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晨的雾还没散,李老汉已扛着锄头往茶田去。刚走到渠边,就见周石头蹲在水车旁,手里攥着片茶叶,正往转动的车轴缝里塞。 “你这娃,又瞎折腾啥”老汉笑骂着走近,却见车轴转得愈发顺滑,竹片带起的水花比往日匀净,“嘿,这茶叶倒成了润滑剂” 少年得意地扬起脸:“沈先生信里说,茶籽油能润木。我把炒茶剩下的碎叶熬了汁,涂在轴上试试。”他指着渠对岸,新栽的茶苗间插了些柳条,“周御史说柳条长得快,能给茶苗挡挡夏阳。” 说话间,高铭远带着几个河工扛着新伐的竹子过来。竹节处还留着青嫩的芽,是从附近山坡上砍的。“沈先生托人捎了信,说江南的茶农要来看麦收。”他把竹子往地上一放,竹影在渠水里晃成一串绿,“咱得把灌渠再修宽些,让他们看看兰考的水,能浇茶也能灌麦。” 周御史正坐在窝棚前翻账本,见高铭远过来,指着其中一页笑道:“你看这茶苗的成活率,比预估的高了两成。李老汉说,是河工们给茶苗浇的水,都带着手上的汗味,比江南的泉水还养根。” 话音刚落,就见远处的官道上扬起尘土。不是江南茶农,是县里的驿卒,手里举着个红漆木盒,跑得满脸通红:“高大人,沈先生寄的新茶种!说是改良过的,更耐北方的寒!” 木盒打开时,一股清冽的香漫出来,混着渠水的潮气,竟生出种清甜。周石头凑过去看,见茶种比先前的饱满,外壳上还带着细密的纹路,像极了他刻在水车轴上的花纹。 “沈先生还说,”驿卒喘着气补充,“他把兰考的河泥带回江南,掺在茶田里,那边的茶苗竟也长得格外旺。” 李老汉听到这话,转身就往自家田埂跑。不一会儿抱来个陶罐,里面装着新收的麦粒,饱满得像珍珠:“把这个也捎给沈先生!让他瞧瞧,北方的土不光养茶,长出来的麦子能撑破陶罐!” 午后的日头渐烈,河工们在渠边搭了凉棚,江南来的茶农正教妇女们筛茶。竹匾里的茶叶在阳光下翻滚,绿得发亮,偶尔有几片落在地上,转眼就被跑来跑去的孩子捡起来,塞进嘴里嚼得津津有味。 周御史教孩子们写“茶”字,笔尖蘸的是渠水调的墨,写在糙纸上,笔画间竟洇出淡淡的绿。“这字得带着水的劲儿,”他握着周石头的手教他运笔,“就像这渠水,看着柔,却能把江南和兰考连起来。” 高铭远在一旁核对新修渠段的图纸,图纸边缘被风吹得卷了角,他就用青雀木雕压住。木雕上的茶渍已变成深褐,倒像黄河滩上的泥土色,只是凑近了闻,仍有股淡淡的香。 忽然有人喊起来:“渠水满了!”众人跑到渠边,见水流正顺着新挖的支渠往麦田里淌,麦浪被润得愈发鲜亮,与茶田的绿交相辉映,把兰考的土地染成了一幅活的画。 夕阳西下时,李老汉把新炒的茶泡在粗瓷碗里,给每个人都端了一碗。茶汤清绿,漂着几片新叶,喝一口,先是微苦,咽下去却满口回甘,带着麦香和土腥气,是兰考独有的味道。 高铭远望着堤坝上渐次亮起的灯火,听着远处传来的捣衣声和孩子们的笑闹声,忽然觉得这兰考的夜晚格外踏实。渠水在夜色里静静流淌,带着茶香,带着麦香,带着无数人踏实的梦,往更远的地方去了。 他低头看向掌心,不知何时沾了片茶叶,借着月光看过去,叶片的纹路像极了脚下纵横的渠网。原来这南北的水土,早已顺着渠水,顺着人心,悄悄融在了一起,再也分不出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