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纸种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翌日,槐市的人潮比昨日多了一倍不止,里三层外三层,将小小的讲坛围得水泄不通。 喧嚣声如潮水般翻涌,叫卖声、孩童哭闹声、骡车碾过青石板的咯吱声混成一片,热腾腾的包子蒸气裹着豆汁的酸味在空气中弥漫。 郑十七站在台上,身形依旧瘦削,粗布衣衫被晨风吹得贴在身上,露出嶙峋的肩胛骨。 他眼神却比昨日更加坚定,像一盏在风中不灭的油灯。 他没什么文采斐然的开场白,只是清了清嗓子,那沙哑却清晰的声音,如一把钝刀划过粗麻布,竟在嘈杂的市集中撕开一道静默的口子。 “官老爷们都说,教化万民,要循序渐进。”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落地有声,像石子投入深井,激起层层回响,“可我忘了是哪一年,大雪封路,我三天没讨到一口吃的,饿得眼冒金星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任何道理,等我‘循序渐进’地去死。” 话音落下,人群骤然一静。 有人攥紧了拳头,有人低下头,眼眶发红。 一个老乞丐颤抖着摸出半块冷馍,默默塞进怀里。 他顿了顿,又道:“后来我识了几个字,听人读《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就想不明白,既然民为贵,为什么城里的学堂,我连门都进不去是因为我衣衫褴褛,还是因为我交不起那份束修” 林昭然隐在人群后方的一处茶摊,粗瓷碗里的茶早已凉透,她指尖轻轻摩挲着碗沿,触感冰凉。 她身边的陈砚秋面露激动,几乎要拍案叫绝,茶杯被震得跳了一下,溅出几滴茶水,落在他袖口,洇开一圈深色。 林昭然的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社会学习理论”六个字。 理论再高深,道理再宏大,都不及一个活生生、可触摸的榜样来得有说服力。 郑十七,就是那个榜样。 他用自己的卑微与困惑,将那些高悬于庙堂的道理,拽到了泥土里,让每个人都能亲手掂量其分量。 她对陈砚秋低声吩咐:“一字不落地记下,尤其是他的问题。整理成册,不必署名,就以‘民间遗稿’的名义,送去城中几家最大的书坊。” 陈砚秋心领神会,立刻提笔记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如同春蚕啃食桑叶。 林昭然知道,一旦这份记录流传开来,郑十七的言论就不再是他一个人的声音,而是借由他的口,发出的无数底层人的呐喊。 它将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无法被轻易抹杀的符号。 不过三日,《乞儿问学录》便如长了脚一般,从书坊悄然流入了各大私塾与茶肆。 有皓首穷经的老儒生读罢,将书卷重重拍在桌上,非但没有斥责,反而眼含热泪,慨然长叹:“此非粗鄙之语,乃真儒之声!圣人若在,亦当闻此言而动容!” 消息传到裴仲禹耳中,他正在府中与一众门客清谈。 听闻此事,他脸上温和的笑意瞬间凝固,怒不可遏地将手中的茶盏摔在地上——“啪”的一声脆响,瓷片四溅,茶汤泼洒在名贵的波斯地毯上,洇出一片深褐色的污迹。 门客们纷纷低头,屏息凝神,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他斥道:“荒谬!一个乞儿,也配谈学问此风断不可长!”他当即下令,命京兆府查封所有印制、贩售《问学录》的书坊。 然而,官差们扑了个空。 那书稿来历不明,既无作者,也无刻印坊名,只在卷首题了“槐市听者笔录”六个字,法理上竟无从查禁。 幕僚周砚修眼珠一转,阴恻恻地献上一策:“裴侍郎,堵不如疏。既然找不到源头,我们何不伪造一篇,让他自己‘承认’自己说的都是些僭越之言假的做多了,真的也就没人信了。” 裴仲禹”他立刻命人连夜炮制出一篇《乞儿妄言录》,模仿郑十七的粗白口气,却在其中夹杂了大量“废弃礼教”“斥责君父”等骇人听闻的私货,而后大量印制,以更低廉的价格散布于市井之间。 柳明漪第一时间将消息和那本伪书送到了林昭然面前。 林昭然翻看着那本用心险恶的小册子,纸张粗糙,墨迹浓淡不均,指尖划过字句时,仿佛能触到背后那股阴冷的算计。 她脸上却不见丝毫急躁与愤怒。 她只是平静地将书册合上,对柳明漪道:“去联络郑十七,告诉他,明日讲学,不必辩解,不必愤怒,只需登台问一句话——‘天下之大,谁有权力,来定义哪句话是‘妄言’’” 次日,槐市讲坛前,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阴云低垂,风中带着湿意,仿佛一场暴雨将至。 台下不仅有平民百姓,更有许多闻讯而来的士子,他们手中大多捏着那本《乞儿妄言录》,纸页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像无数只不安的眼睛。 郑十七在万众瞩目中走上讲坛。 他没有看那些充满敌意或质疑的目光,只是缓缓地、一字一句地开口:“我叫郑十七,识的字不多,但我知道一个道理。谁不让我说话,谁就怕我说的是真话。” 他举起手中那本伪造的《乞儿妄言录》,高声道:“这上面说,这些话都是我说的。可笑的是,这上面十个字,我有八个不认得。若这是我说的,我为何不认得这些字” 全场一片哗然。