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腊月廿三这天,兰考的年味渐渐浓了。清晨的雾还没散,村口就传来了噼啪的爆竹声——是周石头家的小子在试新买的炮仗,细碎的红纸落在雪地上,像撒了把胭脂。 高铭远刚把院里的积雪扫开,就见苏晚抱着个竹筐出来,里面是晒好的腊肠和干菜。“前儿托县城的货郎带了些粗盐,把今年杀猪分的肉腌了些,等过几天蒸了给村民们分分。”她说着,把腊肠挂在屋檐下的木架上,风一吹,肉香混着雪气飘得老远。 正忙着,院外忽然传来马蹄声。赵珩骑着匹枣红马奔进来,手里举着个油纸包,脸上冻得通红:“大人!师母!京城的信和包裹到了!”苏晚赶紧接过包裹,拆开一看,里面是赵玥做的棉袄,还有皇后让人捎来的花籽——装在锦缎小袋里,红的、黄的、紫的,衬得雪天也亮堂起来。 高铭远展开书信,太子的字迹力透纸背:“兰考秋收之事已闻,百姓安乐,甚慰。今托人送年礼,另嘱工部备好农具,开春便送至兰考。”他念给苏晚听时,赵珩正捧着赵玥捎来的糖糕,吃得嘴角沾着糖霜:“师姐还说,等明年开春,她也要来兰考看稻子呢!” 午后,村民们陆续来送年礼。李大叔扛着袋新磨的小米,虎子跟在后面,手里攥着个布偶——是他娘用碎布缝的小兔子,说是给苏晚的。周石头则拎着桶自酿的米酒,笑着说:“高大人,这酒是俺用今年新收的糯米酿的,暖身子,过年时咱们一起喝!” 苏晚把大家送来的东西一一记下,又回赠了晒干的野菊和棉线——都是她和村里的妇人一起纺的。“婶子们要是不嫌弃,明儿来家里一起剪窗花吧”她话音刚落,几个妇人就笑着应下,说要把家里的红纸都带来。 傍晚时,高铭远带着赵珩和虎子去村头的集市。雪后的集市格外热闹,卖糖画的师傅转着转盘,糖浆在铁板上画出小兔子、小老虎;卖年画的摊位前围满了人,大家挑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画儿,笑声裹着白气飘向天际。虎子攥着高铭远给的铜钱,犹豫了半天,买了个吹糖人——是只憨态可掬的小猪,他舍不得吃,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 回到家时,苏晚正和几个妇人在堂屋剪窗花。红纸在她们手里转着,剪刀咔嚓作响,没一会儿,喜鹊登梅、年年有鱼的窗花就落了一地。赵珩凑过去,学着剪了个歪歪扭扭的小灯笼,苏晚笑着把它贴在窗上,说:“这是咱们珩儿的心意,得贴在最显眼的地方。” 夜里,炭火盆烧得更旺了。高铭远把京城捎来的花籽倒在手心,和苏晚一起挑拣——饱满的花籽要留着开春种,小些的则装在小袋里,准备分给村民。“皇后说这是江南的花种,耐活,开在田埂边好看。”苏晚说着,把挑好的花籽放进瓷罐,罐口封上红布,像藏了份春天的约定。 赵珩和虎子在里屋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笑。高铭远看着苏晚的侧脸,窗外的月光透过窗花,在她脸上洒下细碎的光影。他握住她的手,轻声道:“今年过年,比在京城热闹多了。”苏晚笑着点头,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那是种庄稼、修水渠磨出来的,却比任何珍宝都让她安心。 窗外的雪又轻轻落了,落在屋顶,落在屋檐下的腊肠上,落在贴着窗花的窗棂上。屋里的暖意裹着肉香、酒香、糖糕香,还有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气息,在兰考的冬夜里,酿成了最踏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