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码头静态测试
狐狸爱吃萝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军港,号静静地停靠在专用测试码头边,暗灰色的舰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随时都会融入背景消失不见。张飞站在码头观测台上,手中的平板电脑连接着分布在四周的数十台探测设备。 开始基准测试。张飞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码头回荡,所有探测设备启动,记录环境本底数据。 码头四周顿时活跃起来。雷达天线开始旋转,红外摄像机的镜头闪烁着微光,声呐阵列缓缓沉入水中。各种探测设备发出的低鸣声交织在一起,像是在为这场重要的测试奏响序曲。 林沐瑶快步走上观测台,将最新校准的数据递给张飞:所有设备已完成最终校准,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张飞快速浏览数据,点了点头:首先进行光学测试。调整光照条件,模拟不同时段的环境光。 工作人员开始操作大型照明设备,模拟从清晨到黄昏的各种光照条件。令人惊讶的是,在不同光线下,号的舰体颜色都在发生微妙变化,始终与背景保持着高度融合。 在晨光条件下,视觉识别距离降低至五海里! 在正午强光下,视觉识别距离降低至三海里! 在黄昏时分,视觉识别距离降低至两海里! 光学测试组的汇报声一次比一次激动。这些数据意味着,在肉眼观测下,号几乎可以在视距外交战。 郑海涛部长举着望远镜,难以置信地摇头: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位置,我根本发现不了它的存在。 张飞却显得很平静:光学隐身只是开胃菜。开始雷达测试。 雷达测试才是重头戏。码头四周布置了从l波段到ka波段的各种雷达,涵盖了现代海上探测的所有主要频段。 l波段雷达启动...未发现目标! s波段雷达启动...发现极微弱信号,信噪比不足以稳定跟踪! c波段雷达启动...信号强度低于探测阈值! 随着一个个频段的测试结果出炉,观测台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这些结果完全超出了最乐观的预期。 x波段雷达启动...操作员的声音突然停顿了一下,发现间歇性信号,但无法锁定! 张飞立即调出x波段的详细数据:这个频段确实是个难点。启动主动补偿系统。 随着他下达指令,号舰体表面的某些区域开始微调电磁特性。监控屏幕上,x波段的信号立即变得时断时续,完全无法形成有效跟踪。 太神奇了!雷达专家看着数据曲线,这种动态调整能力,完全颠覆了传统隐身概念! 接下来进行的是多基雷达测试。这是最先进的探测技术,通过多个雷达站协同工作,理论上能够破解任何单站隐身。 启动一号、三号、五号雷达站协同探测。 三个雷达站从不同角度同时照射号。在传统认知中,这种配置应该能够发现任何隐身目标。 然而测试结果再次让人震惊。协同探测系统接收到的信号支离破碎,根本无法重构出完整的目标图像。 这不可能...多基雷达专家看着屏幕上的杂乱信号,我们的系统连高尔夫球都能探测到! 张飞淡淡解释:你们的系统确实很先进,但我的设计专门针对这种探测模式。舰体表面的纳米结构能够对来自不同方向的雷达波产生相位干扰。 这个解释让在场的雷达专家们都陷入了沉思。他们从未想过,隐身技术竟然可以发展到这种程度。 红外测试同样取得了惊人成果。在红外热像仪的监控下,号的表面温度分布均匀得不可思议,完全没有传统舰艇那种明显的热特征。 舰体表面最大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红外测试组报告,这已经超出了我们设备的探测极限! 声学测试更是创造了奇迹。当水下声呐阵列启动时,监控屏幕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回声信号。 主动声呐回波强度降低百分之九十九! 被动声呐几乎探测不到噪声! 这些数据意味着,号不仅对雷达隐身,对声呐也同样有效。这在反潜作战中将是压倒性的优势。 现在进行综合测试。张飞下达新的指令,所有探测模式同时启动,模拟实战环境。 整个码头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各种探测设备全力运转。雷达波、声波、红外辐射交织成一张密集的探测网。 然而,号就像真正的幽灵一样,在这张网中若隐若现,始终无法被稳定捕捉。 太不可思议了!穆青山看着综合测试数据,声音有些颤抖,这简直就是海上隐身技术的革命! 张飞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要求:现在,测试它的极限。 他命令将探测设备的灵敏度调到最高,同时启动了号上所有的电子设备。这是最严苛的测试条件,旨在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漏洞。 果然,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一些微弱的信号开始显现。虽然这些信号强度很低,但在专业设备下还是能够被识别。 发现微弱的电磁泄漏! 检测到轻微的热特征! 声呐发现周期性低频信号! 各个测试组相继报告发现异常。这些都是在平常测试中很难发现的微小信号。 张飞不但没有失望,反而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很好,现在我们知道问题在哪里了。 