这个反驳的角度,简单粗暴,却又无人能够辩驳。 他又用手指着那“斥君父”三个字,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哽咽:“我没有爹,我娘临死前,把我拉到床边,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娃,别忘恩’。我连我娘的恩都不敢忘,又怎会去斥责天下人的君父写这本书的人,他懂什么叫‘恩’吗”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人群中,一个白发苍苍的槐市老掌灯,默默地将一盏灯笼移到了郑十七的身侧。 铜灯罩被风吹得轻轻晃动,烛火摇曳,映照在他脸上,光影斑驳,像岁月刻下的伤痕。 明亮的光晕将他和他手中那份伪书照得清清楚楚。 那光,仿佛在为人证言。 “这是栽赃……手段太下作了。”人群中开始有士子低声议论,声音如细雨般在人群中蔓延。 远处茶楼的雅间里,裴仲禹听着下人的回报,气得脸色铁青,猛地将茶杯摔在地上,怒斥道:“一个寒门泥腿子,竟也懂得辩术!”瓷片崩裂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刺耳。 林昭然知道,时机到了。 她立刻通过柳明漪和陈砚秋,在槐市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计划——“百人共写新经”。 凡是愿意参与的人,不论身份,皆可到米行或茶摊领取一张《启思笺》。 笺上没有复杂的题目,只列了三个简单的问题:何为“仁”之解 何为“教”之问 何为“礼”之疑 答毕交回,不收署名,只按内容分类。 林昭然要的不是名家大作,而是万民之思。 数日之内,答卷如雪片般从京城各个角落飞来。 有识字的老农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俺不懂大道理,俺只知道,先生教娃儿,俺送上一篮子鸡蛋,就是俺的束修,也是俺的诚心。”有大户人家的婢女托人代笔,写下:“《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难道女子生来,便没有那份不忍人之心吗” 林昭然将这些闪烁着质朴智慧的答卷分门别类,择其佳者,汇编成册,取名为《民议录》。 她亲自写了序,而后托与太学关系深厚的赵元度,将此书送入了太学藏书阁,书籍条目上,赫然题着——“庶民问学辑要”。 崔玿是在家中读到这本《民议录》的。 他出身清河崔氏,自幼饱读诗书,原以为天下思想尽在世家门阀之内,所谓“寒门”,不过是愚昧与蒙昧的代名词。 可当他看到那纸上一个个质朴却直击人心的问题,一句句带着血肉温度的回答,他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羞愧。 胸口像压着一块冷铁,呼吸都变得滞重。 当夜,他私下抄录了亡师那本《蒙学新编》里“因材施教”的一节,小心翼翼地藏在了自己的《礼记》夹层之中。 不想,此事被其父,当朝礼部侍郎崔敬发现。 崔敬勃然大怒,将那几页纸甩在儿子脸上,厉声斥责:“此等离经叛道的邪书,你也敢看这是要玷污我崔氏百年门楣!”纸页飘落在地,发出轻微的窸窣声。 崔玿却挺直了脊梁,第一次正视父亲的怒火,反问道:“父亲,若此为邪,那我们日日捧读,奉为圭臬的,就一定是正吗” 父子二人激烈争执,满屋仆役噤若寒蝉,屏息凝神。 这桩清河崔氏的家庭风波,很快就传到了林昭然的耳中。 她在米行后院,听着陈砚秋的禀报,嘴角泛起一抹微笑。 她从书箱深处,取出亡师的残卷,轻轻翻到其中一页,上面是老师遒劲的笔迹——“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她低声轻语,像是在对老师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老师,他们烧书,我们便写更多的书;他们苛定繁礼,我们便问尽天下之礼。” 当夜,月凉如水。 槐市那个白发苍苍的老掌灯,在收市后并未回家。 他独自一人坐在空无一人的讲坛边上,借着自己灯笼的光,将那本《民议录》一页一页,工工整整地抄录在讲坛一本破旧的记事册上。 他的手指因年迈而微微颤抖,笔下的每一个字,却都沉稳有力,一笔不苟。 夜风拂过,吹动他花白的鬓发,烛火在他眼中跳动,像两簇不灭的星火。 林昭然悄然立在不远处的暗影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没有上前打扰。 她转身,悄然离去,夜色隐去了她的身影。 她的脑中,浮现出“集体认知场”五个字。 她不再需要登台演讲,甚至不再需要郑十七那样一个代言人。 因为从此刻起,京城里每一支愿意写下心中困惑的笔,每一个愿意发出自己声音的喉咙,都是她的声音。 但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裴仲禹之流绝不会坐视这股力量的壮大。 个人的名誉可以被污蔑,可以被辩白,但当成千上万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时,敌人剩下的选择便不多了。 他们不会再与某一个人辩论,而是会选择,直接夺走、甚至摧毁那个让声音得以发出的地方。 真正的讲席之争,还尚未开始。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重生年代大院娇媳美又飒

