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容词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又是一个下班回家后躺在床上的时间,七玥打算刷一个历史视频就睡觉。 各朝各代也同步开启了天幕。 “他是大宋最有名的美食博主,是文学圈的顶流爱豆,还是水利专家,社交达人,被誉为“文科全才。” 看到这儿,很多朝代的人们心中充满了疑惑,是谁有如此多的头衔 居然能叫“文科全才”,试问有谁称得上“全才” 视频就在大家的疑惑中缓缓拉开了序幕。 “本期视频让我们一口气儿看完苏轼的一生~” “啊,原来是东坡大大哇~我喜欢!” 七玥开心σ 视频还在继续: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梅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的后人,他有着摩羯座最显着的特点———乐观。” “咦,又是星座的说法…!?” 七玥内心思量着,倒要看看摩羯座怎么就乐观了 —————— “母亲程夫人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对小苏轼和苏辙的管教很严格。 父亲苏洵27岁时才浪子回头,发奋读书,认真教育孩子。 正当他沉浸在入仕的喜悦中时,忽然接到了母亲病故的噩耗。 父子三人怀着悲痛的心情匆匆赶回老家为母奔丧。 当时的丁忧制度规定官员的直系长辈去世以后必须暂时辞去官职,在家守孝三年,哪怕是当朝宰相都不例外。 1059年,兄弟俩守丧期满,苏洵带着儿子和儿媳全家前往京城。 借钱买了栋别墅,还得还起房贷,先不管,住着开心就完事儿了。 不久后,苏轼参加了公开评议朝政的政策考试。 他的政策被列为三等。 为百年第一,宋仁宗评价他是个可以做宰相的人才,但苏轼这一生却从未做过宰相。 1061年,苏轼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一府判官,相当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任职期间得到了大众的五星好评。 1065年,26岁的发妻王弗去世,这对苏轼打击很大。 但是三年后他便娶了王弗的堂妹,比他小11岁的王润芝。tt 后来逐渐成了陪他走过艰难岁月的贤内助,不过苏轼始终惦念着王弗。 10年后,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他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诗: 十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 王弗离世不久后,苏洵病逝。-_-# 两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1069年,苏轼回到京城。 这时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许多反对新法的官员都被迫离京,其中就包括赏识苏轼的欧阳修。 耿直的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惹怒了王安石。 于是派人向宋神宗打他的小报告,苏轼佛(fo:佛系的意思,因为有读者反馈,所以注解一下。)了,不用你赶,我自己会走。 于是申请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相当于杭州副市长。 1071年,苏轼带着家属风尘仆仆来到杭州,随后在这个美丽的江南水乡度过了一段惬意的时光。 这期间他写下数10首诗词,最着名的莫过于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成了西湖的评语。 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在杭州,他收了沦落歌舞班的王朝云为侍女。 6年后,18岁的王朝云被纳为侍妾。′_>` 1074年秋,被调往密州及山东诸城任知州。 两年后的中秋节,官场失意,佳节思亲,他写下名扬后世的《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77年,又被调到徐州任知州,黄河决口,洪水暴涨,他亲自带人堵塞城墙缺口,保全徐州城。 1079年,调任湖州知州。←_← 刚办好入职手续,就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其中的一些话如“鱼不是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说他对皇帝不忠,死有余辜。 还从苏轼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具有讽刺含义的句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久后苏轼被御史台的立案逮捕,押往京师。 受牵连者达数10人,这就是北宋着名的“乌台诗案”。 这次巨大的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新党们纷纷想置他于死地,苏辙想方设法的营救哥哥。 上书请求用自己的官职为老哥赎罪,还有不少有识之士也上处为他求情。 包括当时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也上书说: “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 多亏了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的“不杀日大夫”的国策。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苏轼总算保住了小命儿。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如今的湖北黄冈。 这个职位相当低位,没啥职权,苏轼刚到黄州就写了一首自嘲的诗: 说我这半辈子为了一张嘴忙碌,老来事业一片荒唐; 又夸黄州的鱼好吃,看到竹林就好像闻到了竹笋的香。 看来美食博主的身份是瞒不住了,但他时常也会emo,毕竟生活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为了排解心中郁闷,他四处游玩,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达到了艺术生涯的高峰———— “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_ 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恍惚;?_? 有“寂寞沙洲冷”的凄凉; 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思, 还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 他最好的书法《寒食帖》也是在这时期创作的。 很快他就适应了黄州的生活,不上班儿的时候,带着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靠着种田挣点儿生活费补贴家用。 还给自己起了个别号“东坡居士”。?? 这也是“苏东坡”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