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雨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细密的雪粒从铅灰色的天空洒落,覆盖了北京西郊新落成的庞大建筑群。 青砖灰瓦的校舍。 棱角分明的演武场。 以及那座巍然耸立、犹如要塞般的核心主楼。 在主楼正门上方,一块巨大的黑色匾额格外醒目,上面是崇祯皇帝御笔亲书的八个鎏金大字——大明皇家军官学院。 雪,无声地飘落。 但在学院内部,却是一片火热朝天的景象。 今天是学院正式开学的日子。 也是大明军事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 辰时整。 学院最大的广场上,五百名首届学员已然列队完毕。 他们是从京营、边军、御马监新军以及各地卫所中严格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有的是立过战功的低级军官。 有的是通晓文墨的良家子。 还有少数是勋贵子弟,被家族寄予厚望,送入这所皇帝亲自主导的学院。 他们身着新发的、笔挺的深蓝色呢料军服,脚蹬黑色长靴,挺胸抬头,肃立在风雪之中。 虽然寒冷,但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激动与期待的火焰。 在学员方阵的前方,是一个临时搭建的木质典礼台。 台上,一群人肃然而立。 站在最中间的,正是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朱由检。 他没有穿龙袍,而是与学员们一样,身着特制的深蓝色军礼服,只是肩章与饰绪更为华丽,腰佩一柄象征性的仪仗军刀。 在他左侧,是兼任学院副院长的洪承畴。 这位新任的“总参谋长”,同样一身戎装,神色肃穆。 在洪承畴身后,是学院的核心教官团队—— 来自秦良玉白杆兵的三名老哨官,脸上带着山地带来的风霜与彪悍。 来自曹文诏武卫营的两名骑兵千总,眼神锐利如鹰。 来自郑芝龙水师的两位舵主与炮长,皮肤黝黑,带着海风的咸腥气。 以及,站在稍远位置的毕懋康与汤若望。 毕懋康手中紧紧攥着一卷新绘制的燧发枪机构图。 汤若望则捧着一本厚厚的、写满拉丁文与中文注解的几何学与弹道学笔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广场中央,那座高高飘扬的明黄龙旗,以及龙旗下的年轻皇帝。 净鞭三响。 全场瞬间鸦雀无声。 只有雪花落地的簌簌声,以及北风掠过旗角的猎猎作响。 洪承畴向前一步,声音洪亮,穿透风雪: “大明皇家军官学院,首届学员开学典礼,开始!” “奏乐!” 雄浑而陌生的军乐声响起(这是崇祯凭记忆“指导”乐师编排的简单进行曲),虽然略显生涩,但那铿锵的节奏,却让所有学员精神一振。 乐声毕。 洪承畴转身,面向崇祯,深深一躬: “请陛下训示!” 崇祯微微颔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了典礼台的最前方。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照灯,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 那目光冰冷、锐利,带着审视,也带着期望。 足足静默了一分钟。 这无声的压力,让许多学员感到心跳加速,但却无一人敢动弹分毫。 “朕。” 崇祯终于开口了。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奇特的、金属般的质感。 “看到了你们。” 他的话语非常简洁,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 “你们,是大明皇家军官学院的第一批学员。” “你们的名字,从今天起,将载入史册。” 学员们胸膛不由自主地挺起,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朕要问你们。” 崇祯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严厉。 “你们为何而来” “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升官发财还是为了……在这乱世之中,谋一个安身立命的前程” 几个问题,如同重锤,敲击在学员们的心上。 有人目光闪烁,有人陷入思索。 “如果你们抱着这样的念头。” 崇祯的声音冰冷。 “现在,就可以脱下这身军装,离开这里!” “学院大门,就在你们身后!” “朕,绝不阻拦!” 全场死寂。 只有风雪之声。 没有人动。 “很好。” 崇祯点了点头。 “既然留下,就要记住朕接下来要说的话。” “每一个字,都要刻在你们的骨头上,融进你们的血液里!”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斩破了风雪: “大明皇家军官学院,要培养的,不是旧式的军官,不是只知道好勇斗狠的莽夫,更不是只知道钻营牟利的兵痞!” “朕要的,是具备三种魂魄的新军人!” “第一种魂魄,叫忠诚!” 崇祯的目光如同燃烧的火焰。 “你们的忠诚,不属于你们的上官,不属于任何党派,只属于朕!只属于大明!” “朕,就是国家!忠于朕,就是忠于大明!” “吃朕的粮,拿朕的饷,就要为朕效死!” “任何背叛,任何动摇,任何首鼠两端,都是绝对的死罪!朕,绝不宽贷!” 这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忠诚要求,让所有学员,包括台上的教官们,都感到心神震撼。 “第二种魂魄,叫勇敢!” 崇祯继续道。 “军人,当有血性!当有傲骨!” “临阵退缩者,斩!” “畏敌如虎者,斩!” “抛弃同袍者,斩!” “但是,朕要的勇敢,不是匹夫之勇,不是无谓的牺牲!” “朕要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是为了胜利,可以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坚韧!” 他的话语,点燃了台下年轻人心中最原始的热血。 “第三种魂魄,叫专业!” 崇祯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强调。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光有忠诚和勇敢,不过是一介武夫!” “未来的战争,不再是简单的排兵布阵,刀枪互砍!” “你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指挥小队协同作战。” “是如何看懂地图,利用地形。” “是如何使用和维护最先进的火器。” “是如何计算炮弹的落点。” “是如何在海上驾驭巨舰,搏击风浪!” 他指向身后的教官团队。 “看看他们!” “秦将军的白杆兵,擅长山地结阵,以步克骑!” “曹将军的关宁铁骑,来去如风,擅长突击!” “郑都督的水师,纵横四海,掌控波涛!” “毕卿精通火器构造,汤先生深谙西学格物!”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你们要做的,就是像一块海绵一样,吸取他们所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融会贯通,形成你们自己的东西!” “朕要的,是能够适应任何战场,能够运用任何武器,能够击败任何敌人的,专业军官!” 忠诚!勇敢!专业! 六个字,如同惊雷,在每个人脑海中炸响。 这是他们从未听过的,对军人职责的全新定义。 “记住学院门口,那块石碑上刻着的话!” 崇祯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风雪中回荡。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这里,是铸造大明军魂的地方!” “这里,是培养帝国脊梁的地方!” “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人,都将是朕的亲传弟子!都将是未来军队的种子!”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扫过全场。 “你们,可能做到” “能做到吗!” 五百名学员,如同一个人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咆哮: “能!!!” “忠于陛下!死守大明!!!” 声浪滚滚,冲散了空中的雪花,直上云霄。 崇祯看着这群被初步点燃了灵魂的年轻人,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 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 只要精心培育,假以时日,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这支完全由他塑造思想、灌输忠诚的军官团,将成为他彻底掌控军队、推行一切变革最坚实的基础。 “洪承畴。” “臣在!”洪承畴立刻躬身。 “学院,朕就交给你了。” “严格按照朕定下的方略施教。” “朕,会不定期来巡视。” “若有懈怠,唯你是问!” “臣,遵旨!必不负陛下重托!”洪承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压力,也充满了干一番事业的激情。 典礼结束。 崇祯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了学院。 风雪依旧。 但五百名学员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 他们知道,从踏入这座学院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已经与那位年轻的皇帝,与这个古老的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未来的路,注定充满荆棘与鲜血。 但他们,义无反顾。 大明皇家军官学院的历史,由此翻开。 帝国的军事血脉,正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