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二图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来名满天下的袁氏子弟,也不过是些锱铢必较的凡夫俗子。 许衡待二人消食片刻,正色道:"以我观之,尔等皆具将帅之资。今日说这些,是要你们明白用兵之道首在知人。" 魏延摇头苦笑:"我二人不过统领数十兵卒,谈何将帅之道?" 许衡肃然:"此言差矣!魏延你未及弱冠,张任亦在壮年,只要肯勤勉,何愁前程?在我麾下,岂会埋没英才?虽为队率,当以主将自勉,这番苦心,可明白?" 魏延当即振奋抱拳:"谨记公子教诲!" 张任亦觉胸中激荡难平。 他从军以来,还是头一回听人当面断言,说他日后定能执掌三军。 这份赏识与提携,实属难得。 张任正欲抱拳致谢,却听许衡继续道:"张队率虽非我荆楚部属,但以君之才,日后在蜀地必成大器。许某平生看人,从未走眼。" 喉头突然发紧,原先准备好的谢词竟哽在喉间。一股难以名状的酸涩在胸中翻涌,让他的呼吸都为之一窒。 ...... 驿馆内养伤的许衡并不知晓,这两日袁术正为回信之事焦头烂额。 阎象屡次劝谏,说当与袁绍共推许虞称帝。若二袁联手,天下指日可定。可袁术始终不肯松口。 他何尝不明白其中利害只要许虞登基,护君联盟便不攻自破。届时董卓挟持的少帝再难号令群雄,天下士族皆归袁氏——这等局面,他比谁都清楚。 可每想起关东会盟时,那群郡守竟推举袁绍为盟主,便如鲠在喉。他堂堂袁氏嫡子,后将军之尊,反倒要听命于那个婢生子若再助袁绍成此大功,岂非永世低人一头 虽说袁绍过继给了伯父袁成,但在袁术眼里,终究是庶子出身。继承三老袁逢家业的自己,无论资源人脉都远胜于他,凭什么要屈居其下 于旁人或许觉得同气连枝,但于袁术,这却是毕生难解的心结。有些人穷极一生,也跨不过心里那道坎。 ...... 这两日,袁术反复琢磨着许衡那番话的弦外之音。 他究竟有什么意图 这个年轻人真能看穿袁某的心思 不应该啊,初次见面,他怎会知道袁某对袁绍的怨恨 毕竟在明面上,我与他关系尚可…… 明白了!定是许攸在洛阳时暗中调查,发现了我们之间的不和,如今派他儿子来诈我…… 就算你们猜透我的心思又如何 区区宗室联盟,难道能影响我和袁绍的争斗 …… 袁术正在走神,突然看见部将雷薄匆忙赶来。 "后将军,叶县来报,发现一支千人队伍从兖豫交界处向叶县东境移动,似要南下。这些人没有通关文书,企图 ,叶县县令请示该如何处置" "整族人南下"袁术眉头紧锁,"是逃荒的流民" 雷薄摇头:"叶县派人探查过,并非流民盗匪,而是兖州豪族李家举族迁徙,领头的叫李典,说是要去南郡投奔刘表。" "什么李家可是李进或李乾的族人"袁术脸色骤变。 "都不是,只是旁支小宗。" 袁术神色稍缓。 若是中原两大豪族举族搬迁,那才是天大笑话。 不过连旁支都愿意长途迁徙,也不简单。 "李家不惜跨越两州,就为投奔刘表难道天下诸侯除了刘景升,再无人值得效力" 雷薄迟疑道:"将军,如今宗室联盟的名声传遍天下,刘氏宗亲声望正隆,想必因此吸引了各地豪杰……" 袁术眉头皱得更紧。 "宗室联盟竟有如此影响力" 雷薄叹道:"除此之外,末将实在想不出其他缘由。" 袁术起身在厅内踱步,隐约意识到这个宗室联盟的影响力,似乎远超自己预期。 