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龙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马超率领的奇兵部队出发二日之后,武都郡下辩城外的旷野上,已是旌旗蔽日,刀枪如林,肃杀之气直冲云霄。刘备亲率的四万大汉主力精锐,已完成集结,即将开拔。 这支军队,是刘备集团此刻所能动用的核心力量,汇聚了荆州、益州各地的精华。中军大纛之下,刘备顶盔贯甲,腰悬双股剑,虽年近六旬,但眉宇间那股历经磨难而不坠的英气与决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炽烈。他的身旁,左边是手持节杖、神色从容却目光如炬的总军师法正,右边则分别是两位气势不凡的大将。 一位是原益州牧刘璋的旧部,以刚毅忠勇、熟知陇蜀地理着称的中郎将张任。另一位,则是原为马超部将,后在汉中归降刘备,以勇猛善战、尤擅骑兵驰突而闻名的立义将军庞德。此二人被刘备特意点为中军大将,正是看中张任的稳健与庞德的锐气,以及他们对西北地区作战的适应性。 刘备策马立于高坡,扫视着下方军容严整、士气高昂的大军,声音洪亮,传遍三军:“将士们!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今日,我等克复汉中,声威大震!然,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必先定关中、凉州!今,马孟起将军已率奇兵,直捣陇右!子龙将军亦在散关绊住曹军主力!现在,轮到我们了!孤将亲率尔等,西出陇右,扫荡不臣,解民倒悬!此战,关乎国运,望诸君用命,共立不世之功!” “誓死追随大王!兴复汉室!” 数万将士的呐喊声如山呼海啸,震撼天地。 在法正的精密规划下,主力大军并未急于冒进。他们的进军路线,选择的是相对稳妥,利于大军及辎重行进的路线:自下辩出发,溯羌水(今白龙江)河谷向北,再折向西,经修城道(古代联系武都至陇西的通道),目标直指陇右的军事重镇——祁山堡。这条路线,虽比马超所走的山间险道平缓,但同样需要克服山川阻隔。刘备、法正坐镇中军,调度有序,庞德则为前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步步为营。 …… 经过近二十日艰苦卓绝的隐秘行军,当马超率领的先锋部队终于走出祁山道的最后一段峡谷时,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广袤、雄浑而略带荒凉的高原景象扑面而来。久违的故土气息让马超心潮澎湃,而身后那些历经艰险的将士们,也忍不住发出了压抑已久的欢呼。他们知道,战略目标——天水郡,已然在望!复仇的剑锋,已然抵近了敌人的咽喉! 对于陇右各郡的官员和百姓而言,这本该是个寻常的春天。虽然东面汉中战事激烈,但毕竟隔着巍巍秦岭,感觉颇为遥远。他们依旧在曹魏任命的太守治理下,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 然而,这种平静,被一支如同神兵天降的军队彻底打破了! “报——!太守!大事不好!”天水郡治冀县城外,斥候连滚带爬地冲入府衙,面无人色,声音颤抖得几乎无法成句,“马……马超!马孟起率领数万大军,已过祁山,兵……兵临城下了!” “什么”天水太守马遵手中的笔“啪”地掉在地上,墨迹污了刚刚写好的公文。他脸色瞬间惨白如纸,猛地站起身,带倒了身后的凭几,“马超他不是在蜀中吗怎会……怎会突然到此祁山道……他走的是祁山道!” 不仅仅是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陆续收到马超大军兵临境内的惊人消息!恐慌,如同瘟疫般在陇右大地上迅速蔓延。 马超的威名,在凉州陇右实在是太响亮了!“锦马超”的旗号,对于这里的军民、尤其是羌胡部落而言,有着近乎图腾般的号召力。当年他与曹操大战渭水,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虽最终败走,但其悍勇与影响力早已深入人心。此刻,这位昔日的西凉霸主,打着“兴复汉室”和“重返故土”的旗号突然杀回,其带来的心理冲击是毁灭性的。 冀县城头,马遵望着城外那连绵的营寨和猎猎飘扬的“马”字大纛,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挣扎。他深知,凭自己麾下这几千郡兵,绝无可能挡住马超麾那些如狼似虎的西凉铁骑和紧随其后的蜀中精锐。 更让他坐立不安的,是城内的暗流。以天水姜、阎、梁、尹四大姓为首的本地豪强,早已人心浮动。他们为家族利益计,绝不会愿意为曹魏殉葬。马超兵临城下的消息一传开,这些豪强的代表便频频出入太守府,言语间虽仍保持恭敬,但那劝降的意味已再明显不过。 “太守,马孟起乃我西凉故主,声威素着,今携雷霆之势而归,更兼有汉中王‘兴复汉室’之大义名分,民心所向啊……” “是啊,太守,城中兵微将寡,外无援军(此时散关被赵云牵制,关中曹军主力注意力在东线),若强行抵抗,只怕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听闻那刘皇叔仁德布于四海,对待降顺之臣颇厚,如荆襄张允,益州吴懿、李严等,皆得重用。太守若能顺天应人,保全一郡生灵,亦是功德无量……” 马遵听着这些或明或暗的劝谏,内心如同油煎。他毕竟是曹魏任命的官员,不战而降,必将背负叛徒的骂名,可若战……那是必死之局。 他最终采取了最符合现实利益的策略。他先下令紧闭城门,摆出坚守的姿态。这既是职责所在,也是一种谈判的筹码——只有展示出一定的抵抗意志,他的投降才更有价值,也更能向刘备方面争取更好的条件。同时,他默许了本地豪强作为代表,暗中与城外的刘备军接触,探听口风,尤其是投降后的待遇保障。 城外的刘备军大营中,黄权向马超建议:“将军,冀县城池坚固,马遵虽非名将,但若狗急跳墙,我军强攻,纵然能下,亦必伤亡惨重,且恐失陇右民心。不若以将军之威名,辅以王道招抚,迫其自降。” 马超深以为然。他深知自己在陇西的威望。次日,他亲自披挂,纵马来到冀县城下的一箭之地,勒马扬声,那洪亮的声音清晰地传上城头: “城上守军听着!我乃骠骑将军马超马孟起!今奉汉中王刘皇叔钧旨,兴义兵,讨国贼,以安汉室!尔等皆是大汉子民,何故为曹逆守此孤城” “马遵!汝亦算凉州人士,岂不知曹贼暴虐,屠戮忠良我主刘皇叔,仁德布于四海,求贤若渴!若能幡然来归,开城反正,必保你官职不失,满城军民安然无恙!尹赏、梁绪等义士,已明大义,汝又何苦执迷不悟” “若仍冥顽不灵,待我大军破城,悔之晚矣!” 马超的喊话,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马遵本就摇摆不定的意志。马超的亲自保证,极大打消了他的疑虑;而点出尹赏、梁绪等豪强之名,更是暗示城内人心已不在曹魏。他所谓的“坚守”,在绝对的实力和人心向背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在城头与刘备军象征性地对峙了几天后,马遵终于召集郡内所有官吏和豪强大族,在府衙内进行最后一次“商议”。他面色“沉痛”,声音“哽咽”: “非是本官不愿尽忠报国,然……然马超兵锋锐不可当,刘皇叔大义名分在手,更兼……更兼满城百姓性命攸关!为免冀县生灵涂炭,玉石俱焚之祸,本官……本官决定,顺应天命,开城……迎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