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这不对啊!
门窗安装师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回府尊大人,秋收将近,实在不宜调集军士,进西乡剿匪。” “西乡区区百人山匪,莫非你铜鼓营还不能速战速决” “府尊大人有所不知,西乡高山群绕,已是幕阜山脉深处,山匪又是西乡本地山民,恐剿匪不是一两日之事,故要等待秋收之后,再慢慢围剿。” “慢慢围剿秋收之后,你会不会又说,山路结冰,冰雪覆盖,需待开春再围剿” “不会!末将保证,秋收后立马进入西乡剿匪。” “不用保证,写个军令状吧!” “这…” “怎么不敢” “府尊明鉴,我铜鼓营欠响已有数十年,刀枪器械损毁严重,还请府尊大人…” “月初不是刚划拨了军饷,补发欠饷吗怎的现在又要钱了。” “府尊大人,一万…” “嗯,嗯!” 黄耀武话还未出口。 范沫就喉咙躁动几声。 趁黄耀武抬头之时,范沫眼珠子,往偏房转了转。 “府尊大人,我铜鼓营刀枪铠甲,弓箭火铳都数十年未更换,特别是火药炮子,早已发霉报废。” “你铜鼓营的难处,我也理解,那写个清单,我帮你递交给都指挥使大人,请他划拨。” “谢府尊大人,只是这数量。” “按你铜鼓营满编数量申请。” “这么多丘都指挥使大人会答应吗” “你是光练武艺,不长脑子,各卫所申请武器铠甲,哪次能全额拨发” “谢府尊大人指点。” “还有一事,秋收后我会派一人督战,他是本府幕僚,你需好生协助于他。” “啊” “有问题” “没有,没有!只是!不知府尊大人幕僚,是否懂军事我好回去做些准备。” “行军布阵,带队冲杀,你做主,至于其他事情,多多参考本府幕僚意见。” “是!末将这就回营操练,秋收后剿灭西乡山匪。” 待黄耀武离开后。 偏房内一富商装扮男子走出。 “知府大人,铜鼓营就几百战兵,不知道逮不逮得住那晏匪。” “哦那范管家有何高见” “我朝廷大军剿匪,务必全部清剿干净,特别是匪首晏羽,绝不能放跑了。” “范管家不妨直说。” “可在武宁、宁州和奉新三州县,再调巡检官兵差役,一同前去剿匪。” “范管家,咱们这是去剿匪,不是去平判。” “刚才那黄指挥使不是说了吗西乡多山,就铜鼓营那几百战兵,如何围追堵截。” “兵不在多而在精,范管家可别小瞧了铜鼓营那几百战兵。” “知府大人见谅,我这不是求个稳妥吗万一晏匪逃到湖广去了,咱们不白折腾了” “你要兵多还不简单,我直接给黄指挥使下道命令,叫他凑齐3000大军进西乡剿匪,只是…这人吃马嚼的…” 别以为你范沫就给黄耀武一万军饷,我范永德不知道。 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 老子给你十万两,你特么就拿一万两给干活的人。 还要求抓到晏匪后,再得十万两。 凤栖乡。 天还是蒙蒙亮。 “校长!门外来了好多人,都说是来参加送葬队的。” 晏羽揉了揉眼眶,坐起身来。 “你刚才说啥” “门外来了一千多青壮,说是来参加送葬队的。” “一千多十六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壮,整个凤栖乡也凑不出来一千多吧!” “这…职下不知,职下还未去询问他们户籍年龄。” “算了,我自己去看,你去把凤栖乡的郎中请来。” 凤栖乡虽说比西乡地势平坦,良田更多。 可再怎么多又能多多少 西乡加上隐户,总人口也不过六七千人。 不管了。 先去出去看看情况再说。 如果说西乡的乡民是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那眼前凤栖乡乡民,真是夜间山顶的风都能刮跑。 而且! 都到了深秋时节。 一个个还穿着单衣,打着赤脚。 而那些所谓的单衣,也就是几块破布缝缝补补。 眼神木愣,感觉站都站不稳。 这不对啊! 虽说平江县的地形地势沙盘,晏羽还未捏出来。 但后世高德百度上的地图,晏羽脑海中还是印象清楚。 凤栖乡集镇的位置,大概就是后世平江县长寿街。 凤栖乡、东阳乡、故县乡,一路往西南,直达长沙府。 北边幕阜山脉,南边连云山脉。 中间十几公里的平地,又是汨罗江发源地。 