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人才培养计划启动
沅明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刘彻于万界枢纽接下紧急任务,地球文明的旗帜首次以独立行动的姿态插向未知危机之时,远在太阳系的地球本土,一场关乎文明长远根基的变革,也正悄然拉开序幕。 昆仑基地,“星火”学院顶层会议室。 这是一间充满未来感的环形会议室,墙壁是流动的星图,中央悬浮着太阳系乃至周边已知星域的立体投影。与会者并不多,但分量极重。除了沈墨坐镇主位,还有“星火”学院的几位核心院长、联合体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几位特殊顾问——嬴政、墨子,甚至还有通过全息投影参与的、正在生物学分院进行联合研究的张仲景(本尊随刘彻出发了)。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地球文明跨世代人才培养计划。 “数据大家都看到了,”沈墨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他面前的光幕上,流动着密密麻麻的分析报告,“过去三年,我们依靠战时的凝聚力、从万界汲取的知识以及各位的先贤智慧,实现了文明的快速重建和初步飞跃。但是,” 他话锋一转,立体星图随之变化,凸显出几个关键节点——万界枢纽的复杂结构、环宇财团的商业网络、甚至还有标注着“归零者活动疑似区”的阴影地带。 “外面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广阔,也更危险。刘彻代表在枢纽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他个人,更代表着我们整个文明的颜面与实力。一次紧急任务,我们可以依靠他和几位顾问去解决。但十次呢一百次呢未来,我们需要在科研、外交、军事、贸易等无数领域,拥有成千上万个‘刘彻’,成千上万个‘墨子’,甚至……探索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全新的道路。”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几位负责教育的官员身上:“我们不能再满足于零散的、应急式的人才培养。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能够持续为我们文明输送栋梁之材的体系。这,是比建造更多星舰、开发更强武器更为根本的大事。” 一位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一丝谨慎的兴奋:“沈先生,我们完全同意您的判断。事实上,基于‘星火’学院这几年的运行经验,我们初步草拟了一个‘启明星计划’的框架。旨在从全球范围内,系统性选拔和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星际视野和坚定文明信念的后备人才。” 光幕上开始展示“启明星计划”的纲要。 一、 选拔机制:不拘一格,多维评估 基础选拔: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考核,将引入包括精神力韧性测试(对抗低语侵蚀模拟)、逻辑与创造性思维评估(借鉴格利泽与东方谋略)、以及对文明价值观的认同度等多维度评价体系。 特殊渠道:设立“先贤推荐”通道。嬴政、墨子、张仲景等顾问,拥有直接提名他们观察到的、具备特殊潜质苗子的权力,无论其出身、年龄。“有些好苗子,考试是考不出来的。”嬴政淡淡地补充了一句,算是为这条规则定下了基调。 实践发现:鼓励学生在虚拟现实和有限度的真实环境中,参与解决实际难题。例如,设计一款能在特定异星环境运行的生态维持系统,或者策划一场与模拟的外星文明外交谈判。在实践中展现出的能力,将作为重要选拔依据。 二、 培养体系:因材施教,跨界融合 核心书院制:计划内部分设不同侧重点的书院,如—— “问道书院”:侧重于基础科学、宇宙法则与哲学思辨,由墨子及顶尖科学家主导,旨在培养能洞察世界本质的“科学家”。 “经纬书院”:侧重于文明治理、星际外交、宏观战略,嬴政将不定期在此授课,分享他统御八荒、平衡朝堂的帝王心术与战略眼光(当然,是经过现代化阐释的),培养未来的“执政官”与“外交家”。 “济世书院”:侧重于生命科学、基因工程、生态平衡、医疗健康,由张仲景及其团队领衔,融合万界医学精华,培养“生命工程师”。 “开拓书院”:侧重于应用工程、星舰设计、资源开拓、前沿技术转化,鼓励冒险与创新精神,培养“工程师”与“探险家”。 