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真是胆大心细
本古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德胜门内大街,孙祺影视文化工作室的后院。 天刚微微亮,一个身材精瘦、个子不高的年轻人从南边的耳房走了出来。 他只穿了一身单薄的迷彩服,似乎感觉不到寒冷。 站在院子里,他皱了皱眉,不适地抽了抽鼻子,走到一旁开始活动手臂、压腿热身。 这些年京城的空气质量虽然有所改善,但市区仍有些雾蒙蒙的,空气中带着一丝刺鼻的味道。 比起上世纪初,已经好多了——那时冬天的雾霾、夏天的沙尘,简直像天有异象。 生态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慢慢修复。 随着国家推行减排、集中供暖、植树造林、鼓励低碳出行等措施,京城的天空正一点点恢复蓝色。 再过一年半载,相信京城的空气会彻底好转。 年轻人热身后,全身发热,气血通畅。 他走到院子一角,双拳紧握,静立片刻,胸腹微微起伏,调整呼吸。 几下深呼吸后,他忽然动了起来——小步迈出,手臂直挥,一记弓步冲拳;接着拳变爪,虚抓一下,紧跟穿喉弹踢;随后马步横打,双臂内拨外勾,双腿交错侧踹。 他动作流畅有力,一套军体拳打得虎虎生风。 大约过了半个钟头,他停下来,脸颊微微发红,额头渗出一层细汗,整个人感觉轻松了许多。 回屋洗漱后,他开始清理院子。 前几天下过雪,院子的主人不知是懒还是没时间,积雪一直没动。 等小伙子打扫完,冬日的阳光洒进院子,金灿灿的一片,格外漂亮。 他走到北面主卧门口,迟疑了一下,还是轻轻推门走了进去。 孙祺在梦中感觉有人不断推他。 他勉强睁开一条缝。 眼前赫然是一张通红的脸。 “!” 孙祺被吓了一跳,立刻往后缩了缩,完全清醒过来。 “叔……” 看着盛和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孙祺才反应过来。 昨天接到这小子电话,说在老家那边《集结号》剧组的工作结束了,没事干,想来帝都找他帮忙找工作。 孙祺本来想着离过年只剩一个多月,就在电话里劝他留在老家,等年后再来。 没想到这小子不太高兴,支支吾吾地以为孙祺不愿意收留他。 孙祺没办法,只好让他提前过来。 这小子挺实在,当天就坐火车来了,半夜才到,孙祺还特意去火车站接他。 孙祺打了个哈欠,看了看时间,才不到八点。 心里忍不住抱怨: 怎么这辈子当老板了,还是逃不过八点起床的命运! 他嘟囔着,懒洋洋地问: “怎么了,盛和” 盛和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小声说: “叔,我有点饿了。” 孙祺一愣。 饿了就吃呗。 转念一想,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 这小子挺孝顺,临走前肯定把拍戏赚的钱都留给父母了,昨晚刚到帝都,身上估计一分钱也没有。 “你等会儿,我这就起来,带你去吃饭。” 孙祺赶紧起床洗漱,随手披了件外套,带着盛和走进了工作室后面的胡同。 “小伙子,今天起得早。” “老爷子您也早,吃过了吗” “吃过了。 这位是” “我远房亲戚,来串门的。” “哦,行,你们忙。” “好嘞。” 孙祺的工作室后面是一片老帝都的胡同,虽然他搬来才一个多月,但已经跟胡同里的大爷大妈们混熟了。 说起来,还是因为《士兵突击》。 刚搬来时,孙祺经常在附近转悠熟悉环境,没几天就被认出来了。 大爷大妈们没少“教育”他: “年轻人别总耍心眼,多学学许三多,踏踏实实的。” “懂不懂什么叫不抛弃、不放弃” 诸如此类的话一套接一套,搞得孙祺哭笑不得。 全因“成才”这个角色被他演得惟妙惟肖,如今孙祺总算明白了,为何李铭启老师演完容嬷嬷后,出门买菜都会被人指责。 国内观众虽然可爱,但他们可不会对你客气。 好在大家都知道孙祺是个年轻演员,加上后来接触后觉得他待人亲切、有礼有节,类似的事情也就没再出现。 两人走了不到十分钟,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旁边是孙祺常去的一家早餐摊。 “李婶,还有位子吗” “哎呀,小孙来了,快,里面还有座。” “李婶,给我来两碗豆腐脑,一份炒肝,一碟小菜,四张……不,六张烧饼。” 孙祺平时吃两张就够了,但看盛和的体型,估计两张不够他垫肚子,干脆改口多要了四张。 “小孙,要不要再来点豆汁都是婶儿今早刚做的。” “不用了,不用了,谢谢李婶。” 孙祺赶紧摆手拒绝。 京城的早餐和他在东北吃的差不多,他倒是挺适应。 说白了,这边和东北都属于地方特色鲜明的地区。 现在其实也不分满汉了,孙祺奶奶是正宗的佟姓正白旗,但他身份证上写的是汉族。 不过京城的豆汁,他真的喝不惯。 他习惯喝豆浆。 别看这两个字只差一个,区别可大了。 京城豆汁是本地特色小吃,用绿豆制作,经过烫豆、磨豆、分离淀粉再发酵而成。 而豆浆则多用黄豆,提前泡胀后磨碎、过滤,最后煮沸饮用。 豆汁味道偏酸,细品还带点苦味,闻起来有些酸涩,很多外地人都不习惯。 豆浆则是浓郁的豆香,加点糖就香甜可口,因此更受欢迎。 