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骗你是小狗
而立未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双城》刊登的次日。 麦麦奶茶店推出了两块非奶茶饮料——冰鲜柠檬水和冰镇酸梅汤。 前者售价3毛,后者售价4毛。 这两款既便宜又好喝,还解暑降温的饮料,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原本由于天气炎热而销量下滑的奶茶店,生意再次火爆,两个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云海大学和云海工业学院的两个店,装修都已经进入尾声。 沈麦麦开始招聘员工,计划6月10号左右开业。 这两个店买来的时候,都是二手房,装修起来比较省事。 观海苑那个店是新房,装修就要多费些力气,估计还得半个多月才能收拾好。 至于开业,得是月底的事了。 也好,到时候快放暑假了。 暑假一到,海边的游客会多一些,渴了热了来杯饮料,简直再舒服不过了。 销量肯定不差。 陈长河待在奶茶店二楼,为参加研讨会最后做了几天准备。 6月8号。 就在卢校长退休、钟振源正式上任校长的这天。 陈长河与罗志旺一起从云海市出发,前往京城。 学校挺抠门。 那么远的路程,足足18个小时的车程,也不舍得给买个卧铺,就是两张硬座。 陈长河提出要自费买两张卧铺票。 罗志旺表示,学校都把硬座票买好了,再去退票也麻烦。 而且我堂堂副院长带着学生去参加研讨会,还要学生掏钱买票,算是怎么一回事 就这么着吧。 陈长河不好再说什么。 于是,两个人硬生生坐了18个小时的硬座。 9号中午抵达京城的时候,身子都快散架了。 出了火车站。 二人先分别用公共电话,给家里报了个平安。 “长河,你肯定是头一回来京城吧。” 挂了电话后,罗志旺笑呵呵道:“我可是来过好几次了,对这里熟悉得很,这几天白天开会,晚上如果没什么事,我带你四处转转。” “好。” 陈长河笑着答应。 好奇地东瞅西看。 把罗志旺逗得呵呵笑。 陈长河倒不是故意作出土包子进城的模样。 主要是,他前世虽然来过京城不少次,但最早一次也是零几年。 九十年代,还真没来过京城。 现在的京城风貌,与他记忆中的京城,区别还是挺大的。 二人带着随身行李,一路搭乘公交车,来到了位于月坛北小街的国家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招待所。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地点——经济研究所,也在这条街上,二者相距不远。 主办方早就给安排好了住宿。 罗志旺和陈长河同住一间屋子,屋子不大,里面两张床、一张桌子。 办理好入住后,工作人员送来一壶热水。 两个人坐了一路火车,没能休息好,待工作人员离开后都躺到床上,闭上眼休息了。 直到一阵敲门声,把他们叫醒了。 陈长河起床打开门。 一位带着厚重黑框眼镜的秃顶男子看到他,微微一愣,面露诧异之色,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这里不是江北大学罗志旺教授和陈长河教授的房间吗” “呃,是罗教授的房间。” 陈长河点点头,觉得这秃顶男子的声音有点耳熟,猜测道:“您是……河东大学的钱永康教授” “嗯” 钱永康诧异道:“你认识我” “不认识您的模样,认识您的声音。” 陈长河呵呵一笑,伸出手:“钱教授你好,我是江北大学陈长河,咱俩通过电话的。” 这位河东大学的钱永康教授,也是河东大学经管学院的院长,与罗志旺是好友。 二人年轻时是同学,特殊时期还被发配到同一个农场里面干过活,感情相当深。 他的第一篇国企改革论文发表后,钱永康就两次打电话与他探讨过学术。 前段时间看到他的第二篇论文后,又特意打电话对其表示敬佩和祝贺。 “陈、陈……” 钱永康整个人瞬间僵住,表情由疑惑迅速变成惊讶再变成震撼,然后又多了浓浓的质疑:“你是陈长河……教授怎么可能” 他是向招待所工作人员打听了罗志旺和陈长河的房间号,特意来见一下好朋友,同时拜访“神交已久”的陈长河教授的。 在他的想象中,陈长河大概率是一位与他和罗志旺年纪相仿,五十岁左右的教授。 或者年轻一点,四十岁左右。 最最年轻,也得三十四五岁吧! 可是……这个看起来也就是20岁的年轻人,竟然说自己是陈长河教授 这……绝不可能! “我是陈长河,但不是教授,还是学生。” 陈长河笑道,侧了侧身子,邀请道:“钱教授,请进。” “老钱!” 此时,罗志旺在房间里笑呵呵地叫他:“进来说话!” “哦。” 钱永康脑袋懵懵地进了房间,只见罗志旺一脸坏笑地看着他:“老钱,是不是惊呆了、吓傻了” “这……” 钱永康看看罗志旺,再看看陈长河,感觉自己的脑仁都成了浆糊:“老钱,你们到底是在开玩笑,还是……不,肯定是在开玩笑,对不对陈长河教授,怎么可能年龄这么小呢” “一直都是你在称呼陈长河教授,我和长河,可从来都没有说过他是教授啊。” 罗志旺得意地笑道:“正式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你近期倾慕已久的陈长河,我们江北大学经管学院经管系大一的学生。今年……20岁!” “不不不……” 钱永康的脑袋摇得像是拨浪鼓:“不可能!你们一定是在骗我!” “骗你是小狗。” 