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公主可开心
金克斯的含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郊州。 公主广发召令,设棚施粥第十日,各地暴动逐渐减少,但要根绝并不容易。 郊州官吏对百姓压迫日久,起义军成分复杂。 有的队伍是纯粹反抗压迫的百姓。 有的是乡绅、名士、山匪水匪等趁乱组织的势力。 甚至有的当真是黑齿国渗透的义军。 崇安公主带着两万镇南军亲临,还承认自己是大弘子民的,镇压起来,相对简单。 至于其他,气焰嚣张的有,蛰伏以待时机的也有。 公主第一次领兵,楚国公派出高广父子,以及镇南军中不少名将随行,这些人都有独自作战的能力。 而公主还在纠结先打哪一头,郭妡直接劝她,“如今镇南军和府兵总计有四万余人,只需以郊州为中心,兵分五路,除一万二中军由高广将军带领,留守郊州随时支援外,其余按东南西北叛军多少分配人马,由各路将军带领,横推过去便是。” 崇安公主有些犹豫,“这样,是否兵力太过分散现下郊州粮饷消耗巨大,这个打法,后勤补给只怕压力更大。” “可咱们拖不起,这些义军不管成分如何,大多是本地人,他们利用地形便利四下逃窜,咱们会很被动,战时拉得太长,消耗更大,百姓也不能安心进行下一季耕作。 至于粮饷压力,咱们这阵子找到的六百万贯确实远远不够,却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殿下将此事交与我办就是,我可立下军令状,确保万无一失。” 郭妡郑重地看向崇安公主。 进入郊州的机会,公主果断不错过。 但到了打仗各环节的精细活儿,她就不擅权了。 因为确实不大懂。 若她一个决策失误,损失的就是无数人命,所以她直接看向高广。 高广沉吟道:“我听说川州剿匪时,郭娘子为裴世子解决过粮草问题,可郊州不是川州,郊州遍地无一颗粮食,不能就地取材,外头又被大水封路,郭娘子有什么办法” 川州的事,是儿媳犀狐氏呈上的消息,镇南军已核实属实。 且去挖了郭妡的底。 可惜,张家村已人去楼空,只留下许多赵王的暗探在那附近。 所以对郭妡这人,他们只觉得虚虚实实。 不敢全信,又直觉想去相信。 毕竟她已经拿出她价值连城的诚意。 只是行军打仗,不能儿戏,高广不得不问。 郭妡也明白,也不藏着。 “高将军,这次大水受灾至完全断绝运输路径的,只是南州和鹭州一带,其他州府并未全境受灾。走其他地方虽绕了些,也不是不能到郊州。而粮食供应,我有十多个粮商可供选择,最主要的是,我可为朝廷捐献粮饷不少于两万石,以解当下燃眉之急。我说的是,抵达郊州后的余粮。” 大弘朝一石粮食约是后世的两百斤。 两万石则是将近四百万斤。 当今的生产力,亩产平均也就是一百五十斤上下。 而四万多大军含军马消耗,一天就要十三万斤左右,四百万斤刚刚够一个月左右军需。 这样大的数字,她随手就捐了。 还是到岸的数目。 要知道这年头,粮草运送三五百里折损就接近一半。 若超千里,折损更是要到七八成。 所以,不怪众将军直抽冷气。 崇安公主更是拔高声音,“当真!” 郭妡道:“如今镇南军支援粮草还能撑大半个月,我的那批粮草,半月内一定抵达,同时我会联系各方粮商送粮,保证郊州粮食供应,届时公主和将军自可见分晓。 只是现在西南道战事也吃紧,从西南道粮商处大肆购粮恐怕价高,且容易惹得赵王不悦,所以,我会派人去东边的岭州和各部土司处,通行文书,还望公主和诸位将军尽早签发。” 她这般信誓旦旦,且镇南军支援的粮草,确实足够郊州军民再支撑半个月。 再往后拖,才着实捉襟见肘。 而若要朝廷支援粮饷,路线也只有两条,一是泷州至南州再入郊州,二是岭州。 这会儿,西南道兵力和补给都吃紧,想也知道,朝廷的支援必定会被赵王盘剥扣押,再到郊州百不存一。 当然,也不能不要。 可要的同时,肯定要自己再想办法的。 否则,郊州的局势又要乱。 谁都不能低估饿昏了头的百姓。 当初前朝灭亡,大弘立国,就依托于全天下饿昏了的百姓。 何况,崇安公主要的是功劳,而不是被逼得灰溜溜逃出郊州。 她与高广对视一眼,微微点头,应允郭妡。 等签好通行文书。 郭妡叫来荷盈,往西南道去的给荷盈。 令她跟随张将军先去找朱世满,想法子物美价廉的供给郊州粮草。 再去找张家村的陈河,叫陈河带她们去青昭寺、悬铃寺等四座寺庙取粮三万石,全部交与张将军的人马。 并要各庙派僧人随行,将粮草安全带回郊州。 而去往岭州的文书交给任长风,叫他联系漕帮入岭州,为朝廷买粮运粮。 一切安排妥当,郭妡便不再插手公主和高广将军的军务。 但他们最终采纳了她的建议。 四路同时出击,只是为了保障公主的安全,中军留足了一万六。 四路兵马出发后,来自长安的圣旨到了。 皇帝以大篇幅褒奖楚国公和崇安公主。 并下令授予驸马都尉宇文承则巡察使之职,奏表可直接上呈御览,即刻入郊州协助崇安公主处理郊州一应事宜。 崇安公主设香案领旨,瞥一眼身旁风尘仆仆的驸马,低头无声冷笑。 她的好父皇,到底是不放心高氏一族,连带她也不放心呢。 什么奏表直接上呈御览,这是说,关于郊州一应事务,例如原来的官吏论罪处刑,和新的官吏任免,都要由皇帝决断。 宣旨使臣退下,宇文承则扶起公主。 “我终于得到陛下赏识,公主可开心” “开心。”崇安公主几不可察撇了下嘴,“父皇母后身体可还康健” 宇文承则道:“陛下和娘娘福泽绵长,自是康健无恙。” 公主点头,“中书令与夫人呢” “有劳公主关心,父亲母亲都好。” 公主又问:“箐儿、业儿还乖” “都乖,箐儿已学了女训,业儿也会背百家姓了。” “嗯。”公主应罢,不再开口。 而公主不问,宇文承则也不知说什么,就这般默不作声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