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经济与发展
禁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枪声渐渐稀疏,最后一声负隅顽抗的爆炸回响也消失在群山谷地之中。 林锋站在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地图前,红色的敌对目标标记几乎已经全部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待开发的、闪烁着资源数据的广阔疆域。 军事上的仗打完了,他心想,但真正棘手的仗,现在才刚刚开始。 “光靠枪杆子,可建不起一个新世界,” 他对着身边的核心幕僚,也像是自言自语,“干掉了旧垃圾,就得赶紧给老百姓端上像样的饭菜。 否则,他们饿着肚子,迟早会有新的‘毒枭’冒出来,哪怕只是换个名头。” “帝国模块”的界面已经被他切换到了全新的模式。 不再是那些令人神经紧绷的军事符号,而是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的经济数据流: 矿产储量、可耕种土地分布、工厂的闲置状态、劳动力年龄结构、断裂的公路网、需要紧急修复的学校和净水厂……这感觉, 就像是从一个战场指挥官,瞬间切换成了一个巨型公司的ceo,而且这个公司还刚刚经历了一场破产重组。 几天后,一场关键会议在临时州政府大楼里召开。 参会的人不多,但都是林锋亲手筛选过的——几个绝对忠诚的老部下,几个在混乱中保持操守、而且真有本事的技术官僚,还有两个从基层社区来的、敢说话的硬骨头代表。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咖啡杯见了底。 林锋没废话,直接切入了主题: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刚把前任‘房东’——那帮靠着毒品和贿赂发家的杂碎——给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他们留下的,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他敲了敲桌面,吸引所有人的注意,“我们现在是新的‘物业公司’。 能不能让这栋大楼不再漏水、供电稳定、住户们能挣到干净的钱送孩子上学,就看我们接下来怎么干了。搞不好,大家一起玩完。” 他让助手调出了“帝国模块”生成的全息规划图,上面已经标注了几个核心计划。 “看这里,‘曙光计划’,” 林锋指着第一条,“我们抄没了那帮毒枭数不清的美金、房产、豪车。这些钱,沾着血。但现在,我要让它变成救命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经济学家,“成立‘州发展基金’。 第一,用它来建厂子——食品加工、服装、家具,什么能快速吸纳劳动力就搞什么。 目标人群很清楚:那些以前给毒枭种古柯、当马仔,或者干脆就没正经工作的人。 边境线上那些穷得只剩下一把枪的村子,优先解决。 给他们一份能养家糊口的正经工作,比我们派一个师的兵力去巡逻都管用。” 第二,他接着说,“搞小额贷款。谁想开个小餐馆、弄个修理铺、搞点手工艺品网上卖,基金提供启动资金,还配创业指导。 别怕他们失败,就怕他们没想法。把民间这股想做事的劲儿给我调动起来。” 接着,他切换到“根基计划”的界面。 “看看我们的基础设施,妈的,跟被轰炸过没什么两样——实际上也确实被炸过不少。” 这话引来几声干涩的苦笑。 “路是烂的,桥是危的,学校没屋顶,医院缺设备。这不行。” 他转向ueif的工程主管和国民警卫队的工兵指挥官,“动起来。用州发展基金的钱,用我特批的权限,你们的人,带着设备和材料,给我把这些都修好,而且要升级。 尤其是那些以前被毒枭当老巢的偏远镇子和城里的贫民窟,‘希望谷地’算是个试点,现在要全面铺开。 路通了,电稳了,水干净了,人心才能定下来。” 然后是关于教育和医疗的“未来计划”。 “毒品的根,必须从下一代脑子里挖掉。” 林锋的语气不容置疑,“全州推行强制禁毒教育,但不是光喊口号,要结合职业技能培训。 让年轻人学点真本事,知道除了拎着ak47还有别的活法。 设立奖学金,家里穷但孩子肯读书的,州里出钱供他上大学、上技校。” “医疗这块,是底线。” 他看向卫生部门的负责人,“扩建公立医院,多设社区诊所,让老百姓生个病不至于在家等死。 我们会和ueif旗下的实验室合作——放心,是‘蛇母’实验室里那些能见光的好技术——搞点便宜有效的药品,重点对付我们这儿常见的地方病。 活着,并且健康地活着,是最基本的人权。” 最后,他指向地图上几个关键的边境点,“这里是‘绿洲计划’。 以前这些口岸是毒品和黑钱流入流出的黑洞。 我要把它们变成展示我们新规矩的橱窗。 设立特殊经济区,搞合法跨境贸易、物流、旅游。 ueif和国民警卫队给我把安保做到铁桶一般,确保这里绝对安全。 然后,去告诉国内外的投资商: ‘来吧,这里有钱赚,而且没人能抢走你的利润’。我们要让边境不再是麻烦的代名词,而是繁荣的起点。” 这些计划不是纸上谈兵。 在“帝国模块”这个超级大脑的精确计算和资源调配下,它们以惊人的效率落地了。 被缴获的毒资,那些曾经堆在秘密仓库里、散发着罪恶气息的现金,变成了修建新学校的砖瓦,变成了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变成了农民合作社里第一批良种,变成了小店主手里撬动梦想的第一笔贷款。 民众的感受是最直接的。 在曾经破败的“铁锈镇”,老杰克拿到了他在新建的农机配件厂第一个月的工资,崭新的钞票,没有毒品的气味。 他拿着钱,给女儿买了一条她念叨了很久的花裙子。 “这感觉,” 他对邻居说,“比他妈的以前帮人藏毒时提心吊胆地数钱,实在多了。” 在边境村庄“砂岩角”,玛丽大婶用小额贷款开了个杂货铺,卖些日用品和冷饮。 因为旁边新修的公路带来了过往的卡车司机和游客,她的生意好得出奇。 “我现在每天晚上锁上店门,能睡个安稳觉,” 她说,“不用再担心半夜有枪战,或者警察来突袭。” 孩子们走进了加固了校舍、来了新老师的学校; 生病的人发现镇上的诊所终于有医生值班,也有了基础的药品; 以前坑洼不平、经常有劫匪出没的公路,被平整的柏油路取代,国民警卫队的巡逻车规律地驶过。 生活,第一次向人们展示出除了暴力、毒品和绝望之外的,另一种充满希望的可能性。 林锋的威望,在这种切切实实的改变中,悄然发生着质变。 过去,人们怕他,因为他手握生杀大权,能用铁腕碾碎一切敌人。 现在,人们开始谈论他,语气里带上了感激和期待。 那种敬畏还在,但里面掺杂了越来越多的拥戴。 人们服从,不再仅仅出于恐惧,更是因为看到了他带来的秩序与希望,并且愿意为了这份希望而跟随。 经济发展的成果,像是最强效的粘合剂,将原本松散、猜疑的社会重新凝聚起来。 这份由工作、温饱、教育和安全感和成的“胶水”,比任何武力威慑都更加牢固。 它也悄然为林锋内心那幅更为宏大的蓝图,积累了最初、也最宝贵的资本: 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难得的人心向背。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第一步,总算是稳稳地迈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