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焚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阿兰拉着宋仁泽走到一旁,说:“哥,村里那头有个山坡,听说野猪越来越多,有没有打算去山里看看” 宋仁泽点头:“当然,除了海上的资源,山里的动物资源同样重要。我计划明天带几个人去山里走一趟,实地考察。” 阿兰眼睛一亮:“那可真热闹,哥带上我呗!” 宋仁泽笑了笑:“阿兰,你还小,先别去凑热闹,等熟悉了环境,知道怎么应付了再说。” 午饭后,宋仁泽与父母坐在屋里详细谈计划。 父亲忧虑道:“仁泽,这岛上过去几年确实变了,渔业不景气,山里的野兽也少了。你准备怎么让这里变好” 宋仁泽沉声道:“先从引进新渔具开始,改善捕鱼技术,减少浪费。然后在山里设立几个护林点,保护野生动物繁殖,不允许乱捕乱杀。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村民自治的管理委员会,大家共同监督。” 母亲叹息:“听着是好,但你准备的钱够吗” 宋仁泽笑道:“我从城里带了些钱,够应付初期采购。更重要的是,我打算和岛上的几位老渔夫、猎人合伙,利用大家的经验,一起做起来。” 父亲点点头:“那就好,你别忘了家里的事,也别太辛苦。” 宋仁泽认真说:“爸,我知道了。这一次,我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黄昏时分,宋仁泽和阿兰走在海边沙滩。 阿兰忽然问:“哥,你说的那些新玩意儿,都从哪弄来” 宋仁泽笑道:“先得找熟人,像城里那些做渔具的老乡,还有一些买卖渠道。我明天就打算下岛,去附近镇子上采购一批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阿兰兴奋地说:“哥你真厉害,我也想学着你那样,能保护这片海和山。” 宋仁泽摸摸妹妹头:“慢慢来,有机会你会学的。”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吵闹声,几个年轻人在吵架。 “别吵了,别吵了!”一个壮汉走过来喝道,“大伙儿正准备搞事情呢,这么吵成啥样” 宋仁泽眉头一皱:“发生什么事了” 壮汉解释:“几个年轻人在抢渔场权利,说是划分不公,闹得不可开交。” 宋仁泽立刻走过去,走进人群中央,拍了拍手: “大家听我说,别为了小事闹起来。岛上的资源有限,咱们得齐心协力,别让内讧毁了咱们的未来。” 年轻人们互相瞪着眼,但也被宋仁泽的话压住气焰。 “仁泽哥说得对,咱们得弄个规矩,公平分配捕鱼区。” 另一人点头:“不然哪天闹翻了,连饭碗都保不住。” 宋仁泽笑道:“对,咱们先成立管理小组,我负责组织,公平公正,大家放心。” 众人渐渐冷静下来,气氛缓和许多。 阿兰拉着宋仁泽的手:“哥,你看,大家都信你了。” 宋仁泽坚定道:“我会让大家看到变化,等到那一天,余晖岛会变得不一样。” 夜晚,宋仁泽躺在床上,回想着这几天的见闻。 他知道这条路不会容易,但为了亲人和乡亲们的未来,他必须坚强。 “爸,妈,阿兰,我来了,这次绝不会再走了。”他轻声呢喃。 窗外海浪拍打礁石,海鸥偶尔叫声传来,一切都像在为他加油助威。 第二天,宋仁泽早早起床,背起包裹,准备去镇上采购。 阿兰还没醒,他在门口与父亲交代: “爸,我这几天会忙着准备工具和渔具,村里有事还得靠你们照顾着。” 船在汊口处减了速,绕过一只撒着网的小木船。网上的水滴被夕阳一照,亮得刺眼。桅杆上挂的布条啪地一声被风扯直。宋仁泽回头看了看舱里的袋子,又看了看天色,低声说:“二虎,回去把工地的人叫齐,灯给我多拉几盏。咱一鼓作气,把底座浇了。别给人留下话头。” “知道。”李二虎把衣袖挽到胳膊弯,露出一截黝黑的胳膊,“老大,今天真解气。” “解气没用。”宋仁泽淡淡道,“真要解气,是把事做成。等查完账,他要是有事,自有大队收拾他。