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请见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光阴似箭,又是十年倏忽而过。 大盛王朝在景帝与谢含烟的共同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四海升平,八方来朝,史书称之为“永安之治”。 而昔日襁褓中的太子承安,已长成一位十四岁的翩翩少年。他继承了景帝的英挺轮廓和谢含烟的清雅眉眼,自幼在翰林院饱学之士与沙场宿将的共同教导下,文武双全,聪慧仁厚。他是在一个没有阴谋、没有内斗、只有理想与建设的黄金时代里成长起来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清澈而赤诚的光芒。 景帝与谢含烟深知,温室里长不出能抵御风雪的苍松。他们给予了承安最广博的知识和最温暖的爱,却也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让他真正触摸这个庞大帝国真实肌理的机会。 机会,在这一年的夏天来临了。 江南之地,连降暴雨,洪涝成灾。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朝廷第一时间拨下巨额赈灾款项,并派遣了钦差大臣前往督办。然而,一个月过去,朝堂上收到的,是地方官吏歌功颂德的奏报,言称救灾得力,灾民已得妥善安置。但通过锦衣卫和御史台的秘密渠道传回来的消息,却是触目惊心——赈灾粮款被层层盘剥,灾民饿殍遍地,怨声载道。 大朝会之上,景帝将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摆在了文武百官面前,整个金銮殿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这是“永安之治”以来,发生的最大一起贪腐渎职案件,是对这个清明盛世最无情的嘲讽。 群臣激愤,纷纷上奏,要求严惩涉案官员。 景帝一反常态,并未直接决断,反而将目光投向了按照规矩侍立在侧,旁听政事的太子承安。 “承安,依你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 这是景徒第一次在如此重大的朝会上,公开征询太子的意见。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位年轻的储君身上。 承安上前一步,他年轻的脸庞因愤怒而涨红,声音清亮而坚定:“父皇,儿臣以为,此等鱼肉百姓、欺君罔上的贪官,当立刻革职查办,派遣大军押解进京,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他的话,说出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心声,不少武将已高声附和。 景帝不置可否,只是继续问道:“好,那朕问你,罪证何在地方官官相护,呈上来的奏报天衣无缝。你仅凭秘报,便要动一个封疆大吏,若是冤枉了他,动摇了江南官场,致使救灾停滞,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承安一时语塞。他满腔热血,却发现现实的政务,远比书本上的黑白分明要复杂得多。 此时,一直静坐于凤座之上的谢含烟,缓缓开口了。她的声音,依旧是那么温和,却带着安定人心的力量。 “陛下,诸位大人,惩戒罪恶固然重要,但救民于水火,更是刻不容缓。与其在朝堂上争论如何定罪,不如先想想,如何能将真正的粮食,送到每一个灾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