动态导师制:学生不固定属于某个书院,而是根据其兴趣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书院的课程和导师,甚至可以申请多位导师联合指导,真正做到跨界融合。一位学生可能同时接受墨子关于能量结构的指导和嬴政关于资源调配的教诲。 “万界课堂”:利用与龙族、精灵、格利泽等盟友的深度关系,开设远程全息课程,甚至组织优秀学员前往盟友文明进行短期游学,亲身感受不同文明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 三、 考核与出路:实战检验,多元发展 “毕业设计”即实战任务:高阶学员的毕业考核,将直接与联合体或万界商会发布的真实任务挂钩。可能是一次前往边缘星域的科学考察,也可能是一次参与小型外交纠纷的调解,甚至是协助设计某座新城市的能源矩阵。成绩由实践成果说了算。 非唯一出路:学员毕业后,并非必须进入联合体机构。鼓励他们成立研究所、创办跨文明企业、成为自由探险家或独立学者。只要其活动符合联合体宪章,并能反哺文明,都将得到支持。文明需要的是百花齐放,而非千篇一律的螺丝钉。 计划纲要展示完毕,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这个计划无疑是大胆的,甚至是激进的,它几乎颠覆了旧有的教育模式,对资源和执行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资源不是问题。”沈墨打破了沉默,“联合体会倾力支持。‘星火’学院的现有资源将全面向该计划倾斜。同时,我们与盟友的技术交换、资源贸易所得,将有固定比例投入于此。” 他看向几位顾问:“只是,要辛苦各位,不仅要充当导师,更要参与到课程设计、学员选拔的全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能继承各位精神内核,而非简单模仿的传承者。 墨子抚着胡须,眼中闪烁着感兴趣的光芒:“因材施教,实践求真,此计划深合我墨家‘兼爱’、‘尚贤’、‘重技’之旨。老夫责无旁贷。” 张仲景的全息投影也微微颔首:“医道传承,贵在活法,而非死记。能亲眼见证、引导新一代杏林之星成长,老夫求之不得。” 嬴政则目光深邃地看着星图中那繁忙的万界枢纽,缓缓道:“人才乃国之本。此计划若能成,可保我文明根基数百年不坠。寡人倒要看看,能选出何等璞玉,经我等雕琢,又能绽放何等光华。”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期待,更带着一种帝王的审视与高标准。 “既然大家原则上同意,那么,‘启明星计划’,正式启动。”沈墨一锤定音,“首批学员选拔,面向全球15至25岁年龄段,即刻开始。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这里,看到文明未来的希望之星。” 会议结束,众人离去,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沈墨独自留在会议室,看着星图缓缓流转。 他知道,任何计划都不可能完美,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来自旧有观念的阻力、资源分配的纠纷、学员心态的波动……但这一步必须迈出。 刘彻在枢纽的行动,是为地球文明在当下争得一席之地。而这“启明星计划”,则是为文明的未来,播撒下遍布星海的种子。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获得系统之初,那种懵懂与被动。如今,他希望能通过这个计划,培养出更多能够主动把握命运、甚至引领文明前行的后来者。 就在他沉思时,一份加急情报通过加密通道传到了他的个人终端。来自万界枢纽,刘彻。 情报内容简洁却凝重:已抵达塔兰多中转站外围。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空间异常确认,精神干扰强度极高,且发现了非米特拉帝国的第三方势力活动的痕迹。疑似……“知识之眼”的侦察单位。 沈墨的目光锐利起来。 前方,刘彻正在应对未知的危机与潜在的阴谋。后方,人才培养的计划刚刚启航。 内外交织,挑战并行。这就是一个崛起中的文明,必须面对的常态。 他回复了四个字:“见机行事,必要时,可动用‘龙吟’。” 随后,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启明星计划”的纲要。前方的风雨需要当下的强者去应对,而后方的沃土,则需要为未来的参天大树默默耕耘。 文明的征程,从来不是单线的突进,而是前后相继、代代不息的传承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