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口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长安的晨雾还未散尽,朱雀大街的洒水车已碾过青石板路,留下两道湿漉漉的辙痕。车把式王老汉握着榆木车柄,看着清水漫过路面的油污,嘴里哼着新学的《太平谣》——这曲子是教坊司新谱的,调子一半是中原的笛音,一半是西域的胡笳,唱的尽是“街净巷明,五谷丰登”的新鲜事。 “王大爷,今儿洒得仔细!”卖胡饼的老王推着车经过,车斗里的饼子冒着热气,芝麻香混着水汽在空气中弥漫。他指了指街角新立的“果皮箱”——那是用唐三彩窑的废瓷片拼的,上面刻着“勿抛杂物”四个隶书字,“昨儿波斯商队的人还说,长安的街道比巴格达的宫殿还干净,连墙角都找不着半片废纸。” 王老汉擦了把汗,往车斗里添了瓢井水:“可不是!自打去年殿下让人在街坊设了‘值日牌’,每户轮流扫街,连孩童都知道把糖纸扔进果皮箱。前儿我见新罗的留学生跟着扫落叶,用的还是咱们的竹扫帚呢。”他抬眼望向街东头,那里的“垃圾分类处”正围着几个妇人,她们手里的竹篮分了三格,分别装着可烧的废纸、可埋的菜叶、可卖的碎布,分类的法子是太学的学生们教的。 此时的东宫,李瑁正对着一幅《长安晨市图》出神。图是画师李思训昨日送来的,用的是水墨混着波斯矿物颜料的新法,画中从朱雀门到西市的街景栩栩如生:洒水车在前面开路,货郎们推着带滑轮的车紧随其后,车身上挂着“公平秤”的木牌;街角的“义仓”前,几个老农正用新制的斗斛领救济粮,斗斛上的刻度与汇通号的砝码一般精准。 “殿下,这是昨夜的市井报。”内侍捧着一卷竹简进来,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着各处见闻:红色是坊市秩序,黑色是物价波动,蓝色是百姓闲谈。李瑁翻开最末页,见写着“西市胡商阿里将废香料渣制成花肥,赠予城南菜农”,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花盆,盆底标着“废物利用”四字。 “把这条记到《便民策》里。”李瑁指尖划过竹简,“让工部看看,能不能把各家作坊的废料都收起来,分类利用——瓷窑的碎瓷片铺路,织坊的线头做毡子,酒楼的泔水喂猪。既干净了街道,又能生利。”他忽然想起昨日在艺汇楼听的《太平谣》,便对身边的起居郎道,“下午微服出巡,去看看民间的真实光景。” 未时的阳光斜照在西市,万国艺展的余韵尚未散尽,商铺的幌子上还留着融合纹样——绸缎庄的幡旗绣着唐式牡丹缠波斯绶带,香料铺的招牌画着天竺莲花托中原如意。李瑁换了身青布袍,跟着人流走进一家“便民肆”,这铺子是去年按他的意思开的,里面既卖针头线脑,又代书家书,甚至能兑换汇通号的飞钱,掌柜的是个瘸腿的退伍老兵,柜台上摆着太学学生送的《算数入门》。 “张掌柜,取两尺靛蓝布。”一个穿粗布裙的妇人站在柜台前,手里攥着几枚开元通宝,钱缘光滑无毛刺。张掌柜用新制的木尺量布,尺子上的刻度精确到分,是官府统一发放的标准量具。“比上月便宜两文呢。”妇人接过布,笑着往旁边的“代书处”走,那里坐着个戴眼镜的老秀才——眼镜是波斯商队带来的,镜片用透明琉璃做的,能看清蝇头小楷。 李瑁在铺子角落坐下,听着周围的闲谈。两个脚夫模样的汉子正算着工钱,用的是算学馆新推的“筹算捷法”,手指在算盘上拨得噼啪响:“这次去洛阳运瓷器,用了新马车,比往常省了两成力,工钱还多领了三百文。”“可不是!听说下个月要修长安到洛阳的官道,铺石板呢,到时候跑车更稳当。” 隔壁的“劝学所”里传来孩童的读书声,三十多个孩子围着一张大木桌,跟着先生读《千字文》。其中既有汉家子弟,也有胡商的孩子,甚至还有两个吐蕃的小使者。先生教完一段,便让孩子们用彩笔在纸上画“礼”字,有的画成拱手的小人,有的画成西域的拜火姿势,最后竟凑成了一幅“万国行礼图”。 “殿下说,认字不只是为了做官,更是为了明事理。”先生摸着一个胡商孩子的头说道,那孩子正用汉文和波斯文对照着写“孝”字,“你看这汇通号的飞钱,不认字怎么辨真假将来去波斯做买卖,不认字怎么算账目” 走出西市,李瑁沿着朱雀大街往南,不知不觉到了曲江池畔。岸边的柳树下,十几个老者正围着一盘棋对弈,棋盘是用西域的胡桃木做的,棋子一半是中原的玉石,一半是大食的琉璃。他们争论的不是棋路,而是新颁布的《养老令》:“听说年满七十,每月能领两斗米、一匹布,比儿子还贴心!”“可不是!我那老伙计在江南,说当地官府还请了百草谷的医官,每月给老人义诊呢。” 池面上漂着几艘游船,船上的人正举着琉璃镜赏景。镜中映出的不仅有岸边的亭台,还有远处正在修建的“惠民桥”——桥身用中原的榫卯结构,桥墩却借鉴了大食的拱门设计,能减少水流阻力。几个工匠正站在脚手架上测量,用的是从天竺学来的“三角测高法”,尺子拉得笔直。 “这桥明年开春就能通。”一个工匠模样的人对船上游人喊道,“到时候从曲江到城东,不用绕路了,比现在快一半时辰!”他腰间挂着的“工匠牌”闪着光,牌上除了姓名籍贯,还刻着“擅长修桥”四个字——这是按新制的“百工评级”定的,等级高的工匠,工钱比寻常人多三成。 暮色渐浓时,李瑁来到长安城外的樊川。秋收刚过的田野里,几十户农家正忙着晾晒新谷,谷堆旁的“粮仓”是新砌的,用的是岭南的防潮法,墙角还撒着防虫的石灰。老农赵老实正用新制的“风车”扬谷,摇柄一转,糠皮从一边飞出,谷粒从另一边落下,比用簸箕省力十倍。 “赵大爷,今年收成如何”李瑁走上前帮着递谷穗,谷穗沉甸甸的,每穗都结着近百粒米。赵老实直起腰,指着远处的田埂:“托殿下的福!用了新稻种,亩产比去年多了两石;又修了水渠,旱涝保收。