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游世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活的医典翻开新页的瞬间,并非惊天动地,而是始于晨雾中一声悠长的鸡鸣。 阿禾信步走在村中巷道,清晨的凉意混杂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更有一缕缕麦香,从各家各户的灶房里争先恐后地钻出来。 他停在一处三岔口,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那些升腾的炊烟。 往日里,每到蒸馍的时辰,他总要不动声色地“路过”几家,或高或低地咳嗽一声,提醒他们火候的变换。 可今天,他只看到一幅近乎完美的图景。 巷尾的王家老妪,正慢条斯理地从灶膛里抽出一半的柴火,只留下几根细枝舔舐着锅底。 锅盖的缝隙里,那股原本急促的白汽,正肉眼可见地变得绵长而均匀。 老妪甚至没有抬头看一眼,仿佛这“初沸缓气,再沸定形,三沸收神”的口诀,已经刻进了她的骨子里。 这正是“少阳初升,气机宜柔”的精髓,火气过猛,馍必僵,脾胃之气亦会受损。 不远处,一个刚嫁入村子不久的年轻妇人,估摸着馍头将熟,竟猛地揭开锅盖,用芭蕉扇飞快地扇了三下,一股郁结的热浪瞬间散开,随即又严丝合缝地盖了回去。 阿禾看得分明,那三扇,不多不少,恰好散尽了馍头表层的湿滞之气,使其内部的麦香得以充分“醒”来,此乃“开阖有度,神藏其中”的点睛之笔。 风起,满巷的麦香清透醇厚,不带一丝火燎的浊气。 阿禾深深吸了一口气他微微点头,转身离去,路过一户人家时,脚步稍顿,悄无声息地从背篓里摸出最后一把艾绒,塞进了那家的门槛石缝下。 那家里有个孩子,曾患过久痢,脾胃虚寒,这把艾绒能借着地气,缓慢散发阳气,护他安然度过这个秋冬。 做完这一切,他未发一言,身影融入了尚未散尽的晨雾。 秋收落幕,村里最大的事便是储粮。 柳妻被众人推举出来,主持秋粮的分配和储存。 她是个心思缜密的女人,做事向来有条不紊。 她没有想什么深奥的道理,只是依据各家人口、劳力强弱,以及体弱多病者的情况,做了最合理的调配。 村里最大的粮仓里,她指挥着众人将谷物分区堆放。 黄澄澄的黍米,她让人堆在仓房正中,因为这东西养脾胃,居中调和最是稳妥。 雪白的小米,则被安置在西侧的架子上,秋日干燥,小米润肺,正合金行之象。 北墙角落里,堆着乌黑发亮的黑豆,她知道这东西补肾气,其性属水,理应在北。 南边靠窗的地方,则是一袋袋赤红的豆子,能养心火。 而新收的青麦,则被安放在东边,以应木气升发,疏肝理气。 她所做的一切,初衷只是为了防潮防鼠,便于各家按需取用。 然而,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她巡仓时,一束清冷的月光恰好从高窗射入,照在地面形态各异的粮堆上。 阴影交错间,柳妻的脚步猛然顿住了。 她愕然发现,这黄米居中、白米在西、黑豆归北、红豆陈南、青麦列东的布局,竟与她偶然在阿禾的医书《诊脉法藏象篇》里看到的那幅“五脏藏精位”古图,别无二致! 更让她心头一震的是,那条平日里总在夜间咳喘的老黄狗,今夜正安详地卧在中央的黄米堆旁,呼吸均匀深沉,竟无半点杂音。 她盯着这幅由粮食、月光和阴影构成的奇妙图景,良久,终于忍不住低笑出声,那笑声里带着一丝释然与敬畏:“我道是我在管粮,原来是这方天地,借了我的手在排阵。” 然而,天地的阵法刚刚布下,考验便接踵而至。 连着下了七八日的阴雨,山中湿气郁结不散,村里竟有十余人同时出现了胸闷心慌、夜不能寐的症状。 阿禾挨家看过,脉象皆是沉弱无力,隐有“阳虚欲脱”之兆。 村中开始流言四起,有人说是山鬼作祟,要焚香烧纸,请神驱邪。 阿禾对此不阻拦,也不劝说,只是默默走到村里的晒坪上,请各家各户将冬日里腌制酸菜的陶坛都搬了出来。 他让众人将坛口用牛皮膜扎紧,只在中央留一个小孔,插上一根细细的竹管。 他亲自挨个调整竹管的长度,高低错落,参差不齐。 夜幕降临,风雨更盛。 沉闷的湿气压迫着坛内发酵的气体,气流被迫从细长的竹管中挤出,发出一种持续而低沉的嗡鸣。 数十个陶坛,因竹管长短不同,音调也各不相同,交织在一起,竟像是一支由无数古埙组成的乐队,奏响了天地间最原始的乐章。 那共振的频率,奇妙地贴合着人体胸口“膻中穴”舒张的节律。 村民们在各自家中听着这若有若无的嗡鸣,不知其源,只觉得那声音仿佛能钻进胸膛,抚平了那股无由来的惊悸。 一夜安睡,次日醒来,人人顿觉胸口松快,神清气爽。 有个顽童好奇,跑去戳破了一家坛口的牛皮膜,嗡鸣声戛然而止,不过片刻,那家的老妇便捂着胸口,又喊心慌。 至此,众人才恍然大悟,信了这不是鬼神,而是气机失调。 阿禾只是淡淡一笑:“腌菜也要喘气,人又怎能一直憋着” 危机化解,夜色更深。 柳妻的小儿子受了寒,夜里咳嗽不止。 她守在灶边,用小火慢煎着姜桂茶。 跳动的火苗映在她脸上,锅里褐色的茶汤泛着细密的涟漪。 她本是专心看着火,不让茶汤沸出来,可看着看着,眼神却凝住了。 她发现,那锅中水面的波纹,流转之间竟隐隐暗合某种规律。 她屏住呼吸,凑近细看,惊得几乎要站起身来——丑时刚过,水波的中心点微微向内收敛,恰如肝经回流;待到卯时,涟漪又开始向外扩散,势头虽缓,却绵绵不绝,正应大肠经开阖;巳时一到,水波开始在锅心打着微小的旋,一如脾经运化……这,这分明就是《针经子午篇》里那幅失传已久的动态流注图! 她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惊扰了这一锅神迹。 直到午时将至,锅中水面陡然平静下来,光洁如镜,清晰地倒映出她自己那张带着倦意却异常清明的脸。 那一刻,她豁然开朗:并非是水在显灵,而是她这三年来,顺应四时起居,调理饮食心性,整个人的身心节律,已在不知不觉中与这天道完全同步,故而能“目见无形”,从一锅茶汤中,窥见天地气机的运转。 她轻轻吹熄了灶火,留下半碗温热的药茶,准备等天亮阳明经当令之时,再给孩子喂下那最滋养的一口。 秋尽冬来,涪水江畔霜华满地。 阿禾收拾好一个简单的行囊,解开了一条小舟的缆绳。 他要走了。 村民们自发地聚在岸边,没有人高声挽留,只是默默地将自家的干粮、旧衣,还有刚出炉的面饼,一件件递到船上。 柳妻站在最前面,眼眶微红,却一言不发。 舟行百步,江上陡然起了浓雾,转瞬间便遮天蔽日,四顾茫茫。 阿禾正要停下船篙,辨明方向,却突然感觉到舟底的水流传来一种异乎寻常的搏动。 那不是逆流,也非顺流,而是一种极其深沉、极有秩序的脉动,仿佛整条涪水都变成了一条巨大生命的血管,正随着它的心跳而起伏。 他心中一动,俯下身,将手掌探入冰冷的江水,随即闭上了眼睛。 一瞬间,一股磅礴无边的信息洪流涌入他的感知! 他“看”到了,这江水的搏动,竟与岸上村落里万家灯火的明灭、灶膛里炭火的起伏,甚至与每一个熟睡村民的呼吸节奏,完全同步! 更让他感到灵魂震彻的是,这股由千万人汇聚而成的集体节律,在无形之中,竟自发地勾勒出了一个完整而巨大的“任督二脉循环图”! 阳气如大龙,自村落的尾闾之地升腾,越过屋脊,直冲云霄;阴气似清泉,从村口的承浆之所降下,沉入大地,汇入丹田。 周流不息,循环往复。 他猛然睁开双眼,穿透浓雾,望向那片他守护了三年的村落,一个念头如惊雷般在心中炸响:医道从未消失,它不是被写在竹简上,也不是藏于药柜中,它早已化作了千万人活着的方式,变成了他们的呼吸,他们的心跳,他们的炊烟,他们脚下的土地! 浓雾渐渐散去,江面重归清朗。 阿禾挺直了身躯,再未回头,只是奋力划动船桨,向着未知的远方驶去。 无人看见,他腰间那枚陪伴多年的陶埙碎片,在小舟转过一个弯后,悄无声息地脱落,沉入了江心,只在水面激起一圈无声的涟漪,便再无踪迹。 江水依旧按照它亘古不变的节律流淌着,岸上的村落也进入了它前所未有的和谐与安宁。 阿禾的离去,仿佛只是带走了一片云,并未惊扰这片已经自成天地的山水。 而柳妻,这个无意间为大阵定下中轴的女人,却在某个众人安睡的深夜,独坐在仓房门口,第一次感到了一丝透骨的寒意。 这寒意,与天气无关,与鬼神无涉,仿佛是从这片过于和谐圆满的天地间,悄然滋生出的一道微不可察的裂痕。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平天下之夫君别跑

