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流泪的麒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深圳会场外的闹剧,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虽然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但并未改变湖水的深邃。林夕在安全人员的护送下回到酒店,她没有再哭泣,也没有沉浸在愤怒中。她将自己锁在房间里,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冷静地、详尽地记录下从昨晚被跟踪到今天被围堵的全过程,包括时间、地点、对方特征、提问内容,以及会场工作人员和安保的反应。她以一个记者的专业素养,将个人情绪剥离,只留下最客观的事实。 同时,她整理了自己在论坛上记录的笔记和录音,尤其是那几位真正有建树的学者的观点。她不能因为几只苍蝇的嗡嗡叫,就放弃这片丰饶的思想田野。她给王姐发了一份简洁的情况说明,附上了自己整理的证据材料,并明确表示,不会因此影响后续的工作和已经确定的出差任务。 王姐的回复很快,也很干脆:【知道了。材料收到。专心做你的事,周刊不是纸糊的。】 这简短有力的支持,让林夕心下大定。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背后,有值得信赖的平台。 做完这一切,她才再次点开与陆辰希的加密通讯界面。她没问他具体要怎么做,只是发过去一句: 【我这边已处理完毕,一切安好,勿念。专注你的事。】 她选择无条件信任,并管理好自己这一方的战场,不给他增添任何额外的负担。 上海,陆辰希收到林夕信息时,正在“星瞰资本”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里。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董事长陈景明,面色凝重地看着摊在桌上的两份文件——一份是陆辰希提交的、关于李明宇指使他人跟踪、骚扰并试图污蔑本公司高管及其关联方(隐去了林夕姓名,但信息明确)的完整证据链,包括“灰鼠”的口供、资金流水、通讯记录;另一份,则是陆辰希“顺便”提供的,关于李明宇在过去几个项目中,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利益输送、违规操作的初步调查结果。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陈景明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他抬起眼,看向坐在对面沙发上,神色平静无波,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疲惫的陆辰希。 “辰希,这些……都核实过了”陈景明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人证、物证、资金流向,链条清晰,交叉验证无误。”陆辰希语气平稳,“相关原始证据和备份,已由我的技术团队进行最高级别加密保存。如果公司需要,随时可以提交给内审委员会,或者……司法机关。” 他最后那句话,轻飘飘的,却重若千钧。这不再是内部斗争,而是涉及刑事犯罪。 陈景明沉默了更久。他欣赏陆辰希的能力,也需要他带来的活力和资源,但李明宇背后同样牵扯着复杂的利益网络。然而,这一次,李明宇做得太过火了,不仅触及了公司治理的底线,更愚蠢到将把柄如此清晰地送到了对手手中,甚至可能将公司拖入更大的舆论和法律泥潭。 “这件事,影响很坏。”陈景明最终开口,做出了决断,“李明宇,暂时停职,接受内部全面审计。他所负责的项目和团队,由你暂时接管。对外……需要一个妥善的交代。” 陆辰希微微颔首,他知道,这已经是董事长在权衡之后能给出的最果断的处理。彻底清除李明宇需要时间,但经此一役,李明宇在“星瞰”的政治生命已经基本宣告终结。 “我明白。”陆辰希站起身,“我会处理好后续,确保平稳过渡。至于对外交代……”他顿了顿,目光沉静,“我已经安排好了。” 离开董事长办公室,陆辰希回到自己的楼层。他没有丝毫停顿,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部署接管李明宇遗留项目的相关工作,雷厉风行,条理清晰,仿佛刚才那场足以决定一个副总裁命运的对决从未发生。 会议间隙,他给周屿下达了最终指令:【可以开始了。按第一套方案,控制节奏,分批释放。】 几分钟后,几家一直与陆辰希保持着良好关系、以严谨着称的财经媒体和资深独立评论人,几乎同时开始释放经过精心梳理的信息。