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集:骨汤里的热闹与试吃会上的“小插曲”
凌云一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灶台的鸡刚叫头遍,炎耀就被汤锅“咕嘟”声吵醒了。他揉着眼睛摸进灶房,见王铁柱正往锅里添柴,骨汤在晨光里泛着奶白的浪,当归和枸杞在汤里打着转,香得像把整个秋天都熬进了锅里。“醒了”王铁柱用长勺撇去浮沫,“你张大爷天没亮就送来新宰的牛骨,说‘牛骨熬汤比猪骨鲜,涮串更有劲儿’。” 炎耀往灶膛里添了块硬柴,火苗“噼啪”舔着锅底,映得他手背上的烫伤疤都暖烘烘的。“小宇哥和胡东东呢”他望着院门口,昨天约好今早一起穿串,这会儿却连个人影都没见。王铁柱笑了:“早被你刘婶拽去炸豆腐泡了,说‘让小伙子们练练手,炸得不好就罚吃三串辣海带’。” 果然,灶房后门传来胡东东的哀嚎:“刘婶!这豆腐泡炸焦了!黑乎乎的像煤球!”紧接着是小宇的笑声:“炎耀弟弟快来救场!东东把菜籽油溅到我校服上了!”炎耀刚跑过去,就见胡东东举着双油乎乎的手,校服前襟印着片金黄的油花,活像块刚出锅的炸糕;小宇正用抹布擦校服裤,裤腿上的油星子晕成了朵小黄花,他比炎耀高半个头,此刻弯腰擦裤子的模样,倒显得比平时随和些。 “别瞎折腾了,”炎耀夺过胡东东手里的长筷,“油温六成热才能下豆腐,你倒好,刚冒烟就往里扔,不焦才怪。”他往油锅里摆了块豆腐,油花“滋啦”溅起,豆腐块在油里翻了个身,渐渐鼓成金黄的小元宝。小宇凑过来瞅,突然说:“炎耀弟弟这手艺,比福利院食堂的大师傅还厉害。” 正说着,炎昭背着书包从外面跑进来,校服领口别着片香菜叶——他早上去菜市场抢新鲜香菜,被摊主的竹筐勾住了衣服。“我买了新上市的茼蒿!”他把菜往案板上一放,嫩得能掐出水,“涮在骨汤里,比菠菜还鲜。” 日头爬到灶台上方时,老灶台的院门口已经支起了临时小摊:铁皮桌上摆着三排串串,鱼丸白嫩嫩的,海带结油亮亮的,豆腐泡金黄得晃眼;旁边的煤炉上坐着口大砂锅,骨汤咕嘟咕嘟冒着泡,白汽裹着香漫出老远,引得晨练的张大爷举着鸟笼就拐了进来:“哟,这就开卖了给我来五串鱼丸,多搁点麻酱!” 第一个试吃的是刘婶的小孙子,小家伙攥着块钱,踮脚够着铁皮桌,非要自己挑串。他选了串豆腐泡,往嘴里一塞,烫得直转圈,却含混着喊:“比校门口的香!汤里有肉味!”刘婶在旁边笑:“这孩子,昨天还闹着要吃小摊的,今儿就变心了。” 胡东东站在摊前吆喝,嗓子喊得有点哑:“老灶台涮串,骨汤熬三小时,吃了不闹肚子——那位同学,来几串鱼丸是炎昭弟弟捶的,q弹得能当乒乓球!”他正喊得带劲,突然被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拽住裤腿,正是昨天在校门口哭着要吃串的那个。“我要十串!”小姑娘举着张皱巴巴的十块钱,“我妈说了,老灶台的干净,让我天天来吃!” 小宇忙着给串串淋汤,听见这话直笑:“慢点吃,不够再添。”他往小姑娘碗里多放了串茼蒿,“这个补铁,吃了长高高。”小姑娘捧着碗蹲在槐树下,吃得满嘴是油,她妈站在旁边瞅,突然对炎耀说:“你这汤熬得真不错,我家丫头平时挑食,今儿连汤都喝了两口。” 最热闹的是放学时分。京城一中的学生们像潮水似的涌进胡同,把小摊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戴眼镜的男生举着练习册挤进来:“两串海带结!昨天吃了,今天物理题都多解对了一道!”扎马尾的女生们凑在一起,你一串我一串分着吃,说“这麻酱调得比家里的香,肯定放了秘制料”。 胡东东忙得脚不沾地,收钱时差点把五块当成十块找出去,还是小宇眼疾手快按住他:“东东,这是五块的,你刚收了人家十块。”胡东东脸一红,赶紧换了钱,嘴里嘟囔:“都怪这串太香,把我脑子都香糊涂了。” 炎昭蹲在砂锅边搅汤,突然皱起眉:“汤少了,得添点骨汤。”他往锅里倒了勺昨天熬好的老汤,白浪翻涌间,香味更浓了。“这叫‘老汤续新汤’,”他对旁边围观的学生说,“越熬越香,就像做学问,得慢慢攒。” 正忙得热火朝天,突然听见“哐当”一声,原来是个男生急着抢串,把砂锅撞得晃了晃,汤溅出来烫了炎耀的手背。“对不起对不起!”男生吓得脸都白了,小宇赶紧拉过炎耀,往他手背上抹牙膏:“没事吧炎耀弟弟,牙膏能降温。” 炎耀摆摆手说没事,男生却非要多买十串赔罪:“我给全班同学都带点,就当赔礼了!”结果这一闹,来买串的人更多了,都说“老灶台的人实在,烫了手还笑着做生意”。 傍晚收摊时,铁皮桌上的签子堆成了小山。胡东东数着钱,突然跳起来:“咱今天卖了三百多串!比中秋的月饼还火!”小宇往砂锅里添了最后一把柴,说:“汤还能熬,明天再加点牛骨,更香。”炎昭则在旁边记着账,笔尖划过“茼蒿剩三斤”“鱼丸不够卖”,突然抬头笑:“明天得让张大爷多送点鱼糜,不然不够捶的。” 暮色漫进灶房时,四个人蹲在院里分剩下的串。胡东东举着串鱼丸,突然往炎耀嘴里塞:“你尝尝,今天的比昨天的鲜,肯定是老汤的功劳。”炎耀咬了一口,鱼丸的弹混着骨汤的鲜在舌尖散开,突然觉得,这涮串的香里,藏着比味道更暖的东西——是刘婶的豆腐泡,张大爷的牛骨,是学生们的笑脸,还有小宇哥递过来的牙膏,胡东东算错的账,炎昭弟弟续的汤。 灶膛里的火渐渐弱下去,骨汤的余温还在砂锅里打着转。炎耀望着窗外的月牙,突然想起白天那个男生说的话:“吃了老灶台的串,做题都顺了。”或许真的是这样,这烟火里的热乎气,不光能暖肚子,还能让人心里踏实,就像这锅熬不完的骨汤,不管添多少新水,那份香,总在那儿,缠着人,勾着人,让人忍不住想再来一口,再待一会儿。 而明天一早,胡同里大概又会飘起骨汤的香,等着那些惦记它的人,踩着晨光,笑着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