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稷下学宫南渡,儒门问心,谁为天下师?
浊酒蘸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京城,袁项城府邸。 残阳如血,庭院寂寥。 袁项城端坐太师椅,摩挲着一枚温润的鼻烟壶,神情晦暗。 他对面,是身穿儒衫、气质古朴的老者,正是当代稷下学宫山长,孔令文。 “山长南下,袁某倾力相助。” 袁项城声音低沉,“北洋六镇的军需通道,可为圣人门徒南下讲学,提供便利。” 他将圣人门徒四字咬得很重。 孔令文颔首,那双浑浊的眼眸仿佛能洞穿人心:“袁帅深明大义,老夫代天下读书人谢过。” 袁项城心中冷笑。 深明大义 不过是看清了现实。 邵清周明,其势已成,非人力可挡。 他的九五之梦,早在之前,便已碎得干干净净。 但他袁项城,在权谋泥潭里打滚了一辈子,又岂会坐以待毙。 周明的新学固然势不可挡,却也因过于离经叛道,得罪了天下所有守旧之人。 眼前这位孔山长,和他背后的稷下学宫,正是天下守旧势力的集大成者。 让他们去斗,去争,自己坐山观虎斗。 这不是为了制衡周明,而是为了借儒家这把传承千年的尺子,去丈量周明的道究竟有多深,多广。 如此,才能为自己和整个北洋集团,在新时代里,寻一个更好的位置。 孔令文看穿了袁项城的心思,却不动声色。 他此行南下,并非受袁项城驱使,而是奉了更上层的意志。 周明如彗星般崛起,其开创的新武道,已动摇国本,更动摇了某些传承千古的道统根基。 “袁帅放心。” 孔令文端起茶盏,轻呷一口。 “我等此行,不为争权,不为夺利,只为问道,为天下读书人,寻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袁项城笑了,笑意未达眼底。 ...... 数日后,一支特殊的队伍自京城悄然南下。 队伍以孔令文这等大儒为首,随行数十名皓首穷经的老学者。 他们不乘火车,不坐轮船,只乘坐古朴的马车,沿途官府纷纷出迎。 最引人注目的,是护卫在他们身侧的一批人。 这些人皆身穿青色长衫,头戴儒巾,气息渊渟岳峙。 他们手中不持刀剑,唯腰间挂着玉佩或书册。 他们是稷下学宫的儒卫,修炼一种名为浩然气的特殊法门,以读书养气,以气节杀敌。 这支队伍并未前往邵清,而是选择在九省通衢的汉口落脚。 此地乃张之栋治下,却又鱼龙混杂,是天然的中立地带。 张之栋即便心向周明,也绝无理由拒绝圣人门徒在此讲学。 很快,稷下学宫,南院的牌子,在汉口一座古老书院挂起。 他们不谈政治,不涉军事,每日只是开坛讲学。 所讲内容,无外乎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伦理纲常,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大道。 周明的新学,固然让人人如龙的愿景深入人心。 但其对传统礼法的冲击,对旧有社会结构的颠覆。 也让无数深受传统教育的士绅、读书人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心生恐惧。 稷下学宫的出现,给了他们一根救命稻草。 一时间,湖广、两江乃至更远的省份,无数对振华体系心存疑虑的旧派知识分子。 仿佛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安放灵魂的主心骨。 他们携家带口,涌向汉口,拜入稷下学宫门下,聆听圣人教诲。 这股风潮,很快波及到振华体系内部。 ...... 邵清,总办府,学务部。 刘知远拿着一份报告,脸色凝重地找到了周明。 “先生,情况不太妙。” 他将报告递上。 “最近半个月,我们下辖各地的学堂,尤其是士绅子弟构成的班级,出现了小规模退学潮。” “已有近三百名学生退学,转投汉口的稷下学宫。” 刘知远忧心忡忡。 “这还只是开始。” “儒家学说,在这片土地上根植了两千年,影响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他们现在用君臣父子、三纲五常来对抗我们的人人平等,用修齐治平来消解我们的格物致知。” “先生,这是在挖我们的根啊!” “是动摇国本的思想之争!” 苏清雪接过话头,分析更为锐利:“老师说得对。” “稷下学宫的君臣父子论,核心是维护一个等级森严、永不流动的社会结构。” “这与我们振华体系人人如龙的理念根本对立。” “这是一场路线之争,无可调和,绝不能退让!” 周明静静地听着,翻看手中的报告,神色平静。