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去镇上
飞越千山万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父子三人走后,赵青想着一个上午忙着,渴了就喝的罐子里装的水, 也没时间烧水,就和弟弟一个人端锅,一个人拿罐子去打水。小桶装的泥巴,大桶自己和弟弟也提不动。 姐弟俩把水烧好一锅凉着,各自喝了一碗。 赵大牛不一会,就给姐弟俩送饭来了,一人两个巴掌大的粗粮野菜饼,从粗陶盆里倒出来两碗粟米粥,这算不错的饭了。 “你们俩快吃吧!我已经吃过了,这个粗陶盆就留给你们用了。” 赵大牛说完就去挑水,继续泡泥巴下午干活好用。 “大牛哥,你歇歇吧!” “不用,我不累。” “大牛哥真能干。”赵小山吃着菜饼道。 “是啊!大牛哥就像老黄牛一样勤劳。” 赵青笑道,自己也拿起菜饼,一口粥一口饼的吃了起来,肚子早饿了。没有多少油水的饭菜不抗饿啊!明天去镇上一定多买好吃的。 “小山,明天你也和我一起去镇上,给你买两身新衣服,再买些好吃的点心。” 赵青小声和弟弟说道。 “真的,姐姐我也一起去吗”小山的眼里闪着惊喜。 “对,你也一起去,你还小在家也帮不上忙,我们早上去镇上买着吃。” 小山头点的,如小鸡啄米般,把赵青逗笑了。 等赵大伯来时,一起带来了赵二牛。 让他把整理好的茅草,站在竹梯上递给赵大牛,没怎么做过事的赵二牛,只能憋屈的在他爹眼皮子底下干活儿。 一个下午,多个人干活,屋顶的茅草都散的整整齐齐的。 赵青看着崭新的茅草屋,真好啊! 看着有些斑驳的墙体,这外面的墙体也要糊上一层黄泥,既可以冬天保暖,夏天凉快,这样也等于盖了一个新的房子。 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住着茅草屋,不是上辈子好多人心中的桃花源吗 “大伯,您看墙体是不是也要糊一层黄泥啊!” 赵青走到正在清理,剩下茅草的赵水生面前问道。 赵水生抬头看看,也是啊! 茅草全部换了新的,就成了新屋顶了,墙体是要重新糊一遍。 “好,等下我和你大牛哥一起,糊墙很快的。” 赵大牛从房顶下来后,又用小推车挖不少黄泥用水泡着,就开始和他爹往墙上抹黄泥。 黄泥里加些剁碎的稻草增强黏性,剁稻草的活就安排过了赵二牛。 活不重,但是他可从来没有老老实实干过这么久的活,还是被人盯着干。 他在心里再次把赵青骂了个狗血淋头,赵大伯如何看不出他的拖拉和不情不愿。 心道,以后要做什么都带上他,省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二流子。 院子的杂草被姐弟俩割出来一大片了,也把赵青累的不轻。 墙体被父子俩很快抹一遍,等晾干后再抹一遍。 赵大牛也不闲着,又开始做砖坯。 当看着赵大牛都做好了几排的土砖在那晾着时,惊到了。 “大牛哥真是厉害呀!我觉的没有多大一会功夫就做出那么多砖坯了,大伯把大牛哥教的,真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赵青好话不要钱似的,把赵大牛夸的不好意思了。 赵大伯心里也美滋滋的。 越看小儿子的懒惰样子越不顺眼,这是应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 赵青一个下午就看到,赵二牛瞅着空,瞪了姐弟俩好几眼,自然要给他不动声色上上眼药。 心道,看你赵二牛以后还能有时间来欺负我们不。 姐弟俩也要快点成长起来,赵青心中也瞬间有了紧迫感。 几人一直干到天麻麻眼,赵大伯才让停下来。 他们父子三人收拾东西回家,临走叮嘱赵青明天起来早一点,到他们家门口等着。 赵青和弟弟赶紧煮上一锅粥,幸好大牛哥已经给挑好了一缸水,大缸就放到了西间偏房。 她赶紧又把旧被褥铺炕上,俩人摸黑各吃了一碗粥,又烧了一锅热水,在木盆里洗脸,泡了脚。 没有油灯用,做事都是摸黑来,赵青也不敢把夜明珠拿出来用,怪不得古代都是早睡早起的, 心中有事,赵青夜里睡的不沉,觉得没睡一会,天还黑着就听到了敲门声。 “小青,起来了。”是大牛哥的声音, “哎,这就起来。” 赵青答应着又推了弟弟一把, “小山,起来穿衣服了,今天去镇上了。” 小山一听去镇上,瞌睡虫跑走了,一骨碌爬了起来。 赵青又把姐弟俩放在土炕上的另一套衣服摸出来,实在是昨天穿的衣服,干了一天活太脏了。 姐弟俩摸黑穿好衣服打开门,门外赵大牛还等着。 昨晚上回去,赵水生就和村长家租好了牛车,去趟镇上,一个来回十文钱。 今天早上不放心,又让赵大牛叫赵青起床。 “大牛哥,走吧!” 赵青把门关好,赵大牛看到赵小山也起来了。 “小山也去镇上吗” “对,我要给他买身衣服和鞋子,让他试穿一下看合身不。” 三人说着话朝村子走去,走到赵大伯家门口,牛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 赵水生和王氏,赵二牛赵桂花都在,这是全家一起去啊! “小青啊!快上车,让你大牛哥赶车。” 赵大伯对赵青姐弟俩招呼道。 “哎,大伯,大伯娘,二牛哥桂花姐。” 叫了一遍人,赵青拉着弟弟坐在赵大伯旁边了。 