咱别脏了手。” “嘿,也是这个理。”李二虎挠挠脑袋,“那我先回去把泥板子支起来,顺便把昨儿剩下那点木桩再排一排。” “去吧。”宋仁泽点头。 船靠岸时,天已经抹上淡紫。岸上的孩子们追着浪花跑,女人们蹲在石坎上洗衣裳,手臂上亮晶晶的水珠跳来跳去。有人看见船回来了,远远喊:“仁泽,怎么样” “顺。”宋仁泽咧嘴笑,“晚上别睡早了,来帮把手,浇完等会儿我请一碗海蛎面。” “这还差不多。”对岸有人笑闹,“你可别又拿公社条子当挡箭牌,面里给我们多放点海蛎。” “滚你的。”宋仁泽骂了一句,笑声却是真笑。把跳板又搭上,第一袋沙稳稳落地。他抬头看了一眼暗下来的天,心里默算着潮汐和夜风,忽然又想起棚子里胡先锋那张青一阵白一阵的脸,眉眼间不由自主涌起一点冷意。 “干活。”他低声说。 “妈,油我给你带了两瓶,还是粮站里换的票买的。”宋仁泽把蛇皮袋放到桌角,从里面掏出一包油纸包好的红糖,又摸出一小瓶药酒,“这个给爹,擦腰的。路上碰见个老兵说好用。” 父亲手一抖:“你这孩子,自己省着点用,爹这腰疼,忍忍也过去了。” “不是忍的问题。”宋仁泽把药酒塞进父亲手里,“明儿就抹,行走前先热敷。咱要动起来,腰不行可不成。” 娘端了一碗海带鱼骨汤过来,怕他烫着,还用手背试了试温度:“趁热,赶紧喝,来回折腾一天,哪能不累” 宋仁泽接了碗,喝了一口:“咸淡正好。妈你手艺没变。” 父亲抿着嘴,喉结动了动,半天才憋出一句:“这几年海上不顺,风浪怪,鱼汛老对不上点。社里收购价一压,出一天海,回来不够油钱。爹是老了,真不中用了。” “谁说不中用。”宋仁泽丢下筷子,认真看他,“爹,你摸海的眼力还在。只是路子得换。咱不死守拖网,改摸潮沟,改收青蟹,改做鱼脯,改时辰。” 娘愣了愣:“改时辰” “看潮落。”宋仁泽把碗一推,在桌上比划,“以前咱赶着大落潮下去,容易跟着大伙挤在一条沟里。现在不一样,先看月亮,算好今夜北风,明儿辰时落到最小,红树林那条小岔沟露泥得早,蟹窝好找。人少,脚印浅,蟹口子清楚。” 父亲眯缝着眼:“真有这门道” “有,外头那几年我就是这么混过来的。”宋仁泽压低声音,“我还带了两张网片,晚上我把家里那几根竹竿拆下来,编三个笼子。鱼骨腥味重,配点螺肉,塞进小兜,一笼一兜,挂在根须边。二虎明天来,咱仨分头收。别瞎跑,认沟走。” 娘听得心里又酸又热:“孩子,你这几年到底吃了多少苦才摸出来的门道啊。” “苦都过去了。”宋仁泽笑,“有娘有爹,有个落脚的灶台,我就不苦。” 院门外传来脚步声,咣当一下,狗在门洞里“汪”了一声。娘一惊:“这会儿谁啊” “我去看看。”宋仁泽把碗搁下,拉开院门。李二虎背着个空背篓站在门外,鼻尖冻得通红,一见他就咧嘴笑:“老大,你可回来了!我早就打听着了。你娘让我来吃口饭再走,我这不……不敢进门。” “进来。”宋仁泽一把把人扯进屋,“坐,先喝汤。” 李二虎接过碗,呲着牙灌了两口,长出一口气:“哎呀,这个热乎。老大,我要跟你说个事,收购站今天又降价了,说青蟹壳薄,不算足斤。村里有人急了,在那吵起来,被记了名。” 父亲皱眉:“又降” “降两分钱一斤。”李二虎把碗放下,压低声音,“听说胡先锋在后头拎杠,说上头紧,价得往下压。” 娘叹了口气:“这胡……算了,别说。吃饭吃饭。” 宋仁泽没接茬,只是问:“今天几成潮” “午后风转北,潮退慢。”李二虎想了想,“我在老海湾那头走了一圈,蟹脚印挺新,咱要是早一点,能逮着。” “好。”宋仁泽点头,“这么着,二虎,你回去睡一会儿,半夜子时来我家敲窗。爹你也眯一会儿,明儿咱走东口,不走大路,避开那群拿钩的。” 父亲有些迟疑:“我这腰……” “我背着笼,你拿杆。”宋仁泽看他,“爹是掌眼的。” 父亲抿了一下嘴角,点头:“那就听你。” 娘把最后一碗米饭刮在碗里,递给儿子:“你们赶海我不拦。可记着,红树林那块,涨潮快,别贪。命要紧。” “记着呢。”宋仁泽笑,“我在外头也没少跟红树林打交道。你放心,我给我们仨都拴绳子。” 吃罢饭,娘去灶屋收拾,父亲拿了小板凳,坐在灯下理破网。