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流泪的麒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飞机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时,上海正笼罩在一片梅雨季节特有的潮湿与闷热中。林夕拖着小小的登机箱走出舱门,空气中弥漫的、与北京截然不同的水汽和温度,让她清晰地意识到——她来到了他的城市。 这次出行,心情与之前任何一次都不同。不再是单纯的思念驱使,更像是奔赴一场与战友的汇合,一次专业领域的“切磋”与“见学”。她穿着得体的职业套装,化了淡妆,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更专业一些。内心除了即将见到他的雀跃,更多的是一种不想给他丢脸、想要证明自己的紧张与期待。 按照陆辰希事先发来的指引,她顺利入住了他安排的、位于峰会会场附近的酒店。房间整洁舒适,窗外的江景朦胧而壮观。她刚放下行李,门铃就响了。 打开门,陆辰希站在门外。他似乎是直接从公司过来,依旧是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只是没打领带,领口随意地解开了一颗扣子,身上带着室外微潮的气息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在看到她的瞬间,他眼底的倦意瞬间被驱散,化为一片深沉的温柔与光亮。 没有多余的言语,他上前一步,将她拥入怀中。这个拥抱不同于北京那个带着风尘仆仆的急切,更带着一种回到自己领地后的沉稳与占有欲,紧密而绵长。 “路上顺利吗”他低声问,下巴轻轻蹭着她的发顶。 “嗯,很顺利。”林夕在他怀里点头,感受着他胸膛传来的稳健心跳,一周来的奔波和筹备的紧张,在这一刻奇异地烟消云散。 他没有在房间停留太久,后面还有峰会前最后的协调会议。他仔细查看了她带来的衣物,确认她带了应对会场冷气和上海天气的合适外套,又交代了晚上一起吃饭的地点,便匆匆离开。他的体贴融入在细节里,不着痕迹,却让人安心。 傍晚,两人在酒店顶楼的餐厅吃饭。窗外是璀璨的浦江夜景,东方明珠在雨雾中散发着朦胧的光晕。氛围浪漫得如同精心布置的约会,但他们的对话,却大半围绕着明天的峰会。 “这是明天‘科技伦理与社会责任’论坛的最终议程和嘉宾背景资料,我让人打印了一份。”陆辰希将一个文件夹推到她面前,“这位李教授,是国内科技伦理研究的权威,观点比较犀利;这位张总,是大型科技公司的公关负责人,擅长打官腔,但能代表一部分产业界的真实想法……你提问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角度。” 林夕接过资料,心里暖融融的。他总是这样,为她铺好路,却将探索和展示的机会完全留给她自己。 “你那篇关于智能合约的报道,我看了最终版。”陆辰希切着盘中的牛排,语气平淡却带着赞赏,“写得不错,平衡得很好。财经版的负责人跟我提了一句,说新人里有这样的视角,很难得。” 林夕的心猛地一跳,脸上瞬间绽放出光彩:“真的!” “嗯。”他抬眼看着她,唇角微勾,“所以,明天放松点,你足够优秀。” 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比任何鼓励都更有力量。 次日的金融科技峰会,场面远比林夕想象的要宏大。陆家嘴的会议中心里,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学者、政府官员、科技巨头穿梭不息,各种语言交织,空气里弥漫着资本、权力与前沿科技碰撞产生的特殊能量场。 林夕挂着《深度周刊》的媒体证,穿梭在各个分论坛之间。她认真听着关于数字货币、普惠金融、人工智能风控的讨论,飞快地记录着要点。在“科技伦理与社会责任”论坛上,她根据陆辰希提供的资料和自己的准备,提出了一个关于“算法偏见在信贷审批中可能对特定群体造成隐性歧视”的问题,问题角度新颖,措辞专业,引发了台上嘉宾一阵深入的讨论。她能感觉到,在她提问时,台下某个角落,有一道沉静而专注的目光,始终落在她身上。 茶歇时间,她正低头整理笔记,一个温和的男声在身边响起:“是《深度周刊》的林记者吗” 林夕抬头,看到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士。 “我是,您好。”她连忙起身。 “我是复旦经院的教授,姓陈。”对方微笑着递过名片,“你刚才那个关于算法偏见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学院最近也在做一个相关的研究项目,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或许之后可以交流一下” 林夕心中一阵激动,她知道这位陈教授在相关领域颇有建树。她稳住心神,得体地与对方交换了联系方式,并简单交流了几句。陈教授离开后,她才发现自己手心都有些微微出汗。这是她第一次在这样高规格的场合,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得了学界权威的主动认可。 她下意识地在人群中寻找那个身影,很快,就在不远处的落地窗边看到了他。陆辰希正与几位看起来位高权重的人士交谈,姿态从容,游刃有余。他似乎感应到她的目光,微微侧过头,隔着人群,对她投来一个极快、却清晰无比的赞许眼神,随即又自然地转回去继续谈话。 那一刻,林夕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都被点亮了。