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柳岸里的春天总带着股软乎乎的暖意,巷口的迎春花刚谢,老槐树上的新芽就冒了出来,嫩绿色的叶子裹着晨露,沾在“轻折柳”工作室的窗纱上,像画了幅淡淡的水墨画。樊赟正坐在窗边,用新采的柳枝纤维试着编小篮子,指尖的绿意还没褪去,门口的风铃就“叮铃”响了——是锦川市植物园的工作人员,手里捧着本厚厚的《春日花谱》。 “我们想办‘春日花朝节’,”工作人员翻开画册,指着里面的海棠、樱花图说,“想请你们帮忙设计‘花神汉服’,再教游客做花主题的非遗配饰,让大家在赏花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凰慕眼睛一亮,当即拉着两人凑到画册前:“咱们可以按十二花神来设计汉服!正月梅花、二月杏花……每个花神的衣服都要配对应的花色和纹样。”樊赟点头,已经开始在纸上勾勒梅花缠花的样式:“配饰就用当季的花材做,比如用樱花做押花发簪,用柳枝编手环,既应景又好看。”倾喃则笑着补充:“还可以搞个‘花神巡游’,让穿汉服的游客跟着巡游队伍赏花,再设置个‘花笺许愿’环节,让大家把心愿写在花笺上挂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一头扎进“花神汉服”的设计里。为了还原不同花卉的形态,她们每天都去植物园写生——樊赟蹲在海棠树下,仔细观察花瓣的褶皱;倾喃站在樱花丛中,记录花色从粉到白的渐变;凰慕则拿着相机,拍下花枝的舒展姿态,用来设计汉服的裙摆弧度。 设计“牡丹神”汉服时,樊赟遇到了难题:古籍里说牡丹纹要“层叠如绣”,可普通的绣法很难表现出花瓣的层次感。她试着用了三种不同粗细的金线,先绣底层的花瓣轮廓,再用细金线绣上层的纹路,最后用银线勾勒花脉,绣出来的牡丹果然立体了不少。“这牡丹要是穿在身上,走起来肯定像真花在动,”倾喃看着绣样,忍不住赞叹。 花朝节开幕那天,植物园里挤满了人。十二位穿着“花神汉服”的姑娘走在巡游队伍最前面,樊赟设计的牡丹纹襦裙在阳光下泛着金线的光,倾喃做的樱花押花发簪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引得游客纷纷拍照。凰慕在许愿区忙着给大家递花笺,有个小姑娘写下“想跟妈妈一起穿汉服赏花”,还画了朵小小的桃花,看得倾喃心里暖暖的。 活动快结束时,植物园的工作人员拉着三人的手说:“谢谢你们,这是最热闹的一届花朝节!以后咱们每年都合作好不好”凰慕笑着点头,从包里掏出份“四季花事计划”:“春天赏花,夏天采荷,秋天摘桂,冬天寻梅,咱们把四季的花和传统文化都结合起来。” 夕阳西下时,三人坐在植物园的长椅上,看着满树的花瓣随风飘落。樊赟手里攥着刚编好的柳枝手环,倾喃抱着游客送的花笺,凰慕则在笔记本上写下:“春天的约定,要延续一整年。”风带着花香吹过,柳岸里的春天,仿佛也因为这个约定,变得更加绵长。 柳岸里的夏天总少不了蝉鸣和树荫,“轻折柳”工作室的后院凉棚下,樊赟种的牵牛花爬满了竹架,粉紫色的花瓣在阳光下透着薄光。倾喃正坐在竹椅上,给福利院的朵朵写回信,信里夹着片刚捡的银杏叶,突然听见门口传来阵熟悉的自行车铃声——是之前合作过的广播电台主持人晓曼,车筐里装着个录音笔和一摞信封。 “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晓曼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非遗之声’栏目要搞‘听众故事征集’,好多听众都写信来,说想分享自己和传统文化的故事,我们想请你们帮忙筛选故事,还想邀请几位听众来工作室做一期特别节目。” 三人当即就答应了。接下来的几天,她们坐在凉棚下,一封封拆看听众的来信——有位退休教师说自己退休后开始学缠花,现在能给孙女做全套的发饰;有个大学生分享自己穿汉服去旅行,在景点给外国人讲解汉服历史的经历;还有位老奶奶写了自己年轻时穿旗袍的故事,说现在看到汉服,就想起当年的时光。 “这位叫林阿婆的故事好感人,”倾喃拿着一封信,轻声念了出来,“她说自己年轻时是绣娘,后来手艺丢了,看了咱们的节目,又想重新拿起针线。”凰慕眼睛一亮:“咱们可以请林阿婆来工作室,让她教大家做传统刺绣,再录一期‘老手艺新传承’的节目。” 特别节目录制那天,林阿婆带着自己的绣筐来到工作室。