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大宋财神爷
东方笑笑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哦说来听听。”崇祯皇帝立刻来了兴趣。 吕颐浩清了清嗓子,开始展现他作为“大宋财神爷”的专业素养。 “陛下,天下财富,不过‘开源’与‘节流’二法,内帑之所以空虚,非是开源不足,实乃节流不力,故,臣以为,当以节流为先,开源为后。” 吕颐浩首先就将矛头,对准了那群皇亲国戚。 “其一,改制宗禄。” “我朝宗室,繁衍至今,人口浩繁,岁俸开销,已成内帑之巨大负担,臣以为,可效仿前汉推恩令之法,凡亲王、郡王,其爵位、俸禄,不再由嫡长子一人继承,而是由诸子均分。” “如此一来,代代分封,不出三代,其爵位便会降至庶人,其俸禄亦会微乎其微,自然也就不再是内帑的负担了。” “同时,当鼓励宗室子弟,自食其力,可为其开办宗学,教授实务,允其参加科考,允其经商,凡有能者,朝廷亦可量才录用。” “如此,既能为国分忧,亦能为其自身,谋得一条出路。” 崇祯皇帝听了,眼前一亮。 好一招“温水煮青蛙”! 这比直接削减他们的俸禄,要高明得多,用一种看似“公平”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把自己的铁饭碗给砸了。 “好!此法甚好!继续说。” “其二,清查宫产。” 吕颐浩接着说道:“内帑除了掌管现钱,还拥有大量的土地、店铺、矿山等产业,此为‘宫产’。” “然,这些宫产,多年来,或被勋贵侵占,或由内侍监守自盗,租金、收益,十不存一,臣建议,由皇城司牵头,户部配合,对天下所有宫产,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和丈量。” “凡被侵占者,一律收回!凡有贪腐者,一律严惩!并将所有宫产,统一交由新设的‘内务府’,进行集中管理和商业化运营,或出租,或自行经营,必能使内帑收入,大为改观。” “其三,专卖之利。” “盐、铁、茶、酒,自古便是国家专卖之物,其利巨万,然如今,多由国库执掌,陛下乃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岂能与民争利但,亦有例外。” “臣以为,可将一些新出现的、利润丰厚的商品,划归内帑专营,譬如……” 吕颐浩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譬如,香料、珠宝、玻璃器、以及……海贸之利!” “如今,市舶司已开,海外奇珍异宝,源源不断而来,这些商品,非是民生必需,乃是达官显贵、富商巨贾追逐的奢侈之物,将其专卖之权,划归内帑,既能为陛下赚取巨额财富,又不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计,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可实行发行内债。” “此法,或有惊世骇俗之嫌,然臣以为,可行!” “陛下可以内帑未来的收益为抵押,向天下富商,发行‘皇家债券’,约定年息,到期偿还,如今,陛下圣德昭昭,威加海内,天下商贾,无不以能为陛下效力为荣。此债一发,必遭疯抢。” “如此,可解陛下燃眉之急,迅速回笼一笔巨额现钱,以作周转!” 一连四条毒计,不,是妙计! 从节流,到开源,从盘活存量,到创造增量。 条条切中要害,招招都见真章! 崇祯皇帝听得是拍案叫绝! 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吕颐浩,心中是又爱又恨。 这家伙,真是个天生的“资本家”!论搞钱的本事,自己拍马也赶不上他! 有了这份“搞钱清单”,何愁内帑不兴 “好!好一个吕颐浩!”崇祯皇帝大笑起来,“你这几条计策,深得朕心!” “朕,准了!” 崇祯皇帝的心情,前所未有地好。 吕颐浩献上的那份“搞钱清单”,如同一把金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好像已经看到,自己那空空如也的内帑,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金山银山。 但,计策虽好,关键,在于执行。 派谁去执行 这是一个比“如何搞钱”本身,更复杂、更敏感的问题。 既然是皇帝的内帑私产,那自然,不能动用朝中的官员。 国库与内帑,必须严格分离,这是崇祯皇帝为自己定下的铁律。 绝不能给那些文官集团,任何插手、染指、乃至监督自己私人财产的机会。 那么,派谁去 崇祯的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的,是他前世最熟悉,也最痛恨的一个群体:太监。 鉴于大明王朝,尤其是中后期,派遣太监作为“矿监”、“税使”,外出替皇帝敛财,早已是常规操作。 他们如同皇帝的鬣狗,深入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手段酷烈,无所不用其极。 但这个念头,只在崇祯脑海中停留了一瞬,便被他立刻掐灭了。 不行!绝对不行! 崇祯比任何人都清楚,太监这个群体,一旦被放出皇宫这个牢笼,被赋予了权力,将会爆发出何等恐怖的贪婪与破坏力。 他们没有子嗣,没有牵挂,心中除了对权力和金钱的无尽欲望,再无其他。 让他们去搞钱 他们能搞来一百万,就敢自己贪下九十万! 他们为了完成皇帝的指标,为了中饱私囊,会毫不犹豫地,将地方上的百姓,逼到家破人亡! 前世大明末年,那此起彼伏、最终将整个王朝埋葬的民愤与烽烟,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作威作福的太监,亲手点燃的! 自己绝不能,重蹈覆辙! 那……还能派谁 皇城司的密探 锦衣卫的缇骑 也不行。 这些人,是皇帝的爪牙,是暗夜里的刀,用来监察百官,震慑宵小,可以。 但让他们去抛头露面,打理商业,经营产业,既不专业,也容易暴露皇权,同样会激起巨大的反弹。 崇祯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这,似乎成了一个死局。 他需要一批,绝对忠于自己,不属于朝廷官僚体系,同时,又敢于打破常规,不那么在乎“体面”,能拉下脸去“赚钱”的人。 去哪里找这样一批人呢 突然,崇祯停下了脚步,脑海中浮现出了前几日,在东宫,那场因为斗殴而引发的宗室闹剧。 他想起了,那些无所事事、精力过剩、只会为了点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争风吃醋、内斗不休的……皇亲国戚。 一个大胆的、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