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龙归海,虎入山,静待星火燎原
浊酒蘸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山风拂过高台,卷起周明宽大的衣袖,亦吹动着张之栋官袍上的云雁补服。 空气里,血腥味与泥土的清新气息混杂,一如眼前新旧交替之局。 “周先生,下一步,剑指何方” 张之栋的声音微颤,似有隐忧。 他问的不是湘省,不是湖广,而是这天下。 周明未即刻作答,他转过身,目光如渊,从远山收回,落在这位封疆大吏的面容。 他未见权臣的审视,只看到一张倦怠与困惑交织的面容。 “总督大人,”周明开口,语声不起波澜,“在问剑指何方之前,我们是否该先问一句,如今之天下,病在何处” 张之栋心头一震,这个问题,他问了自己半辈子。 “病在……外敌环伺,国力衰颓。”他脱口而出,此乃朝堂上下之共识。 周明微摇其首。 “洋人者,不过疥癣之疾。观之凶悍,实则只要我身强体健,一口气便能吹散。” 他指尖轻触胸膛。 “真正的心腹大患,在于内里。” “民智不开,则国无根基;体魄不强,则民无脊梁。” “无根之木,无脊之民,如何能立于天地之间外敌不来,亦会自腐自朽。” 一番话,如洪钟大吕,震荡张之栋心扉。 他宦海沉浮数十载,所见所闻,皆是裱糊粉饰,何曾有人如此洞彻肺腑,撕去这腐朽帝国的遮羞布。 “那……依先生之见,药方何在”张之栋其声干涩,满含迫切的渴求。 周明未发一言,转身从侍立一旁的周锦萱手中,接过一卷书册,递了过去。 那册子并非寻常纸张,封面乃某种鞣制过的青色软皮,入手温润,上面笔力遒劲的楷书写着六个大字——《振华强国策》。 张之栋接过册子,指尖触及封面,竟生出万钧之感。 他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并非空泛议论,而是一张以湖广两省为蓝本的详实舆图,上面朱笔细密勾勒着各种符号。 “以武协为纲,布武天下……” 他喃喃自语,目光续向下行。 计划第一步,便是以神州武道协会为骨架。 在湖广各府、县、乡、镇,设立分会与武馆,将《气血修炼法》前三层作为基础教育,无偿普及。 凡华夏子民,无论男女老幼,皆可修行。 “全民皆武……”张之栋的呼吸骤然凝滞。 他想到周明麾下那支坚凝如铁的黑甲军,想到那些以一敌百的武道强者。 若真能全民修习,此等磅礴之力,又当如何! 他目光续向下行。 计划第二步,是在各地武馆旁,配套建立新式学堂。 学堂不只教四书五经,更要教格物、算学、地理、历史。 凡振华体系学子,必须文武兼修。 武道修炼有成者,学分加权;文理优异者,可获贡献值,兑换武道资源。 “以武促学,以学明智……”张之栋手掌已然微颤。 此非仅强健体魄,更在启迪民智! 将最桀骜不驯的武夫,与最需引导的学子,用一套规则完美地捆绑。 他的目光落在第三步,双瞳骤然紧缩。 “改良农工,以商养战。” 计划书中,详尽绘就新式农具图纸,介绍了作物轮种、堆肥积攒之法。 尤令人叹为观止者,其提出将武者的劲力运用到工业生产中。 以暗劲锻压机代替蒸汽锻锤,以武者协作代替原始劳力,效能之增,何止十倍! 而所有产出,通过振华商行销往各地,换回的银钱与资源,再投入到武协与学堂建设中,形成完美闭环。 张之栋逐页翻阅,由初时的惊骇,转为难以置信,最终,灼热的光芒在其眸中燃起。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一个理想国度的雏形! 在此国度里,人人习武,体魄强健如龙,再无人敢之讥。 人人识字,通晓格物至理,民智大开,再不受愚弄。 武夫不再是恃强凌弱的江湖草莽,而是守护家国的战士,是推动生产的动力。 