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座石桥。还是那座石板的缝隙中长着青草的古老的石桥。我站在桥一侧的桥堍上朝桥上看,没有过桥的来人。我正等待着谁,但他却迟迟没有出现。我走出桥堍的一侧,朝河中看,河水缓缓而来,在桥下拥挤着流过桥洞。我的手中突然有了一根钓竿,长长的钓线垂放入桥墩边的河中。白色的浮子在水中排成一排。一只鸭子游了过来,伸长脖子去啄水面上的漂浮,我想驱赶鸭子,却喊不出声音来…… 梦境中的那座石桥,应该是故乡小镇北边那个更小的镇上的石桥。这个原先叫做梅花洲后来叫做石佛寺的小镇,是我父亲的故乡。其实,也是严格意义上的我的故乡。在人的记忆中,故乡总会给人留下无限的希望。我父亲也一样。梅花洲,在我父亲的叙述中,其人文历史竟如此地神奇了得,在我幼年的心目中,早已埋下了惊奇的种子。 按我父亲的说法,梅花洲因河港交错,石桥众多,地形状如梅花五瓣而得名。说,其地势暗合“双龙抢珠”之势。本来,这样的地势,是早晚要出真命天子的,可惜如此好的风水,却生生地给明朝的刘伯温破坏了。言词之间,常常扼腕长叹,眼中常露痛惜的目光。 我不知父亲的说法,有多少源于乡间的传说,有多少源于他自己的想象。不过,岁月的风雨,虽然给梅花洲留下了太多的沧桑。但昔日的风光,却依旧能从古桥的桥栏、石埠、石帮岸方方正正的形象中,遍地的瓦砾间和银杏树古老的风姿里透露出来。 父亲的说法,带给我太多的惊奇。以至梅花洲常常成为我少年时的探秘之地。 梅花五瓣的地形,在我少年时,似乎便已再难分辨得出来。但“双龙双珠”的地势却宛如在。那挖在桥堍上的石井,在我父亲的叙述中是龙眼。我亲眼看见逐年被人们渐渐填平;一条龙是西侧的那条长长的河流,在流经小镇时,分出支流朝东。因此,成就了东西、南北两座紧接着的石桥。河两侧的两株巨大的银杏,便是龙的巨角了。 支流朝东约一百步后,又分支流折而朝北。如此,又形成了东西、南北紧连着的两座石桥——俗称“三步两爿桥”。朝北的支流、东岸,形成一条高高的堤基,一直朝北延伸,活像一条巨龙匍匐于河侧一动不动。传说中的那个“珠”,原先在寺院的东侧,便是原先的那一个圆圆的池塘了。在我少年时,池塘已不复存在。那里散布着瓦砾,长满了高高的芦苇。 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为了确保天下千秋万代归属于朱家,曾令开国元勋刘伯温行遍中华大地,遍找龙脉。凡发现有龙穴,龙脉的风水宝地,一律悉数破之,以断绝后人争朱家天下的可能。 那一日,刘伯温行至梅花洲。见这里人物俊美,风水毓秀,地形地貌暗合“双龙抢珠”之势,心中大惊。暗想,朱家天子刚刚登基,这里却又有真命天子呼之欲出,这岂不是天下又要大乱了么!刚刚安顿下来的百姓,不是又要经受苦难了嘛!苍天有悲悯之心;刘伯温有好生之德。于是,他急忙唤来兵丁,如此这般地细细交代了一番。不几日,那口圆圆的池塘上,被修建了一座精致的石桥。石桥将池塘剖成了两半。 那座桥堍上有石井的井眼中被填上了石块。 据说,当年一块大石头被投入井中时,镇西那条南北向的长长河流,河水激荡,出现了众多的小漩涡;河两侧的两株高大的银杏树更是一片战栗。第二天的清晨,朝北支流东岸的那条高高的堤基石板路上,泛出了隐隐的血迹。血迹数日不退,以至于路上石板边侧的青草根部,也隐隐成了红色。 原来,池塘上建成石桥,破了龙珠。桥堍上的石井被填,是瞎了龙眼。所以,才有河水激荡,银杏战栗,石板隐血的异象。大好的风水终究毁于刘伯温之手。刘伯温虽有好生之德,却铸成了天下大错。如果没有刘伯温的这番举措,也许明朝之后,中华大地也不会落入外族之手。刘伯温的好生之德同样也带给了中华民族巨大的灾难。所以,刘伯温的后景凄凉,这是苍天要借朱无璋的手现世报给刘伯温呢!谁让他做了有违天和的事! 据说,刘伯温破了梅花洲的风水后,梅花洲并没有因此衰落。后来,却因为洪水带来的一只大缸中端坐着一尊石佛在桥下勾连不去。人们移石佛于岸,并因此而建起了寺院。小镇因寺院香火鼎盛而越发地昌盛起来。于是,小镇人渐渐从被断了龙脉的失落中摆脱出来,陷落进了通了商运的欣喜中。人们努力清除着石桥堍的石井中填进去的石块,并在桥堍的西侧盖起了临河的茶馆。据说,从桥堍的石井中取来的水沏茶,再劣质的茶叶,也能泡出清香扑鼻的味道来。但是,镇西的那条南北长河的水却不再清澈见底,总是那样温和地、缓缓地朝南、朝东而去。 