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瓜的黄噜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蓝星,华夏,傍晚时分。 沪市外滩的华灯初次点亮,浦江两岸的摩天大楼披上璀璨的光衣,全息广告牌流光溢彩,勾勒出这座国际都市永不落幕的繁华。 然而,陆家嘴中心上空,最大的公共全息屏幕上,往日的商业广告和娱乐资讯已被一行庄重而醒目的标语悄然取代: 【上下同心,共卫家园。月球前线将士,辛苦了!】 标语下方,是月球“广寒宫”基地和蓝星的实时影像,旁边滚动播放着来自官方媒体的最新通报摘要。 街头的行人步履依旧匆匆,但许多人都不自觉地抬头望向那些屏幕,脸上少了些平日的轻松,多了份不易察觉的凝重。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氛,并非恐慌,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关切与等待,仿佛整个城市都在屏息凝神,聆听着三十八万公里外的动静。 …… 在沪市一个老旧的居民区内,退休老教师赵明德正坐在餐桌前,习惯性地打开那台有些年头的实体电视,调到《华夏联播》。主播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播报:“……火星独立联盟武装力量异动频繁,其先遣舰队已逼近地月空间。我月球‘广寒宫’基地及驻守舰队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坚决扞卫国家主权与蓝月通道安全……” 画面切换,出现了“承影”、“湛卢”舰队在月球轨道巡航的模拟动画,以及基地官兵严阵以待的简短画面——这些画面都经过严格审查,并未暴露具体部署细节。 “爸,能挡住吗” 儿子赵斌端着饭碗,眉头紧锁地看着新闻。 赵明德扶了扶老花镜,夹了一筷子菜,声音不大却透着坚定: “什么时候见咱们的军队掉过链子我们国家经历多少磨难,不也扛过来了吃饭。相信国家,相信前线的孩子们。” 他的老伴轻轻叹了口气,把一盘红烧肉往儿子那边推了推:“就是苦了那些当兵的娃,年纪轻轻的……唉。” 窗外,远处商业区的巨型屏幕上,正播放着民间自发组织的“为月球亮灯”活动宣传片,无数楼宇的灯光将组成“月球加油”的字样。 与此同时,沪市大学的露天咖啡馆,尽管天色已暗,但依旧来了不少学生。 今晚的话题不再是风花雪月或学术探讨,而是直指星空。 “我认为,火星这次是倾巢而出,技术代差依然存在,局势很严峻!”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语气激动,挥舞着手臂,“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正视差距!” “正视差距不等于唱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立刻反驳,她的声音清亮而有力,“而且我们的将士是用生命和智慧在守卫国门,这种精神力量能弥补技术不足!” “精神力量很重要,但现代战争打的是科技和资源!”另一个学生加入讨论,“关键是我们的反物质能源方面的研究能不能尽快出成果,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熔炉’,就差稳定的反物质能源……” “出成果需要时间!现在前线最需要的是稳定的大后方和全民的支持!” 一个人的声音打断了争论,她正是苏风眠,她的声音清晰而且具有说服力,“我们在这里争辩胜负没有意义。我们能做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或者去献一次血,去官方平台发一条支持的信息!让前线知道,十几亿同胞站在他们身后!” …… 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在最大的社交平台“寰宇网”上,#蓝月同心#、#守望广寒宫#、#月球防线#等话题牢牢占据热搜前列,如同数字时代的烽火台,传递着信心与力量。 官方媒体如《人民前线》、《星辰防御》等,持续发布着经过严格审查但鼓舞人心的消息:“我军已完成战前部署,士气高昂”、“月球基地生活保障充足,民众无需担忧”。 真正动人的,是无数普通网民的留言。 认证为机械工程师的“江城铁匠”写道:“刚加班完成了一批送往月球基地的精密部件检测。保证质量,就是我们对前线最大的支持!月球,顶住!” 美食博主“山城辣妹子”发布了一张红油火锅的照片,配文:“听说月球食堂改良了川菜配方等你们凯旋,姐请吃最地道的火锅!平安归来!” 历史系学生“金石考古生”的发言带着历史的厚重:“读史明智。华夏五千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团结,是我们这个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信任,等待,祝福。” 就连一位id为“平凡的牛马”的用户也晒出了一张深夜派送外卖的照片,背景是灯火通明的航天相关研究院所:“虽然不懂高科技,但我知道准时把吃的和喝的送到工程师手里,也许就能帮上忙。大家都不容易,一起扛!” 