或许,之前确实小看他们了…… 驿馆内,许衡整理着案几上的竹简。窗外传来马蹄声,不多时,伴随着甲胄碰撞声,雷薄大步走入庭院。 "许公子,将军有请。"雷薄抱拳行礼,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许衡抬眸,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他指尖轻叩案几,三日前送出的消息应当已传到南阳。李典此刻想必正率众穿过颍川边境,那支队伍会故意在叶县附近徘徊,引得沿途耳目纷纷注目。 "有劳雷校尉稍候。"许衡起身时,衣袖拂过摊开的地图。豫州境内,代表黄巾势力的标记星罗棋布,从汝南到颍川的路径清晰可见。他记得孔伷那张总是挂着忧虑的面孔,这位清谈刺史的手腕,确实镇不住那些虎视眈眈的黄巾将领。 更衣时,许衡透过窗棂望向县府方向。三天足够让袁术反复权衡利弊了。每次与这位枭雄周旋,都像在悬崖边对弈,既不能让步太多,也不能逼得太急。昨日斥候来报,说袁术彻夜未眠,这倒是意料之中的反应。 "走吧。"许衡系好腰间玉带,铜镜里映出他从容不迫的面容。这场谈话的每个字眼都需要拿捏分寸,尤其是当话题触及四世三公的骄傲时。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竹简,那里记载着袁氏宗族近年来的隐秘。 雷薄奉命行事,对许衡格外恭敬有加。许衡回到驿站后召集张任、魏延二人,最终决定携魏延同往,留张任驻守驿馆。 张任心中不免失落,暗自思忖:若自己也是荆州人士,或许就能随行参与了。许衡确有此考量——今日与袁术所议之事,不便让益州将士知晓。 准备停当后,许衡与魏延随雷薄来到鲁阳县府。许衡向来注重仪容,这源于前世经验:整洁的装扮能提振精神,增强信心,对于谈判大有裨益。 袁术已在厅中等候,身旁仅心腹将领纪灵随侍。见礼后,袁术便挥退雷薄。雷薄虽有不满,仍恭敬退下。 "劳许公子久候三日。"袁术开口道。许衡谦逊回应:"袁公日理万机,反倒厚待于我,实在感激。" 袁术笑道:"景升兄得此佳儿,实乃福分。那日人多口杂,未尽之言,今日当可畅谈。"许衡拱手道:"确有一件要事......"说着目光掠过袁术身后的纪灵。 袁术道:“纪将军自本初执掌虎贲军时起,就一直是我的左膀右臂,许公子有话直说便是。" 许衡随即开口道:"晚辈在荆州时,常听家父提及,汝南袁氏乃累世公卿,为天下世家楷模。袁公身为嫡长子,本当继承家业,统领天下贤才匡扶汉室,成就千秋功业,怎会..." 说到此处,他故意欲言又止。 袁术沉声道:"但说无妨。" "怎会反被庶出兄长压过一头,做了这讨董盟主" 袁术猛然拍案,震得茶盏叮当作响。 纪灵见状怒喝道:"放肆!" 魏延立即挺身而出:"将军屡次失礼,未免欺人太甚!" 纪灵瞪着这个屡次顶撞自己的年轻人,暗暗握紧了拳头。 袁术却平静道:"纪将军退下,许公子是贵客。" 听出主公并未动真怒,纪灵只得悻悻退到一旁。 袁术感慨道:"不想天下知我者,竟是景升兄与许公子...当年在洛阳时虽往来不多,却堪称知己。" 许衡心中暗讽:倒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面上却正色道:"家父常为袁公抱屈。