在梅花洲,原先还是有几家大户人家的,譬如镇西的马家,镇东的冯家和镇南侧的巢家。上世纪五十代初,马家的宅院成了政府的粮站。几十年过去了,昔日宽大的石埠和整齐的石帮岸依旧展现出马家曾经的风光。镇东的冯家宅院后来成了政府的茧站。那高高的风火墙和气派的门楼仿佛仍在向世人诉说着冯家曾经的沉浮。在旧县志中,以刻瓢瓜闻名的巢家,昔日的辉煌却早已荡然无存。长板的门早已在风雨中驳蚀。原本高大的那一长排沿河而修的房屋,已剩下断垣残壁;门前整齐而气派的石埠和石帮岸,也已垮塌。 真正使梅花洲衰落的,据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淞沪会战之后,当时的执政党,国民党的县党部从县城迁移至交通相对闭塞的小镇——凤喈桥。梅花洲便成了抵御县城来的日军的一道防线。说是在梅花洲的镇北不远处,国民党的军队曾与县城南侵的日军干了一仗。当时驻守在这一带的国民党兵都是湖南兵,戴着斗笠,背着砍刀,拿着长枪。战斗打得十分激烈。 日军是乘着汽艇沿河朝南。战斗的结果是国民党的军队不敌而撤退。但日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据说,战斗中死去的尸体运了几汽艇。国民党的军队撤走后。梅花洲镇和凤喈桥镇都遭到了日军兵的纵火焚烧。梅花洲镇的石佛寺,便是在那时被日军烧毁的。我父亲的老家,原在石佛寺院的东侧,在那个被修了石桥的池塘北侧。也没有逃掉被烧毁的厄运。故乡小镇——凤喈桥西街底的一大片房子也被日军烧毁。 那座陷于火海的曾被称作“徐八房”的深宅大院,正是当时国民党县党部的驻扎地。不仅被日军俘虏了好些人,据说,还有几个女兵。“徐八房”被焚烧时,火光映红了小镇西边的整个天空。在我年少时,那儿还处处是断垣残壁。侥幸能重修的房屋门楣和屋梁上到处是火舌吻舔过的焦黑痕迹。 梅花洲被焚了石佛寺之后,似乎同样被烧没了灵气。石佛寺的镇名也名存实亡了。小镇从此没了香火。梅花洲就此逐渐步向衰败。父亲老家的房子,因为紧挨着石佛寺,同样没有逃脱被兵火所焚的厄运。房屋被烧之后,年幼的父亲只能随家人迁去梅花洲北边一个叫做傅家场的村庄。父亲有同母异父兄长一人。兄长姓傅迁往傅家场,等于是投奔了傅氏族人。也就是我伯父的堂兄弟们。 幼年时,我记得曾随父亲去看望祖母。在临近祖母的住宅时,要过一条小河。河上是一座摇摇晃晃,没有扶栏的小木桥,小河的南侧是一片森然的翠竹林。过了小桥,才见土场上一片阳光灿烂。这个场景我至今仍清楚记得。 祖母的屋子并不大,堂屋似乎是几家合用的。父亲兄弟似乎自小便离家去了风喈桥---我的故乡小镇的商店做学徒。在我的印象中,祖母似乎更喜欢长子。按我父亲的说法,他的父亲老家是海宁那边的。是个走方郞中,本事很是了不得,会功夫。 父亲说起这些时,神采飞扬。他说祖父初来梅花洲时,单身一人,个子不高。有一次在茶馆喝茶时,与人发生争执,他竟探过身子,隔着茶桌将对方拎了过来。幼年时,听父亲这么描绘祖父,我心里崇拜得不得了,这该有多大的力气呀。年龄稍长,我渐渐起了疑心:我知道那时茶馆的茶桌方方的,只比传统的八仙桌略小一些。四只桌脚不是直直的,而是略微外撇一些。这样子,桌子摆在那儿似乎更稳一些。祖父个子不高,他怎么可能隔着桌子把对方拎了过来?难道是站在凳子上的?如果是先要爬上了凳子,再弯腰去抓桌子对面的人,似乎又太费周章了些,倒还不如绕过桌子,一把揪住对方呢! 父亲说,祖父有一次晚上去出诊,走着走着,来请他出诊的青年竟不见了。祖父赶紧提着马灯回身去找,却见那人趴在水田角落里扑腾。祖父知道,他已被鬼缠了身。祖父也不说话,将马灯放在田塍上,弯腰一把将那个人拎了起来,甩手给了他几个耳光。那人被打了耳光后清醒了过来,祖父问他怎么回事?他居然一脸茫然。 听了这样的故事,害得我天一黑便再也不敢往外跑。也许,这才是父亲讲他父亲这些逸事的真正目的吧!祖父是在我父亲三岁时过世的。我估计,这样的故事,也只是祖母说给父亲听的吧或者,干脆便是父亲杜撰的在儿子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永远是高大威猛的。这符合人性的思维定式。 父亲也说不出祖父到底是因为得了什么病。他只是说,会功夫的人,死的时候会很痛苦,身体内的功夫散不掉。据父亲说,祖父死的时候,全身很痛,从床上滚到了地上,痛得在地上打滚。