灯芯发黄,一忽明一忽暗。宋仁泽把蛇皮袋倒在地上,挑出两张网片,摸出粗麻线,拎起刀背把三根竹竿随手削了削,试着插成三角:“二虎,给我递那根细铁丝。” 李二虎把铁丝团捧过来:“老大,这笼门要咋做” “笼门不要做太宽。”宋仁泽把细铁丝在火上烤软,弯成u形,“蟹进去容易,出来难。再拿一段鱼骨吊在门内半掌,鼻子能闻到,腿够不着,非得挤进去。” 父亲看得眼角发亮:“你这笼子活泛。” “活泛才好使。”宋仁泽笑,“爹,你看这缝,给我补补,我再绑个八字拉绳。潮水一冲,笼子不翻。” 院外风起,门帘儿呼啦啦响。娘端着一盘晒干的鱼肚出来:“这是前两天晒的,还算干。你们带点做饵,我再去找邻家借点螺壳。” “不用借,我带了两袋。”宋仁泽从蛇皮袋底下摸出一只旧草袋,里面稀里哗啦一响,“路上收的,够用了。” 夜更深了,院子里静下去。娘在后屋叮嘱:“再看一眼表,说好了子时就走,不许提前。” “嗯。”宋仁泽把成形的三个笼子靠墙排好,又把一捆细绳挂在肩上,“二虎,你先回去,别让你娘唠叨。记住,脚上绑草绳,别滑。” “听你的。”李二虎冲娘点点头,“婶子我走啦。” 子时的钟声在风里叮叮当当,门轴轻轻一响。娘披着棉袄站在门后,手心里团着个热馒头:“路上塞肚子,别空着。” “我拿着。”宋仁泽接过,塞进怀里,“天亮就回。” 三人背着背篓出了门。天角上月牙儿挂着冷光,海面黑得像块铁皮,只在礁石边泛着细碎的荧。沙滩上结着薄薄的冰茬,踩上去咯吱咯吱响。 “慢点,别跑。”宋仁泽把一条粗绳拴在父亲腰上,又拴在李二虎身上,自己的那头拉在手里,“谁要是陷脚,别挣,喊。” 父亲咧嘴笑:“你还当我是小孩子呢。” “怕你逞强。”宋仁泽提着马灯,灯光在泥面上晃来晃去,“看这儿,潮沟边的泥发黑,说明水刚退,底下软。我们绕。” 走到红树林的根须边,风一下小了,水气冲着脸扑上来,带着腥甜的味儿。密密麻麻的根须像一片黑刺在脚边冒出来。李二虎压低声音:“老大,这里昨晚有人来过吗” “看脚印。”宋仁泽蹲下,拿指头比了一下,“这是一双草鞋印,脚尖往回,退的时候走的。这里有一串小点的,是螃蟹的钳子拖的印,两边成弧,窝在这一溜。” 父亲也蹲下:“这儿有气泡。” “蛏子。”宋仁泽笑,“可不是今天的活,先收蟹。二虎,笼门朝里,根须这头钉竹桩,绳子打死结。” 李二虎“嗯嗯”直答应,抡起木桩就钉。父亲把马灯举高:“前面那条浅沟弯过去,有个小潭子,去年我在那儿逮过一只黄膏大的。” “走,先占了。”宋仁泽把第一只笼子拖过去,找了个被根须挡住水口的卡位,把笼门对准泥上那串新印,“就这儿。二虎,鱼骨塞进去。” “塞好了。”李二虎把手抽出来,满手都是腥,“呛人。” “腥才招。”宋仁泽拍了拍他的胳膊,“再拴根浮绳,免得水面一涨找不着。” 他们一口气布下三笼,又在两处小沟口挂了两张小网片,转过一片滩面,天边渐渐泛起灰白。海风换了个向,像有人在耳边吹冷气。父亲搓了搓手:“要不先收一笼试试” “等一炷香。”宋仁泽低头听水,“你听,水下有脚蹼刮泥的动静,蟹在走。再等它进笼,别手痒。” 这等的功夫,他掏出怀里那个热馒头掰了三份,塞给两人:“垫一口。回去我给你们弄海蛎煎。” “馋死我了。”李二虎把馒头塞进嘴里,含糊着说,“老大,等咱有了钱,给婶子买一口好锅,厚底的那种,煎出来不糊。” “成。”宋仁泽笑,“再给爹买双牛筋底的鞋,冬天不滑。” 父亲不作声,只是“嗯”了一声,把馒头吃完,把手往怀里一插:“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了。”宋仁泽站起,拉紧绳子,“二虎,你拿杆,我提灯。爹看脚。” 他们绕回第一只笼子处。浮绳在水面轻轻点着,笼子底在泥里沉得稳稳的。宋仁泽把门扣一提,整只笼子向上一拖,里头“咔咔”直响。李二虎眼睛一下瞪大:“哎哟,好家伙!” 三只青蟹挤在一起,两只膏肥的钳子夹得网片发紧,另一只小点的挂在门边,夹着那块鱼骨还舍不得松嘴。父亲眼睛里亮出光来,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这两只膏子看着就沉,七两打不住。” “先别高兴。”