她的手指有些粗糙,却格外灵活,穿针引线间,一朵小小的荷花就出现在布上。“以前绣嫁妆,要绣满百天,”林阿婆边绣边说,“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快,但老手艺慢一点才好,慢才能出细活。”樊赟坐在旁边,跟着学绣荷花,手指被针扎了好几次,却学得格外认真。 节目播出后,不少听众打电话到电台,说想报名学刺绣。晓曼高兴地告诉三人:“咱们可以搞个‘夏荫绣坊’,每周在工作室开一次刺绣课,让林阿婆当老师,你们觉得怎么样”三人一拍即合,倾喃当即就收拾出工作室的一角,摆上绣架和布料;樊赟则准备了不同颜色的丝线,还做了些简单的绣样模板;凰慕则在网上发布了报名信息,没想到第一天就报满了名额。 第一次刺绣课那天,工作室里坐满了人。林阿婆教大家绣简单的兰草纹,樊赟在旁边帮忙穿线,倾喃则给大家讲兰草在传统文化里的寓意。有个年轻妈妈学得很认真,说要给女儿绣件汉服的衣襟:“以前总觉得刺绣离生活很远,现在才知道,亲手绣的东西,带着自己的心意,比买的更珍贵。” 夏风吹过凉棚,牵牛花的香气混着丝线的味道,在工作室里散开。林阿婆看着满屋子认真刺绣的人,笑着对三人说:“谢谢你们,让我的手艺能传给更多人。”凰慕摇摇头:“是您让我们知道,老手艺的声音,永远都不会过时。”倾喃和樊赟都点头,手里的绣针还在布上穿梭,像在编织着新的故事,在柳岸里的夏天,轻轻流淌。 第四十章 秋实新愿 柳岸里的秋天总被桂花的香气裹着,“轻折柳”工作室的窗台上,樊赟新做的桂花缠花插在瓷瓶里,嫩黄的花瓣沾着晨露,像刚从枝头摘下来似的。倾喃正趴在桌边,整理学生们的非遗作品展照片,突然听见门口传来阵熟悉的脚步声——是锦川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李老师,手里拿着份学生作业册。 “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李老师把作业册放在桌上,翻开里面的汉服设计图,“咱们的‘传统服饰与非遗技艺’选修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了,学校想请你们一起编本教材,把课程里的知识和你们的实践经验都写进去,让更多学校能参考。” 三人又惊又喜,围着作业册翻看起来——里面有周子墨设计的蓼蓝染汉服草图,还有学生们做的缠花、竹编作品照片,每一页都透着年轻人的创意。“能把咱们的经验写成教材,让更多人学传统文化,太有意义了!”凰慕激动地说。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开始忙着编教材。为了让内容更实用,她们把课程分成了“汉服基础”“非遗技艺”“实践应用”三个部分——“汉服基础”里详细讲解不同朝代汉服的形制和穿戴方法,还配了手绘的示意图;“非遗技艺”部分收录了缠花、染布、竹编的步骤,樊赟特意拍了自己制作缠花的视频,二维码印在教材里,方便读者扫码观看;“实践应用”则分享了工作室的案例,比如如何帮老人还原怀旧汉服,如何给福利院孩子做汉服等。 编教材时,周子墨也来帮忙。他把自己染布的经验写成了“染布小技巧”,还画了染料配比的图表;之前学刺绣的年轻妈妈也来了,分享自己给女儿绣汉服的故事,写成了“亲子汉服实践”章节。“这教材不是我们三个人的,是大家一起的成果,”倾喃看着越来越厚的手稿,笑着说。 教材编完那天,三人拿着打印稿去学校。李老师翻着教材,忍不住赞叹:“这不仅是本教材,更是本‘传统文化生活指南’!”她还提议办个“教材分享会”,邀请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来参加,让更多人知道这本教材。 分享会当天,工作室里挤满了人。凰慕给大家讲编教材的初衷,樊赟演示教材里的缠花步骤,倾喃则读了几段教材里的故事。有位来自乡村学校的老师说:“我们学校的孩子很少接触传统文化,有了这本教材,我就能教他们做缠花、画汉服了。” 夕阳西下时,大家都散去了,三人坐在工作室里,看着桌上的教材手稿。樊赟手里攥着刚做的桂花缠花,倾喃抱着学生们送的小礼物,凰慕则在笔记本上写下:“秋天的收获,是为了春天更好的播种。”桂花香从窗外飘进来,柳岸里的秋天,仿佛也因为这本教材,变得更加沉甸甸,满是希望。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快穿之月皎皎