平天下之夫君别跑

淡月吟
华昙,拥有圣女之身、空花之魂的她,有仇必报,有恩必还。本想在神龙架过她的悠闲日子,孰料,蒙面人屠村,羌父沉睡,她满腔恨意,携信出山…一国太子伽越辰,眼底是化不..
军史 连载 38万字
原神:被麒麟仙兽捡回家

原神:被麒麟仙兽捡回家

水果泡芙
[自嗨文+简介无力+可能ooc+些许fgo元素+穿越但非现代+有女主(雷电真)+有刀,但不多?]异世界的白虎从天而降。“就叫你白秋夜吧。”——“求你……别丢下我。”“我们一起去寻宝吧?”——“抱歉……是我先失约了。”“请以结婚为目的跟我交往!”——“拜托了,请您带上我的那份……好好活下去。”“别再离开我了。”——“嗯,直至死亡将我们分开。”对本作设定有疑问请移步第73章后的解释单章,谢谢
军史 连载 54万字
假如很强

假如很强

恋术
我姓林,你们可以叫我假如。林假如微微一笑,没有什么是我不会的。
军史 连载 2万字
只想做个纨绔

只想做个纨绔

方小小
似乎是上辈子拜佛有了成果,被生活无情碾压的小人物赶上了穿越的潮流,一觉醒来,成为了地主家的傻儿子。本想混吃等死,带着几个狗腿子抢抢民女,欺负欺负老实人;现实总是很打脸,一夜之间却是成了落魄户,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看着手中缺了一半的碗,李奕陷入了沉思。。。。。
军史 连载 27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