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玄机子的闭关与传承嘱托
东湾砚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晨雾还未完全散去,清霄阁的书房内已亮起一盏油灯,灯芯跳动的光映在玄机子的脸上,也映着他手中那枚刻着 “清霄” 二字的墨玉掌门印。林砚与苏清欢站在桌前,看着师父指尖轻轻摩挲着印身的纹路,神色比往日更显凝重 —— 昨日玄机子突然召集他们,说要闭关突破修为瓶颈,这是福临山面临魔气威胁时,师父首次将宗门事务托付他人。 “我修炼已至金丹后期瓶颈,若不闭关突破,日后面对分体残魂恐难有胜算。” 玄机子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沉稳,他将掌门印轻轻放在桌上,墨玉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这枚印是清霄阁的象征,闭关期间,你暂代掌门之职,林砚。” 林砚上前一步,双手接过掌门印,指尖触到印身的微凉,心中瞬间涌起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低头看着印上的 “清霄” 二字,想起师父多年来的教导,从练剑到抗魔,每一步都离不开师父的指引:“师父放心,弟子定不负嘱托,守好福临山,等您出关。” 玄机子点点头,目光转向苏清欢,从书架上取下一个紫檀木盒,盒上缠着红色的丝线,显然是被妥善保管的重要之物。他解开丝线,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古籍,封面上写着 “上古镇魔录?隐藏卷”,字迹已有些模糊,却透着古老的气息:“清欢,你心思细腻,对符箓与古籍的领悟力强,这卷交给你。” 苏清欢双手接过木盒,指尖轻轻碰了碰古籍的封面,能感受到纸张的厚重。她曾在师父的书房见过《上古镇魔录》的正卷,却从未听说过还有隐藏卷:“师父,这卷里记载的是……” “是镇魔者的终极封印之法。” 玄机子的声音压低了几分,眼神变得格外严肃,“当年镇魔者封印魔主时,留下了两种方法,正卷记载的是基础封印术,这隐藏卷里的,是能彻底镇压分体残魂的终极之法。但此法消耗极大,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翻阅,更不可轻易尝试 —— 若强行使用,可能会伤及自身灵脉。” 苏清欢心中一震,连忙将木盒紧紧抱在怀中,像抱着一件易碎的珍宝:“弟子明白,定将它妥善保管,只在危急时刻取出。” 玄机子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亮起来的天色,晨雾正慢慢散去,能看到新弟子们在演武坪上练剑的身影,剑光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他回过头,目光落在林砚与苏清欢身上,语气里满是期许:“我闭关期间,若万魔窟出现紧急情况,林砚可凭掌门印调动所有弟子,包括精锐队与新弟子;必要时,用传讯符联系沙驼派,之前沙鸣留下的预警符还在,若需支援,捏碎即可。” “还有引气玉的秘密。” 玄机子顿了顿,补充道,“它与魔魂禁地的暗门息息相关,你们需逐步探寻,不可急于求成。引气玉的终极秘密或许藏在暗门之后,但在新弟子训练成熟前,切勿贸然前往万魔窟 —— 记住,保护好清霄阁,保护好山下的苍生,比个人修为,比探寻秘密更重要。” 林砚与苏清欢同时点头,齐声应道:“弟子谨记师父教诲!” 玄机子看着他们坚定的模样,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从袖中取出两个小瓷瓶,分别递给两人:“这是我炼制的‘固元丹’,能稳固灵脉,增强灵力。林砚你平日需统筹事务,还要指导弟子练剑,清欢你要制符、研究古籍,都需保重身体,别累坏了。” 林砚接过瓷瓶,瓶身上还带着师父手心的温度;苏清欢则将瓷瓶紧紧攥在手中,眼眶微微发红 —— 师父闭关前,仍在牵挂着他们的身体,这份关怀,让她心里暖暖的。 “闭关的地点在清霄阁后的密室,那里灵气浓郁,不易受外界干扰。” 玄机子整理了一下衣袍,将书房的钥匙交给林砚,“书房里的古籍与符箓图谱,你们可随时查阅,遇到不懂的,等我出关后再问。” 林砚接过钥匙,指尖轻轻捏着,这串钥匙不仅是书房的钥匙,更是师父托付的责任。他看着师父走向密室的背影,衣袍在晨光中轻轻飘动,步伐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牵挂。苏清欢站在他身边,紧紧抱着装有隐藏卷的木盒,目光也追随着师父的背影,直到密室的门轻轻关上,发出 “咔嗒” 一声轻响。 两人站在书房里,沉默了片刻。林砚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掌门印,又看了看苏清欢怀中的木盒,深吸一口气:“师父闭关期间,我们更要打起精神,不能让他担心。” 苏清欢点头,将木盒放进贴身的布包,指尖轻轻抚摸着布包的边缘:“嗯,我会加快符箓的制作,尤其是防御符与净化符,确保物资充足;你也要多关注新弟子的训练,尤其是巡逻时的安全。” 窗外的晨光越来越亮,演武坪上的练剑声也越来越清晰,带着少年人的朝气与坚定。林砚与苏清欢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景象,心中虽有对师父闭关的担忧,却更多的是接下责任的坚定 —— 他们知道,从接过掌门印与隐藏卷的那一刻起,他们便成了福临山的守护者,成了山下苍生的依靠。 密室的门静静关着,像一道无声的约定。林砚将掌门印小心翼翼地放进腰间的玉盒,苏清欢则将装有隐藏卷的木盒藏好。两人并肩走出书房,向演武坪走去 —— 新的一天开始了,他们还有很多事要做,为了等待师父出关,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风从山间吹过,带着晨光的温暖,吹动两人的衣摆,也吹向密室的方向,像在传递着无声的承诺:师父,我们会守好家,等您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