学者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文武双全的栋梁。 而这一切的核心,便是那套贡献值体系。 它如无形之手,将农、工、商、学、武,天衣无缝地衔接,驱使每一个人为自身提升,去为集体贡献力量。 此何止强国之策,分明是一条康庄大道! 一条让他张之栋,名留青史,比肩上古三代圣王的通天大道! “啪嗒。” 一滴浑浊之泪,落在《振华强国策》纸页上,瞬息洇散。 张之栋抬起头,这位年过花甲的封疆大吏,此时竟似孩童得获稀世奇珍,唇瓣颤动,老泪滂沱。 他对着周明,非以总督之尊,乃以求道者之姿,深揖不起,以示其诚。 “周先生……不,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怀吞吐日月之志!” “之栋……之栋愿为先生马前卒,在湖广之地,为先生推行此策!虽千万人,吾往矣!” 周明默然凝视,少顷,伸手将他扶起。 “总督大人言重了。我与大人,是同道。” 他将那份策论复又合拢,放回张之栋手中。 “这份强国策,只是框架。具体推行,离不开总督大人在朝堂上的周旋与支持。湖广,只是一个开始。” 张之栋紧握策论,若握自身性命与来日。 他颔首如捣,眸中再无丝毫迟疑,唯余烈火般的决然。 “先生放心,自今日起,湖广官场,但有阻挠此策者,便是与我张之栋为敌,与天下苍生为敌!” …… 岳麓山大会,终是落下了帷幕。 数千武人,心潮激荡,怀揣对来日之无尽憧憬,似细流归海,散入神州各处。 神州武道协会牌子,在山下醒目之地挂起。 孙禄堂坐镇其中,李存义、程廷华、林世荣等人辅助,数日之内,竟将江湖纷乱人情,理得井然有序。 李书文与李瑞东,复踏上天下行走之途。 然此番,他们不再孤身二人。 身后,跟随着数百名自愿成为传道者的旧武道高手。 他们或许实力不及李书文二人,但眸中狂热,却无二致。 他们要去告诉天下所有还在迷茫中的同道,天门已开,新道已立。 旧时代丧钟,由岳麓山敲响,余音将响彻神州大地。 返回邵清官道上,车马辘辘。 周明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 他身旁,周锦诚、周锦国、周锦园三兄妹,正兴致勃勃地议论着协会架构,议论着那些旧武道宗师们拜服时令人心折之景。 “大哥真是太厉害了!就这么几下,就把整个江湖都收服了!”周锦园双眸闪烁,满是孺慕,语气中尽显崇敬。 周锦国亦笑声朗朗:“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大哥!那个张总督,最后还不是俯首听命。” 唯有周锦诚,在兴奋之余,心头却萦绕一丝忧色:“大哥,我们这么做,朝廷那边……” 周明徐徐启目,车厢内的喧闹霎时归于寂然。 他看着自己的弟弟妹妹,浅然一笑。 “星星之火,业已燃起。此后,只待其势成燎原。” “至于朝廷” 他眸光投向窗外,越过绵延田野与遥远群峰。 “当天下人人都开始修炼新武道,当人人都知道这条路能让他们吃饱穿暖,生得更具尊严时……谁是朝廷,还重要吗” “我们,就是在开创一个新的朝廷。” 一句话,车内三个年轻人心神为之巨震。 他们方才窥见自家大哥宏阔布局之一隅,那是一个远比收服武林、割据一方,浩瀚万倍之宏图。 周明不再续语,复闭双眸,意识沉入脑海。 那代表着文明气运的星河,在岳麓山论道之后,骤然间壮阔一环。 无数新汇入的光点,迸发前所未有之光华与炽烈。 他的唇角,勾勒微不可察之弧度。 民初世界这盘棋,至关重要的一着,已然落定。 是该看看现实世界,那边的火,燃势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