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咪的衣食父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月初二,德麟和童秀云回童家窝棚的驴车刚走,韩庆年就推开了夏三爷家那扇豁了口的院门。 北风正卷着碎雪沫子打旋。他羊皮袄的毛领上凝着层白霜,凑近了能闻见硝烟混着冻土的气息。那是辽沈大地刚褪尽战火的味道,呛得人鼻腔发紧。 “三舅。”他抬手拍掉棉帽上的雪,露出头上崭新的军帽。帽檐上挂着的冰碴子坠下来,砸在脚边冻裂的泥地上,脆生生碎了。 夏三爷正蹲在墙根儿劈柴禾,斧子刃上卷着豁口,劈下去只在枯枝上留个白印子。 听见喊声,他直起身,腰杆咔嗒响了一声,像老木门轴缺了油。 “庆年”他眯起眼,瞅着韩庆年身上的军装,那身绿布衣裳洗得发白,却比村里任何人的褂子都挺括,“这是打回来了快,里屋暖乎,快进屋!” “回来了!三舅”韩庆年随着夏三爷进了东屋,把军帽往门角一挂,露出被寒风吹得通红的耳朵。 “庆年,来啦。”夏张氏招呼着下了地。“快点儿,上炕里,暖和暖和!你娘还硬实吧” “我娘还行,这不催我来拜年呢。”韩庆年说着坐在炕沿上,把带来的两包槽子糕放在炕上。 “庆年哥!”德昇和德兴早围过来,拉住了韩庆年的手,眼睛亮亮的。“庆年哥,这回给我们讲什么故事” “这会儿该讲解放战争了!”韩庆年笑呵呵的,脸转向夏三爷:“沈阳城头换了五星红旗,三舅,世道真变了,共产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真给咱穷人打天下的。” 夏三爷听着,挺直了腰身,长舒口气:“当年打小鬼子,我就信一个理儿,谁让咱老百姓能端稳饭碗,咱就跟谁走。” 韩庆年摸了摸德兴的头,又和德昇握了握手,接着说:“省里说了,盘山县城改盘山农场,要重建,烧没的房子得盖起来,走了的乡亲们得叫回来。” 夏三爷的目光越过窗棂,往远处望。光秃秃的田埂一直铺到天边。烧塌的村舍残骸还在风里露着黑垛。“重建好啊,重建了,日子就有盼头了。” “可不是嘛!”韩庆年往前凑了凑,哈出的白气裹着他的话,“省里决定在杜台建北大窑,扣土坯子,供吃,工钱日结。王大善人当负责人,就是老盘山开杂货铺的老王头,你认识的。” 夏三爷点了点头。 王大善人说起来,还是夏二爷的亲家。二爷的二闺女桂珍嫁给了王家的三小子。 王大善人年轻时给地主韩老勺家管过粮仓,饥荒年偷偷分过碎米给吃不上饭的乡亲们,后来开了杂货铺,也是物美价廉。这名声在盘山一带响当当。 “德昇正好放寒假了,我也带上他去,小小子,干点力气活儿不打怵。” 夏三爷没多犹豫,立马应承下来。 “真的吗”德昇的头从韩庆年怀里钻出来,有点儿兴奋。 “爹,咱去扣土坯子”他眼睛亮起来。 “去。你庆年哥说的没错,重建!大家伙儿都得出力!”夏三爷摸了摸他的头,指腹蹭过德昇发红的小耳朵,嘱咐:“好好干,挣了钱给你扯块新布做衣裳,新鲜色的。” 还没过正月初八,夏三爷和德昇就来到了北大窑。 北大窑建在了盘山县城和杜台的交界处,北院垒了土灶,南院隔出了通铺,院子中央的开阔地,支着大片的苇席的棚顶,下面是几十个坯模子,冻土被刨开翻晒,腥气混着草灰味在风里打旋。 王大善人穿着件藏蓝色的人民服棉袄,袖口磨得发亮,正给工人们分工具:“都记着,湿坯子得阴干,不能晒着,晒了就酥了,砌墙上裂纹。” 夏三爷报了到,王大善人眯眼瞅了瞅德昇:“这孩子还小啊,能干动吗” 德昇刚过十一,身量还没长开,棉袄袖子接了截灰布,露在外头的手腕细得像根芦苇。 “放寒假,来搭把手。”夏三爷往德昇身后推了推,“力气不小,能和泥,小小子,练练身板儿。” “行。”王大善人在账本上划了两笔,“三爷你是整劳力,一天两块钱新票子。孩子按半劳力算,一天七毛五,行不行” 德昇看着账本,听见这话,嘴立刻撅起来。他瞅见同村的秃河正扛着两捆苇席往棚里送。 秃河二十岁出头,脑袋总往一边歪,走路顺拐,却能把百十来斤的苇席扛得稳稳的。 “王大爷,”德昇攥着衣角往前凑,“秃河哥凭啥拿一天一块二他干活还没我利索呢!” 周围几个工人笑起来。秃河听见自己名字,扔下苇席就颠颠跑过来,嘴角挂着块泥:“夏德昇,你说啥”他说话有点儿漏风,涎水顺着下巴往下滴。 王大善人赶紧打圆场:“秃河虽是成年人,但脑子......”他没说下去,只是拍了拍德昇的肩,“孩子,别较这个劲,好好干,等开春了给你涨工钱。” 夏三爷把德昇拉到一边,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解开是半块玉米饼子,还带着点体温。“拿着。”他声音压得低,“出来挣钱不是为了比高下,是为了盖房子。等把房子盖起来,咱们才能活的像样!” 德昇点了点头,咬了口饼子,粗粝的碴子剌得嗓子疼。他瞅着爹补丁摞补丁的裤脚,边角都磨白了。把剩下的小半块塞回爹手里:“爹,你也吃。” 夏三爷没接,硬塞进他棉袄兜里:“我不饿。”其实他从早上就没吃东西,揣着这半块饼子走了八里路。 为了赶工,土坯棚是用苇席和树竿子搭的,棚顶盖着油布,挡住了风雪,却挡不住寒气。旁边的大锅烧着热水,冻土被刨开后泛着黑褐色,掺了切碎的麦秸,泼上热水活成泥,腥气混着热气往人脸上扑。 夏三爷攥着德昇的棉袄后领,把他往棚里拽:“跟紧点儿,别碰那些刚扣好的湿坯子,碰坏了就白干了。” 德昇的棉鞋踩在结着冰碴的地上,“刺啦”一声滑了半步,赶紧抓住爹的胳膊。棚里的工人都在忙,坯刀剁在泥堆上“砰砰”响,模子扣在地上“啪啪”响,混着人们的咳嗽声,像支乱糟糟的曲子。 “三叔!”秃河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梁上淌着汗,手里甩着把坯刀就冲过来,刀上的泥浆甩得四处都是,“比划比划!” 他说话间就从背后扑上来,胳膊像铁箍似的勒住夏三爷的脖子。这傻小子总爱把人往泥里摔,哪里都当摔跤场。 夏三爷脖子一梗,没硬挣。他冲德昇使了个眼色,德昇赶紧猫腰躲到码得齐整的干坯垛后头。 “秃河啊,”夏三爷慢悠悠抄起泥拍子,往模子里摔泥,“你三叔这把老骨头,可经不住你折腾。” 话音刚落,秃河的坯刀“噗”地捅进他脚边的泥堆,黑褐色的泥浆溅了三爷的裤管。那裤子本来就脏,这下更看不出原色了。 “来嘛来嘛!”秃河勒得更紧,哈喇子滴在三爷的棉帽上。 三爷肩膀突然往下一沉,腰眼跟着拧了半圈。秃河百十来斤的身子竟顺着他的脊梁骨滑下来,“咚”地砸在草垛上,像块从房顶上掉下来的冻豆腐,半天没爬起来。 “你看你,”三爷直起身,拍了拍棉袄上的灰,“摔着了吧” 秃河“嘿嘿”笑起来,从草垛上滚下来,抓起块湿泥就往三爷身上扔:“三叔,你耍赖!” 泥块擦着三爷的耳朵飞过去,砸在苇席上,洇出个黑印子。周围的工人都起哄:“秃河加油!把三爷撂倒!” 德昇在坯垛后头攥紧了拳头。他看见秃河又抓起一大块泥,这回落得更准,正砸在三爷的后背上。棉袄立刻湿了一大片,寒气顺着布缝往里钻。 “爹!”德昇喊了一声,就要冲出去。 夏三爷回头瞪了他一眼:“别过来。”他转回身,抄起模子往泥堆里按,“秃河,咱来比赛扣坯子,谁扣得又快又方,明天我请他吃饼子。” 秃河一听有饼子吃,眼睛亮起来:“好!”他抓起坯刀就往模子里填泥,动作倒是快,就是填得不均,扣出来的土坯歪歪扭扭。 夏三爷的动作不快,却稳当。他先把麦秸和泥拌匀,掌心按在模子上,用坯刀刮去多余的泥,再轻轻一磕,块方方正正的土坯就落在地上,棱角分明。 “看清楚了”他慢悠悠地说,“土坯要像人一样,站得直,才经得住风雨。” 秃河学着他的样子,可手不听使唤,要么把泥填少了,要么刮得太狠,扣出来的土坯不是缺个角就是扁塌塌的。 “三叔,你这咋整的”他蹲在地上,看着三爷扣出的土坯排成队,像小城墙似的。 “我年轻时候,跟着北大庙的老和尚种过菜。”夏三爷放下坯刀,往手心里啐了口唾沫,“干啥都得有章法,急不得。” 正说着,秃河突然从背后扑上来,这回是想把三爷抱起来扔泥堆里。他力气是真不小,胳膊一使劲,竟把三爷抱离了地面。周围的工人“嗷”地叫起来,拍着手喊:“秃河赢了!” 