当然,网络空间也有零星的质疑和悲观论调,但很快就会被更多充满理性和温暖的鼓励帖淹没。 平台管理员们24小时在线,迅速处理着真正恶意的谣言,精心维护着信息的清澈和信心的堤坝,确保这数字疆场同样稳固。 …… 这股凝聚力不仅存在于城市和网络,同样延伸至华夏的广袤乡村。 西北边疆某个偏僻的村庄,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村民们都聚在唯一的大屏幕下,看着新闻里关于月球的报道。许多老人可能一辈子没离开过县城,但他们浑浊的眼中透着关切,因为他们知道,月亮上有自己的亲人在保卫着脚下的土地。 “阿依努尔家的小姑娘,就在那个什么……影舰队哩!”一位大爷吧嗒着旱烟,对旁边的人说,语气里带着自豪。 “是啊,听说还是驾驶机甲的,有出息!”一位大婶接口。 “阿依努尔帕夏一家人,走得早,他姑娘古再丽阿依努尔吃我们百家饭长大,我倒没什么想法,我就希望古再丽阿依努尔能够平平安安回来。”这时,另一位大婶说道。 此时,村支书拿着喇叭喊道,声音在夜空中格外响亮:“乡亲们!前线在打仗,咱们后方的生产不能停!春耕马上开始了,咱们把地种好,多打粮食,就是给国家做贡献,给月球上的子弟兵最好的支持!” 繁星点点,月光柔和地洒在静谧而广阔的田野上。 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正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与三十八万公里外的惊涛骇浪紧密相连,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此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直播吸引了数千万人的关注。主播是已经退役多年的传奇宇航员、年过七旬的李卫国老人。 他曾是月球基地的建设者之一,在那里度过了数年时光。 他的直播间没有炫目的特效,没有激昂的战况分析,也没有对胜负的预测。 他只是平静地坐在那里,用略带沧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讲述着记忆中的月球:那里的宁静足以让人听见自己的心跳,那里看到的“蓝出”景象是何等壮丽,那里的同事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苦中作乐。 “……危险吗” 老人面对镜头,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片荒芜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当然有。但当我每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看到那颗蓝色的、孕育了我们所有人的星球时,我就知道,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坚定,“孩子们现在在前线,他们守护的不是冰冷的岩石,而是蓝星的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园。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他们,等待他们,用我们每个人的方式,给他们送去力量。” 直播间的弹幕,没有争吵,没有质疑,出奇地一致,刷满了同一句话: 【蓝月同天,华夏必胜!】 【前方将士辛苦了,后方有我们!】 【等待英雄凯旋!】 简单的字句,汇聚成磅礴的力量,流淌在数字网络之中。 这一夜,从繁华都市到宁静乡村,从热闹的网络空间到千家万户的寻常晚餐桌,一种无形却无比强大的力量正在华夏大地上凝聚、升腾。 它并非喧嚣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份坚守岗位的职责中,每一句朴素的祝福里,每一次无声的眺望中,每一滴自愿献出的热血里。 恐慌被有序的镇定取代,担忧化作了更坚定的支持。 人们照常生活,工作,学习,但亿万颗心却齐齐向着那片遥远的星空,系于那颗明亮的月亮。 因为他们知道,在那里,他们的儿女、兄弟、姐妹、爱人,正用忠诚、智慧和热血,为整个民族,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而在月球前线,决战的倒计时,正不可逆转地走向最后的时刻。 ……

科幻灵异推荐阅读 More+
[主黑篮]憧憬已死,青梅当立

[主黑篮]憧憬已死,青梅当立

幸村加奈
【炸毛版文案】带着对黑篮第198话的怨念,她穿越了什么?本来以为穿越到网王的世界,成为了凤宝宝的姐姐,这还没什么为什么她还跟一个名叫黄濑凉太的人是青梅竹马?【对话..
科幻 连载 15万字
末世大佬重生星际后只想摆烂

末世大佬重生星际后只想摆烂

墨砚
上一秒,秦漱还举着大砍刀和丧尸王斗得难舍难分“老大!小心!”“嘣!”下一秒,啪叽,她重生在了星际时代。老秦家痴傻了二十年的闺女醒了,和一帮十岁孩童一起排队测...
科幻 连载 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