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月的竖店影视基地,秋风卷着尘土掠过仿古街巷,《长安绣娘》短剧剧组的开机仪式刚结束,导演就找到樊赟、倾喃和凰慕,笑着递过三份剧本:“你们对唐代汉服和刺绣这么懂,不如来客串一把‘绣坊师傅’,不用太多台词,主要是给主角做刺绣示范,比找专业演员更真实。” 三人愣了愣,倒不是怯场,只是从未想过会从“幕后指导”变成“镜头前的演员”。樊赟先接下剧本:“能亲身演绎唐代绣娘,也能更直观地展示非遗技艺,挺好的。”倾喃和凰慕也跟着点头,当天就跟着剧组服装师调整戏服——她们穿的唐代半臂襦裙,是剧组根据文物复刻的款式,浅青色面料上绣着简约的缠枝纹,腰间系着素色布带,既符合“绣坊师傅”的身份,又方便做刺绣动作。 第一次拍摄“教主角穿针”的戏份时,倾喃手里捏着绣花针,总觉得镜头下的动作不自然。导演喊“卡”后,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平时教别人很顺手,一面对镜头就紧张。”旁边的老演员笑着安慰:“刚开始都这样,你就想着手里的针和线,把镜头当空气,自然就好了。” 第二次拍摄时,倾喃深吸一口气,盯着手里的绣绷——她要演示的是唐代“打籽绣”,指尖捏着丝线绕针三圈,再轻轻刺入布面,一颗圆润的“线籽”就落在了缠枝纹的花瓣上。这次她没看镜头,只专注于手上的动作,导演喊“过”的时候,她才发现手心已经攥出了汗。凰慕在旁边拍花絮,笑着说:“刚才的镜头特别好,你捏针的手势、低头的神态,比剧本里写的还像老绣娘。” 随着拍摄推进,三人的戏份渐渐多了起来。樊赟客串的“绣坊掌柜”,需要和主角对几句关于“绣线选材”的台词;凰慕则要演示“唐代络纬机”的使用方法,为了拍好这个镜头,她提前三天跟着非遗匠人学操作,手指被经线勒出了红印也没抱怨。有天拍夜戏到凌晨两点,三人裹着厚外套坐在片场角落吃盒饭,看着远处工作人员还在调试灯光,倾喃小声说:“以前只知道剧组辛苦,现在自己体验了才明白,每一个镜头背后都这么不容易。” 《长安绣娘》拍完后,三人又接到了《大宋茶客》《明代织工》等短剧的客串邀请,渐渐开始了“竖漂”生活——没有固定的住处,就住在基地附近的民宿;没有固定的开工时间,有时早上五点就要化妆,有时要等场地空出来,在片场等到深夜;遇到古装剧集中开机,基地里的化妆间不够用,她们就拿着自己的妆发工具,在民宿的卫生间里自己梳头、上妆。 有次拍《大宋茶客》的“茶会群戏”,三人客串“茶坊侍女”,需要穿着宋代褙子和百迭裙,站在深秋的露天片场里端茶递水。风刮得裙摆乱飞,手指冻得捏不住茶盏,导演却因为“群演表情不够自然”,让她们反复拍了八遍。收工时,樊赟的脚因为长时间站着,连鞋都脱不下来,凰慕找民宿老板借了热水泡脚,才慢慢缓过来。 还有一次拍《明代织工》,三人要在仿制的“织机房”里演示“花楼织机”的操作。机房里没有通风设备,十几台织机运转起来满是棉絮,拍了一下午,三人的头发里、衣服上全是白絮,咳嗽着去卫生间清理,镜子里的自己活像“刚从棉堆里爬出来”。晚上收工,倾喃看着自己被织机零件磨红的手掌,突然明白之前采访非遗匠人时,对方说的“手艺都是熬出来的”是什么意思——不仅是非遗技艺,剧组里的每一份工作,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辛苦。 但辛苦里也藏着温暖。有次樊赟因为低血糖在片场头晕,化妆间的阿姨立刻给她冲了杯糖水,还从家里带了红糖馒头;拍夜戏时,场务会特意给她们留一盏暖灯,让她们在候场时能稍微暖和点;主演看到她们反复练习台词,会主动过来搭戏,教她们怎么调整语气和眼神。凰慕把这些瞬间都拍进了花絮,配文:“竖店的风很凉,但总有人把温暖藏在细节里。” 三人还发现,客串的经历让她们对非遗指导工作有了新的理解。