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二图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一连串动作,犹如当众扇了袁绍一记耳光。 荀谌读完缣帛内容,仔细折好交还袁绍。 "袁公路这招确实高明。"荀谌由衷赞叹。 "呵,不愧是袁某的好兄弟,时刻不忘给我难堪。"袁绍接过缣帛随手扔在一旁,语气平静却暗含怒火。 "袁公路与您向来不和,却不想如此狭隘,值此危局竟另起炉灶。虽占得先机,却也暴露其目光短浅,您不必太过在意。" 袁绍仰望帐顶,幽幽道:"友若以为我气的是他背叛他的为人,我早已知晓。" "那您为何......" "我只是懊恼低估了他的能耐。"袁绍眯起眼睛,"拥立陈王这步棋看似愚蠢,实则精妙。" 荀谌点头:"原以为以袁术之能,最多不过另立许氏宗亲。但请立许宠为储君......确实高明。既不算僭越废立,又为汉室谋后路。若天子遇难,董卓便无法另立新君......倒让他做了忠臣。那些宗亲也只能指责您,却挑不出他的错处。" 袁绍长叹:"没想到竟输他一着。" 荀谌沉思片刻,忽然道:"有件事颇有蹊跷。" "何事" "您只顾恼怒袁公路之事,却未在意宗亲联盟对您立帝之举的责难。" 袁绍轻笑道:"有何奇怪我请立许虞是为汉室江山考虑,许伯安却顽固不化。事情不成,那些宗亲自然要跳出来主持'大义'。" 荀谌眉头紧锁:"话虽如此,但其中有个疑点......" "什么疑点" (袁本初亲赴渔阳劝说大司马登基未果,遂退驻浮阳。谁料就在此时,南方拥戴天子的两位皇族竟联名弹劾......纵然大司马要将此讯息传递至荆州,往返至少需月余光阴,更何况当时袁公路尚未公开表明立场...... 袁绍听闻,身形猛然一颤。 他凝神沉思片刻,面露疑惑:"此事着实蹊跷......若果真如此,消息必非大司马所泄......那究竟是何人向荆益联军通风报信" 这确实难倒了袁绍与荀谌。实际上此事根本无人告密——皆因许衡乃异世来客,对此事早已知晓。 正因如此,任凭袁绍与荀谌如何智谋过人,也绝无可能推测出 。 沉默良久,袁绍长叹:"唯有一种可能了。" 荀谌立即会意:"明公是说......袁公路故意将此消息透露给宗室联军" "此事袁某仅暗中告知公路、孟卓、公节及孟德等寥寥数人。其中会行此卑劣之举者,唯有公路。" 荀谌不由叹息:"同宗相残,竟至如斯地步。" 想到可能被袁术算计,袁绍顿感屈辱难当。 "袁某岂能甘心......友若,如今局势,该当如何" 荀谌拱手道:"袁公路此计对明公极为不利。眼下荆益联军已出南阳,不日将逼近雒阳。彼等既以护驾之名出兵,诸侯便不宜再讨伐董卓。如今明公当务之急有二:其一,设法掌控冀州......" 袁绍颔首。 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本就是他既定之策。 "其二呢" "派遣使者与荆益联军修好。袁术之所以能反客为主,凌驾明公之上,皆因其拥立陈王为储,又得荆益联军默许。而明公却遭其声讨......如今宗室声望正盛,且观其言行,明显偏向南方,而非大司马。" 袁绍沉吟道:"现今谋取冀州,麾下人才匮乏,一时难以遣使南下。孟德此刻身在孟卓处,袁某可亲笔修书,托其代为联络荆益宗室。友若以为如何" 荀谌道:"谌当竭力助明公谋取冀州,难以远行。若曹孟德能替明公说服南方宗室,倒也可行。只是不知此人是否可靠" 袁绍朗声道:“孟德与我情同手足,可托付重任!” 雒阳城北坐落着南北两宫,永平二年始建。北宫呈长方形,占地千亩有余,设三门,南门外立有双阙。宫内殿宇林立,最宏伟者当属西侧的德阳殿,殿基高约两丈,横亘近百步,可纳万众。另有崇德、宣明等殿宇,及芳林、濯龙二园,与南宫由复道相连。 南宫位于城南,亦作长方形,设四门。正 的前殿最为雄伟,周围环列乐成、嘉德等十余座殿阁。 这日拂晓,一名清瘦文士疾步闯入西园。此处现居着 刘宏的嫔妃宫人——自董卓掌权后,便将她们尽数迁居于此。 按例, 驾崩后部分嫔妃应遣散出宫,但因当时宦官外戚争权,无人顾及此事。待董卓 ,这些女子反成了意外之财。董卓每逢闲暇便来此 ,夜夜更换新人。 刘宏生前极好新奇,西园卖官不过其诸多创举之一。在闺帷之事上更是别出心裁:命宫女身着开裆裤以便随时临幸,堪称野合之始;又将西域贡品"茵墀香"煮汤供宫女沐浴,脂水汇流成河,美其名曰"流香河"。如今这些奇思妙想,尽数落入董卓囊中。 然董卓虽贪女色,手段却甚粗鄙,数十年来只会强取豪夺,毫无新意可言。 他远不及孝灵皇帝,能把宫女 得仪态万千,精通各种取巧把戏。 经过灵帝多年浸染的宫娥采女们,个个身怀绝技,花样层出不穷。 ...... 那瘦高文士踏入西园裸泳馆时,董卓正赤身浸在热水池中,十名采女陪侍左右。 