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反派组合狗蛋与狗娃
星辰依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透过墙上的木窗,看到外面的天色已大亮。 李晚乔也不准备在房间待着了。 抖了抖有些冰凉的身体,穿了件棉布碎花夹袄。 外面套了件家里自制的老土布做的浅蓝色斜襟褂子。 下身穿的同样是老土布做的深蓝色裤子。 脚上穿着奶奶一针一线给做的千层底黑布鞋。 对着镜子给自己编了两个松松的麻花辫,垂于胸前。 看着镜子中,即使如此土气,灰扑的打扮,依然难掩女孩明眸皓齿,清丽绝世。 李晚乔怔了怔,难怪女主谢桃会如此忌惮她,非要毁了她。 就凭这长相,那也是她之大敌,不把她踩到尘埃里,如何安心 不再想这些有的没的,李晚乔打开房门,迫不及待的出了房间。 她急着去见前世因她之故,不得善终的家人。 “妈,我好想你!” 李晚乔从背后一把抱住正站在灶台前煮苞谷糁红薯干粥的张秀英,说语充满感性。 仔细听的话,还能听出声音中的一丝哽咽。 知女莫若母,哪怕就这么一丝的异样,张秀英就听出了不对。 忙转过身来,抬起自家闺女的头。 果然入目的是一张泪眼婆娑的脸。 张秀英心疼坏了,脸色焦急,不停的打量着李晚乔:“乔乔,你怎么哭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妈带你去卫生室看看。” 李晚乔是不想哭的,可是看到自家年轻很多的妈后,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记得前世自己变成阿飘后,亲眼看到妈因为她早逝,悲伤过度。 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人也迅速苍老。 因心有郁结,很快就病倒了,不到半年,人就没了。 怕自己的眼泪再让妈跟着闹心,只得抖着肩,强忍着酸涩,不让泪水落下来。 “妈,我没有不舒服,就是做了噩梦,被吓着了!” 张秀英轻抚李晚乔的后背,以示安慰。 “多大孩子了还能被梦吓着不知道梦都是反的吗快别哭了,一会你侄子侄女该笑话你是个‘爱哭包’了。” 听到妈提起这会才6岁的侄子侄女,李晚乔被分了心神。 那可是小说后期的大反派。 为了给家里人报仇,侄子侄女忍辱负重多年,差点让男女主角反目成仇,家破人亡。 结果,还是败给了主角光环。 这不说曹操,曹操就到。 还没进厨房门,就听到两娃奶声奶气的嚷嚷声。 “奶奶,子墨/子彤也要吃鸡蛋。” 李晚乔笑盈盈的迎了上去,一手牵着一个小豆丁。 “吃,都吃,必须给咱家狗蛋狗娃安排上!” 听到姑姑叫自己小名,两小只不愿意了。 当即跺跺小脚,高声强调: “姑姑,我叫李子墨!不叫狗蛋!” “姑姑,我叫李子彤!不叫狗娃!” 不愧是龙凤胎,就是有默契,动作一致,连回的话都一样。 “可是你们的小名就叫狗蛋和狗娃呀!姑姑又没叫错!” 李晚乔故作疑惑的逗侄子侄女。 话说两娃因为是龙凤胎,身子比较弱,经常生病。 农村土方法,说是贱名好养活。 于是,俩娃就有了这么个小名。 说来也神奇,取过这名后,两孩子也真的很少生病了。 谁能想到小说后期的反派组合,小时候会有这么魔性的小名 以前小的时候他们不懂,叫他们小名,还欣然应着。 这两年大点了,就不乐意了。 看看这不,说不过她,就要放他们常用的招数了。 揉眼,撇嘴,准备干嚎了。 还是干打雷不下雨的那种。 李晚乔赶紧‘嘘’了一声,比了个闭嘴的动作。 “谁敢嚎,早上就没有鸡蛋吃了!” 这会全国人民都还吃不饱,哪有多余粮食养家畜。 所以每户都限定养殖数量。 鸡蛋和肉一样,那可都是金贵之物。 有些家庭一年到头都不一定能吃上一口蛋或一块肉。 就李晚乔家在村里日子不错,也不可能每天都有鸡蛋吃。 这句话的杀伤力不可谓不大。 两娃有致一同的伸出小手,捂住即将出口的干嚎,眼珠子咕噜噜转着。 却再不敢发出一丝声音,就怕姑姑一生气,到手的鸡蛋没有了。 那灵动的小模样,别提多可爱了! 谁能想到这么可爱的娃儿,长大后居然让男女主一家恨的咬牙切齿呢 李晚乔摸了摸小豆丁们的脑袋,勾唇坏笑:“狗蛋,狗娃快去洗脸,一会吃鸡蛋哦!” 眼见听到小名又不愿意,准备再次开闹。 李晚乔一个眼神过去,说了句:“鸡蛋哦!” 两小瞬间安静了,没有勇气再闹了,垂头丧脑的去洗漱了。 呜呜,他们可太不容易了。 屈服在这张嘴巴上了。 看着小家伙们怂怂的样子,李晚乔憋笑憋的辛苦。 小样,还治不了你们了! 张秀英瞪了李晚乔一眼:“真是出息了!就会欺负奶娃娃!” 说着转身从橱柜里摸出3颗蛋洗了洗,直接放到了正在煮粥的锅里。 看着自家妈只煮了3个蛋,明显是自己和侄子侄女一人一个。 有心想让她给家里每人都煮一个。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现实,还是闭了嘴。 啥家庭啊 她妈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主要是舍不得。 家里的鸡蛋除了隔几天给自己和侄子侄女吃补充些营养。 剩下的会拿到公社或县里换生活用品或各种票。 农村就是这么个情况。 别看一年下来一直不停的忙碌着种地,赚工分。 但工分真的不值钱,有一些家庭还会出现干一年活,还倒欠大队工分的情况。 这会儿不像后世,粮食产量真的极低。 交了公粮,大队再预留一部分,分到村民们手里的真不太多。 年景好的时候,分的粮多也能勉强混个温饱。 年景差的时侯,就分不到多少粮食,饿肚子那也是常有的事。 各家各户那日子过的都是精打细算,抠抠搜搜。 这也是为什么这年头,人人都想当城里人。 主要是人家都有供应粮可领,不可能饿着肚子。 就算闹饥荒那几年,饿死的也都是农村人。 城里人只要合理的规划供应粮,混个半饱,完全没问题。 她清楚记得当时村民们饿的啃树皮,草根,谷壳,吃观音土的人不在少数。 因为吃这些导致肠道阻塞,活活憋死的也不在少数。 死的时候肚子胀的跟个球一样。 里面硬邦邦的,像揣了块石头。 简直不能用惨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