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安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连续数日高强度的神经紧绷,终于在布展主体工作告一段落后,得以稍稍松弛。顾怀笙吩咐周谨在顾氏大厦附近一间极负盛名、注重会员隐私的怀石料理店预留了包厢。这既是对连日辛苦的犒劳,更像是一场战前非正式的复盘会议,只是环境从灯火通明的展厅,换成了幽玄静谧的和室。 包厢名为“月影”,极尽日式美学之精髓。浅色调的樟子纸移门,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一盏低矮的纸质行灯散发着昏黄温暖的光晕,映照着原木餐桌清晰的木纹。墙壁上挂着一幅寥寥数笔的墨竹,意境清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榻榻米草香、以及从料理台隐约传来的桧木与高汤的香气。这里的一切,都让人不由自主地放缓呼吸,心神沉淀。 林舒安跪坐在柔软的座垫上,背部依旧保持着自然的挺直,连日的疲惫在这样静谧的氛围里悄然浮现,却被一种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充实感所冲淡。她看着顾怀笙熟练地用热毛巾擦拭手指,动作优雅而精准,与他处理工作时如出一辙。 晚餐在沉默中开始,身着素色和服的女将无声地呈上前菜——一只精巧的琉璃碗,盛着透明的高汤冻,其中悬浮着当季的蔬菜与一枚小小的海老,宛如一幅微缩的庭院景观。 几道精致的料理过后,话题在短暂的静默后,还是自然而然地滑向了即将到来的沙龙。林舒安谈起最终确定“虚实借景”方案时,引用了《园冶》,但此刻心神放松,思绪飘得更远。 她用小银勺轻轻搅动着茶碗蒸,目光有些悠远,仿佛透过氤氲的热气,看到了更久远的时光。“其实,最早让我对‘空间叙事’产生朦胧概念的,并非计成,而是更早的苏轼。” 她的声音比在会议室里柔和许多,带着一丝回忆的恍惚,像是在分享一个珍藏已久的秘密。 “他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她引用这句千古名句时,语调带着一种天然的韵律感,目光转向顾怀笙,眼中闪烁着纯粹的光,“那时我就在想,诗与画的界限尚且可以如此模糊,互相渗透,那么空间呢我们创造的这个展览空间,是否也能如此它不应仅仅是悬挂画作、放置展品的容器。” 她微微前倾身体,语气里带上了一种热忱的探求欲,这是剥离了顾问身份后,属于她本真的好奇与执着。 “我希望它本身也能成为一首诗,一幅画。通过光影、路径、材质的组合,去引导观者的情绪,去暗示一种观看的方式,甚至……去激发他们完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那部分意境。就像王维的诗画,留白处,才是意境生发之所。” 她说完,似乎才意识到自己说得有些忘情,脸颊微赧,低头抿了一口清茶。 顾怀笙执箸的手在空中几不可查地停顿了一瞬,随即自然落下,夹起一片鲔鱼大腹。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她脸上,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聆听。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在压力下竭力证明自己的合作者,也不是一个需要他庇护的联姻对象,而是一个灵魂深处真正被文化之美触动、并渴望将其传递出去的纯粹个体。这种不掺杂功利心的热爱与灵思,在他所处的、每分每秒都在权衡利弊的世界里,如同荒漠甘泉,罕见得令人心惊。 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细嚼慢咽地将那片油脂丰腴的鱼肉吃完,用餐巾拭了拭嘴角,才抬眸看她。那眼神深处惯有的冰封似乎融化了一角,流露出一种罕见的、近乎探究的专注。 “嗯。”他应了一声,低沉而平稳。这不是敷衍,而是表示他在认真思考,并允许她继续的明确信号。 包厢内再次陷入短暂的安静,只有庭院竹筒敲石传来的清脆“笃”声,规律而空灵。 过了一会儿,他竟罕见地主动提起了话题,语气平淡,却透露出不寻常的信息量: “顾氏早年的收藏策略,更侧重器物本身的市场价值与稀缺性,重器,而轻其承载的文脉。”他晃动着手中小巧的清酒杯,目光落在澄澈的酒液上,仿佛在审视顾家过往的收藏史。“近五年,才开始系统性地梳理藏品背后的源流、故事,以及它们在整个文化谱系中的位置。” 这并非他需要向她解释的事情。这更像是一种……分享。一种将她划入某个认知圈层的无意识行为。他或许自己都未察觉,在这私密的、脱离了工作场景的空间里,他面对她时,那层商业巨子的铠甲,正出现细微的松动。他看到了她的“道”,并愿意让她窥见一丝顾家在这条“道”上的摸索与转变。 这番对话之后,晚餐的气氛变得更加缓和。他们依然会讨论沙龙的具体细节,比如某个区域是否需要增加休息座椅,或者媒体导览的节奏把控,但言辞间的公事公办意味淡了,多了一份基于共同目标的商讨意味。 当女将端上作为尾声的静冈蜜瓜与抹茶时,林舒安感到一种久违的松弛。她偷偷打量了一眼对面的男人,他正微微颔首品尝着蜜瓜,侧脸在灯影下少了几分平日的凌厉,多了几分沉静。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甲方与顾问,联姻的双方。他们像是两个在探索同一条道路的旅人,偶然在此歇脚,交换着彼此对前方风景的见解。 而这顿晚餐,也成了风暴来临前,最后一段真正称得上宁静与和谐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