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李扬:狭隘民族主义?是在夸我吗?
君者风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几天时间,《南京照相馆》网络舆论的风向经历了彻底的逆转。 王紫逸几乎成了网吧常驻客,天天泡在烟雾缭绕的机房,屏幕上天涯、新浪博客、土豆、优酷几个页面来回切换,嘴角咧开的次数越来越多。 “扬子!快看!”这天下午,他兴冲冲地把手机塞到李扬眼前。 屏幕上是《南方都市报》文化版的电子版截图,标题赫然是:《网络论战背后的电影理念之争——学生剧组以真诚回应质疑》。 文章并未明确站队,但客观描述了近期围绕“某学生南京题材电影”引发的网络讨论,着重提到了“对方团队通过释放高质量拍摄片段进行回应,其专业态度和情感真挚度获得不少网友认可”,并引用了部分网友“支持用作品说话”、“期待成片”的评论。 这与之前一边倒的贬损氛围已截然不同。 “可以啊!这算不算官方认证咱们赢了”王紫逸得意地晃着脑袋。 李扬扫了一眼,脸上却没什么喜色,只是淡淡地说:“算不上赢,只是没输。让人闭嘴很难,但让人听见我们的声音,这第一步算是做到了。” 真正的胜利体现在更细微的地方。 之前那些阴阳怪气的软文底下,开始出现大量反驳和嘲讽的回复: “楼主收了多少米啊人家片子片段都放出来了,打脸不”(id:专治各种不服) “笑死,看完视频再看这文章,感觉像看了个笑话。”(id:人间清醒) “支持中戏学长!比某些高高在上的大导演实在多了!”(id:未来大导) “路川团队急了急了!是不是怕票房干不过学生啊”(id:吃瓜群众007) 甚至出现了早期“玩梗”的雏形: “我宣布,‘狭隘民族主义’现在是夸人的话了,意思是‘拍得真牛逼’!”(id:梗王初代目) “以后夸电影就这么说:你这片子拍得真《南京!南京!》啊!(狗头)”(id:反讽大师)… 李扬看着这个狗头表情,笑的不行。 要知道2007年狗头表情还未普及,那时候用的是【滑稽】的表情符号。 这些声音虽然散乱,却汇聚成一股无法忽视的民意,让之前带节奏的水军显得越发可笑和孤立。 王紫逸还打听到一个有趣的小道消息,神神秘秘地跟大家分享:“听说路川那边挺恼火的,本来想顺手摁死咱们,没料到踢到铁板了。” “他们剧组一个副导喝酒抱怨,说现在搞得他们压力很大,好像他们以大欺小似的,风评有点受损。” 陈小纭解气地哼了一声:“活该!让他们使坏!” 代旭则显得更沉稳些:“业内风评这种东西很微妙,这次他们确实有点…吃相难看了。” 他用了这个词,引得众人会心一笑。 这种无形的“惩罚”虽不伤筋动骨,却像鞋里的沙子,足够让路川团队在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感到些许膈应。 而对李扬团队来说,收获则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收获是凝聚力。 经过这场风波,剧组不再只是一个为共同项目工作的临时集体,更像是一群共过患难、彼此托付的战友。 大家互相之间的眼神里,多了许多信任和默契。 其次便是意外收获的瑰宝——吴越。 她的加入仿佛给表演环节注入了一根定海神针。 无论是排练还是偶尔试拍片段,她那沉静而富有层次感的表演,总能迅速将对手演员带入情境,连带着所有人的状态都提升了一截。 公众关注度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那几段短视频的累计播放量在2007年堪称惊人,无数网友在评论区催更、催上映。 《南京照相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项目,一跃成为年度最受期待的“神秘影片”之一。 李扬的威信也在此过程中达到顶峰。 他危机时的冷静、破局时的奇策、以及关键时刻的决断力,让所有人,包括张晓龙老师这样的前辈,都对他心服口服。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发展。 剧组重新充满了干劲,筹备工作进展飞速,开机日期近在眼前。 然而,就在一个傍晚,李扬接到了韩三坪打来的电话。 他走到安静的走廊接听。 电话那头,韩三坪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先是简单肯定了一句:“小子,网上那摊浑水,你蹚得还算得体,没掉份儿。”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不过,你也别高兴得太早。那边(指路川团队)没打算就这么算了。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李扬心里咯噔一下:“韩总,您的意思是” “他们走了别的路子,已经有人向电影局那边递了话。”韩三坪的声音压低了少许,“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质疑一个学生团队,有没有足够的政治觉悟和历史责任感把控好南京这么敏感的题材担心你们年轻人容易冲动,为了追求戏剧效果,把握不好分寸,出格了怎么办” 李扬的心沉了下去。 这是直指最终的生死关——龙标。 “我跟你说这个,是给你提个醒。”韩三坪语气严…… “‘龙标’的麻烦,可能比你们想象的要大。接下来从拍摄到后期,每一步都得如履薄冰!尤其是拍摄内容,必须严格按备案剧本走,镜头语言也要格外注意,绝不能授人以柄,留下任何能让人在审查上说嘴的地方!听见没有” “明白了,谢谢韩总提醒。”李扬的声音保持着镇定,但握着手机的手心已微微出汗。 挂了电话,他站在原地,沉默了片刻。 窗外,华灯初上,北京的夜晚喧嚣而繁华,但他却感到一股无形的、巨大的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比之前的网络攻击和抢人更加冰冷和难以抗拒。 他回到排练室,众人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明天的排练计划。 看到李扬回来,王紫逸笑着问:“扬子,谁的电话是不是又有好消息” 李扬目光扫过众人充满期待的脸庞,宋轶敏锐地察觉到他神色有异,投来询问的目光。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不隐瞒,但也不过度渲染。 “是韩总的电话。”他平静地开口,“他提醒我们,真正的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有人已经在审查层面给我们准备了‘惊喜’。” 刚才还热闹的排练室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仿佛凝固了。 每个人的脸上都掠过一丝惊愕和凝重。 审查,这两个字对于每个中国电影人来说,都是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几秒钟令人窒息的沉默后。 李扬忽然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和锐气:“也好。那就让他们看看,我们不仅拍得好,还能拍得最正确、最扎实、最无可指摘!”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扫过每一个人:“他们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把片子拍得滴水不漏!用绝对的严谨和专业,堵上所有人的嘴!” “对!” “没错!” “干就完了!” 短暂的震惊过后,被点燃的是更盛的斗志。 数日后,《南京照相馆》开机仪式在一片低调却坚定的氛围中举行。 没有邀请大量媒体,在之前拍短视频的那个街头,只有剧组全体成员。 场记打板声清脆响起,香炉里青烟袅袅,所有人表情肃穆,目光坚定。 李扬站在摄像机旁,看着红布被猛地掀开,露出漆黑的镜头。 然后,全体人员,奔赴南京! 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