罗志旺笑道:“长河,把你的身份证拿出来,给老钱看一下。” “钱教授,我的身份证。” 陈长河把自己的身份证掏出来,递过去,笑道:“您不是也曾觉得奇怪,我的声音为什么会特别年轻么,这就是原因了。而且,你好好回忆回忆,我在电话里的声音,是不是和现在差不多” “这……” 钱永康怔怔地看了看身份证上面“陈长河”三个字,以及1971年的出生年份。 再仔细回忆了一下电话里陈长河的声音。 然后,他再次将目光投向陈长河,眼睛睁得越来越大,瞳孔也越来越大,嘴巴也越来越大。 直到他的表情已经做到极限状态,嘴巴和眼都无法再张大后,就那么保持了足足两分钟,才缓缓发出了一声“卧……槽……”。 “哈哈哈……” 罗志强乐不可支,前仰后合,拍着床大笑道:“老钱啊老钱,我等了两个月,就等着看你这副表情呢! 果然,被我看到了! 哈哈哈!此行不虚!此行不虚啊!” 陈长河也不禁莞儿,将身份证收起来,指了指自己的床铺,笑道:“钱教授请坐。” 钱永康怔怔地坐到床上。 陈长河给他倒了杯水,笑道:“钱教授,喝口水,缓一缓。” “谢谢。” 钱永康接过杯子,喝了几口水,情绪终于平复了些许,捧着杯子慨叹道:“来之前,我想象你会是什么样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秃头……想了无数种可能,都无法想象,你竟然是个20岁的小伙子。” 陈长河微微一笑:“不好意思,惊到您了。” 钱永康又打量了一下他,问道:“刚才老罗说,你还在读大一” “对。” 陈长河点点头:“去年入学的。” “一个大一学生,怎么能够写出……” 钱永康下意识地质疑,但话没说完,又摇摇头:“那两篇论文,肯定是你自己写的,肯定是。” 一是因为,没有人会舍弃在这两篇论文上面署名的机会。 二是,他自己曾三次与陈长河通话,进行学术探讨,包括大量论文里面没有涉及的内容。 每一次通话,陈长河的谈吐都非常从容流利,对于许多问题的见解都有其鲜明独到之处,所体现出的学术素养和逻辑性是有着很强的水准,每一次通话都能给他带来许多启发。 那些在电话里说的话,总不可能是作假的。 “老钱,别怀疑了!” 罗志旺笑道:“我可是亲眼见证了陈长河在学术方面的飞速进步。 起初,他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对农村经济感兴趣,在中学时期便开始了学术研究。 到了大学里没多久,就写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内容就是关于农村经济的,并且直接就发表在了《经济研究》上面! 从此之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篇接一篇,一个学期就写了五六篇论文,个个都是顶级期刊!” 他像是在对好友炫耀自己的宝贝,满脸得意:“你知道,这关于经济改革的两篇论文是怎么来的吗” “怎么来的” “只是因为我们系里有个学生,受到资本主义思潮影响,发表了一篇宣扬国企全面私有化的文章,长河看不下去,批判了这种思想观念,并决心要进行国企改革方面的研究。” 罗志旺显摆道:“去年放寒假之前开始研究,今年,两篇论文就先后问世了!” “我的天呐……” 钱永康表情充满震撼,又有浓浓的羡慕之意:“老罗,你这一不小心,捡了个宝啊! 这样的人才,怎么就落到你们学校了呢 长河,你当初怎么不报我们河东大学呢 我们河东大学的经管系、经济系,可丝毫不比江北大学差啊!” 为什么去了江北大学 因为脑子抽抽呗。 当然,即便不去江北大学,他也不可能去河东大学。 “因为我就是江北省人。” 陈长河笑道:“我对江北省的土地爱得深沉,不想出省。” “金鳞岂是池中物” 钱永康笑道:“你不想出省,你的才华可不允许。 这不,大一还没读完,你就来京城了嘛! 而且,还要开设讲座呢! 一个大一学生,给一群老师、教授、专家学者讲课,这事想想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咚咚——” 此时,敲门声响了。 “我去开门。” 陈长河过去开门,只见是一名颇为斯文知性的男人。 此人客气地询问道:“请问江北大学的陈长河老师,是在这屋吗” “您是……” “我是江南省计委经济研究所的所长,我叫朱仰文。” 男人客气地说道:“前段时间,我和陈长河老师通过电话,约好了今天见面后,探讨关于我们江南省国企改革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 “哦,朱所长!” 陈长河记得她,笑道:“您请进!” 朱仰文进到屋内,见到罗志旺和钱永康,笑着打招呼:“老罗,老钱。” “老朱,欢迎欢迎,请坐!” 罗志旺笑着邀请他坐到自己身边,钱永康也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他们和朱仰文之间,也是老相识了。 “老朱什么时候到的”钱永康问。 “我上午就到了。” 朱仰文说道,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好奇道:“老罗,陈长河老师呢” “呃……” 罗志旺一愣,随即哈哈哈大笑起来。 钱永康也是一样,笑得比罗志旺还夸张。 朱仰文摸不着头脑,表情奇怪地看向陈长河:“他俩笑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