宋仁泽把蟹翻过来,按住肚脐,看膏黄,“膏正。用麻绳捆,十字缠,别让它们伤着。” 第二笼也不差,两大一小;第三笼里居然还有一只大沙螺。李二虎兴奋得直打哆嗦:“天爷开眼,老大,咱这回发了!” “发不发,先回去。”宋仁泽把蟹一只只捆好,塞进背篓,“别贪,潮头要上来了。” 他们提着背篓往回撤。走到红树林边,水线悄悄往根须上爬,脚边的泥开始发软。父亲回头看了一眼那条还没收的网片,犹豫道:“再去拉一下” “别去了。”宋仁泽一口拒绝,“你听这水声,涨得快。留也留不住,命要紧。” 李二虎咽了口唾沫,也不说话,只把背篓背得更紧。三人顺着来时画的记号走,绕出根须堆,踏上硬点的沙面。过了小岔沟,水忽然在脚背上一凉。宋仁泽扯紧绳子:“快。” 好容易踏上岸,娘已经在村口等着,身上披着厚棉袄,眼睛一直盯着海面:“你们可算回来了。” “满篓子。”父亲把背篓往地上一放,像个孩子似的笑,“仁泽这笼子好使。” 娘一边笑一边抹眼泪:“就知道你们有份儿。快进屋,冷坏了。我烧了姜汤。” 屋里暖气扑面。娘把蟹一只只放出来,捆得齐整,膏黄从壳边都透着光。她心疼地看了看,又把两只挑出来放到灶台边:“这两只留家里,给你爹补补。” “留一只就行。”父亲把其中一只又放回背篓,“剩下的都拿去卖。” 李二虎挠挠头:“婶子,我回去也得给我娘带一只,不然她该骂我没良心。” “带。”宋仁泽笑,“今儿二虎也是个大功劳。” 娘去院里拿秤。宋仁泽把蟹一个个擦干,按大小分两堆:“大的走县收购站,别在村口卖,怕压价;小的在供销社口子分散着出。二虎,你去张婶那儿借一只干净竹筐,顺道把昨晚约好的那两张票拿了。” 李二虎一愣:“啥票” “别人上回欠我的。”宋仁泽眨眨眼,“咱也不是白帮忙带货的。” 父亲把药酒拿出来,犟劲又上来了:“我跟着去。” “你擦腰,歇着。”宋仁泽把药酒拧开,倒在父亲手心里,“热一热再抹,今天风大,别着凉。” 娘端着姜汤出来:“仁泽,说句心里话,你回来了,家里像点家了。你不在的日子里,你爹嘴硬,夜里翻来覆去睡不踏实。” “以后我都在。”宋仁泽接过姜汤,仰头喝了个干净,“等这批卖了钱,先把厨房屋檐修了,再给娘买个新的铁铲,炒菜不粘。” 院门口又响起脚步声,村里会计探头探脑:“仁泽,你回来了” “回来了,王会计。”宋仁泽笑,“啥事” “社里说明儿要清沟修堤,叫家家出人。”会计搓搓手,“你们家要是忙,我在上面给你说一句,往后补。” “不用给我说。”宋仁泽答得利落,“明儿我去,今天把蟹卖了就回来,下午先去堤上看一眼,省得明天乱。” 会计挤进院来,一眼看见满地的青蟹,眼睛都直了:“哎哟,这一背篓从哪儿摸出来的” “海里摸的。”父亲憋不住笑,“我儿子会挑地儿。” 会计嘿嘿两声:“那啥,收购站今天价不高……” “知道。”宋仁泽不动声色,“我不指着价钱高,指着出得快,回笼快。咱卖给谁不重要,重要是上称就给钱,别拖欠。” 会计咳了一声,脚下磨磨蹭蹭:“那你……卖站里” “先称,现钱现票。”宋仁泽把话说死,“王会计,您要是方便,给我写个条,盖个章,我走县里一趟,顺带把前次拖的那点钱结了。” 会计被堵得一愣,笑呵呵地连连点头:“行行行,我回去就开。” 他走了,院子又清静。阳光还没上墙头,风里却有了点亮意。娘把篮子装好,嘴里念叨:“路上当心,别让人看着跟着。二虎,记着老规矩,走散了就在码头那块空地等。” “记着啦。”李二虎拎起竹筐,“婶子您放心。” 父亲站起身,朝儿子比了个大拇指,又怕自己像个孩子似的,咧着嘴把手背到身后。宋仁泽把背篓往肩上一扛,回头冲娘笑:“娘,等我回来炒海蛎煎。油我都带了。” “去吧。”娘站在门槛上,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我在灶上等着你们,说好了吃热乎的。”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五零小福妻

