有见过,只听说过鬼子的村民,解释劝说工作反而比较难,赵保胜给快上火的高一刀出主意,开故事会,让见过鬼子受过鬼子害的人,给村民们讲讲他们见过的鬼子。 这个事,既然赵保胜提了,高一刀就索性交给赵保胜。 老赵恨不得打自己两下:得意忘形,忘了低调,领导喜欢把事情交给能干的人,越能干,手里事越多…… 下晚大伙儿顶着粥碗,去操场听‘说书’,那个又高又壮的赵先生,就是那个以前来村里剃头的那个,要讲日本子的事儿。 故事会很成功。 赵保胜倒是一点不怯场,给工人开会开惯了,夜里操场没灯,就几个火把,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倒是有点惊悚。 散场之后,村民们讨论最多的是,日本鬼子真不是东西,赵先生那么好的人,好好的生意做着,让鬼子祸害得家破人亡,房子生意都毁了。 对于鬼子在黄浦江边砍老百姓的手,以及金陵那么大的城给杀几十万人,离山里百姓的认知太远,将信将疑。 倒是梅县几个村子被杀人烧房子,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甚至晋省那边鬼子作恶的事儿,也有人知道。 哦,这里其实属于晋豫交界,村民自己都说不清自己是豫省人还是晋省人,只不过只有豫省梅县的来收粮税,豫省过来方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