快穿之月皎皎

唯一的我
快穿新人月皎皎带着她的生子系统,意外得到了拯救男配的任务,而且没有原剧情,一人一统从刚开始的懵懂无知,谨小慎微,到后面的轻而易举,手到擒来,再到踌躇满志,洋洋得意,最后又迷途知返,回归自我,走上人生巅峰。
都市 连载 98万字
超强公民

超强公民

何永
陈泽伟,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因为一次奇特的经历,拥有了超凡的能力。有着家国情怀的他,隐居在都市中,利用自己的超凡能力屡屡暗中维护国家尊严,顺便除暴安良,收获爱情的同时还帮助女友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世界杯上国足夺冠,扬威取意甲冠军和欧洲冠军杯,奥运会上打破短跑世界纪录,均是他的杰作。加入了华夏国特殊部门的他并不满足,寻找隐世修行的古武门派,探索深海大洋的美人鱼之谜等任务接踵而来……
都市 连载 48万字
我的外挂是记忆

我的外挂是记忆

叁玖第一
四门现世,空间战场降临,六大平行世界争霸。投身其中,危机重重,林小鱼表示完全不慌,记忆系统就是最大的外挂。记忆探查,记忆恢复,记忆删除,记忆捏造……有这些记忆系统的技能帮助,林小鱼突然发现,有时候战斗可以换一种方式。
都市 连载 127万字
以剑载道

以剑载道

山游大地
凡人修道,修的是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道人修道,修的是衣食住行,法地财侣。仙人修道,修的是脸皮。修道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
都市 连载 86万字
大佬媳妇甜又野

大佬媳妇甜又野

八百侯
本文原名《穿成倒数第一名》宋余一觉醒来,悲催地穿成倒数第一名!六科成绩,科科不及格!还荣幸登上南城二中的黑名榜!唯一值得提的是,她体育课混得超级好,能一口气把铅球抛到红墙外……体育老师把状告到校长处:这个学期已经不见了第九颗铅球!倒数第二名发来一封致谢信:宋余同学,感谢你的出现使我的黑暗生活终将见到光明!
都市 连载 46万字
重生过去从四合院开始

重生过去从四合院开始

金蟾老祖
杜飞重生了,在这个物资奇缺的艰苦年代,开启他精彩的开挂人生……
都市 连载 5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