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20250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初冬暖阁议军工,炉火照夜淬精锋。 巧匠争鸣探新径,至尊一语定膛踪。 琉璃乍现清明界,百目竟穿云雾峰。 雏凤清声参妙谛,天工开物兴正浓。 公元238年,肇元二年,时值季冬,长安城飘了几场细雪,未央宫的琉璃瓦上覆着一层薄白,寒意渐浓。然帝国的中枢却并未因严寒而停滞,反因东征大胜带来的充盈国库与昂扬士气,更显勃勃生机。这一日,宣室殿内炉火温暖,刘禅放下手中批阅完毕的关于辽东屯田的奏章,目光投向一旁正在阅览工部文牒的诸葛亮。 “相父,日前赵广、陆抗奏报中皆提及,‘霹雳神弹’威力虽巨,然发射之炮车笨重难移,精度亦常有偏差,于山林、水泽之地效用大减。且其声光骇人,近者易伤。我大汉欲持此利刃而威服四夷,似需更进一步。” 诸葛亮颔首,羽扇轻摇:“陛下所虑极是。军工之利,乃国之基石,一刻不可懈怠。工部近日奏报,言官营工坊在灌钢法、百炼法之上又有新得,或可支撑更精良之军械。另,陛下曾提及之‘琉璃’研制,似亦有突破。陛下若有暇,可亲往城西昆明池畔之‘将作大工苑’一观,既可察军工实情,亦可鼓舞匠人士气。” 刘禅闻言,顿时兴起:“善!深居宫禁,岂知外间变化。即刻摆驾,朕要亲往工苑察看!另,传旨,令国子监择选十数名通算学、格物之年轻学子随行观摩,让后辈亦知国之重器如何铸就。” 皇帝銮驾出宫,仪仗简从,直奔城西昆明池畔的将作大工苑。此处乃大汉军工核心之地,戒备森严,池水环绕,内中高炉林立,作坊连绵,日夜不息地传出锻打轰鸣之声,空气中弥漫着煤烟与金属的气息。 工苑令及一众大匠早已得讯,跪迎于道旁。刘禅下车,令众人起身,目光随即被远处几座格外高大的炼炉吸引,炉口喷吐着炽热的火焰,将周围积雪都映照融化。 “陛下,请随臣来。”工苑令躬身引路,首先来到钢铁工坊。 坊内热浪扑面,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数十名赤膊的匠人正围着数个砧台奋力锻打,火星四溅。一旁,堆放着新出炉的钢锭,黝黑中泛着青灰的金属光泽。 “陛下,”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匠师上前,他是工苑资格最老的冶铁大匠蒲元(注:此蒲元为历史上真实人物,蜀汉着名工匠),声音洪亮,“托陛下洪福,我等依古法,参以新意,这‘灌钢’之术愈发纯熟。以此法所得之钢,杂质更少,韧性更足,尤适于打造刀剑锋刃、弩机关键。然若要用于更大、更厚重之器,则需炉温更高,锻打更久,耗费颇巨。” 此时,随行学子中一人目光灼灼,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师傅,为何不尝试调节燃料与鼓风若风力更足,燃料更佳,炉温岂非可再上一层”发问者正是年轻工匠蒲远,他对器械制造有着天生的狂热。 老蒲元看了这年轻后生一眼,并未因他贸然开口而恼怒,反而眼中露出赞赏:“这小郎君问到了关键。然风力鼓橐有其极限,寻常煤炭火力亦不足。老夫正与弟子们试验一种以石炭(煤)为主,辅以焦炭(干馏后的煤),并改进鼓风橐龠之法,或可再提炉温。只是这焦炭炼制、新式鼓风机具打造,皆非易事。” 刘禅听得仔细,点头道:“老匠师所言甚是。此等基础之物,虽看似笨拙,实乃万丈高楼之地基。所需人力、物力,朕必令工部、户部鼎力支持,勿因耗费而迟疑。蒲远,”他看向年轻蒲远,“汝既有所思,可多向老师傅请教,亦可大胆尝试,若有建言,可直接上书陈情。” 蒲远激动得脸色通红,连忙躬身应诺。一旁的李铮(太子舍人)亦将此事默默记下,觉此中大有学问。 离开钢铁工坊,众人来到一处戒备更加森严的院落,此处专司“霹雳神弹”及发射器具的研制。院内摆放着数架形制不同的炮车(抛石机),以及各种尺寸、标注着编号的弹体。 负责此处的是一位名叫马钧的匠作丞(注:历史上马钧为魏国工匠,此时为生计已投奔大汉),他口吃甚重,平日寡言,但一说到技艺便眼中放光,思路清晰。