最后哀求祖母用桑柴棍死命地打他,才算把他身体内的功夫打散了,脱了这口气。这给我的幼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我少年时练长跑、练体操,就是不肯学拳术、学功夫。 祖母死时,我正知青插队在农村。接到口讯后,我立即赶往伯父家中。祖母已安静地躺在了堂屋架起的门板上。一袭白布蒙住了她整个身子。四周团团坐着一圈人,个个腰栓白带。我走近祖母身边,掀起白布的一角,见了祖母最后一面。死去的祖母,像是沉睡着一样。只是原本富态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白白的泛着一丝青。母亲后来问我,是谁教我,要掀开白布,看上祖母一眼的?我摇摇,说:“没有呀,我大老远赶了来,这一眼总应该瞧的吧!” 送祖母去火化时,实在费了一些周章。本县城的火化场要排队等几天,父亲他们决定雇船去邻近的县城。船载着祖母的遗体在小河里突突地前行,那时像是正逢黄梅涨水季节。我们在船舱里,坐在祖母的身侧。天空飘着细雨,使得心情极度压抑。小河上的石桥似乎很多,水涨船高石桥矮。碰到似乎过不去的石桥时,我的堂兄就会说上一段曹冲称象的故事。一副夸夸其谈的样子。我只是一声不吭地跟着父亲和他的朋友,站在船舷上,努力顶头顶的石桥,让船下浮,钻过桥洞。 祖母的骨灰,后来安放在傅家场傅氏的桑地上。父亲说,那距傅家的祖坟不远。据父亲说,祖父原先的坟墓不在这里。原先的那个地,边上有两棵大树,听乡人说,每到夜半时分,那两棵大树上便会出现一片红光。远远看去,像是挂着两个红红的灯笼。 后来,说的人多了,传得越来越邪乎。父亲没有了办法,只有在平坟运动时,将祖父的骨殖移来这里。祖母是后来再嫁的,按俗不能再进傅家的祖坟。所以,放在这里,也算是十分妥帖了。在祖父母的坟前,父亲特意栽了两株翠柏,高高大大的。不知何故,在坟茔的左侧,自行长出了一株刺桦树。刺桦树长得比翠柏快得多。好在它长在翠柏的身后,并不能挡住照在翠柏上的阳光。坟前是一个河浜的出口,在这前面南北分向,连通着南北两条小河。 遗憾的是,伯父后来因为那间几家合用的过道堂屋,与堂兄弟们打起了官司。因为父亲是祖母再嫁后生下的孩子,一直无权过问傅家的财产。伯父来请父亲作证。父亲认为,为这么些钱与族亲撕破脸皮不应该,就算是我们家的,送给乡下的这些堂兄弟们又怎么样呢?祖父坟都还在他们的自留地上呢!撕破了脸皮,今后每年的清明难道不去上坟了?冬至不去培土了?再说,论经济条件,我们镇上的收入,总比他们乡下的收入多一些。父亲终于没有去作证。伯父输了官司,也和父亲反了目,兄弟俩人从此成了陌路人。每年的清明、冬至去祖坟尽孝道的任务终于全部落在我父亲的肩膀上。 我曾数次跟父亲去上坟。父亲是很重视上坟这件事的。距清明还有一段时间,父亲便早早地筹划开的,计算着日子,准备好黄纸和锡箔。奇怪的是,正清明那天总是下雨的日子多。父亲总会在清明前几天去。大概是怕他的父母等的时间太长而产生怨言吧!进了那个村坊,父亲总是见人便打招呼,很热络的样子。走近地头,在地头正干农活的人,老远便会朝父亲喊话。父亲便拐过去,和那人搭讪几句。递烟、寒喧,像是很长时间没有见过面的老友一般。 父亲对我说,乡下地方小,攀来攀去都是亲戚,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这是做人道理。去上坟,父亲每每去那户人家借锄头。上完坟后,那户人家的水必已烧开。还了锄头,茶已端上桌,父亲烟一递,俩人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一会天。也无非是年成怎样,村坊里的喜丧之事等等。片刻后,双方都觉得礼义已到,清明上坟的整个程序才算完成。 父亲走近父母的坟茔时,脸上一派肃穆。他总会先用锄头将坟包上和周围的杂草锄去。然后,从边上挖来一块土,将剪好的黄纸一头用土块压在坟顶上。让一束长长的黄纸垂下坟头,又取出锡箔和剩下的黄纸松松地堆放在坟头。父亲一边低头念念有词,一边取出打火机将锡箔和黄纸点燃。阳光下被点燃的锡箔、黄纸并不见火苗。只能看见锡箔、黄纸化成灰时的那一道弧线,还有腾起的袅袅白烟。白烟直直地上升,随风飘散在翠柏和刺桦树间。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这根辣条有毒