论门第、才干、官位,袁公哪样不胜袁绍一筹怎就让他做了这盟主" 袁术咬牙切齿道:"我也不明白!桥瑁、张邈那些人都对他唯命是从,连我那几个族弟都向着他!"说着又重重捶案:"这些人不追随正宗嫡系,反倒去捧一个家奴,简直荒唐!" 许衡连连附和:"确实,太不像话了。" 他已暗自思忖……究其根源,问题还是出在你自己身上。论家世门第,你或许胜过袁绍一筹,但为人处世之道,你与他相差何止千里,方有今日之困。 自然,这话不能直说。 "严君在荆州常道,袁本初贪慕虚名,最爱听奉承话,惯会使嘴皮功夫,实则腹中空空。若非他向何进献策召董卓入京,汉室江山怎会遭此劫难" 袁术听罢,眼中顿时有了光彩,仿佛遇见知己:"说得极是!若非那家奴作祟,董贼岂能猖狂至此" 要与人迅速亲近,莫过于在他最在意的事上达成共识。 许衡早已看透,要与袁术交心,唯有一途——将袁绍骂得体无完肤!邀他一同痛骂袁绍祖宗十八代。 慢着……似乎不妥。袁绍与袁术同宗同祖,骂袁绍尚可,若拉着袁术唾骂自家先祖,怕是不妥。 待与袁术痛斥袁绍尽兴后,许衡话锋一转:"其实此来除向袁公借道外,更想以同宗之谊助袁公扭转局势。在严君眼中,袁公方是袁氏栋梁,天下士族之楷模。" 袁术好奇:"许郎有何良策" 许衡不急着献计,反而问道:"敢问袁公,近日袁绍可曾密信相邀, 拥立大司马继位之事" 袁术闻言面色骤变。 拥立许虞为帝,正是袁绍方才定下的秘计! 此事所知者寥寥,因尚在谋划阶段,尚未公之于众……据袁术所知,知情者屈指可数。 许衡如何得知 身为穿越者,他自然知晓! 不仅如此,他掌握的秘密远不止于此。 见袁术惊疑不定,许衡心下暗喜,果然猜中了。 接下来,便要靠先知先觉的优势来引导袁术。 "袁公,大司马乃我宗亲同盟中人。袁绍欲拥其为帝,我等作为盟友,岂能不知" 袁术怔忡片刻,忽觉怒火中烧。 许衡这番话让他意识到一个关键——时间根本对不上! 【 先前袁绍来信提及意欲拥立许虞为帝,虽未付诸行动,却已联络袁术以求支持。然许衡透露,宗亲联盟早从许虞处获知此事。 许虞的信使自幽州南下,即便绕过许表直见许衡,至少需二十日;若遇阻滞,耗时更可逾月。 由此可断——袁绍必已密会许虞!否则许虞何以提前一月致书南方宗族袁绍所谓邀盟,不过是虚与委蛇。无论袁术是否应允,彼皆自行其是。 好个袁本初,竟敢独断此等大事! 见袁术面容逐渐狰狞,许衡暗自冷笑:此局无解。他借幽州至中原的时空差作证,纵使袁绍亲临亦无从辩驳。此非智谋之争,实乃天命使然。 袁氏兄弟,自此彻底决裂。 年过三十的袁术虽称雄一方,却因骄纵性情,城府较他人浅薄三分。此类人素来喜怒形于色,倒便于窥其心绪。 观袁术神色剧变,许衡料其心理防线已近崩塌。他继续从容叩击其痛处:"袁公当已明了——护君联盟初立时,袁绍便以宗首之名密信大司马许虞, 称帝。幸而大司马忠贞,急报家严共商对策。" "袁氏宗首"四字如星火溅油,袁术骤然暴怒拍案:"家奴安敢僭越!袁某尚在,轮得到他妄称宗首!" ( 袁绍此前并未写信给许虞,也没有公开支持他称帝的举动……只能说他心中存有这样的想法。 许许熟知历史走向,明白袁绍谋划拥立许虞为帝的时机大约就在此时。 即便尚未行动,袁绍也一定在暗中筹划,毕竟废立之事非同小可,不可能灵光一闪便立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