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日天刚亮,晒谷场就热闹起来。刘匠头带着工匠们,把昨天做好的水车骨架搬到了主渠边,虎子和村民们则扛着麻绳和木轴,帮着固定水车底座。赵珩早早守在渠边,手里攥着日记本,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工匠们的动作——今天要装水车的叶片,还要试水,他要把每一步都记下来。 “先把木轴穿进骨架中心,注意要跟底座的轴承对齐!”刘匠头指挥着工匠们抬起木轴,高铭远则蹲在旁边,用曲尺量着轴的垂直度:“再往左调半寸,不然叶片转起来会擦到渠壁。”赵珩赶紧在本子上画了个简单的水车草图,旁边标注:“木轴要跟轴承对齐,用曲尺量垂直度。” 等木轴固定好,工匠们开始装叶片。这些叶片是用松木削成的,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刘匠头拿着一片叶片,对围过来的村民和赵珩说:“叶片要斜着装,跟辐条成三十度角,这样水流冲过来才能带动水车转。”他一边说一边示范,赵珩凑过去看,发现叶片果然是朝同一个方向倾斜,像一排整齐的小扇子。 苏晚带着几个妇女,端着掺了桐油的木盆过来:“刘师傅,这桐油是熬熟的,涂在叶片和木轴上,能防蛀还耐水泡。”刘匠头接过布巾,蘸着桐油往叶片上擦:“苏姑娘想得周到!这桐油一涂,水车至少能多撑两年。”赵珩又赶紧记:“叶片和木轴要涂熟桐油,防蛀耐泡。” 忙到辰时,水车终于装好了。整个水车有一人多高,十二片松木叶片整齐地围在骨架上,木轴两端架在渠边的石墩上,看着结实又精神。村民们都围了过来,连邻村的王村长也带着几个村民赶来看热闹,渠边挤得满满当当。 “开闸门!”高铭远朝守在闸门边的村民喊了一声。随着闸门被缓缓拉开,主渠里的水顺着渠壁涌过来,“哗啦啦”地撞在水车叶片上。起初水车只是轻轻晃了晃,村民们都屏住了呼吸;没过片刻,叶片被水流推着慢慢转动,速度越来越快,木轴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溅起的水花落在渠边,引得围观的人齐声叫好。 “转起来了!真转起来了!”赵珩跳着拍手,赶紧在日记本上补画了转动的水车,还在旁边画了几个欢呼的小人。刘匠头摸着下巴笑:“高大人,您给的图纸真是精准,这水车转得又稳又快,往后提水浇田可省劲了!” 高铭远也笑着点头,转头对王村长说:“王村长,您看这水车好用吧等忙完这边,我就帮你们村规划渠路,到时候也装两架水车,把蓄水池的水引到你们田里。”王村长连忙点头,眼里满是期待:“那可太好了!有了渠和水车,咱们再也不用怕天旱了!” 下午,高铭远带着刘匠头、虎子和王村长,拿着图纸和木尺,去邻村勘察地形。邻村的田地比高铭远所在的村子略高,需要修一条坡度平缓的支渠,还要在中途建一个小型蓄水池,方便调节水量。 高铭远蹲在田埂上,用木尺量着地面的高度差:“从咱们村的主渠引水,先往东南方向挖二里地,到那片杨树林再转弯,这样坡度刚好,水流能自己流过来。”他一边说一边在图纸上画线条,王村长凑过去看,只见图纸上标着渠的走向、宽度和深度,还有一个小蓄水池的位置。 “高大人,那小型蓄水池要挖多大呀”王村长问。高铭远指着图纸:“长十丈、宽五丈、深两丈,能存够你们村半亩地的用水量,万一主渠出问题,也能应急。”刘匠头在旁边补充:“蓄水池的坝体也用黄泥混稻草夯,跟你们村的大蓄水池一样,结实还不漏。” 赵珩跟在后面,帮着高铭远扶木尺,还时不时把测量的数字报给高铭远:“高老师,这里到杨树林是一百八十步!”“这边的地面比渠口低三尺!”高铭远笑着点头,让他把数字记在图纸旁边——赵珩的记性好,报数从没错过,倒是省了不少事。 勘察完地形,回到村里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工匠们还在渠边调试水车,有的村民已经试着用水车提水——一根长绳绑着木桶,绕在水车的木轴上,水车一转,木桶就顺着绳子往下沉,到渠里装满水后,又被转到高处,把水倒进旁边的田沟里,顺着田沟流进庄稼地。 “这水车太方便了!以前两个人抬水浇半亩地要半天,现在一个人看着水车就行!”一个村民高兴地喊。苏晚走过来,递给高铭远一块擦汗的布巾:“大家都说,等邻村的渠修好了,也要帮着一起干,早点让所有村子都用上水。” 晚饭时,赵珩捧着日记本,跟高铭远和苏晚讲下午勘察的事:“我今天帮着量了步数,还记了高度差,高老师说我报数很准!”高铭远摸了摸他的头:“珩儿做得好,以后勘察地形,你就是我的小帮手。”苏晚笑着端上一碗小米粥:“快喝粥吧,明天还要帮着工匠们修邻村的渠呢。” 赵珩喝着粥,偷偷翻开日记本,在今天画的转动水车旁边,又添了邻村渠路的简易地图,旁边写着:“今天水车转起来了,还帮高老师勘察了邻村的渠路,以后邻村也能有水浇田了!”写完,他抬头看向窗外,月光下,水车还在缓缓转动,“咯吱”的木轴声和“哗啦啦”的水流声,混在一起,像是一首热闹又安心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