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一个文明的升华,不仅是体魄的强大,生产力的提升,更是思想的革鼎。 他要斩断的,是套在族人精神上,数千年的枷锁。 稷下学宫,便是这枷锁最坚固的守护者。 此时,周小七走了进来,呈上一封信函。 信函封皮是素雅的宣纸,上面用隽秀的楷书写着,周明先生亲启,落款是孔令文。 周明拆开信,内容不长。 孔令文在信中,并未攻击,反而先赞扬他驱逐外侮,重整工商,强健民魄,有功于社稷。 但话锋一转,提出武可强身,礼可安邦,以长者之姿,公开邀请周明于一月之后,登黄鹤楼,共论何为天下师,探讨教化万民之根本。 又是一个阳谋。 苏清雪和刘知远看完信,脸色异常难看。 “先生,这不能去!” 刘知远急道,“这是鸿门宴!他们占据了道德和礼法的制高点,以儒家千年传承为后盾。” “您若去了,便是以一人之辩,对抗整个儒家道统。” “言语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非圣无法、离经叛道的帽子,动摇我们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统治根基!” 苏清雪也点头道:“不错。您不去,最多被他们说成心虚,承认新学不如圣人教化。” “这只是名声上的损失,无伤大雅。可您一旦去了,就等于将自己放到了火上烤,风险太大了。” 周明看着信,却笑了。 他拿起笔,在信的背面,只写了八个字。 “一月之后,我自会到。” 他将信递给周小七:“送回去。” “先生!”刘知远和苏清雪都急了。 周明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 “你们说的,我都明白。”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但这一战,避无可避。思想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与其等他们积蓄够了声望,再来全面挑战我们,不如我主动出击。” “就在这黄鹤楼上,当着天下人的面,告诉他们,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道!” 他定在一月之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他体内五脏的淬炼,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心之烘炉已成,脾土、肺金、肾水、肝木四丹已齐。 他正在遵循五行相生的顺序,依次淬炼五脏,当达成五脏共鸣,届时将一举突破至炼脏小成之境。 他需要一场论道,一场与千年道统的思想碰撞,作为自己此次突破的外劫,亦是印证! 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见证,以思想为炉火,炼我无上道身! …… 汉口,稷下学宫南院。 孔令文手持周明的回信,那八个字力透纸背,锋芒毕露,让他古井无波的眼神也不由泛起一丝波澜。 “好一个我自会到。”他喃喃自语,“果然是少年英雄,气魄非凡。” 身旁,站着一名气息沉凝如山的中年儒士,正是此次南下的儒卫统领。 他看着孔令文,沉声道:“山长,此人锋芒太盛,恐非善类。您真有把握在论道中胜过他” 孔令文摇了摇头:“胜负,不在口舌之间。” 他看向那名儒卫统领,目光变得深邃:“让你查的事情,如何了” 儒卫统领神色一肃,从怀中取出一块温润的玉佩。他将浩然气注入其中,玉佩上缓缓浮现出一行模糊的字迹。 “周明此人,身负大气运,乃天外异数,只可引导,不可力敌。此行关键,在问心二字。” 儒卫统领念完,玉佩上的字迹便消散了。 他眼中带着忌惮:“这是祖师堂传来的消息。天外异数,这四个字,已近千年未曾出现过了。” “天外异数……” 孔令文咀嚼着这四个字,眼中的光芒愈发复杂。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向邵清的方向。 “既然不可力敌,那便问其心。” “老夫倒要看看,他那人人如龙的宏愿背后,究竟藏着一颗怎样的心。” “是普度众生的圣心,还是……颠覆乾坤的魔心!” 一场决定华夏未来思想走向的风暴,已在酝酿之中。 而风暴的中心,周明,却已再次步入密室,准备开始他踏入炼脏境以来,最重要的一次闭关。 五行轮转,贯通内外,性命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