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窗闲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长安,格物院。 与朝堂上的波诡云谲和远洋上的剑拔弩张不同,这里永远弥漫着一股独特的味道——机油、煤灰和金属灼烧混合在一起的气息。 对于格物院的匠人和学者们来说,这便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芬芳。 李信身着便服,没有惊动任何人,径直走进了格物院最核心的冶金研究所。 研究所内,热浪滚滚。一座比人还高的巨大炉子正熊熊燃烧着,发出沉闷的轰鸣。这便是王希口中,由马钧团队呕心沥血研发出的“平炉炼钢”试验炉。 王希和一位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站在炉前,全神贯注地盯着观察口里那一片耀眼的白光,仿佛在欣赏着世界上最瑰丽的珍宝。 “陛下!”还是眼尖的王希先发现了李信,连忙躬身行礼。 “免礼。”李信摆了摆手,目光也被那座巨大的炉子吸引,“这位想必就是马钧马老先生了” “草民马钧,参见陛下!”那老者正是大华第一代工匠的领军人物马钧,他想跪下行礼,却被李信一把扶住。 “马老先生快快请起,您是我大华的国宝,若是跪我,朕可折煞了。”李信的语气充满了真诚的敬意。 在李信的治国理念中,能开疆拓土的将军是帝国的利刃,但能让帝国强盛不衰的,唯有这些默默无闻、却能创造出“神迹”的格物大家。 马钧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一辈子与炉火、铁锤打交道,何曾受过如此礼遇。 “陛下谬赞,草民愧不敢当。” “当得,如何当不得”李信笑道,“朕听说,平炉炼钢,成了” “托陛下洪福,成了!”提到自己的专业,马钧立刻来了精神,他指着那座巨大的炉子,兴奋地介绍起来,“陛下请看,此炉名为‘酸性平炉’,一次可容纳铁水十吨,是转炉的十倍!而且,它能以废钢、铁矿石为原料,大大降低了成本。最关键的是,平炉炼钢过程平缓,便于取样分析,钢水的质量远非转炉可比!” 王希在一旁补充道:“陛下,按照马老先生的设计,如果建成一座五十吨级的平炉,日产钢水量可达百吨!成本,比转炉炼钢至少降低三成!” 日产百吨!成本降低三成! 李信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两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镇远级”铁甲舰的龙骨,可以更快地铺设;意味着北疆的铁轨,可以向西伯利亚的更深处延伸;意味着“启明”步枪的枪管,可以流水线般地生产…… 它意味着,大华这头巨龙,即将换上真正由钢铁铸就的筋骨! “好!太好了!”李信难掩激动,重重地拍了拍马钧的肩膀,“马老先生,你为大华立下了不世之功!朕承诺过,若一年内建成日产百吨平炉,封你为侯。现在看来,不必等一年了!” 他当即下旨:“封马钧为‘格物侯’,食邑五百户,赏银万两!其子孙可世袭此爵位!此事,立刻登载《大华日报》头版,昭告天下!” 马钧和周围的匠人们都惊呆了。 封侯! 自古以来,封侯拜相,那是文臣武将的专利。一个“匠人”,一个在士大夫眼中“奇技淫巧”的代表,竟然能凭手艺封侯 这简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马钧激动得浑身颤抖,老泪纵横,再次跪倒在地:“陛下……陛下天恩!草民……草民何德何能……” “你配得上!”李信再次将他扶起,声音铿锵有力,“朕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在大华,凭军功可以封侯,凭学问可以入阁,凭你们这双能创造奇迹的手,同样可以封侯!朕要让‘工匠’二字,成为最受人尊敬的称谓!”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所有匠人的心中。 他们看着李信,眼神里不再仅仅是敬畏,更增添了一种狂热的崇拜和“士为知己者死”的决绝。 安抚了激动不已的众人,李信将王希拉到一旁,低声问道:“镇远级的钢材,多久能供应上” 王希压下心中的激动,迅速计算道:“陛下,若在江南钢铁厂立刻建造两座五十吨级平炉,三个月内便可投产。届时,钢材供应将源源不绝。沈明总办那边,两年内让三艘铁甲舰下水的军令状,便不再是空谈!” “好!”李信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芒,“朕给你最高的权限!钱,林则会给你批;人,行政总院会给你调;地,地方官府敢不配合,朕砍他的脑袋!朕只要一样东西——钢铁!无穷无尽的钢铁!” 从格物院出来,李信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他深知,与荷兰、英夷的博弈,军事只是表象,外交只是手段,真正的胜负手,就在这格物院的炉火与船政总局的船坞之中。 只要钢铁的洪流不断,大华这艘巨轮,就无惧任何风浪。 他回到御书房,立刻召见了行政总院院长陈敬之和副院长王砚。 “朕今日去了一趟格物院,感触颇深。”李信开门见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两样,朕都要牢牢抓在手里。” 他下达了两道旨意。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扩建格物学堂。自蒙学起,增设“格物”一科,教授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凡在格物学中表现优异者,可保送至各地的格物大学深造,学费全免,另有津贴。 第二,成立“大华皇家科学院”,由王希担任首任院长,牛顿、马钧等人为首批院士。科学院院士,享亲王俸禄,见官大一级,可直接上书房奏事。 陈敬之和王砚听得心神巨震。 这两道旨意,不亚于一场思想上的大地震! 这是在动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千年传统,是要将“格物致知”的地位,提升到与“经世致用”并驾齐驱,甚至更高的层次! “陛下,此举……恐怕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非议啊。”陈敬之忧虑道。 “非议”李信冷笑一声,“那就让他们非议去!旧时代的读书人,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能给朕造出一颗螺丝钉吗能给朕炼出一炉好钢吗” “朕要的,是能让大华富强的学问,不是让他们空谈心性、结党营私的工具!” “王砚。” “臣在。” “拓殖总署那边,进行得如何了” 王砚立刻禀报道:“回陛下,首批二十万户移民,已有近十五万户抵达北疆、东疆的各个定居点。沿途虽有波折,但在军队驿站的护送下,未出大乱。只是……北疆今年的雪,似乎格外大。” 李信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副巨大的地图。 南洋的风暴,北疆的风雪。 一个帝国的崛起,注定要与天斗,与人斗。 而他,作为这个帝国的掌舵者,必须确保,在任何一条战线上,大华,都不能输。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蒙古大领主

蒙古大领主

刘面包先生
机缘巧合,王超得到农场主系统,前往蒙古种地,放牧,开发经济,发展中国古典文化。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明明已经失去了爱情,却有这么多美女纷纷来撩,很苦恼啊。
军史 连载 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