你看那片桑田,是波斯商队教的‘密植法’,桑叶比往年厚三成,蚕宝宝吃了长得快。” 他领着李瑁往村里走,路边的“村学”还亮着灯,二十多个孩子在里面读书,窗纸上映出先生用大石玻璃笔写字的影子。“这学是去年官府出钱盖的,先生是太学的落第秀才,每月有俸禄。”赵老实指着墙上的“劝学榜”,上面贴着几个孩子的文章,有汉文的,也有吐蕃文的,“我那小孙子,以前放牛都没空,现在天天背着书包上学,说将来要去长安考太学呢。” 村里的“议事亭”里,几个村民正围着里正算账。桌上摊着的《村户收支册》记得清清楚楚:谁家种了多少蔗,谁家养了多少蚕,谁家去长安做买卖赚了钱。里正用算盘一算,全村的人均收入比去年增长了四成,连最穷的孤寡老人,靠着义仓的接济和村里的互助,也添了件新棉衣。 “殿下您看这账。”里正指着其中一页,“这是按新法子算的‘互助金’,谁家有困难就借点,秋收后还,不用利息。上个月王寡妇家的牛病了,借了五贯钱买新牛,现在已还了三成。”他又拿出一本《村规民约》,上面用毛笔写着“不偷不抢”“和睦邻里”,旁边还贴着张村民们画的“善恶图”,善举用红笔,恶举用黑笔,一目了然。 离开樊川时,月光已洒满田埂。李瑁回头望去,村庄的灯火星星点点,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汉子正围着篝火唱歌,唱的是中原的《诗经》选段,调子却带着几分西域的豪迈;不远处的打谷场上,几个妇人在用新纺车纺线,纺车是按大食的图纸改良的,锭子转得飞快,线轴上的丝线越来越满。 回到东宫时,已是深夜。李瑁铺开宣纸,将今日的见闻一一记下:西市的便民肆、曲江的惠民桥、樊川的村学……笔尖划过纸面,竟不自觉地画出一幅小小的“民生图”。系统的提示悄然浮现:“社会满意度提升至八成,各阶层收入差距缩小,犯罪率下降三成。建议:持续优化‘互助金’制度,扩大村学覆盖范围,关注手工业者技能培训。” 他忽然想起白日里听一个老工匠说的话:“太平日子不是天上掉的,是干出来的,更是守出来的。”便在图旁批注:“治世如种树,既要施肥浇水,也要修枝剪叶,方能常青。” 次日清晨,李瑁带着《民生图》进宫面圣。玄宗看着图上的细节——从西市的果皮箱到樊川的风车,从村学的课本到工匠的牌子,眼中满是欣慰:“瑁儿,你看这长安的晨雾,以前总带着煤烟味,如今却只有水汽和花香。这便是盛世的味道啊。”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尚有不足。”李瑁指着图上的一处空白,“昨日在樊川,有农户说新稻种虽好,却不知如何储存过冬;西市的脚夫也说,新马车虽快,却缺修马车的铺子。这些细节,还需细细打磨。” 玄宗点头道:“你说的是。传朕旨意,让户部牵头,编一本《便民手册》,把储粮法、修具术、辨钱法都写进去,配上图,发到每家每户。再让工部在各州设‘工匠坊’,既修农具,也教手艺,让百姓有活干、有饭吃、有盼头。” 几日后,《便民手册》的雕版在长安的书局开工了。书里既有中原的老农经验,也有西域的工匠技巧,甚至还附了一页“投诉指引”,教百姓如何向官府反映问题——或投“意见箱”,或找“巡街使”,或写“陈情书”,条条路径都写得明明白白。 李瑁再次微服出巡时,见西市的“意见箱”前围了不少人。一个卖菜的妇人正往里投纸条,上面写着“希望在菜市场设公平秤”;旁边的脚夫们则在跟巡街使念叨:“长安到太原的商路该修修了,有些路段坑洼难行。”巡街使拿着小本子一一记下,承诺三日内给回复。 走到一家酒肆前,李瑁听见几个书生正在争论《万国经义合编》里的句子。他们说得兴起,竟用波斯语背了一段《论语》,引得邻桌的胡商也加入讨论。酒肆老板端上新酿的“合欢酒”,笑着说:“这酒用了江南的米、西域的葡萄,就像咱们现在的日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和美美的。” 夕阳西下时,李瑁站在长安城的角楼上,望着这座生机勃勃的都城。街道上的洒水车还在缓缓前行,车铃声与远处的钟声交织;西市的商铺陆续上灯,胡商与汉商在灯下讨价还价,用的是半唐半胡的混合语;城南的学宫里,读书声与孩童的嬉笑声飘得很远,其中还夹杂着几句吐蕃语的儿歌。 这些声音与景象,像无数条溪流汇入大唐的江海,激荡出最动人的波涛。李瑁知道,所谓的盛世,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辉煌,而是由洒扫街道的王老汉、教孩子读书的先生、种庄稼的赵老实、做买卖的阿里……无数普通人的日子串联起来的真实幸福。 他轻轻抚摸着角楼的栏杆,栏杆上的雕刻已被岁月磨得光滑,既有中原的云纹,也有西域的卷草。远处的天空中,一只风筝正乘着晚风扶摇直上,风筝面是幅小小的“万国图”,上面的长安与巴格达、洛阳与撒马尔罕,都被一条金色的丝路连在一起。 李瑁握紧了手中的《便民手册》初稿,指尖传来纸张的温度。他知道,前路还有许多细节要完善,还有许多心声要倾听,但只要守住这份“以民为本”的初心,大唐的风,就会永远这样清;大唐的民,就会永远这样安;大唐的未来,就会永远这样向着光明,一步步前行。 夜色渐深,长安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像撒在大地上的星辰。李瑁走下角楼,融入熙攘的人流,他的身影与无数普通人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幅名为“太平盛世”的壮阔画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

