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绘世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火星的太阳升起得极慢, 那一抹红光从地平线探出时, 整个“曙光基地”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的建设。 这一次,伍思辰下达的指令—— 是“防护层建设计划”。 目标: 让火星的第一批居民,拥有一处真正安全的“地下家园”。 【火星时间06:40】 基地外环,机器人群开始行动。 二十余台多功能掘进机在晨光下排列成线, 机械臂缓缓升起,钻头开始旋转。 火星的沙土松散,却含着细微的金属粉尘, 每次钻入,都会激起淡红色的尘浪。 通讯频道中,指挥员声音稳重: “防护洞区 a1至 a4开挖同步进行,目标深度二十五米。” “结构机器人开始喷涂防辐射层。” 舱内的航天员透过舷窗看着那一幕, 那种场景,既像施工现场,又像人类在火星上重新雕刻自己的庇护所。 火星表面的辐射量,是地球的两百倍。 长时间暴露意味着任何生命系统都无法持久维系。 因此,伍思辰早在地球时便设计了“地下栖居体”方案—— 地表上是光能与能源枢纽, 地表下,是生命循环与避难层。 【火星时间09:10】 第一批地下舱体的支撑骨架组装完成。 半圆穹顶由钛基复合材料构成, 每一块构件都由ai机器人原地打印。 无人焊接臂沿着接口滑动,火花闪烁。 空气循环管道与氧合系统开始接入。 地表采集的氧气经过过滤后,被缓缓注入舱内。 “气压上升到标准值。” “温度维持在十五摄氏度。” 一位工程师轻轻抚过舱壁, 那冰冷的金属正悄悄传递出一丝生命的温度。 与此同时, 第二梯队在地表搭建“微陨石防御罩”。 巨型气囊状的防护膜从运输舱内展开, 缓缓覆盖在基地的上方, 外层嵌入磁性纤维材料, 能在遭遇高能粒子撞击时自动释放反向磁场。 “防护罩能量环运行正常。” “宇宙射线干扰降低 89%。” 从轨道上看, 整座基地就像被一层淡金色的光膜包裹, 在红色沙漠中闪耀出奇异的光泽。 【火星时间14:00】 指挥中心内,航天员们聚集在全息投影前。 模型显示: 地表的能量母港与地下居住区, 通过七条能量通道相连, 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生态循环。 “空气、水、燃料、辐射防护——全系统稳定。” 工程总指挥汇报道。 基地指挥官笑着道: “我们不只是登陆了火星, 我们在这里——建了第一座城市的地基。” 众人轻轻鼓掌, 掌声在狭窄的舱室里回荡, 像是人类在异星呼出的第一口长气。 而远在地月轨道的太空城, 伍思辰注视着这一切, 目光如光,语气平静: “表面的光,属于太阳; 地下的温暖,属于生命。 我们要让火星既能见天,也能安居。” 助手轻声汇报:“防护系统通过全部测试, 地表辐射降低到地球标准以下。” 伍思辰点点头, “很好。告诉他们, 从今天起, 火星上终于有了‘夜晚能安心睡觉的地方’。” 【轨道影像远景】 火星的天空泛着金红, “曙光基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外层光膜反射出淡淡的金线, 而地表下方,那些闪烁的蓝色灯光, 标记着人类在火星的第一个地下世界。 微型无人机拍摄的画面通过卫星回传地球, 直播弹幕瞬间刷爆: “他们在火星挖出了地下城!” “人类第一次在别的星球盖房子!” “伍神,咱这是真移民火星啊!” 【西方的反应】 白宫的紧急简报会上,能源顾问苦笑着念出报告: “大夏在火星建立了地下生态栖居区, 防辐射指数达到地球居住标准。” 总统喃喃道: “他们不只是生存……他们在定居。” 欧洲理事会的航天顾问沉声说: “那意味着,他们的文明已经具备‘行星扩张能力’。 我们,还困在轨道实验。” 伦敦记者在节目中声音发颤: “他们在火星挖洞,我们在地球挖油。 一个向上,一个向下—— 这就是时代的分界线。” 