她不再仅仅是“陆辰希的女朋友”,她是以“记者林夕”的身份,站在这里,获得了属于她自己的认可。而他的赞许,是对她独立价值的最高肯定。 中午是峰会安排的自助午餐。陆辰希终于脱身,端着餐盘在她身边坐下。周围人来人往,不少目光或明或暗地落在他们这一桌。 “感觉怎么样”他低声问,将一块她喜欢的甜点自然地拨到她的盘子里。 “信息量巨大,有点头晕,但很兴奋。”林夕老实回答,眼睛因为兴奋而亮晶晶的,“刚才复旦的陈教授还找我了……” “我知道。”陆辰希语气平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他是我安排的论坛嘉宾之一,人很正派,学术水平也高,是个不错的交流对象。” 林夕怔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他不仅为她创造了露面的机会,甚至连可能带来后续资源的人脉,都为她细心铺垫好了。她看着他平静的侧脸,心中情绪翻涌,最终只化作一句:“谢谢你,辰希。” 他看了她一眼,目光深邃:“是你自己抓住了机会。” 午餐进行到一半,一个略显张扬的声音插了进来:“陆总,真是巧啊。” 林夕抬头,看到一个穿着定制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年轻男人端着酒杯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热情却未达眼底的笑容。她认得这个人,是“星瞰资本”的另一位副总裁,李明宇。她之前听陆辰希简单提过,两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陆辰希面色不变,站起身,与李明宇碰了碰杯:“李总。” 李明宇的目光顺势落到林夕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打量:“这位是……” “《深度周刊》的记者,林夕。”陆辰希介绍得言简意赅,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界限感。 “哦记者朋友啊。”李明宇笑容加深,眼神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林记者真是年轻有为。我们陆总眼光向来独到,无论是在项目上,还是……在人上。”他话语里的暗示意味,让林夕微微蹙眉。 陆辰希眸色沉了沉,语气依旧平稳,却带上了几分冷意:“李总过奖。峰会机会难得,李总还是多关注项目交流为好。” 李明宇碰了个软钉子,脸上笑容不变,又寒暄了两句,便悻悻然离开了。 他走后,气氛有片刻的凝滞。林夕能感觉到,陆辰希周身的气息冷了几分。 “他……”林夕有些担心地开口。 “不用理会。”陆辰希打断她,重新坐下,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温和,“跳梁小丑而已。不过,”他看向她,眼神变得严肃,“这个人手段不太干净,你以后如果因为工作接触到,务必保持距离,有任何异常,第一时间告诉我。” 他话语里的保护意味让林夕心头一暖,同时也让她意识到,他身处的环境,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暗地里的较量无处不在。她用力点了点头:“我明白。” 下午的议程,林夕继续她的“信息采集”工作。而陆辰希,作为重要嘉宾,需要出席一个闭门的高级别圆桌会议。会议结束后,他给林夕发了信息,约她在会场外的江边步道见面。 傍晚的江风带着凉意,吹散了白天的闷热。两人并肩走在步道上,看着对岸万国建筑群华灯初上,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 “今天辛苦吗”陆辰希问。 “充实。”林夕看着江面上来往的游船,感受着这一刻的宁静,“感觉自己像一块海绵,吸收了好多东西。” “那就好。”他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她。江风吹动他的发梢,身后的城市霓虹在他眼中投下细碎的光点。“看到你在台上提问,在台下与人交流的样子,很……”他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最终缓缓吐出两个字,“耀眼。” 林夕的心猛地一跳,抬头望进他深邃的眼眸。 “林夕,”他看着她,声音低沉而清晰,融入浦江的晚风和城市的背景音中,“我喜欢看你发光的样子。无论在北京,还是在上海,或者在任何地方。所以,不要有任何顾虑,按照你的节奏,飞向你想去的高度。” 他的话语,如同最庄重的誓言,彻底抚平了林夕心底最后一丝因异地而产生的不安与彷徨。她不再担心距离会稀释感情,不再害怕成长会带来分离。因为他们追求的,从来不是藤蔓般的依附,而是橡树与木棉的并肩,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她伸出手,主动握住了他微凉的手,与他十指紧扣。 “你也是。”她看着他,眼中映着整个城市的灯火,璀璨而坚定,“我们,各自闪耀,彼此照亮。” 江风拂过,带走细语。浦江之畔,两颗星辰在经历了不同轨道的运行后,于此交汇,光芒并未因距离而减弱,反而在相互映照下,愈发璀璨夺目。 他们知道,短暂的相聚后,又将各自启程。但这一次,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笃定与力量。 属于他们的“盛夏星辰”,正在各自的夜空中,稳稳地升起,光芒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