拾金子
一个杀人碎尸案,一张买凶的订单;一名深藏杀手,一名勇猛女警,一名美女教师;一个杀人碎尸案,凶手逍遥法外,于是一张买凶订单出现了。女警英子收到线报后,想趁机找出..
军史 连载 27万字
倾城心动

倾城心动

吾唯佳冰
青春这碗水,永远在晃动;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命运的转盘,下一秒是未知的;时光不老,我们....不再
军史 连载 2万字
盗墓,面具下都是演员

盗墓,面具下都是演员

稚白i
(双男主+空间+有无CP看后续决定)予恩死了,死在十八岁,巷口里杀他的那几个黑衣人把他分解的时候他还有意识,清醒感受着从身体各处分开而来的疼痛。直至他再有意识看着那几个黑衣人把他的身体喂给了狗——为什么会被杀,他也不知道,就这样跟着这些人到了吴家看到了屋子的人,他想他大概知道了。“怎么就许你们有防备心不成”予恩漂亮的脸上面露扭曲恨意笑看着对面红着眼眶的几人,他发自内心的开心,他想从他回到认识他们的
军史 完结 101万字
一拳之最强英雄

一拳之最强英雄

梦舍离二号
夏冬穿越到一拳超人世界,获得进食强化的能力,只要不断进食,他的身体就可以变得越来越强悍。靠着这个能力,夏冬能否成为最强英雄?不能!
军史 完结 126万字
神魔诡道

神魔诡道

无情阁主
其实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奇异的事,诸如孩子吓着,医院无解,而被神婆轻轻一吹,竟然好了。那么,甄淮是神棍了?因为他能神使鬼差,换句话说,就是他能差遣神鬼为他做事,..
军史 连载 38万字
碧蓝:开局新东煌济南舰

碧蓝:开局新东煌济南舰

相逢J是缘
本小说又名(碧蓝:开局新东煌济南舰)(碧蓝:新东煌之威!)[碧蓝航线+同人设定+多指(前期多指只是氛围产生器,后期多指的设定才表现,前期可以当单指看)+爽文+现代舰娘+现代改造+(前期无同名舰,后期有一点点,但是可以按照无同名舰来看)]一位军事爱好者兼玩碧蓝的大学生林风从厕所穿越的瞬间便卷入生死危机:孤岛之上,直面塞壬舰队炮火,却在千钧一发之际原来的蓝星世界意志沟通碧蓝航线世界意志,最终被白鹰航母
军史 完结 15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