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道长归真
花开半夏G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又是数年光阴悄然流逝,无声无息地带走了许多往昔的记忆与人事变迁。张道长已然步入百岁高龄,尽管他的精神依旧矍铄清明,思维敏捷一如往昔,谈吐间仍透着一股洞察世事的智慧,但肉身凡胎终究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身体日渐衰弱,步履也不如从前那般稳健。他已不再驾车远行,不再云游四方,多数时候只是静静独坐于草庐前的石凳上,沐浴着和煦而温暖的阳光,与那镇龙碑闲谈漫语,仰观云卷云舒的变幻莫测,俯察四时更迭的悄然轨迹,仿佛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道长心中明镜一般,透彻无比,他早已知晓自己大限将至,生命即将走向终点。这一夜,皎洁的月色如水银泻地,将整个山谷温柔地笼罩在一片清辉之中,显得格外宁静而肃穆。张道长将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换上一身崭新的道袍,缓步踱至镇龙碑前,苍老的手轻轻抚摸着冰凉的石碑,目光中透着一种超脱生死的温和与平静,仿佛早已看透了人世的轮回。 “井生啊,”他的声音虽苍老却异常清晰,每一个字都带着深沉的情感,“老道我…恐怕不能再陪伴你多久了。” 碑身灵辉流转,传来一阵明显带着焦急与不舍的波动,那波动中仿佛有无声的呼唤与依恋:“…道长…” 张道长淡然一笑,摆了摆手,神情间满是宽慰与释然:“莫作这般儿女之态。生老病死,本是天地常理,无人可免。老道我能活到这把年纪,得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更与你相伴至今,共度无数晨昏,已是天大的福分,此生无憾矣。” 他缓缓倚着石碑坐下,仰望着天边那轮皎洁的明月,悠悠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嘱托与牵挂:“我走之后,你莫要悲伤。你已与天地同寿,未来的漫长岁月,当时刻看护这人间…只是,莫要让自己太过孤单…记得常与山水为伴,与风月为友。” 井生的意念沉默着,灵辉微微颤动,似有万千话语凝于其中,却无法化作言语,只能以这种无声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波澜。 张道长继续嘱咐道,声音平和而从容:“这山谷…我很是喜欢…就把我安葬在那株老梅树下吧…这样既能陪着你…也能时时看着这片山谷…春来花开,冬来雪落,想必是极好的…” 他絮絮叨叨地交代着后事,语气平静得仿佛只是在安排一次寻常的远行,没有半分恐惧与遗憾。井生的意念始终静静聆听,最终传来一声极其轻微却无比清晰的回应,那回应中充满了尊重与承诺:“…好…” 张道长满意地笑了,缓缓合上双眼,呼吸渐渐平缓,嘴角噙着一丝安详的笑意,宛如沉入甜美的梦乡,再无忧虑。百岁道长,就在这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无疾而终,安然归真,结束了他漫长而充实的一生。 镇龙碑静静矗立,灵辉如水般流淌,温柔地笼罩着老道长安详的遗容,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告别,一场跨越生死的陪伴。山谷寂静,唯有虫鸣唧唧,溪水淙淙,共同见证着一位守护者的离去,一位智者的谢幕。 张道长羽化登真后,按照其遗愿,井生意念指引闻讯赶来的苏大学士及附近村民,将其遗体安葬于山谷中那株他最喜爱的老梅树下。坟茔简朴,仅立一块无字青石,恰如道长生前的为人,澹泊质朴,不尚浮华。 葬礼简单而庄重。没有浩大的仪仗,没有繁琐的礼节,只有苏大学士带来的几位挚友、清泉村春丫一家、以及闻讯自发前来的附近山民。众人感念道长恩德,纷纷洒泪祭奠,缅怀他生前的慈悲与智慧。苏大学士于墓前宣读祭文,追忆道长一生功德,言辞恳切,闻者无不动容,仿佛道长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 井生意念虽无法言语,却引动镇龙碑,使那日山谷风柔日暖,梅香暗浮,仿佛道长生前欣慰的笑容,温暖而悠长。自此之后,镇龙碑便长伴于老梅树旁,不再离开山谷。井生意念变得更加沉静,常常数日乃至数月无一丝波动,仿佛与这山谷、与这梅树、与这方天地彻底融为一体,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和谐。 他依旧能感知天下地脉,偶尔会对一些极细微的失衡予以调理,却不再显露任何痕迹,仿佛一位隐于幕后的守护者。世人渐忘“石碑道人”之传说,只知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生活安宁。苏大学士每年都会来祭扫,在墓前静坐片刻,与无言的石碑说说话,如同老友闲谈,分享世间的点滴变化。 春丫的儿子狗娃已考取功名,在外为官,清廉勤政,颇负贤名,延续着道长生前所倡导的仁德之风。春丫时常带着孙儿来扫墓,教孩子恭恭敬敬地磕头,讲述张爷爷和井生神仙的故事,将这份记忆与精神代代相传。那株老梅树年年花开花落,愈发苍劲繁茂。花开时节,暗香浮动,轻轻笼罩坟茔与石碑;花落之时,花瓣如雪,静静覆盖其上,更添几分静谧安详,仿佛道长的灵魂仍在守护这一切。 井生意念便在这长久的陪伴与静默中,守护着道长最后的安眠之地,也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山谷。时光于他而言,已然失去了意义,唯有这份永恒的守护,亘古不变。长伴梅下,静观春秋,岁月流转,此心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