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点菜种地
战则无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棚终于像个样子了。炉火烧起来,地下铁桶里的水缓慢循环着,泥巴包裹的管道和桶壁散发着温和的、带着土腥气的热量。虽然棚内远谈不上温暖如春,但至少不再是呵气成冰的酷寒,指尖触碰泥土,能感到一丝微弱的暖意。 王龙飞站在棚里,看着这片来之不易的、在寒冬里开辟出的“热土”,心里既激动又有些茫然。地是捂热了,可该种点啥 他下意识地摸出手机,对着空荡荡的棚内土地拍了段短视频,没什么剪辑,只是简单说了句:“大棚勉强能用了,地也烘了几天,有点热乎气了。接下来种点啥没想好。” 视频发出去,他没太当回事,继续琢磨自己的事。西红柿黄瓜还是种点快熟的叶菜 没想到,这条随口一问的视频,却像捅了马蜂窝。 评论区瞬间被各种蔬菜名字淹没,刷得飞快: “种草莓!冬天草莓贵死了!” “圣女果!好吃又好看!” “必须黄瓜!顶花带刺那种!” “生菜!火锅必备!” “韭菜韭菜!包饺子!” “楼主试试水果萝卜爽口!” “种点稀罕的,冰草或者芝麻菜!” 私信也叮叮咚咚响个不停,好多老熟客和外地网友直接发来“订单式”请求: “飞哥!种茼蒿!冬天涮锅子就馋这一口!有多少要多少!” “博主,能种点迷迭香之类的西餐香料不本地买不到新鲜的!” “小油菜!鸡毛菜!求求了!” “有没有可能种点蘑菇” 王龙飞看得眼花缭乱,哭笑不得。大家这热情…是好事,但也让他犯了难。大棚就这么点地方,不可能什么都种。而且很多建议明显超出他的认知和能力范围——草莓香料蘑菇这哪是他一个刚摸到大棚边儿的半吊子能搞定的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还是得立足现实。他翻着评论和私信,把那些出现频率高、又相对好种、周期短的叶菜列了个单子:小油菜、生菜、茼蒿、菠菜。又考虑到网友对“新鲜稀罕物”的期待,硬着头皮加上了风险较高、但价格也更好的樱桃小番茄和水果黄瓜。 种子又是一笔开销。他咬着牙,去了趟县里正规的种子站,没再买散装种子,而是挑了抗寒性好、适合大棚种植的包衣种子。贵是贵点,但保险。 买完种子,他又特意跑了趟菜市场,找到卖调味料的摊子,买了一小包干迷迭香和百里香——他打算试着育苗,但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回到大棚,他按照“黄土坡老农”指点和搜来的资料,仔细地整地、起垄、铺滴灌带(也是咬牙买的二手的)。然后开始播种,分区进行:一垄小油菜,一垄生菜,一垄茼蒿… 轮到樱桃番茄和水果黄瓜时,他更加小心翼翼。这些苗贵,他先在小拱棚里育苗,生怕冻着。播下那些比芝麻还小的香料种子时,他手都在抖,这完全是在赌。 做完这一切,他拍了新视频,展示了分区播种的成果和那一个个贴着标签的小育苗盘,老实交代:“大家点的菜,能种的我都试着种了。草莓蘑菇啥的暂时搞不定,见谅!香料是第一次试,成败看天。番茄黄瓜育苗中,希望能活!” 网友们的反应空前热烈: “博主听话!真种了!” “期待我的小油菜!” “番茄黄瓜加油!” “迷迭香都敢试勇士!” “已截图,坐等收货!” “黄土坡老农”也留言了:“叶菜问题不大。番茄黄瓜苗期是关键,保温加光照,夜温不能低于十度。香料…祝你好运。” 王龙把手机支在棚里,定时拍摄幼苗生长的延迟视频。每天查看温度、湿度、光照,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像照顾婴儿一样。 小油菜和生菜最先冒出嫩芽,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茼蒿和菠菜也陆续钻出土壤。樱桃番茄和水果黄瓜的苗在保温措施下,颤巍巍地舒展着子叶,看起来还算健康。 唯有那些香料育苗盘里,迟迟没有动静。一周过去,依旧一片死寂。他叹了口气,知道这学费算是交了。 但他没太多时间沮丧。叶菜一天一个样,很快就能间苗吃了。他掐最嫩的尖儿,打包发给点了单的网友,附赠一小把没能发芽的香料种子,自嘲道:“香料种植失败,种子退您,聊表歉意。” 没想到,这种坦诚的失败反而引来一片好评和鼓励。 大棚里的绿色,在北方万物凋敝的寒冬里,顽强地生长着。屏幕那头,无数双眼睛关注着它们的每一次抽叶、每一次开花、每一次结果。 种什么,不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事。这片小小的、土气的大棚,通过网络,奇妙地变成了无数人共同期盼和参与的“云端菜园”。 虽然忙碌,虽然压力更大,但王龙飞觉得,这地种得,比以前更有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