五零小福妻

醉如归
【年代+种田+异能+军婚+美食】 【重生】 陈暖暖重生成了一个五零后,幸好她的异能也跟来了,老公也跟着来了。 苏桥:暖暖,你想吃鱼片粥还是鱼丸或者是生鱼片?你想吃的话召唤出来几条海鲈鱼或者金枪鱼,我给你做。 苏桥:暖暖,你想吃凉拌雷公根还是清炒蕨菜?你想吃的话催生几丛出来,我给你做。 苏桥:暖暖,你想吃石板烤鹿肉还是卤野猪肉?你想吃的话就召唤出来马鹿或者野猪,我给你做。 陈暖暖:你不会自己去打猎啊
都市 完结 156万字
开局被黑,我是娱乐圈小鲜肉?

开局被黑,我是娱乐圈小鲜肉?

猫胡子
林海刚获得影帝就两眼一黑穿越了,穿越到平行世界一个同名偶像小鲜肉身上同时获得了文娱系统从此林海影视、唱歌、小说三开花
都市 连载 78万字
寒假打工造战机,国家供你当祖宗

寒假打工造战机,国家供你当祖宗

穿越时空的猫
蓝星霸主的航母被炸了一个大洞,没想到超级大国居然拒不承认自家航母被炸……这一切只因寒假接单赚生活费的你,意外接到了发小林天宇的电话。原来林天宇意外踩坏了妹妹前往航展参赛的模型,这才打算请你帮忙找一个敷衍了事。谁知觉醒系统的你却居然直接给他造了一个真家伙……
都市 连载 65万字
我的奶狗世子爷

我的奶狗世子爷

一株木槿
林御史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他的女儿林芷瑶在京城贵女圈也不受待见,谁知,竟被皇上皇后夫妇看上,赐婚给了定王府的世子爷顾允诚,定世子表示自己不要娶妻,林芷瑶表示无所谓,只要世子记得你只是我一个人的就好!定王定王妃:听你媳妇儿的!皇上皇后:世子妃很不错!最疼他的姐姐:你来我这,世子妃知道吗?最后,还得乖乖的回到世子妃身边:阿瑶,抱抱~
都市 连载 46万字
头号军婚:重生辣媳十八岁

头号军婚:重生辣媳十八岁

叶语悠然
传闻战首长不近女色,部队就是他媳妇,陆云歌觉得她可能见到了假的战慕年。 新婚夜,他索取无度,她连连抵抗。他拧眉:你再不听从指挥配合行动,我可就要强攻了。 你敢!若敢强攻,我就全军通报!她叉腰瞪着他,首长同志,你要保存战斗力!来日方长! 你这山头我好不容易才攻下来,现在是我军享受胜利成果的时刻!躺好,执行命令! 重生前,陆云歌的人生错位,一步错,步步错,从天堂跌入泥泞,被贱女磋磨,渣男迫害,最后惨死
都市 连载 281万字
我是演技派

我是演技派

陈奔驰
前生碌碌无为。后世,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次不经意间的“触电”,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突然让他意识到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此他乐此不彼……
都市 连载 34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