时值寒冬,露 池早已停用,室内温池雾气氤氲。 天未亮宫女们就按董卓吩咐不断烧水添注。 即便频繁加热,池水仍凉得很快。采女们冻得唇色发青,却还要强撑笑容讨他欢心。 这大半年里,已有不少宫女因侍奉不周命丧黄泉。 董卓却浑不在意地摊开四肢,满身横肉在热水中泛着红光。他出身凉州边陲,多年军旅生涯练就铜筋铁骨,这水温反倒让他觉得舒坦。 "文优来得早啊。"董卓眯眼看向来人,"大清早进宫,莫非出了岔子" 李儒深施一礼:"相国明鉴,确有要事禀报。" 说着使了个眼色。 董卓会意,挥手道:"都退下吧。" 采女们如获大赦,慌乱裹衣欲逃。 那些雪白 从李儒眼前掠过时,他暗中咽了咽口水。 正要离开的最后一名采女忽被叫住。 那女子霎时面无人色,含泪望向同伴,却只见到仓皇离去的背影。 待众人走远,被留下的采女只得战战兢兢回到池中。 "相国为何单留妾身"她强作笑颜,声音甜得发颤。 董卓半身浸在池水里,面无表情地指指水下。那采女会意,立刻潜入水中。 李儒感叹道:" 曾说,若能长享此乐,可谓神仙。" 董卓露出惬意的神色:"后宫佳丽众多,文优若有中意的,尽管挑选。" 李儒连忙推辞:"下官不好此道。" 这时采女浮出换气,又迅速潜入。 董卓这才转入正题:"有何要事" 李儒神色凝重:"袁绍、袁术及宗亲联盟均有异动。" 听完详细汇报后,董卓冷笑道:"袁绍立伪帝自取其辱,袁术更荒唐,竟要立六旬老翁为九岁稚童之储!" 李儒分析道:"二袁内斗不足为患,唯宗亲联盟需警惕。" 董卓突然道:"老夫想攻打宗亲联盟。" 李儒大惊:"此举恐招致天下非议,请相国慎重。" 董卓摆手止住李儒,平静道:"文优,做人何必太死板就算老夫放过那些宗室,难道那些世家大族就会说老夫好话了" 李儒闻言哑然。 确实,这话说得在理。 这是董卓用一年时间验证出来的道理。 当初刚进洛阳时,董卓也试过拉拢各方势力,结果适得其反。 "凉州人学问浅薄"这话不是没来由的,在汉朝士大夫心里,这种地域偏见根深蒂固。 董卓有江湖豪气,精通兵法,足智多谋,又带着敢作敢为的痞气,这些特质加起来,确实像个干大事的人物。 可惜他始终是士大夫圈子的局外人。 在东汉延续百年的名门望族游戏里,董卓完全不懂规矩,或者说他懒得琢磨那些门道,直接把带兵打仗那套快准狠的方法搬到了朝堂上。 在这方面没人帮得了他...手下那群凉州将领,个个都是政治 。 董卓最拿手的就是快刀斩乱麻。 进京十天就废了皇帝,杀了何太后,迅速掌握大权。接着又大力 党锢之祸的受害者,想拉拢那些被压制的名门士族。 党锢案牵连数代皇帝,十几年来当权者都知道这事碰不得,最多小范围 ,从没人敢大规模翻案... 董卓偏要快刀斩乱麻,大批起用受过党锢之祸的人,还把荀爽、蔡邕这些名士都提拔上来。 荀爽九十三天就从布衣做到司空,升官比飞箭还快。 可笑的是,这位被董卓火箭提拔的荀司空,临死前还惦记着和王允合伙算计董卓。 董卓想用他惯用的快招,打碎洛阳旧有的士大夫体系,重建自己的政治班底。 速战速决是他的强项,可也暴露出他根本不懂东汉政治的游戏规则。 这游戏不是这么玩的,董卓的手段实在太肤浅了。 董卓崇尚的速战速决战术在战场上确实效果显着。 然而在讲究韬光养晦的政治博弈中,这套方法却显得格格不入。 这就像在竞技游戏里使用外挂程序,让其他参与者如何继续 凉州武人本就受中原士族排挤,董卓掌权后非但没有设法融入中枢体系,反而急切冒进,最终导致与世家大族的矛盾愈发尖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提拔为三公的荀爽,非但不念提拔之恩,反而暗中谋划除掉董卓。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为数不少。 讨董联军中半数州郡长官都是董卓亲自任命,最终却纷纷倒戈相向。 接连遭遇背叛后,董卓彻底心灰意冷。 他不再对东汉士族集团抱有幻想。 放弃怀柔策略后,他开始奉行铁血 方针。 正因如此,当李儒建议与宗室势力交好时,董卓决定采取强硬手段。 这些皇亲国戚与关东士族本质上并无区别,即便示好也会将他视为异类。 既然如此,何必保留 "相国请慎重,眼下迁都事务繁杂,若再与宗室势力交恶,恐怕会影响大局。" 其实早在初平元年二月,关东联军刚成立时,董卓就已萌生迁都念头。 作为帝国都城,洛阳的繁华令董卓沉醉,尤其是许宏遗留的 和西园裸泳馆。 但洛阳有个致命缺陷——距离凉州根基太远。 在关中地区,即使西凉军损失惨重,凭借他在羌人中的威望也能迅速重组军队。 而在洛阳,每损失一个士兵都难以补充。 迁都绝非易事,是项艰巨的长期工程。 这便是天下大势 雒阳城中,车马喧嚣,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