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等了三十年的味道
吃泡面的箬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寝殿内,那股浓烈到极致的酸笋发酵气息,已涌进几人鼻腔。 龙榻上,朱元璋眸子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精光。 “先生!咱……咱就知道您会来!” 朱元璋的声音嘶哑,带着剧烈喘息,他伸出手,急切地指向朱允炆: “允炆!快!快扶咱起来!咱要……咱要迎接先生!” 光影浮动,那白衬衫已到了近前。 周仪一手持碗,一手抬起,将朱元璋按住:“陛下,在床上坐着就是,莫起身。” 他的声音温和平稳,与朱元璋多年前听到的几乎一模一样。 朱元璋紧绷的身体微微松弛,却依旧死死盯在周仪脸上,仿佛怕他下一秒又消失无踪。 周仪缓缓转身,他手中捧着的,正是那散发出“奇异”味道的吃食。 “殿下。” 周仪将碗递向一旁呆若木鸡的朱允炆,声音轻缓:“伺候你皇爷爷吃粉吧。” 朱允炆此刻,却已完全懵了。 他机械地接过那碗粉,浓郁到刺鼻的酸臭气直冲脑门,让他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眼前这诡异的一幕彻底击碎了他的认知—— 这白衣人是谁如何能无声无息出现在戒备森严的皇宫 那碗散发着恐怖气味的食物,又是什么 父王朱标临终前模糊的呓语——周仙、神乎其技、崇祯末帝…… 曾被年幼的他当作神话故事的记忆碎片,此刻如同潮水般回溯,撞击着他的三观。 他捧着碗的手剧烈颤抖,面色煞白,看向周仪的眼神充满了骇然。 朱元璋却全然不顾孙子的失态,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周仪,嘴唇翕动,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出。 “陛下。” 周仪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开口劝道: “外面听您已三日未进米水。有什么话,待吃完了,再说也不迟。” “好……好!” 朱元璋眼中热泪更甚,用力点了点头。 朱允炆如梦初醒,强忍着那股异味,用筷子夹起几根米粉,送到朱元璋唇边。 老人颤巍巍地张开嘴,急切地含住。 滚烫的粉条滑入喉中,那复杂的味道瞬间在味蕾上炸开—— 酸笋、螺汤、辣油、腐竹…… 穿越数十载风霜,与记忆深处,荒岗上、濠州城、紫金山的滋味再次重叠。 “呼……” 一声带着哽咽的叹息从朱元璋喉咙里传出。 他贪婪地咀嚼着,泪水大颗大颗滚落,混进碗里的汤汁中。 “是……是它!还是那个味儿!是咱……咱记了一辈子的味儿啊……” 朱允炆已完全看呆了。 他无法理解,前一刻还气息奄奄的皇爷爷,此刻竟因为这碗“臭粉”,焕发出了惊人的生机。 那贪婪的吃相,那满足的叹息……这场景,彻底颠覆了他对“垂死之人”的想象。 朱元璋终究是灯尽油枯。 吃了几小口粉,又努力啜饮了两勺热汤,那股支撑他的力气便开始急速消退。 他剧烈咳嗽了几声,喘息变得粗重。 再次看了眼碗里剩余大半的粉,眼中闪过无尽的遗憾。 “老了,终究是老了……不中用了,不比当年了……” 他自嘲地扯了扯嘴角,目光随即转向朱允炆:“允炆……” “孙儿在!”朱允炆连忙应声。 “这……这是周仙的恩赐……” 朱元璋喘着气,目光灼灼地看着孙子:“莫……莫浪费了。你,你把它……吃完。” “啊” 朱允炆彻底愣住了,让他吃这个这闻着像……的东西 他胃里又是一阵翻腾,眉头本能地紧紧皱起。 “嗯” 朱元璋喉咙里发出一声冷哼,眉头瞬间皱起。 朱允炆浑身一激灵,他不敢再犹豫,夹起一小撮粉,闭着眼送入口里。 刹那间,预料中的恶心感并未降临。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味觉体验。 “这……” 朱允炆猛地瞪大了眼睛,他下意识又夹起一大筷子,直接塞入口里。 原来……原来父王故事里那“闻着奇臭吃着奇香”的神仙滋味,是真的!竟如此不可思议! 朱元璋看着孙子狼吞虎咽的样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他不再看那碗粉,目光再次回到周仪身上。 “先生,咱等了三十年……就是在等这个味儿……就是想……再见先生您一面。” 他喘了口气,语气已虚弱到了极致。 “今天……今天终于如愿了,先生您……您总算来找咱了……” 周仪静静地站在龙榻前,看着眼前这熟悉的老友。 从放牛娃,到威震天下的开国皇帝,再到现在病榻上的垂暮老人。 六十年的光阴,王朝的兴衰,个人的荣辱,如同走马灯般在他眼底流转。 寝殿内只剩下朱允炆大口嗦粉的滋溜声,和朱元璋的喘息。 周仪沉默片刻,目光还是落在朱元璋的脸上,缓缓开口: “陛下应该能猜到,我为什么今天来找你吧” 朱元璋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随即却扯出一个豁达的苦笑。 “咱……知道。咱心里……跟明镜一样。 周仙第一次,是……是在钟离县后山,第二第三次,皆……皆是咱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朱元璋轻咳了两下,继续开口,眼里是彻底的释然。 “这最后一次,您……您不说,咱,咱也猜到了……” 周仪看着他坦然的目光,心头再次叹了口气。 这位洞察世事的帝王,早已看透了自己的终局。 他不再犹豫,缓缓宣读出,那早已刻在命运之石上的判词: “洪武帝朱元璋,生于元至正四年四月初六。 龙兴于定远,扫群雄,驱鞑虏,肇基大明,年号洪武。 在位三十有一载,励精图治,定鼎华夏…… 周仪的声音不疾不徐,略过了那些丰功伟绩,最终落在那无可避免的终点。 “驾崩于,大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 “当啷——” 清脆的碎裂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寝殿内的寂静。 朱允炆手中的瓷碗忽的跌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整个人如同被无形巨锤击中,僵立原地,一双眼睛死死盯住了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