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官小姑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长矛卒作为最基础的兵种,在帝国时代体系里造价最为低廉,仅需耗费木材与粮秣,价值比农夫略高——这还是因木材产出有限而粮草供给充足之故。实质上二者的耗费几无差别。 这类枪卒本是最弱战兵之一,寻常唯有对阵象兵时才会启用。但当游戏规则映照现实,长矛方阵的威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相较需耗费黄金锻造的剑士团,长矛兵的性价比显然更胜一筹。眼下刘耕虽黄金储备不足,木材粮草却堆积如山。七千长矛战阵,正是他迎击南蛮的底气所在。 当世除却北疆胡骑,余者皆不足虑。即便是最基础的兵种,亦能形成碾压之势。这七千兵力实为保险起见——若按史书记载,或许两千精兵便已足够。 这里是一段 关于叛乱的具体经过已无从考证,但最终结局却是注定的。士燮成功守住交州,很快便正式接任交州太守一职。 若按原本历史轨迹,没有他这支 的长矛军队,交州本就能守住。如今增加了这支精锐,即使历史发生改变,局势也完全能够掌控。 刘耕对此表现得十分泰然,但城内却人心惶惶。无论是州府的汉人百姓还是原有驻军,都明显感受到局势正日益紧张。 士燮在太守府中来回踱步,脸色阴沉。纵然得到秦王刘耕的支持,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短短数日内,南蛮军队已连破七城。这些虽多是南蛮聚集地,但能如此势如破竹,可见敌军规模之大。 如今城中虽有大批青壮,终究不是正规军。面对来势汹汹的南蛮大军,这些临时征召的平民能否形成有效战力还很成问题。 "殿下..."士燮喃喃自语,目光投向远方。但很快又暗自摇头。理智告诉他,秦王应该没有更多隐藏力量了。这几日展现的数千流民和两千精兵已足够惊人。若还有更多兵力,光是粮草供给就是大问题。 精锐士兵的培训更非朝夕可成。以秦王的年纪,即便身边能人众多,短时间内也难以组建更多部队。"实在不行,就只能与那些蛮族谈判了。"士燮长叹一声,开始考虑最坏打算:用钱财换取和平。只要能暂时稳住南蛮,给秦王争取时间,不仅交州可保,将来北上中原也未尝不可。 四十二 至于需要支付的代价,士燮早已做好承担的准备。 若说先前他抱定与城共存亡的信念,如今却要为刘耕筹谋了。对于自身定位,士燮看得通透,亦明白该如何抉择。 然而事实证明他多虑了。 尤其是当他迈出太守府,望见城墙上突然多出的持矛士兵时,士燮嘴角不由微微抽动,发出一声轻叹。 他再次低估了这位殿下。 更低估了这位殿下暗中积蓄的力量。 短暂的惊诧过后,便是难以抑制的振奋。 没错,就是振奋。 局势在这一刻彻底逆转。 七千—— 这已是个不可小觑的数字。 此刻他心中唯有十足把握,以及连自己都未察觉的雀跃,或者说狂热。 那是激荡,更是曾经不敢奢望的憧憬。 —————— (此处当增补战役描写,否则前期铺垫漫长,仅两战收场,未免头重脚轻) 祝融部落。 作为毗邻汉土的南蛮大族,史上其首领孟获曾叛蜀汉,终为诸葛亮所 。 如今孟获尚在襁褓,但祝融部落的凶悍却丝毫未减。 短短五日便连破数城,兵锋直指州治。 大有鲸吞交州之势。 两万余众集结,纵使多数人不过摇旗助威,声势依旧骇人。 城头。 刘耕清晰望见远处烟尘蔽日,耳畔充斥着古怪的蛮语嚎叫。 "来了!" 士燮低声自语,神色凝重。 但此刻的他已无先前忧虑——坐拥七千精锐及众多青壮,莫说南蛮,纵使百越举族来犯亦有一战之力。 "威彦,此战交由你了。区区两万之众,当难不倒你。" 刘耕收回目光,凝视士燮淡淡说道。 既已归附,便只需君臣相称。 "殿下放心。" 士燮干脆应命。如其所料,手握此等兵力,面对城外乌合之众已胸有成竹。 无数御敌之策在脑海中翻涌而起。 "我明白,但我要的是一网打尽,至少九成的叛乱者,全部——格杀勿论。" 平静的话语缓缓吐出。 士燮的瞳孔骤然收缩。 "属下领命。" 他身形微震又迅速恢复如常,面容肃穆。 未曾想刘耕竟如此果决。 不过作为下属,他只需执行命令。 应声后,他立即开始调兵遣将。 全城士兵迅速集结。 长枪兵更是完全听命于他——若非刘耕授意,这些精锐根本不会服从他的指挥。 城外。 黑压压的南蛮大军停下脚步。 州府不比寻常县城,即便南蛮人也知其中利害。 不少人已生退意。 攻县城与打州府岂可同日而语 若真攻打州府,必将招来大汉不死不休的报复。四百年前夜郎国的惨剧犹在眼前。 "祝融族长,我们是否......" 某部落族长刚开口,突然惊觉周围全是祝融部落的战士。 不仅是他,其余十几个部落首领同样被团团围住。 "安德族长莫急。"苍老的声音透着寒意,"汉人城中珍宝无数。攻下此城,部落儿郎几年都不用为生计发愁。" 早年做过汉人奴隶的祝融夫人深谙权谋。 她最初只说攻打边陲小县,如今却变成了州府。 "祝融夫人,你——" 一名族长怒而抗争,话音未落便被木矛贯穿胸膛。 