以前给演员讲“宋代饮茶礼仪”,只说“三指握盏、浅盏致谢”,现在自己演了“茶客”才知道,演员需要的不仅是动作规范,还有“怎么在端茶时体现人物的心情”——比如主角紧张时,握盏的手指会稍微用力,致谢时的低头幅度会小一点。之后再做礼仪指导,她们会把这些“表演细节”也教给演员,让动作更贴合角色。 十二月初,《明代织工》杀青后,三人暂时离开竖店,回到柳岸里的体验店。院子里的腊梅开了,她们泡着热茶,翻着在竖店拍的花絮照片——有凌晨五点的化妆间、有沾满棉絮的织机房、有候场时裹着厚外套的合影,还有镜头里认真演示非遗技艺的自己。 “这次‘竖漂’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怎么把非遗更好地融入剧情,”樊赟指着一张照片,照片里她正在教演员辨别织线的材质,“以前总想着‘还原历史’,现在明白,非遗要让观众喜欢,还要和角色、剧情结合起来,比如‘绣娘’的针法要符合她的性格,‘茶客’的礼仪要贴合她的身份,这样才不生硬。” 倾喃点头:“我还想把在竖店的经历做成‘非遗短剧’,不用复杂的剧情,就拍‘唐代绣娘的一天’‘宋代茶客的日常’,用真实的非遗技艺和生活细节,让观众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凰慕立刻响应:“咱们可以自己当导演和演员,用之前拍写真的经验做拍摄和剪辑,再把体验店的陶瓷工坊、刺绣区当取景地,成本不高,还能灵活调整内容。” 说做就做,三人很快开始筹备首部非遗短剧《柳岸绣事》,剧情围绕“现代姑娘穿越到宋代绣坊,跟着老绣娘学刺绣”展开,里面会穿插宋代刺绣的针法演示、汉服穿戴细节、茶点制作等非遗元素。为了让剧情更真实,她们还邀请了之前在竖店认识的老演员客串“老绣娘”,对方一口答应:“你们做的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事,我肯定支持。” 体验店的员工也主动帮忙——学徒小苏负责服装整理,民宿老板帮忙搭建“宋代绣坊”场景,之前参加研学课的孩子,还来客串“绣坊里的小徒弟”。拍摄“学打籽绣”的戏份时,孩子对着镜头紧张得忘词,樊赟蹲下来跟他说:“你就想着手里的线,像平时在研学课上那样就好,不用怕。”孩子点点头,重新开拍时,虽然还是有点结巴,却多了几分真实的可爱。 一月的柳岸里,飘着细碎的雪,《柳岸绣事》的拍摄还在继续。三人每天拍完戏,就坐在院子里剪片子,讨论怎么把刺绣针法拍得更清晰,怎么让汉服的细节更突出。有天晚上剪到凌晨,倾喃看着屏幕里的画面,突然说:“以前总觉得非遗传承要‘大张旗鼓’,现在才发现,把这些小细节、小故事拍出来,让大家看得懂、喜欢看,也是一种传承。” 凰慕笑着递过一杯热奶茶:“以后咱们可以拍一系列‘柳岸非遗短剧’,除了刺绣,还有陶瓷、染布、糕点,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是能走进生活、走进故事里的美好。”樊赟望着窗外的雪景,眼里满是期待:“咱们从竖店的客串演员,到自己拍短剧,每一步都在尝试新的可能。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只要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把非遗的美传递给更多人。” 雪落在腊梅枝上,轻轻柔柔的,像在为新的故事伴奏。三人知道,“轻折柳”的旅程还在继续——从汉服设计到短剧拍摄,从竖店的“竖漂”生活到柳岸里的非遗故事,每一段经历都是对初心的坚守。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王爷小心我拍你上墙