他指着其中一架最新改进的配重式炮车,费力地比划讲解着射程、精度与移动性的改善。 刘禅看罢,沉吟片刻,道:“此炮虽佳,然仍脱不开石炮之窠臼,借人力、畜力或重力抛射,终有极限。朕曾偶得一梦,见一神物,名曰‘炮’,不以抛掷,乃是以雷霆之力,自坚膛铁管之中推出巨弹,破空之声若霹雳,射程远超石炮,精度亦可控。”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众匠人面面相觑,皆觉此想法闻所未闻,匪夷所思,却又隐隐觉得蕴含天机。 马钧更是激动得忘了口吃,急问道:“陛……陛下!此……此雷霆之力,何来” 刘禅微微一笑:“或可以‘霹雳神弹’所用之药,稍改其方,密闭于坚管之内引燃,其瞬间勃发之巨力,当可推弹远射。” 此概念如同惊雷,炸得众匠人头晕目眩,随即陷入狂热的技术讨论之中。 “若如此,那铁管需何等坚固需一体铸就还是分段镶套” “弹体若何需与铁管内壁严丝合缝,方能不漏气,推力足!” “点火之法如何确保适时引燃” “后坐之力定然极大,炮架需如何稳固” “此物沉重,如何机动” 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刘禅虽知原理,却难详其技术细节,只道:“此乃新物,诸多难题,正需诸位大匠殚精竭虑,逐一攻克。朕只问,以现今工苑之钢料、铸造之术,可能造出承受此等巨力之坚固铁管” 众匠围拢,仔细检视着现场最好的钢料样品,低声激烈讨论。老蒲元抚摸着一段百炼钢坯,沉吟道:“若不惜工本,以灌钢法所得之上好钢材,经千锤百炼,或可尝试铸造短而厚之铁管。然管壁需极厚,否则必炸裂。且内壁光滑与否,关乎弹道,亟需打磨。” 年轻的蒲远忽然插言:“祖父,陛下,或许……或许不必一体铸就可否以精铁卷裹成管,外层以铁箍层层套紧,如箍桶一般或可更韧” 马钧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虽口吃却努力表达:“善……善!卷……卷锻之法,或……或可一试!且……且管内壁,可……可设法镗光!” 此时,另一位精于弩机制造的大匠提出另一关键问题:“陛下,即便造成铁管,这弹丸射出,恐怕亦是乱飞,难以精准。不知陛下梦中神炮,可有稳准之法” 刘禅沉吟道:“朕于梦中似见两种路径。一者,弹丸光滑,铁管内壁亦光滑,凭推力直射,谓之‘滑膛’,制造相对简便,然远距确易偏差。二者,似在铁管内壁刻凿出螺旋凹槽,弹丸亦制成与之契合之形,射出后能自旋,如弩箭之羽稳定飞行,谓之‘线膛’,其程远且准,然制造极难。” 这下,匠人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以老蒲元为代表,主张:“滑膛虽糙,然眼下能造出已是天幸!当务之急是先成其形,显其威,精度可日后渐磨。线膛之说,闻所未闻,那螺旋凹槽如何刻入坚硬钢管内简直难于登天!” 另一派以马钧和年轻的蒲远为代表,则认为:“既……既知有更优之……之法,岂……岂能因难而退或……或可先造小型验证镗……镗刻螺旋,或……或可设计专用之水……水力或畜力机床,固……固定刀头,缓缓旋……旋转铁管而入”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各有道理。随行的学子们,如张黎(习律法)、李文(已从高句丽回调工部学习)等,也听得入神,虽不甚明了技术细节,却能感受到那种追求极致、勇于突破的工匠精神。 刘禅静听片刻,抬手止住争论,朗声道:“二位大匠所言皆有理。然军国利器,不可旷日持久。朕意:双管齐下!” 他目光扫过众人:“着令马钧、蒲远领一组匠人,主攻‘线膛’之法,可先造小样验证,钻研镗刻之术,所需钱粮人力,尽数拨付,然不求速成,但求攻克其难。” “着令蒲元老师傅领另一组匠人,主攻‘滑膛’重炮,力求最快时日造出可安全发射之实物,毋须完美,但求可用,以应边关急需,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改良用料与铸造之法。” “两路并进,相互印证。待滑膛炮成,线膛之术或亦有小成,届时再合二者之长,铸就真正神兵!” 