镜头回到火星。 地下舱室的灯光一盏盏亮起, 金属走廊里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航天员在记录日志: “这里没有夜色, 但我们第一次感到安全。 火星的地下, 有了家的味道。” 【鹰酱白宫全球安全理事会】 凌晨三点。 总统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报告, 最新一份来自火星观测站的卫星图像。 图像上,“曙光基地”外层的防护膜正闪烁微光, 地表下方的能量热图显示: 整片地下结构已经形成。 能源部长哑声道: “他们在火星……建了城市的雏形。” 总统抬头,双眼布满血丝。 “地下” “是的,先生。 多层结构,防辐射,带空气循环, 并且能长期维持温度。 他们在火星上修了家。” 那一刻, 所有人都沉默。 国防顾问喃喃自语: “我们曾以为他们在建基地, 没想到——那是文明的胚胎。” 【布鲁塞尔欧联航天与防务委员会】 会议厅灯光惨白。 几国代表围在中央屏幕前, 屏幕上显示着火星地下舱的剖面图。 法国部长咬牙切齿:“他们居然能在火星地下施工!” 德国代表声音发抖:“他们用ai施工群。 全自动掘进、3d打印、金属喷涂, 不需要人力, 而我们——连地球上的隧道都超支。” 意大利代表无奈地笑了笑: “他们在火星建房,我们在欧洲修桥。” 英国首相顾问敲着桌面, 语气冷而绝望: “当他们的孩子在火星的地下睡觉时, 我们的科学家还在争论预算。” 会议室陷入死寂, 只有屏幕上那片闪光的红色地层在不断闪烁, 像是在嘲讽整个旧世界的迟缓。 【伦敦《经济学人》特别封面】 封面是一张热成像图—— 火星地下那片温暖的能量层, 在寒冷的宇宙背景下格外显眼。 标题是: 《他们在火星盖了房子,我们还在地球吵房价》 社论中写道: “大夏不是在探索宇宙, 他们在迁移文明。 当西方仍以地球为坐标, 东方已在为太阳系设计城市。” 【巴黎神学科学院】 数位学者聚在一起, 看着火星地下栖居区的剖面影像。 一位白发教授声音低沉: “上帝为人类造了地球, 而他们,正在造第二个伊甸园。” 另一人叹息道: “他们不是仰望星空的人, 他们是星空的建筑师。” 【纽约华尔街】 金融频道的主持人表情僵硬。 背后大屏幕上是火星地下生态示意图。 “刚刚确认,大夏火星基地防护系统全面运转, 宇宙射线干扰降低到地球标准以下。” 财经评论员苦笑: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长期居住, 而且是——安全地居住。” 另一人补充: “他们掌握了太空能源、生态循环和行星建筑, 我们现在连供应链都不稳定。 这场竞赛,我们已经失去了定义权。” 【东京防卫航天厅】 部长看着火星地下的图像, 眼神空洞。 “他们用ai在火星挖洞” 助理点头。 “是的,自动挖掘系统。 每层都有生态循环与防护结构。 内部温度恒定,氧气可持续供应。” 部长深吸一口气, 语气颤抖: “他们在火星修地铁, 而我们在地球修数据中心。 他们的文明在向外扩张, 我们的文明在向内萎缩。” 【西方舆论风暴】 #火星地下城 #曙光基地 #他们在火星住下了 连续三天霸榜全球热搜。 网友沸腾: “他们在火星挖出家园,我们还在地球挖油。” “这不是太空计划,这是人类迁徙。” “谁能想到,未来的‘房地产’,在火星。” 有人讽刺地留言: “他们拥有阳光、氧气、水、燃料和房子, 我们拥有……会议。” 【鹰酱总统深夜备忘录】 文件上只有短短一行字: “我们以为他们在模仿我们, 结果他们在创造未来。” 而在火星那边, 地下基地的灯光柔和亮起。 宇航员们脱下防护服,坐在餐桌前喝着过滤的火星水, 墙上的温控灯闪烁着微光。 他们在笑,在交谈, 有人在记录,有人种下第一盆植物。 而他们不知道, 此刻在地球另一端, 整个旧世界—— 正望着他们那片光, 陷入深深的沉默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