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风波暂息 许都序曲
滕明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郭嘉离去后,帐内重归寂静,但林辞的心境却如同投入巨石的湖面,涟漪层层荡开。与铜雀的气运交感,以及与郭嘉那番开诚布公的谈话,都让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已深深卷入了一个远超个人恩怨、关乎天下棋局的宏大叙事之中。 接下来的几日,官渡战场的扫尾工作接近完成。袁绍仅率八百余骑仓皇北逃,数十万大军土崩瓦解,河北四州震动,曹操的北方霸主地位由此奠定。曹营上下,弥漫着一种胜利后的疲惫与昂扬交织的复杂情绪。 林辞依旧居于守卫森严的营帐中,但他能感觉到,周围的目光发生了变化。少了几分最初的审视与疑虑,多了几分隐晦的敬畏与好奇。夏侯承前来探望时,态度也愈发恭敬,言谈间甚至带上了请教的口吻。显然,郭嘉那夜的来访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高层态度转变,已然悄然传开。 林辞乐得清静,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巩固因铜雀能量而暴涨的力量,并尝试解读那些涌入脑海的模糊信息碎片。他发现,当自己静心凝神,催动玉玺与怀中那半块玉佩(夏侯承为方便他研究,已暂时将玉佩交由他保管)共鸣时,那些关于古老祭祀、山河地脉的碎片会变得稍微清晰一些,但关于气运体系的具体构成、运作方式,依旧笼罩在迷雾之中。 “看来,单靠铜雀和这半块玉佩的共鸣,还不足以完全揭开谜底。”林辞暗忖,“或许,需要找到其他部件,或者……前往谯郡,探寻根源。” 这一日,荀攸再次来访,此次却是带来了曹操的正式安排。 “林先生,官渡之事已了,主公不日将班师许都。”荀攸开门见山,“主公之意,欲请先生同行,暂居许都。主公言,先生乃当世奇士,岂可久居军旅陋帐许都虽小,亦可奉先生为座上宾,以便早晚请教。且许都藏书颇丰,或有助于先生探究心中所惑。” 迁往许都!这既是意料之中,也代表了曹操对他更高层次的接纳与控制。远离相对单纯(虽然也危机四伏)的军营,进入权力斗争更为复杂的政治中心,风险与机遇并存。 林辞略一沉吟,便应承下来:“曹公美意,在下感激。愿随公前往许都。”他需要曹营的资源和支持,许都确实是更好的平台。而且,他隐隐感觉,许都作为此时的政治中心,或许也隐藏着与气运体系相关的线索。 “如此甚好!”荀攸抚掌笑道,“另外,关于那黑衣人之事,军中细作已加紧探查,目前虽无线索,但主公已下令,在先生居所布下严密防卫,绝不会再让宵小惊扰先生。”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只是,依先生与奉孝所见,此等身负诡异传承之人,恐怕并非孤例,其背后势力所图非小,日后还须万分警惕。” 林辞点头:“多谢公达先生提醒,在下明白。” 荀攸又交代了一些前往许都的安排,便告辞离去。 出发的前夜,林辞正在帐内整理行装(其实他身无长物,主要是调整自身状态),心中忽有所感。他走到帐边,望向远处沉寂的战场和浩瀚的星空。怀中的玉玺传来平静而持续的波动,与夏侯承的玉佩、与遥远许都方向那冥冥中的铜雀,维持着一种奇妙的平衡。 就在这时,一道极其微弱的、带着阴冷与怨毒的意念,如同跨越了空间,遥遥锁定了他!这意念一闪即逝,仿佛只是某种警告或者……标记。 是那黑衣人背后的势力!他们果然没有放弃!即便他即将进入曹魏的权力核心许都,对方依旧如影随形。 林辞眼神微冷,并未感到意外。这场围绕气运体系的暗战,绝不会因为地点的转移而停止,只会更加凶险。 翌日,朝阳初升。庞大的曹军队伍开始拔营,旌旗招展,车马辚辚,带着胜利的荣光与缴获的物资,踏上了返回许都的归程。 林辞乘坐着一辆颇为舒适的马车,位于中军靠前的位置,由夏侯承亲自带领一队精锐骑兵护卫左右。曹操给予了他足够的礼遇和……监视。 车轮滚滚,碾过官渡焦黑的土地。林辞掀开车帘,回望那片曾经尸山血海、如今渐复平静的原野。在这里,他初临此世,卷入了一场决定北方命运的大战;在这里,他找到了玉玺力量新的运用方式,并与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势力和人物产生了交集;在这里,他触摸到了一个关乎天下气运的古老秘密。 官渡,是他在这个时代的起点。 而前方,许都,那座即将成为新舞台的城池,又隐藏着怎样的风云变幻铜雀的秘密能否进一步揭开那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又会布下怎样的杀局 马车随着大军缓缓前行,载着林辞,驶向未知的、注定不会平凡的许都之旅。 官渡的烽烟渐渐消散在身后,星耀的轨迹,即将在许都的天空下,勾勒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