王爷小心我拍你上墙

雨凉
(欢宠文,双洁,一对一!)京城有传,有着蜀和国第一美人称号的三王妃新婚夜就被打入冷院,不但备受凌辱,为了生计还不得不贱卖嫁妆——京城还有传,三王妃因不堪受辱,神志俱损,疯癫成性,连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二王爷都分不清了,见着五王爷喊二王爷,见着二王爷喊三王爷——对于传言,忙着数银子的美人王妃嗤鼻冷笑。谁造得谣,问候他十八代祖宗!卖嫁妆怎么了,她想跑,难道还要把值钱的东西留给别人?认错人又怎么了?原装的
都市 连载 3万字
凤仪东宫

凤仪东宫

蜚夜
“殿下,那小丫头借您的名义开了家店铺,卖的全是美容养颜的东西,一夜间全部卖空而且供不应求,听说全京城的夫人小姐都为之疯狂,简直赚翻了。”听到书童禀报,五皇子长眉微挑,“由她去吧,别忘记去收些红利。”三个月后,书童再次禀报,“殿下,那小丫头又开了间书铺,听说他们铺子刚刚印发的《石头记》销量惊人,已经卖出去两千本了。”正修剪盆景的五皇子险些误伤到自己的手指,闻言若有所思道,“哦,那就把我另外的十间铺面
都市 连载 29万字
重生之官途风云

重生之官途风云

轩辕鸿蒙
李铭在重生后,凭借前世的记忆和经验,决心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从基层公务员做起,逐步攀升至高层政治舞台。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要面对官场的勾心斗角,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都市 完结 179万字
乱世皇妃之青君传

乱世皇妃之青君传

枭雄汉中王
孟青君(柳长依):本以为紧守本心,孤独一世,却没想到兜兜转转,几离几归,仍是命中注定,历经磨难,终不负余生。魏炽(卫沐恩):本以为将会在仇苦当中度过,却来了人间温暖。原以为会人生圆满,却原来一波三折,险些人生遗憾。此生见你,定要有你,此生有你,定不会放你。总结:这就是是一对男女在乱世之中互相扶持,求仁得仁,终得圆满的爱情故事
都市 连载 54万字
带着闺女闯异界

带着闺女闯异界

卷毛胡子
单身奶爸无意间得到了能够穿越两界的能力,为了给身患怪病的女儿治病单身奶爸当起了两界倒爷。什么?你说果果这个病不修炼就会死?修炼就是烧钱啊!我幸幸苦苦倒物资一个月赚的金币还不够果果修炼半个月的。为什么不能涨价?什么叫会引起皇室的不满?狗屁的皇室,老子只想赚钱,俺闺女都快养不起了老子还管个屁的皇室。
都市 连载 53万字
快穿:白眼狼惩治计划

快穿:白眼狼惩治计划

写字楼的邪剑仙
你还在为没有后续而烦恼吗?还在为虐身虐心而抓耳挠腮吗?不要担心,因为你的强来了!通篇女主都是降维打击!拯救乳腺,舒畅心情,延长寿命!你,还在等什么呢!快穿局的二把手颜司清,为避免自己的前系统堕入重塑道,决心陪着它一起做任务攒积分。经历过太多异世的她,能力强大到可怕,面对各个世界中的垃圾男主,颜司清表示,老娘玩死你们!世界一:吃绝户不懂感恩煞笔男:“我跟小月是真爱。”一心想把对方搞破产颜:“尊重,祝
都市 连载 6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