重生年代大院娇媳美又飒

春光满园
一朝穿越,云依成了与自己名字同音的‘恋爱脑’小可怜楚芸一。原主不仅被人算计了工作,还被人哄骗着报了名,准备要下乡。无意间发现说喜欢自己的人,竟然背着她与别人私会,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是他们的算计。失魂落魄时,又接到爷爷出事的消息,一时心灰意冷,香消玉损在了灵堂之上。云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雷霆手段夺回工作,让算计原主的一家人,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还顺手把看不上原主的娃娃亲给退了,我呸,将来还不
都市 连载 168万字
特种利刃尖兵

特种利刃尖兵

夜冷轩
这是一部热血激昂的特种兵小说,围绕林羽和苏瑶展开了扣人心弦的特战之旅。林羽自幼受父亲——一位壮烈牺牲的老特种兵影响,怀揣从军梦想应征入伍。在新兵连刻苦训练,凭借出色表现进入高级作战部队。苏瑶身为女子特战部队队长,英姿飒爽、军事素养极高,指挥作战冷静果断。两人因一场模拟对抗演练相识,互相欣赏且感情渐深。然而平静未久,跨国犯罪组织在边境肆虐,他们所在部队组成联合特战小队执行跨境打击任务。任务中历经重重
都市 连载 37万字
仙武金庸

仙武金庸

楚桥
北天王萧峰一掌天倾,独孤求败剑分九州,王重阳遗褪千年不腐,道门真君黄裳九生九死返老还童,无名老僧心有佛国无量净土,这是一个变异融合的金庸世界,掌握剧情的确是优..
都市 连载 223万字
邪王,别咬我!

邪王,别咬我!

飞翔的油麦菜
“女人,你想死吗!”他面色阴寒,看着毁了他灵藕,烤了他慧鱼,仍一脸淡然狡黠的女人,一时间不由得怒火中烧。“哼!我就是毁了,怎么着,有本事你咬我啊!”慕容夜一脚踢开烤架,衔冤负屈,是你截水断粮在先,还不允许我急中生智?“没本事。”他看着比他还激动的她,寒眸微溺,冷唇一勾,挪移道,“本王对屎不感兴趣……”“你无耻!”……夜幕降临。“君莫邪,你干什么!”她惊羞含怒地看着面前厚颜无耻爬上她床榻之人。他爽朗
都市 连载 133万字
尚书家的娇娇女

尚书家的娇娇女

云里雾里哩
(纯古言+轻松)将军府的三小姐,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皆要穿这个三小姐体弱多病,风吹就能倒,以至于京都人从未见过这三小姐,镇远侯府的二公子风流倜傥腹黑纨绔,对女子避之不及,当腹黑公子对上娇娇女又会擦出怎么的火花
都市 连载 53万字
楚明皇

楚明皇

极目汉山川
凡事过往,皆为序章。罗越,字沐宸,1999年10月21日生于澳门。年少时虽家境贫寒,但孝顺祖母,不拘小节却有气质。后随父母赴欧,成年后选择中国国籍并回国深造,但也热爱摄影。有人认为他龙势虎志非寻常之辈主张除之,也有人不理睬。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从创作不断更新版本,到。最终在舆论压力下,海棠微雨共归途,堪称逆袭典范!楚意鲜明、清晰。“楚明皇”乃神武不杀、如日月大白的天下王,楚明皇说:即为苍生,无有不可
都市 连载 4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