他立即开始现场调整。通过远程控制,他优化了舰载设备的电磁屏蔽,改进了散热系统的工作模式,调整了推进系统的运行参数。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调整都是实时进行的。张飞一边分析数据,一边发出指令,整个过程流畅得如同在演奏乐器。 经过调整后,重新测试的结果显示,那些微弱的信号几乎全部消失了。 电磁泄漏降低百分之九十! 热特征强度降低百分之八十五! 声学信号消失! 这些改进让观测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飞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这种能力已经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理解范围。 张总工,一位资深工程师忍不住问道,您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找到问题根源的 张飞轻描淡写地回答:经验。当你见过足够多的系统,就能直觉地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这个回答让提问的工程师哑口无言。他知道,这种背后,是深不可测的技术功底。 测试进行到中午时,张飞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现在,让我们看看它在运动状态下的表现。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在码头进行静态测试是一回事,在运动状态下测试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会不会太冒险了安国邦担心地问。 张飞自信地说:如果连这种测试都通不过,那它就不配被称为隐身舰。 在他的坚持下,号缓缓驶离码头,开始在港区内进行低速机动。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在运动状态下,它的隐身性能依然保持得相当完美。 航速五节,所有探测系统仍无法稳定跟踪! 进行急转弯测试...隐身性能无衰减! 模拟靠泊操作...信号特征保持稳定! 每一项测试结果都在证明着这艘隐身舰的卓越性能。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运动过程中,舰体表面的隐身涂层始终保持着完美状态,没有任何剥落或损伤的迹象。 这种涂层的附着力太惊人了!材料专家看着实时监测数据,即使在急转弯时产生的应力下,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当号完成所有机动测试,重新靠回码头时,观测台上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每个人都明白,他们刚刚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郑海涛部长激动地握住张飞的手:张总工,这套隐身系统...它将彻底改变现代海战的形态! 张飞平静地回应:这只是个开始。真正的考验在远海。 他调出测试数据的总结报告。报告显示,号在雷达、红外、声学等所有探测手段下的隐身性能,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正常探测条件下,被发现距离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在多基雷达协同探测下,仍然能够保持有效隐身。 在运动状态下,隐身性能无衰减。 这些数据意味着,在现代海战中,号将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它可以在敌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接近目标,发动致命一击。 不过,张飞话锋一转,我们也要看到不足。 他指着报告中的几个数据点:在极端气象条件下,性能会有轻微下降。在长时间高速航行后,部分系统需要重新校准。 这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在张飞这里却必须解决。他立即开始部署改进方案,要求团队在下一阶段测试前完成所有优化。 张总工,林沐瑶忍不住问道,这样的性能已经超出我们最乐观的预期了,为什么还要如此苛求完美 张飞看着她,认真地说:在战场上,敌人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万无一失。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终于明白,张飞之所以如此追求完美,是因为他深知这些装备将来要在怎样的环境中使用。 测试结束后,张飞独自留在观测台上,看着夕阳下的号。这艘经过彻底改造的老舰,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神秘。 安国邦走过来,轻声汇报:张总工,刚刚收到消息,对方的航母编队已经开始向演习区域移动。 张飞点点头,目光依然停留在号上:来得正好。是时候让世界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海上幽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