皇帝一语定乾坤,既肯定了探索精神,又顾及了现实需求,众匠无不心悦诚服,轰然应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蒲远与马钧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兴奋与挑战。 离开喧闹的炮坊,刘禅又来到一处新建的琉璃窑。窑口刚刚熄火,工匠们正小心翼翼地从尚有余温的窑中取出此次烧制的成品。 负责此处的是几位从西域、乃至更远的大秦(罗马)招募来的匠人,以及数名他们的汉人弟子。见圣驾到来,一位胡匠捧着几片还带着温热的透明物事,激动地跪呈上来:“伟大的皇帝陛下!托您的福气!成了!您要的‘透明琉璃’,终于烧成了!” 刘禅接过那一片还有些许气泡和波纹,但却前所未有清澈透明的玻璃片,对着光线看去,远处昆明池的枯苇、工苑的旗杆竟清晰可见!他龙颜大悦:“好!好!赏!重重有赏!” 随行众人皆啧啧称奇,传看着这如同玄冰般透彻的宝贝。 李文好奇问道:“此物晶莹剔透,若用于窗牖,则室内明亮如昼,若用于器皿,则美轮美奂。不知于军国可有裨益” 刘禅笑道:“问得好。此物之利,岂止于观赏。”他拿起两片较小的玻璃片,一远一近叠于眼前,望向远处工苑旗杆:“诸位请看。” 众人依次尝试,顿时发出一片惊呼!那远处的旗杆竟仿佛近在眼前,连旗面上的纹路都依稀可辨! “此乃‘望远镜’之雏形也!”刘禅解释道,“若以此物精心磨制,配以长短合适之筒身,则可成‘千里眼’,于军中观敌了哨、测距指挥,乃至用于水师导航、炮术瞄准,其利无穷!” 众人闻言,更是震撼不已,皆叹陛下天思妙想。 刘禅当即下令:“即以此为基础,设立‘光学坊’,专司研制打磨玻璃镜片之术。首要之务,便是造出适用于军中的望远镜。先造双筒手持之式,供将领斥候使用;更要研制大型固定之式,需视野开阔,能容百人同时观瞄,置于城楼、舰首,则为‘百目镜’,敌情尽收眼底!” 他看向随行学子中一位精于算学的青年:“此事需精密计算,镜片曲度、筒身长短、视野重合,皆需反复测算试验。尔等可参与其中,格物致知。” 那学子激动领命,深感责任重大。 离了琉璃窑,日已偏西。刘禅于工苑正厅,召集所有随行匠人、官员及学子。 “今日所见,朕心甚慰。”刘禅朗声道,“国之重器,非一日可成,需持之以恒之投入,需精益求精之匠心,更需尔等这般敢于思变、勇于攻坚的锐气!老匠师经验丰富,稳如泰山;年轻匠人思维活络,敢想敢干。二者结合,方是我大汉军工崛起之道。” 他特意看向李铮、蒲元、张黎、李文等年轻面孔:“今日带尔等来,非止观新奇,更要尔等明白,强国非唯刀兵诗书,亦在百工技艺。望尔等无论日后身居何职,皆能重视工巧,支持革新。蒲远可留于工苑,专攻线膛之术;李文可协理光学坊,学习管理;张黎可研读律法,思考如何以律令保护工匠专利、鼓励创新;李铮回东宫,亦需将今日所见所思,融于日后政见。” 众年轻子弟躬身受教,只觉眼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胸中热血澎湃。 銮驾回宫,已是华灯初上。刘禅于御书房中,犹自回味日间所见。诸葛亮陪侍在侧,含笑道:“陛下今日一行,看似视察,实则为军工注入一股活水,更在年轻一辈心中种下重视实学、鼓励创新的种子。假以时日,必见奇效。” 刘禅点头:“相父所言极是。朕今日愈发觉得,未来之争,不仅在疆场,更在工坊、在学堂。我大汉若能于此走在天下之前,何愁不兴” 是夜,将作大工苑内,多处工坊依旧灯火通明。钢铁撞击声、匠人讨论声、试验爆炸声(偶尔传来),交织成一曲迈向工业时代的粗犷序曲。蒲远正与马钧挑灯夜战,绘制着水力镗床的草图;光学坊内,李文正与胡匠弟子们比对着一堆演算纸和不同曲度的玻璃片;老蒲元则带着另一组人,对着一个巨大的泥范,讨论着重炮的铸造方案…… 寒冬虽至,然工苑之内,热火朝天。所有人都预感到,一个由钢铁、烈火与智慧共同铸就的新时代,正伴随着皇帝陛下描绘的那“霹雳神炮”的隐约雷鸣,和“百目镜”中逐渐清晰的远方,悄然降临在大汉的国土之上。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我有皇后光环

