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而这本身也是一种实力
本古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帆点点头,忽然坐直身子,神情认真地对孙祺说: “兄弟,你可想清楚了,箭已射出,没有回头路。 这部剧要是不火,那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认。 但如果真的火了,那华艺的脸就丢大了。 他们可不是好惹的,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我是做幕后工作的,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人脉,混口饭吃没问题。 但你不一样,你是演员,站在台前。 华艺要是想整你,太容易了。” 这个问题孙祺早就考虑过。 如今这圈子,华艺确实势力庞大。 就算之前有过王鲸花出走的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付他这样一个新人,还是轻而易举。 不过孙祺心里明白,华艺也撑不了几年了。 等到了2010年之后,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华艺这点实力慢慢就不够看了,再加上他们搞“去电影化”,走下坡路是迟早的事。 只是眼下这个阶段,他确实有点以卵击石的感觉。 眼前的机会太难得了——一旦成功,名声、资历、资金,都会随之而来。 他实在舍不得放弃。 拼一次,从单车变成摩托。 --- 再说,我已经是重生的人了,还怕什么大不了低调几年。 想通之后,他对杨帆坚定地说: “凡哥,你放心,我不怕。 年轻时不拼一把,我心不甘。” “哼,真蠢。” 一个冷淡的声音从后面的休息室传来。 俞非鸿外表高冷,其实是个典型的南方女孩,性格并不强势,但很坚持自己的想法。 她平时随和,可一旦下定决心,就会变得格外固执。 她高中时有个好朋友,几年前因白血病去世。 这件事让她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死亡的含义。 世纪初,她读到一本叫《银杏,银杏》的小说,那种对生命无常的感触再次涌上心头,于是她决定将这些情感拍成电影。 资金不够,她就接戏赚钱,甚至抵押了房子。 剧组难搞,她就动用人脉,四处找朋友帮忙。 觉得自己导演能力不足,她便回到母校进修。 正是因此,她成了《那些年》的副导演,也认识了师弟孙祺。 学导演不仅要会拍,后期剪辑同样重要。 这天上午,她跟着青影厂的剪辑师忙了一上午,中午时身体不舒服,没胃口,小腹隐隐作痛。 她干脆没去吃饭,在剪辑室的休息间睡午觉。 迷迷糊糊中,她听到电话响,还有人说话,把她吵醒了。 等她慢慢清醒过来,正好听到孙祺和杨帆的对话。 她并非故意,等她完全醒来时,两人的谈话已经快结束了。 从他们的交谈中,她大概明白了情况——孙祺似乎要和杨帆一起对付华艺,跟华艺对着干。 她的朋友很多都是“京圈”里的人,她自己也算其中一员。 她很清楚,现在的娱乐圈,京圈有多强。 听到孙祺那小子信口开河地说不怕,她觉得必须好好教育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师弟。 所以她才说了那句“真蠢”。 走出休息室,看着两人惊愕的表情,俞非鸿神色如常,优雅地坐在他们对面,翘起腿,端起桌上的花茶,轻轻抿了一口。 从俞非鸿走出来开始,孙祺就一直张着嘴没合上。 原来房间里还有别人! 这花茶原来是她的。 放下茶杯,俞非鸿平静地扫视两人,语气从容不迫: “你们两个,对京圈一无所知。” 杨帆倒吸一口气,孙祺瞥见这家伙面对这位成熟女性时,竟露出一副痴迷的模样。 孙祺心里不屑:真没出息。 “师姐,这话怎么讲” “京圈”是京城文艺圈的简称。 最初是由一些部队大院里的文艺界人士创建,他们大多是机关家属院里长大的干部子女,背后有军政文工团等部队文艺单位的背景,也被称为大院子弟。” “其中最出名的大院子弟有王硕、姜纹、陈虹、郑小龙等人,后来陆续加入的还有导演冯小刚、徐静蕾、大小王兄弟、张艺白、赵宝刚、葛优、石康等。” 