应该拥有大量良田才对。 哪像西乡,田地都塞在一个个山谷里。 “李森林,他们的户籍年龄都登记完了吗” “回校长,登记了大部分,大多是凤栖乡人,还有一些是东阳乡人。” “年龄了” “大半是十六岁和二十五岁。” “真是一群淳朴的乡民,谎都不会撒。” “校长!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别用书生那一套,有话就直说。” “是!他们多是佃农,就凤栖乡一地,郑家良田一万八千亩,沈家八千多亩,还有几个地主老爷,估计也有几千亩,整个凤栖乡又有多少田地。” “接着说。” “西乡田地多在山沟沟里,相距又远,地主士绅吞并田地困难,但凤栖、东阳不一样,职下建议立刻在凤栖乡、东阳乡均田地,拯救我汉家人民。” 汉家人民。 这是晏羽新取的词。 也是今后思想建设中心,今后的发展基础盘。 “如果咱们现在推广均田地,那天下的士绅官僚,都会盯着我西乡护卫队,哪怕你只是在凤栖东阳两乡推行。” 晏羽没有正面回答。 而是直接说了后果。 毕竟! 田地不但是底层人民活下去的保障,更是天下地主士绅的命根。 地主士绅一旦发现苗头不对。 就会无比团结,会动用一切力量。 “可现在不推行均田地,凤栖、东阳的百姓怎么活” “人摞死,树摞活。” “请校长明示!” “如果!凤栖、东阳二乡的田地,都是石牛寨山匪的田地了再以田地距离,就近租佃给各村乡民耕种。” “职下明白了,将所有田地划归到我护卫队名下,咱们也来个三十税一。” 去你妹的三十税一。 农耕社会三十税一本就不合理。 洪武大帝是贫农出身。 一心想着为农民减轻负担,却不考虑各种可行性。 最后不还是从朝廷到地方,各种苛捐杂税。 “先别用税收这一词,就是要他们交两成租子。” “两成,会不会太多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咱们修水利,修路,还要修学堂,可都得从这两成租子里面来。” “职下明白了,职下愿意留在平江县,为我护卫队守好这些田产。” “守住这些田产,你要多少人” “这…就凤栖乡就有4都38村,我…” “这里不全是人吗不一定非要有战斗力的护卫队。” “一个班,只要一个班。” “一个班凤栖、东阳二乡这么大,你如何管理” “在各都建立都所,由都所协助管理,我这一个班就用来震慑宵小。” “要是江县大军杀来,你如何应对”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好!我再送你一份大礼。” “大礼” “平江县巡检营、差役地痞,共200余人,昨日出了平江,估计明天上午就能抵达东阳乡。” “校长的意思是” “吃下这二百人,至少年内不用担心平江县县衙了。” “校长!咱们就一个排,再加一个亲卫班,咱们还要分兵看守财货,这仗…” “你担心打不过” “职下没有上过战场,只是这人数差距。” “五十对二百,优势在我,正好用平江县的官兵差役,实战练兵。” 秋收还有半个月。 这么多人来参加“送葬队”。 其实就是家里断粮,管他山匪不山匪。 眼下对于这群“青壮”而言,没什么比自己、比家人活下去更重要。 哪怕护卫队给不出十两银子,给不出五担粮食。 只要随便给个两三斗粮食,熬到秋收后再说。 可是! 十两银子,晏羽给得出。 毕竟光郑家就搜刮出来银子十三万余两,黄金万余两。 只是! 一个新兵五担稻米,晏羽这一会还真给不出了。 这次招兵346人,就是1730担稻米。 1730担稻米。 在秋收前夕,就是把凤栖东阳两乡,所有地主士绅都给抄了,也凑不出来。 其他没入选上的“青壮”,晏羽也不能看着他们家人饿死。 无奈! 不管是否应招上,先发个三四斗米应应急。 同时! 从陈氏商行购买一千担稻米,紧急运往凤栖乡来。 为即将开启的“均田地”工作,做好粮食储备。 东阳乡义口。 最前排是大门所率亲卫班,举着火绳枪,目视前面。 身后。 二十二名北方籍护卫队。 手持长枪,站立成两排。 十几步之后。 346名新护卫队,挤在一坨,手脚已开始颤抖。 这群新护卫队,还时不时回头瞄两眼。 在心里规划逃跑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