其余首领顿时噤若寒蝉。 "继续进攻,让越人打头阵。" 祝融夫人冷声下令。 此刻她已完全掌控全局。 然而未及行动—— 城门在刹那间洞开。 转瞬间,一列列披甲执锐的兵卒如潮水般自城内奔涌而出。 粗粗望去,竟有数百之众。 这景象反倒令祝融夫人眼底闪过喜色——作为曾为汉人奴役的她,深知汉家城垣之固、汉军之强。倘若城中守军充足,依托高墙深池,她此番集结南蛮各部之举,怕是要无功而返。 可眼前这座州府…… 竟只区区数百守军 甚至还主动洞开城门 她忍不住舔了舔猩红的唇。两万南蛮儿郎在此,七千战兵枕戈待旦,便是汉军再骁勇,难道还能以数百敌数万 "儿郎们!"她高举弯刀,刀锋在骄阳下折射出血芒,"金银!粮秣!汉家女子!尽在城中!" 山呼海啸般的嚎叫声霎时席卷战场。南蛮战士们瞳孔充血,他们早已被沿途汉地的富庶撩拨得心头火起。 距离急速缩短。 兵刃轰然相撞。 看似悬殊的对决,却在接触瞬间迸发出惊人火花——数百长矛手竟如铜墙铁壁般抵住了怒涛般的冲锋!更骇人的是,东西两座城门此时又杀出黑压压的长枪方阵,如巨钳般向战场合围而来! 在这片开阔的平野上,唯有高踞城头的刘耕能纵览全局。 —————— (关于爆兵设定的说明:资源循环本就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农耕与征伐相辅相成。待基本盘稳固后,爆发自是水到渠成——而现在,收割的时刻到了。) 钢铁洪流轰然相撞。 两万南蛮战士掀起的尘烟遮天蔽日。自古征战,十仗九仗皆是以强凌弱。那些流传千古的以少胜多,恰因稀若晨星。 但今日此战—— 刘耕抚过城垛冷笑:他从不需要缔造神话。 七千精锐加上城防部队,九千虎贲对蛮夷,何来"以少胜多" 南蛮大军人数超过两万,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六成以上只是虚张声势,真正投入战斗的仅有七千精锐。然而此刻,这七千战兵却被数百长枪兵硬生生截住。 周围城门陡然洞开,潮水般的汉军士兵蜂拥而出。手持长矛的士兵列阵冲锋,锋利的矛尖刺破空气发出"噗噗"声响。伴随着血肉撕裂的声音,战场上顿时血花四溅,战况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南蛮士兵在体格上本就逊于汉人,面对训练有素的汉军绞杀阵型,前排战兵如同割麦般倒下。后续补上的士兵还没来得及站稳,就被锐利的长矛直接贯穿。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 。 当交战双方兵力相当时,胜负早已注定。即便汉初时期的汉军也能与匈奴劲旅分庭抗礼,刘耕麾下的士兵更是精锐之师,不过是装备和兵种有所差异。这般实力对比之下,南蛮大军的溃败实属必然。 身处军阵中的南蛮各族首领虽看不清全局,却能敏锐察觉到族人正在急剧减少。不安情绪迅速蔓延,骚动四起。祝融部落的战士果断出手,数名族长的身躯被长矛贯穿,但血腥 并未能平息恐慌。 祝融夫人心中渐生疑虑。预期中汉军速溃的场景没有出现,区区数百汉军竟能抵挡数万大军的进攻,这完全颠覆了她对战争的认知。随着时间推移,战况愈发诡异。 她强自镇定,用古老的战吼激励士气,可惜收效甚微。前线将士成片倒下,南蛮士兵在长矛方阵的绞杀中接连丧命。 若有人能细观战场,便会发现那些长矛兵正在发生惊人蜕变:每击杀一名敌人,他们的身形就愈发魁梧高大,手中武器的木质枪头竟逐渐化为铁器,在阳光下闪烁着森冷寒光。 长枪兵属性:生命值55,攻击力4,护甲0,盾牌0,射程0。 城头处,刘耕眼前突然闪过一串数据信息。 "升级了" 他明显怔住了,完全没料到士兵会在激战中自然晋升。按常理,帝国时代的单位需要研发科技才能提升等级,但这种即时进化的特性更像是红色警戒的设定。 这个意外发现令刘耕欣喜不已——这意味着他麾下的部队具备自主成长性。单从长矛兵到长枪兵的转变就带来显着提升:生命值增加10点,攻击力提高1点。实际作战效能更是呈几何级增长。 铁质枪头远比木质矛更具 力,穿刺和抽拔都更加顺畅。随着战斗持续,士兵们的歼敌效率不降反升,南蛮部队的数量正急剧减少。 祝融夫人声嘶力竭的呼喊已无济于事,连她身边的亲卫都开始动摇。整个南蛮联军乱作一团,两万大军中真正能战的不过七千,且素质参差不齐。面对完成合围的七千长枪兵,这些乌合之众连突破前锋阵线都做不到。 严格执行杀无赦命令的汉军稳步收拢包围圈,冰冷的枪尖持续收割着蛮族士兵的生命。在这场碾压式的战斗中,长枪兵真正展现了其作为战场主宰的恐怖实力。 夕阳西沉,血色染红大地。 南蛮两万大军逐渐察觉异样,己方人数不断减少,而汉军数量明显超出预估。这发现引发了更大的恐慌,连最勇猛的祝融夫人也开始不淡定了。她用南蛮语不断呼喊着,试图重整部队,但收效甚微。这位曾做过汉人奴隶的女首领很快被亲信护卫簇拥着撤往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