德昇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可就在秃河要往泥堆里甩的瞬间,夏三爷肩膀猛地往下一沉,同时身子往左边一拧。 秃河只觉得怀里的人突然变轻了,像抓着团棉花,手一松,三爷顺着他的胳膊滑下来,脚在地上一绊,秃河自己反倒往前扑去,“噗通”摔进泥堆里,整个人都成了泥猴。 “这叫‘顺水推舟’。”夏三爷伸手把他拉起来。 秃河抹了把脸上的泥,突然“哇”地哭了。 夏三爷愣了愣,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他中午没舍得吃的窝头,硬邦邦的。“拿着。”他把窝头塞给秃河。 秃河接过来,啃了一大口,眼泪还挂在脸上,嘴里却“呜呜”地笑起来:“三叔,你真好。” 傍晚收工时,天已经擦黑了。北风更紧,刮在脸上像刀子割。工人们排着队领糊糊,玉米面糊里掺了点白菜帮子,热气腾腾的。秃河端着碗,凑到德昇身边,把碗里的白菜都拨给他:“给你吃。” 德昇没接,他看见秃河的手背上裂着好几道血口子,沾着泥,看着挺吓人。 “拿着吧。”夏三爷走过来,把自己碗里的糊糊往德昇碗里倒了一半,“秃河是好意。” 休息的时候,爷儿俩挤在通铺的角落里。德昇问:“爹,秃河为啥总找你闹” “他心里干净,想跟人亲近,就是不知道咋表达。”阳光映着夏三爷脸上的皱纹,“他娘死得早,爹跟着队伍走了,没人教他规矩。” “那他工钱为啥比我多”德昇还是有点不服气。 夏三爷沉默了会儿,指着棚外:“你看那些土坯子,有的干得快,有的干得慢,可最终都是要砌进墙里的。”他叹了口气,“人也一样,有的聪明,有的憨,可只要肯干,就都有用处。” 德昇没说话,他听见秃河在隔壁铺位打呼噜,声音又响又匀。 往后的日子,秃河还是总找夏三爷“比划”,但从没往德昇身上动过手。 有时候德昇扣坯子累了,秃河会默默帮他把坯模子刷干净;德昇的棉袄被风吹开了,秃河会笨手笨脚地帮他系上带子。 晚上收工,夏三爷把德昇叫到一边,解开自己的棉袍,这棉袍是他年轻时做的,里子都磨破了,但棉花还算厚实。“把这个给秃河送去。” “爹,那你穿啥”德昇急了,爹就这一件棉袍。 “我有羊皮坎肩。”夏三爷从包袱里翻出件坎肩,是用旧羊皮缝的,毛都快掉光了。 德昇抱着棉袍找到秃河时,他正蹲在灶坑口烤火,冻得直哆嗦。“给你。”德昇把棉袍往他怀里一塞。 秃河愣了愣,摸着棉袍上的补丁:“这是三叔的,” “我爹让给你的。”德昇别过脸,“穿上吧,冻死了没人跟我爹比划了。” 秃河把棉袍往身上套:“有点儿小,”秃河露出两排白牙:“暖和......真暖和......” 开春的时候,北大窑开始砌墙了。土坯子一块块砌进墙里,方方正正的,透着股扎实劲儿。 王大善人站在工地上,指着那堵墙说:“这墙结实,经得住风雨。” 韩庆年也来了,穿着新军装,胸前挂着枚像章。“三舅,你看!"他指着远处,“大马路也快修通了,以后物资运进来方便了,这车来车往会越来越热闹。” 夏三爷望着那堵正在长高的墙,墙根下堆着刚运过来的土坯,还是他和德昇、秃河他们大家一起扣的,在春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他想起韩庆年那天说的话。“共产党是给咱穷人打天下的”,现在他信了。这天下不是金銮殿,是老百姓手里的土坯,是能挡风遮雨的房子,是孩子嘴里的糖,是傻小子脸上的笑。 德昇拽了拽他的衣角,指着不远处:“爹,你看秃河!” 秃河正扛着根木梁往房顶上送,脚步还是有点顺拐,可腰杆挺得笔直。他还穿着三爷的那件棉袍,在风里晃晃悠悠,像朵开在春天里的花。 “是有点儿小了,回头让你娘再给他做一件。”夏三爷看着秃河,笑了。 冻土早已化了,泥土的腥气里混着青草的味道,是新生的味道。 夏三爷知道,这县城会越来越像样,日子也会越来越像样,就像他们扣的那些土坯,稳稳当当,踏踏实实,朝着天亮的地方长。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狐落凡尘

