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容词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咦,这句话是元好问写的完全没印象啊~” “这大概就是那种诗句很出名,作者不太出名” “楼上的,应该和张若虚一样,我觉得~” “还真是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武侠小说也引用过,我还以为是金庸写的” “我也以为是~” ……… 视频解说词继续: “这一问,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炸出了层层涟漪,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据说啊,他写这首词是因为看到了“大雁殉情”的场景。 当时他就被这忠贞不渝的爱情给震撼到了,灵感就像火山爆发一样,瞬间喷涌而出,一首传世之作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原词,一起和博主欣赏一下吧~ 然后各朝各代的天幕上就出现了元好问的经典词。 原文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 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比翼双飞的大雁啊,你们共同度过了多少个冬夏。 既有欢聚的甜蜜,也有离别的痛苦,但这其中更有痴迷的痴情儿女。 殉情的大雁想必会说:在这茫茫的万里层云、皑皑的千山暮雪之间,形单影只的我,今后还能和谁相伴前行呢 当年汉武帝在汾水边巡游,箫鼓喧闹,如今早已一片寂寞,平林之上依旧弥漫着荒烟。 就算用招魂楚歌来招大雁的魂魄又有何用,山鬼也在风雨中暗自悲啼。 上天也会嫉妒这对大雁的爱情,不相信它们会像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 这痴情的大雁啊,将千秋万古地被后人铭记,引得文人墨客到此狂歌痛饮,来凭吊这千古奇情的雁丘。‖ 博主把译文和整首词都放出来了,大家可以看看咱们神童的文采。 大家就说厉不厉害把吧~)o( 天幕继续道: “元好问不仅在诗词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像一个文化的使者,积极地传播着知识和文化。 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就像他撒下的种子,在文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他就像一个超级大明星,粉丝遍布天下,大家都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 七玥觉得up主说得不够细致,既然说了培养优秀的学生那就说说看都有些什么人啊~ 不过视频肯定是不可能给七玥解答的。 解说还在继续: “不过呢,元好问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 他经历了金代的灭亡,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这些经历就像一把锋利的刻刀,在他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也让他的诗词更加深刻,更有内涵。 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沧桑巨变,让后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总的来说,元好问就是一个集才华、智慧和情怀于一身的“超级神童。”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他的诗词就像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越品越有滋味; 他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让人百看不厌。 如果你还不了解元好问,那可就out啦! 赶紧去读一读他的诗词,感受一下这位神童的魅力吧!” 接下来up主就放出了好几首元好问的词曲。 不得不说,还怪有些陌生的“熟悉感”。 评论区: “元好问啊,总感觉挺熟悉的,又好像挺陌生的~” “是金代啊怪不得~” “怪不得没什么人知道。(回复楼上)” “啊啊啊,古代的神童好多啊大家都说看看都有谁”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天资聪颖、才智过人的神童,他们在不同领域展现出非凡的天赋。 大家有没有要说的 我先开个头: 文学领域,首推曹植。 他可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神童。 被谢灵运称为:天下才共10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一斗,剩下天下人共分一斗。 -曹植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十岁出头便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 在其兄曹丕即位后,他以一首《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巧妙地以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用燃萁煮豆来形容兄弟相逼~ 既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又含蓄地表达了对曹丕迫害的不满和悲愤,令曹丕羞愧不已。” “曹植确实算神童~”(后面的人纷纷赞同。) “楼上的你这么说的话,我想到了一个人甘罗。 他算是政治方面吧。 不过只听说是拜为上卿大夫,其他的好像不知道了。” “咦,三国的曹植我知道呀,《洛神赋》,不就是他写的吗 至于甘罗好像听过名字,但具体事迹不清楚。” 七玥内心也跟着吐槽了一句。 “怎么没有人说我们唐朝的骆宾王呢他可是7岁作的《咏鹅》哦。” “啊,原来7岁就写出了这需要我们背的诗吗6666” “好吧,怎么就歪楼了呢咱们不是在说元好问吗” “对啊,对啊,听博主介绍的元好问挺牛的,还是教育家。 那他的学生有些什么人啊” “楼上的你说错了,元好问是金末元初着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我可是学历史的。 元好问学问渊博,门生众多,为当时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比较知名的是这三位学生: 1.郝经,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