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办公室彻夜星火,研究院竞日春潮。
盛京雷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燕京的晨雾被五月渐烈的阳光驱散,京都大学创业大厦沐言科技办公室的玻璃幕墙反射出冷冽的光泽。地下车库闸机抬起,黑色奥迪滑入专属车位,车门打开,李沐言踏出的脚步已不见丝毫旅途劳顿的痕迹,西装革履,眉宇间是重新绷紧的锐利。 电梯直达8楼。门开瞬间,苏媛媛已抱着一摞文件候在一旁,语速快而清晰:“李总,早。王鑫团队凌晨四点提交了系统第三轮压测报告,崩溃率降至0.03%,但功耗数据依然超标。张大隆副院长请求增加‘绿泡泡’项目的服务器配额,这是申请清单。另外,匡院长九点约见,讨论与京都大学联合实验室的二期拨款。” 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熬夜后的亢奋气息。李沐言一边大步走向办公室,一边扯松领带:“通知王鑫,十点一号会议室,我要看实时崩溃日志。服务器配额让舒窈审核清单合规性,下午我签字。匡院长那边,回复他我准时到。” 办公室门关上,隔绝了外间的嘈杂。他脱下外套,露出左臂缠绕的新换的医用绷带——长途驾驶终究还是让未愈的伤口提出了抗议。刘子怡无声地走进来,将一杯浓黑的中药放在桌上,又熟练地从他公文包里取出分装好的药片。 “财务部的月度例会…”她刚开口,就被他打断。 “你代我主持。”他吞下药片,眉头都没皱一下,“核心是盯紧现金流,王鑫和张大隆那两个是无底洞,但必须填。” 刘子怡点头,目光在他手臂上停留一瞬,终究没说什么,只道:“张工一早就带着团队钻进了实验室,说是找到了协议层优化的关键。” 李沐言眼神一亮。 上午十点,一号会议室。窗帘紧闭,投影光柱里翻滚着密密麻麻的代码流。王鑫顶着更夸张的鸡窝头,眼球布满血丝,正激动地指着一段标记为红色的数据:“看!就是这七个冗余协议层拖垮了能耗!我建议直接砍掉!” “砍掉”林小雨立刻从财务报表里抬头,“那会导致与百分之三十的老款塞班设备兼容性断裂!” “不断不立!”王鑫拍桌子,“我们要做的是面向未来的系统,不是给诺基亚擦屁股!” 何紫瑜甩出一张设计图:“用户界面适配怎么办砍了底层协议,我的交互逻辑要全部重写!” 争吵一触即发。李沐言沉默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敲击桌面,节奏越来越快。突然,他抓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划掉一大片架构图。 “兼容性做两层处理。”他声音斩钉截铁,“核心服务用新协议,对老旧设备开发轻量化转换桥接包。能耗问题,王鑫你带队攻核心算法优化,我要在一周内看到功耗下降百分之十五。ui适配,紫瑜,给你三天时间出两套方案。”他目光扫过众人,“有问题吗” 会议室瞬间安静,随即响起一片敲击键盘和应答声:“明白!” 午后,研究院。这里与总部的明亮整洁截然不同,空气里漂浮着焊锡和冷却液的味道,线缆像藤蔓般铺天盖地。张大隆蹲在一排嗡嗡作响的服务器机柜前,毛衣袖口卷到手肘,露出精瘦的小臂。他指着屏幕上瀑布般刷新的数据流,对围在身边的技术团队嘶哑道:“看见没这个握手协议的延迟是瓶颈!改掉它!用我们自己的算法!” 一个年轻工程师面露难色:“张工,这风险太大,万一…” “没有万一!”张大隆猛地抬头,眼神灼人,“在zdlmail等死的时候,怎么没人跟我说万一现在有资源了,倒怕了”他抓起旁边凉透的盒饭扒拉两口,“今晚必须跑通!” 李沐言站在不远处阴影里,没有打扰。他看到那些从广州来的工程师,虽满脸疲惫,眼神却亮得吓人,那种绝处逢生后迸发的创造力,几乎要实体化地弥漫在空气中。 “李总。”张大隆发现了他,抹了把嘴走过来,身上带着烟味和机箱散热的热气,“你得再给我调拨一批gpu,模拟用户并发需要算力。” “批。”李沐言毫不犹豫,“要多少,直接找子怡走紧急流程。”他顿了顿,“听说你找到了优化关键” 张大隆难得露出一丝近乎得意的笑,从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烟盒,背面用笔画着几道古怪的符号:“受你爷爷那子弹壳启发。冗余代码就像弹壳里的残留火药,清得越干净,射程越远。我们重构了数据压缩协议,理论上能省一半流量。” 理论。实验室里有太多美好的理论死于现实。但李沐言看着他那双燃烧的眼睛,只是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需要什么,开口。” 傍晚,李沐言的办公室成了临时医疗点。随行医生拆开他手臂上被血渍浸透的绷带,重新清创上药。刘子怡端着粥站在一旁,眉头紧锁。 张舒窈发来法务部对几家试图挖角王鑫团队公司的律师函终稿;姚厂长汇报电子厂第一条“赤霄”芯片试产线的调试进度;匡院长发来联合实验室的学者名单,后面跟着一长串亟待解决的经费问题。 李沐言一边忍着消毒水的刺痛,一边用还能动的右手快速回复邮件。屏幕光映着他冷静的侧脸,看不到一丝波澜。 医生包扎完毕,低声叮嘱:“绝对不能再过度用力,感染就麻烦了。” 李沐言“嗯”了一声,显然没听进去。医生叹口气,拎着药箱离开。 刘子怡把粥碗塞进他手里:“张嘴。” 他愣了一下,失笑,却还是顺从地就着她的手喝了一口。温热的米粥顺着食道滑下,缓解了胃部的灼热。 窗外,燕京的霓虹次第亮起,车流织成光的河流。这座城市从不因任何人的伤痛而放缓节奏。 “王鑫那边差不多了,我去看看。”他几口喝完粥,站起身。 “我跟你去。”刘子怡拿起他的外套。 深夜十一点,沐言电子厂依旧灯火通明。王鑫团队横七竖八地倒在简易床上补觉,只有几个核心还在死死盯着屏幕。李沐言和刘子怡悄声走进来,站在他们身后。 屏幕上,最后的测试进度条艰难地爬向终点。 百分之百。 瞬间,数据流平稳如镜,功耗曲线陡然跌落至绿色安全区。 一个工程师猛地摘下耳机,声音发颤:“……成了” 短暂的死寂后,欢呼声炸响,几乎掀翻屋顶!王鑫从睡梦中惊醒,跳起来抱着显示器猛亲。林小雨冲进来,抱着账本又哭又笑。何紫瑜抓起触控笔,在玻璃墙上画下一个巨大的、歪歪扭扭的胜利手势。 李沐言站在狂欢的人群边缘,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气。刘子怡悄悄握住了他未受伤的右手,握得很紧。 走廊另一端,研究院的方向,隐约传来同样的欢呼声,如同遥远的潮汐与之呼应。 新的时代,正被这群不眠不休的疯子,一寸寸地推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