我有皇后光环

暗幽灵
末日摸爬滚打几年,一转眼时空转换,跑到了古代古代亲爹说:你大姐才貌双全,名满天下,嫁给金家子可惜了!古代嫡母说:你大姐蕙质兰心,皇子相倾,嫁给金家子太委屈了!古代大哥说:大妹温柔可人,金家子不与之相配!于是,古代祖母拍板:二丫头,替你大姐嫁了吧!……枝枝:库房搬空,我就嫁!最后,钱财满身的枝枝,嫁给了大姐原未婚夫的庶弟。(架空!架空!)
军史 连载 175万字
带着群英系统穿越三国

带着群英系统穿越三国

爱情什么味
这是张闿玩的第十个年头,每年都会通一次关。今年张闿选择了徐州陶谦,因徐州有个部将跟张闿同名同姓,只是武力值有点低。于是张闿在存档修改器中,把‘张闿’的武力值调到90,跟华雄、曹仁、一个级别。正准备开始游戏,却不想眼前一黑,张闿就失去了意识。等再次醒来,张闿已经魂穿三国,附身在同名同姓的徐州战将‘张闿’身上,让张闿绝望的是,他此刻刚刚打劫了一支商队,手下将士提着两个血淋淋的人头。“将军,曹操之父……
军史 连载 41万字
谍战:小特务大逆袭

谍战:小特务大逆袭

思若兰
(民族大义+热血抗日+单女主+剧情紧张刺激+杀伐果断)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军校生秦天穿越到1938年的冰雪之城,任特务局总务科处长,表面他玩世不恭,实际上是我党一名潜伏已久的特工,和妻子顾淑美一起,共生死,热血抗日,谱写那个年代的爱情和民族大义。
军史 完结 211万字
四合院之报复易中海贴大字报

四合院之报复易中海贴大字报

庞贝城的丁瑶
林栋得上古神器,仿宝鸿钧塔,自身癌症晚期无法治愈,为省药费不拖累父母,在自杀犹豫期满了两年后跳楼自杀,想给父母留一笔养老赔偿金。鲜血浸到胸前青铜小塔上,小塔带林栋灵魂来到了情满四合院世界。没办法,那就斗禽吧,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能整死绝不留口气,爽文,看就完了,篇幅不大,敬请谅解
军史 连载 38万字
亮剑:老李,我真不是大科学家

亮剑:老李,我真不是大科学家

爱潜水的熊猫
1937年底,新一团团长李云龙接到旅长命令,协助地下党同志护送重要人员“启明星”前往根据地,由于情报泄露,李云龙差点扑空!历经千辛万苦生死危机,“启明星”陆泽终于来到了根据地!“一营长,把老子的坦克开上来!”“二营长,把你的意大利炮给老子拉上来”“团长,意大利炮哪有咱们的飞机好用,让小鬼子尝尝咱们飞机的厉害!”“步枪,坦克,飞机,大炮,要什么有什么,搞什么飞机呀,这竟然是我们看不起的泥腿子,八嘎,
军史 完结 27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