俞非鸿稍微停顿了一下,想从孙祺脸上看出惊讶的神色,却什么也没看到,只好继续解释。 “京圈是一个由很多成员组成的大家庭,国内大多数知名的演员、导演都住在京城,这些导演、演员、编剧几乎占了全国同行的七八成,在娱乐圈有着极大的话语权。” “而华艺公司几乎全是京圈的人,资源丰富、人脉广泛、机会多。 它是京圈的代表。 你们现在就想跟华艺对着干” “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孙祺前世也听说过“京圈”的传闻,但作为普通人,他不可能知道得这么详细。 只是根据后来华艺衰落的结果,他认为所谓的“京圈”虽然强大,但也有限度。 听完俞师姐的解释,孙祺心里也不平静。 不管京圈是否让人喜欢,单论影响力,这个时期确实无法否认,华夏娱乐圈基本上被京圈掌控,占据主导地位。 这事有点难办。 孙祺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眼前明明有一块诱人的蛋糕,却吃不到嘴里,这种感觉真是憋屈。 他在心里反复权衡: 我是重生者,能在华艺甚至整个京圈的打压下闯出一片天地吗 在北影打下的基础,会不会因为这件事而付之一炬 到底值不值得 孙祺心烦意乱,看到茶几上的烟盒,下意识伸手去拿,抬头却正对上俞师姐的目光,只好又把手收了回来。 看着孙祺这副样子,俞非鸿冷艳的脸上露出初冬寒梅般的笑容。 “臭小子,怕了” 孙祺虽然心里也欣赏这位姐姐的美貌,嘴上却不肯认输: “怕什么就算得罪了又能怎样我还年轻,大不了慢慢来。” “哟,挺有骨气嘛” 俞非鸿先调侃了一句,随后语气变得认真,带着几分认可。 “小祺,这段时间我观察下来,你天赋出众,才华横溢,让我对你生出几分欣赏。” 她话锋一转,略带好奇地问: “不过我不太明白,你为什么这么急” 时间不等人。 上天给的机会如果不抓住,反而会留下遗憾。 孙祺没有直接回答,他不能透露自己是重生者,更不能说出眼前的机会有多难得,不愿放弃。 只能换个角度解释。 “师姐,这部剧确实很有潜力,我全程参与演出,还追加了投资,我对它充满信心。” 俞非鸿听完,没有立刻回答,只是轻轻点头。 她似乎也在心里衡量着得失,高跟鞋尖在地面轻轻点动,脚背上的血管在苍白的皮肤下清晰可见。 片刻后,她停下了晃动的鞋尖。 “这件事,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孙祺听了,眼睛一亮。 “师姐,具体怎么说” “既然华艺先放弃了,我们接手也算合情合理。” 孙祺抿了抿嘴唇。 这本来就是他的想法,还用你来说 等等——“我们”什么时候你也进来了 孙祺惊讶地望向俞师姐。 而俞非鸿眼角微弯,仿佛在回应他: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 孙祺眯起眼睛,神情像是在说: 这事,你得给我个说法。 俞非鸿看懂了,对他笑了笑,愉快地再次踮起脚尖。 “你为什么一定要和华艺对着干为什么不考虑合作” 他们怎么会看得起我我说合作,他们会答应吗 孙祺刚想反驳,却突然灵光一闪,恍然大悟,忍不住轻笑一声。 “所以师姐是想当中间人,顺便也分一杯羹” “聪明!” “师姐就不怕我判断错了” “我看好的是你这个人。” 听到这话,孙祺抱臂看着对面似笑非笑的俞非鸿。 师姐,这一局你赢了。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总有一天,你会需要我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江湖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圈子。 人终究是群居动物,活在世上,谁都离不开圈子,不过是大小而已。 每个圈子最初都是由一群出身相近、阶层相同、志趣相投,或怀有共同理想与目标的人组成。 起初,它们往往带着美好的意义。 随着时间流逝、社会变化和人员更替,许多圈子最终都难以避免地偏离了最初的轨道。 京圈也不例外。 至少在孙祺的认知里,京圈便是如此。 