狐落凡尘

小兔作作
他,一个修道上万年的狐狸精为保持不老容颜必须定时吸取美女的精气她,不幸被选中了......上千年都没有触碰到过如此的美艳,他居然不忍伤害她,反而被其深深吸引住了意图颠覆人妖虐恋的他不惜耗费千年道行在过去和现代之间穿梭,只为这一世能与她厮守.....分享书籍《狐落凡尘》作者:小兔作作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狐落凡尘》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
都市 完结 237万字
东宫夺娇:嫡后另嫁高门

东宫夺娇:嫡后另嫁高门

醒时白雾
沈氏百年名门,为保正统皇室血脉即位,满门被仇家报复。只留下沈璐曦一个孤女,新皇为保沈氏一族血脉,赐婚东宫太子,及芨后成婚。沈璐曦成为有实无名的太子妃,太子北疆征战时,事无巨细操持东宫中匮,不惜填补上自己的十里红妆。谁知倾尽一切,却眼睁睁瞧着太子带回来心上人。她成了满京城的笑话。一山不容二虎,一宫怎可有两位太子妃?沈璐曦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嫁给背约之人,一枚免死金牌换来和离直到渣男太子后悔,再来敲
都市 连载 51万字
一切从停职开始

一切从停职开始

道云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勤勤恳恳工作的年轻,因为管闲事被停职,他的人生也在这一刻被改变。
都市 连载 175万字
山村小神农

山村小神农

郭半仙
山村小农民,玩转微信红包群,种果树,养雪翎鸡,建设最美家园。
都市 连载 145万字
无量宝珠

无量宝珠

雷神w
一颗价值三千大千世界的宝珠,从佛祖手中无意滑落。恰逢张义佛前许愿:佛祖,您老人家有那么多的宝珠,就赐下一颗给我吧。于是宝珠带着张义穿越了。且看他如何凭借至..
都市 连载 0万字
90后小道记事录

90后小道记事录

招财的肥喵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一位90后平凡小道士的成长经历,通过他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文明下的各种奇人异事。走阴,改命,十八层地狱,仙子,蟒精,龙女……各种奇幻经历等你来探索
都市 完结 4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