这根辣条有毒

韵芯羽
苏平乐真的没想过,有一天,她就因着没舍得把吃进嘴里的辣条吐出来,所以她就被呃死了。苏平乐更没想到,投胎机会千千万,因地府找不到她灵魂竟直接没了。苏平乐不由有些抓狂的怒吼着:“你们找不到我是我的锅吗!把我的投胎机会直接让给了别人,你们是要闹哪样啊!”好在地府给了她个补偿让她去异世里游玩,顺带附送个金手指。苏平乐握着拳头咯咯做响,把她扇到这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来,给她的金手指就是把她前辈子挣得钱充到
都市 完结 35万字
不败修仙

不败修仙

五十块(书坊)
云海到筑基,别人苦修几十载方能突破。而我,不过是杀一人的事罢了。跨阶杀人可得技能点,跨境界可得属性点。今日起,我自愿化身那血海修罗,成就那无上仙魔之道!感谢阅文..
都市 连载 99万字
都市最强英雄

都市最强英雄

格林沃德没有罪
楚凡,只是一个平凡的富二代,却因为一次灾害事故成了名副其实的屌丝穷鬼;女朋友离他远去,自己也丢了工作,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生活愈发的穷困潦倒。为了生计,为了自己的英雄梦,他加入了英雄协会,开始了自己的英雄之路,可是.......成为英雄的道路并不简单。
都市 连载 55万字
神剑仙缘

神剑仙缘

桃李满天下
【桃李今日结婚,喜欢他的读者,快快送祝福吧】每个时代都有无数的传奇,有些传奇能够穿透岁月,成为不朽的记忆,而在这个仙侠林立、快意恩仇的武修世界,一名被魔界至尊..
都市 连载 111万字
21克的味道

21克的味道

灵妄无涯
月儿像孩子般,一个劲的翻来覆去的看小红本,然后傻乎乎的笑两下,接着又故作傲娇,哼哼唧唧,嘟着花儿般红润的嘴唇,虽然是故意压低声音,但也保持着一定要让少山听到的音量,“是某人主动要与我领证的,我看某人态度诚恳,才勉为其难同意的。”少山余光看着她可爱傲娇的模样,温暖的笑笑,不做声。没几秒,月儿又翻来覆去的看小红本,接着又是各种傲娇。“哼,还没毕业,就成人家的了。”“哼,我的青春,就这样没了,人老珠黄喽
都市 连载 185万字
穿越后和王爷一起去种田

穿越后和王爷一起去种田

蓝岚天空
身为某部排名前三的特工,唐舒一朝被雷劈直接成为了大楚国的靖王妃,喜提胖成球丈夫一枚,外加被贬种地一惊天巨雷。唐舒虽然很想再被雷劈,但不得不接受现实。好歹也是穿越过来的,种田小意思。只是这球,不,这王爷能不能搭把手?指望不了你享受荣华富贵,总能指望你拿起锄头种地吧?某王爷脱下衣服,卸下一身球。都说靖王妃就是个废物点心,胆小无能。可当靖王妃提着刀直闯皇宫的时候,众人才知道,这哪里是胆小无能,废物点心?
都市 连载 1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