三下五除二吃完早饭,两人摸着肚子迎着朝阳往工作室走。 时间还没到九点,正好是工作室员工陆续上班的时候。 “小祺,过来一下,有事。” 孙祺刚上楼,就看见杨帆朝他挥手,他跟盛和说了一句“随便坐”,然后走进了杨帆的办公室。 坐在柔软的真皮沙发上,孙祺舒服地跷起了二郎腿。 “怎么了,杨大经理,一大早有什么吩咐” “刚才那个是你所说的表亲,那位高手” “嗯,部队工兵出身,刚拍完《集结号》。” “看起来挺靠谱,人也实在。” “你瞧瞧,我这双眼可是明察秋毫。 过些日子,安排老康去帮帮忙。” 杨帆轻笑一声,接着问: “别光聊闲天了,工作室接下来有什么计划,你考虑过没” “你不是总经理吗,这事儿不该你管吗我得休息一下,去年太累了。” “你才是大股东。 再说你今年还没满二十,网上怎么说的——对,单身狗一个,你休息什么” 哎,说话别戳人痛处。 你怎么这么说话。 孙祺顿时不高兴了。 “你不是也是单身狗吗,大哥别数落二哥,装什么呀。” 杨帆听了,眉毛一挑,脸上露出几分得意,笑着说: “不好意思,哥现在事业爱情双丰收,双喜临门。 改天带你嫂子见见。” 孙祺瞪大眼睛,一脸难以置信。 这…… “什么时候的事” “嘿嘿,大概冬天吧。” “滚。” 原来,去年孙祺忙于拍电影《那些年》时,杨帆为了处理《士兵突击》第三轮播放权的事,跑了不少电视台。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京城电视台的一位女主持人。 杨帆一见钟情,随即展开热烈追求。 前几天带她跨年,终于成功,两人确定了关系,今天才说出来。 “年轻人,你得加把劲。” 看着杨帆那副欠揍的表情,孙祺气得牙痒痒。 真想收拾这个家伙。 不行,得给他找点事做,不能让他整天谈恋爱。 “凡哥,咱们工作室现在资金情况怎么样” 听孙祺认真问起正事,杨帆没察觉他真实的想法,也认真起来。 “去年工作室收入大概3500万,其中2500多万来自《士兵突击》,900万来自电影《那些年》。” “扣除最近所有开支,包括买房300万、买车50万、装修和办公用品50万,还有各种版权和人员开销100万,账上现在还剩3000万左右。” 孙祺点点头,又问: “老康那边怎么样了,现在进度如何” “他和兰小龙已经改到第三版剧本了,估计年后能定稿。 接下来是选拍摄地,听说讲的是远征军的故事,应该还是在滇南拍。” “另外,根据康导的说法,这次剧本涉及大量战争场景,前期筹备至少需要三个月,预计年中才能正式开机。” 孙祺心里盘算着,能在年中开拍已经算很快了。 大型战争戏不仅要协调当地部队配合,还要准备各类枪械、车辆、火炮等道具,安排拍摄场地,招募大量群演和演员——这些琐碎事务加起来,三个月确实不算慢。 “预算方面呢我们之前准备的一千万够用吗” 杨帆无奈地摇头:“不太够。 康导说八一厂会参与投资,但最多投一千万。 加上我们的资金,总共才两千万。 这次康导野心不小,他说预算还差一千万左右。” 孙祺不禁咋舌——康导真是胆大心细。 前世听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总投资达到四千万,就算去掉宣传的水分,实际支出也至少三千万。 但工作室资金有限,不能全押在这部剧上。 “凡哥,我们再追加一千二百万投资,确保掌控权就行。 剩下的缺口找其他公司合作,你觉得怎么样” “正合我意。 我去联系几家电视台,有了《士兵突击》的成功案例,我们在电视剧领域也算有了一定口碑,说不定会有电视台愿意投资。” “没错。”孙祺想起当初费尽心思才拿到《士兵突击》,现在看确实收获不小,这番操作彻底打开了局面。 “现在还剩《潜伏》这个项目。 等姜主任写完剧本再筹备,至少还要三四个月,估计要到年中才能启动。” 孙祺暗自惊讶——年中同时启动两部剧这节奏是不是太快了会不会顾此失彼 “我们工作室能同时运作两部剧吗” “想什么呢,当然不行。 不过康导有固定的团队,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潜伏》上,《团长》那边安排几个人跟进就行。” 孙祺连连点头。 现阶段扩充团队不现实,这确实是最好的安排。 等等——孙祺突然想到时间安排的问题。 “如果年中同时开拍两部剧,那从现在到过年,再到五月份这段时间,我们岂不是没事可做” 杨帆长叹一声:“我的大少爷,你总算想到这儿了。” 孙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意识到自己需要转变思路——以前一个人做事时所有安排都由自己决定,现在却要适应团队协作的节奏。 如今情况不同了,工作室已经成立,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有十几个人靠我吃饭,没有项目可不行,必须得忙起来。 真是的,本来还想让杨帆忙起来,拆散那对讨厌的人,结果反倒把自己也卷进去了。 “凡哥,我那个剧本审核通过了吗” 孙祺话音刚落,杨帆起身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份文件,扔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