从最初对华夏电影艺术的追求,到推动华夏电影商业化,京圈确实有过贡献。 但随着商业化的深入,加上各地资金疯狂涌入,这个圈子的风气逐渐改变。 戏霸、陪酒、换角、潜规则等种种乱象,一一浮现于众人眼前。 因此,孙祺对京圈一直没什么好感,始终与之保持距离。 但在2006年这个时间点,若想在影视圈立足,他终究绕不开与京圈打交道。 他也曾想过潇洒自在,站着就把钱赚了。 可现实不允许。 就像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高考——不参加高考,就没有出路;谈恋爱是为了结婚;上班忍受难缠的领导,是为了还房贷。 活得这么憋屈,图什么不过是为了那几两碎银罢了。 小时候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现在谁还谈理想不过是天下人为了利益奔波。 现实,真的很现实。 当一个人没有能力改变规则时,就只能向现实妥协。 重生者也不例外。 孙祺为什么这么着急好项目那么多,低调潜伏,慢慢积蓄力量不好吗 好项目确实有,但谁能保证未来的题材在现在一定火 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2008年资本将大量进入市场,他时间不多了,急着摆脱现状,想要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士兵突击》这件事,因为俞姐姐的出现,给了他一个不用冒险的折中方案,也给了他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人群中有人善良,也有人阴险。 一个圈子也是如此。 总有一些人始终坚守理想,不忘初心,让人敬佩。 俞非鸿就是京圈中这样的人。 当然,这也离不开她家庭背景和人脉资源,而这本身也是一种实力。 所以,跟着这位姐姐走,并不丢人。 而且孙祺相信,将来他一定有能力报答这份人情。 有了俞非鸿出面,事情就显得顺理成章。 她和京圈核心人物之一的王硕是朋友,华艺的大小王兄弟也愿意给她面子。 当王硕提起这事时,华艺的小老板还有些迷茫——当年投了一笔钱后,早就把《士兵突击》这个项目忘得一干二净。 那笔资金也是看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面子上才投入的。 询问下属之后,才知道还有这个项目。 看了下提交的调研报告,连b级都达不到。 本来就不看好,这种项目能赚多少只要能回本,还能顺便做人情,有什么不好 小老板痛快地答应了。 你看,无论怎么批评或反感,都改变不了华夏社会人情往来的本质。 很多事在大人物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小老板和王硕通话不到两分钟,《士兵突击》的话题不到二十秒,其余时间都在聊闲事。 而孙祺他们为此奔波了好几个月。 到了《士兵突击》制片方会议时,议题从最初的电视剧销售会变成了股权转让会。 吴义很好地执行了老板的意图,只要能回本,其他都是次要的。 孙祺听从了俞姐姐的建议,没有全面收购,而是选择合作,给华艺保留一定份额,以后也方便相处。 最终,《士兵突击》的投资比例重新调整完毕。 总投资1100万,华艺原本投资600万,这次转让500万,保留100万股份。 孙祺投入了400万,他的投资从最初的100万增加到500万,成为最大的版权持有者。 杨帆和康宏磊各出50万,共同买下剩下的100万份额。 他们不是不想多投,而是手头资金有限。 杨帆去年刚买房,积蓄几乎用光;康宏磊则因家庭开支大,性格也相对保守。 俞姐姐出资50万,直接加到孙祺的400万中。 若没有这笔钱,孙祺也难以拿出这么多。 除了校内网的投资和股市资金未动外,他把专辑收入和最近几个月的彩铃收入凑了350万,全部投进去。 他押上了全部身家,几乎一夜之间回到原点。 文有周,武有马,得其一便能安定天下。 文周不是说过吗,年轻人就要敢闯敢拼! 俞姐姐的资金到账很快,直接打到孙祺工作室的账户,连合同都没签。 非常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