没有直接提及李明宇的名字,而是以“星瞰资本内部人士”爆料的形式,先是隐晦地提及公司某高管因涉嫌不当竞争、违规操作正接受内部调查,随后又“恰好”有分析文章深入剖析了近期针对陆辰希的一系列舆论攻击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可疑痕迹,并将之前那个环保组织与基金会、以及某些境外资本试图干扰国内正常商业秩序的现象联系了起来。 信息真真假假,逻辑环环相扣,引导着公众和业内的视线,从低级的桃色绯闻,重新聚焦到更高层面的商业道德、公司治理和资本暗战上。之前那些围攻林夕的龌龊手段,在这种降维打击下,显得如此可笑和微不足道。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深圳,林夕在酒店房间里,也关注着网络的动向。当她看到那些深度分析文章开始出现,看到讨论的焦点被成功转移时,心中对陆辰希的佩服更深了一层。他不仅是在报复,更是在借此机会,重塑舆论场,清理战场。 她关掉网页,不再关注那些喧嚣。她拿起背包,检查了一下里面的录音笔、笔记本和相机,深吸一口气,走出了酒店房间。今天下午,她还有一个与本地一位ai伦理研究专家的预约采访。论坛的闹剧是插曲,而她此行的核心任务,尚未完成。 她走在深圳午后依旧有些灼热的阳光下,步伐稳健。身后不远处,安全人员若即若离地跟着。她没有回头,目光直视前方,眼神里是经历风雨后愈发清澈的坚定。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那位专家学识渊博,观点犀利,与他的交谈让林夕受益匪浅。结束采访,走出研究所的大门,天色已近黄昏。她站在台阶上,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忽然觉得,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雨,仿佛已经过去了很久。 她拿出手机,对着天边的晚霞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了陆辰希,没有配任何文字。 几分钟后,陆辰希的回复来了,同样是一张照片——是他从“星瞰”办公室落地窗拍出去的、上海陆家嘴华灯初上的夜景。霓虹璀璨,车流如织,充满了冰冷的现代感和磅礴的力量。 依旧没有配文。 两张照片,两个城市,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却在此时此地,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对话。她在告诉他,她已走出阴霾,继续前行;他则在向她展示,他刚刚赢得了一场关键战役,守护了他的疆域。 他们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彼此的心境,已在这静默的影像交换中,了然于胸。 当天晚上,林夕接到了苏晚晴从北京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语气兴奋又带着心疼:“夕夕!你没事吧我的天,我看到深圳那边的消息了,那些人也太恶心了!不过现在好像风向变了,都在说那个李明宇不是东西!陆大佬太帅了!这反击漂亮!” 林夕握着电话,听着好友关切的话语,脸上露出了几天来第一个真正轻松的笑容:“我没事,晚晴。都过去了。”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姐妹们给你接风洗尘,去去晦气!” “明天下午的飞机。” “好!到时候见!” 挂掉电话,林夕开始收拾行李。深圳之行,虽然开端惊险,过程曲折,但最终,她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获得了宝贵的专业收获,更重要的是,她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并且和她的战友一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她摸了摸脖子上挂着的那枚陆辰希送的、造型简约的铂金哨子——这是他在她来深圳前,强行让她戴上的,说是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发出特殊频段的求救信号。当时她觉得他小题大做,现在却觉得无比安心。 她知道,回到北京,等待她的依然是忙碌而充满挑战的记者生涯。而上海的他,也将投入新的、更复杂的商业棋局。 但他们都不再是孤身一人。 物理的距离依然存在,事业的轨道或许永难重合,但灵魂的连接却因为共同经历的这些风雨而变得坚不可摧。他们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是各自征途上,抬头就能望见的、指引方向的星辰。 第六卷的故事,在深圳的晚霞与上海的霓虹交汇中,缓缓落下了帷幕。 风暴止息,余烬散尽。 盛夏未央,星辰永耀。 而他们的旅程,仍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