只听到王氏的一声“哼”声,赵青装作没听到一样。 牛车上还放着,一大一小两个带盖的竹背篓,买些小东西放着也方便。 赵大伯:“咳,小青啊,我本不打算去的,想着你要添置的物件不少,你大牛哥成亲的东西也要再添些。” 这是给她解释和昨天说好的不一样吧! “大伯,应该的。” 赵青才不管这些人去不去的,只是自己多买东西不太方便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天还黑着,赵大牛就是牵着牛在慢慢的走,等到可以看见路了,再坐牛车上赶着走。 牛车摇摇晃晃,赵青搂着弟弟迷糊了一会。 赵大牛稳稳赶着牛车到镇上时,用了一个半时辰,天已大亮,赵青也醒了。 把牛车赶到寄放处,需要一文钱,一群人下了车。 赵大伯和赵大牛各自背了个竹篓,王氏手里挎个竹篮,穿了一件蓝色粗布斜襟褂子,下身黑色粗布裤子,一双黑布鞋,身上补丁少些,这也是乡下人最好的衣服了。 赵桂花一身蓝色粗布衣,只在手肘和膝盖那里有补丁,就算是最好的衣服了,她低着头跟在王氏身后也不理赵青。 赵二牛穿一身灰色的粗布棉衣,和他爹大哥身上的一样,衣服上补丁也不少,王氏洗的都很干净。 看看街上的人大多都如此穿着,小点的孩子都是补丁打满身的,也不稀奇,勤俭持家的女人把补丁衣服也打理的针脚细密,干干净净的。 赶在农闲时,也有大人带着自家孩子来镇上,买上一粒饴糖或者一个白面馒头,就可以让孩子们高兴几天,在小玩伴的面前也有了吹嘘的资本。 几个没怎么到过镇上的孩子,睁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一切。 街上赶早的,附近村里人已来的不少,提着自家地种的蔬菜,鸡蛋卖了,好换些油盐日用的。 人来人往,包子铺里的香味飘散开来,没吃早饭的众人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叫起来。 赵大伯左右看看,没见到村里的熟人,有点犹豫要不要每人买个包子解解馋。 白面馒头一文钱一个,当然也有便宜点的黑面馒头,两文钱三个,大肉包子两文钱一个。 普通乡下人谁也不舍得买着吃,都是在家垫下肚子,来镇上买完需要的东西,就匆忙往家赶。 可是赵大伯刚得了一大笔银子,心里自然想把家里添置一番,只是他没有什么成算。 他们一家人每年下来,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跟本剩不下几文钱,何况为了给赵大牛定亲也是勒紧了裤腰带的。 正为娶亲发愁呢! 要不然也不会赵青发烧没钱看病,没钱买药,就看自己造化了。 借钱看病,认识的都是没钱的,钱借到手了,还担心收成不好不上呢 赵青也饿了,但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能买个白面馒头吃就不错了。 把赵大伯叫到一边小声道: “大伯,早上大家都没吃饭吧!一人买个白面馒头吃就行了。” 她反正现在手里除了整锭银子,没有一文钱。 “好,一人一个馒头就行。” 他让王氏去买几个白面馒头,一人一个就行。 王氏一听,还有些舍不得,一共七个人,她买了四个白面的,三个黑面馒头。 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赵青似笑非笑的看着,赵水生上前抢过,王氏手里用油纸包的馒头,瞪了王氏一眼。 赵水生先拿给赵青姐弟一人一个白面馒头。 “谢谢大伯。” “谢谢大伯” 小山也小声道谢。 “谢什么,你们快吃吧!” 给大儿子一个白面馒头,自己拿了个黑面的馒头。 剩下把纸包递给王氏:“你自己看着办!” 王氏气的干瞪眼,街上人多,她也不好开骂。 赵二牛眼巴巴的看着他娘手里的馒头,嘴里口水咽了咽,伸着手:“娘,给我白面馒头。” 王氏递给小儿子一个白面的,剩下的两个黑面馒头,只能她和赵桂花一人一个。 要不是想着当家的,让她看见那么一大锭银子,她不会让那两小崽子吃白面馒头的,她也狠狠瞪了一眼,正香甜吃着白面馒头的姐弟俩。 没爹没娘的拖油瓶,他们也配! 赵桂花心里也气的要命,她不知道自家现在有了不少银子,只道他爹对赵青姐弟也太好了。之前他爹可不管他们姐弟吃什么,吃多少。 赵青看的好笑,何必呢! 几人站在街边吃完馒头,赵青拉着赵水生朝一边去。 “大伯我们有钱也不能让人看出来,今天就买些急需用到的,过几天咱们再找个借口去趟县里。” “要不然,虽然我们没有多少亲戚在这里,但是熟悉的邻居要是向你借钱,你借是不借……” 赵水生脸色一变,是啊!不借得罪人,借了还不上,也成仇人。 自己只有一个房头的人了,还不是原本住在这的村民,势单力薄啊! 万一有人起了歹心……自家可没有帮手。 赵水生瞬间出了一身冷汗,哎!自己还给王氏这婆娘看了一锭十两的银子。 虽然剩下的还没机会说,但是十两银子对自家之前穷的叮当响,那就是笔巨款。 今天把家里仅有的几十文都带上了,又租村长家的牛车,怪不得村长用你发财了的语气问自己,用牛车有什么大事要办。 当时自己也没多想,只说要给赵青家买些需要的东西。 所以今天王氏说带着孩子一起来,自己也没动脑子就答应了,还准备大肆采买呢! 幸好有小青提醒,好险! 赵水生想通后,让王氏和自己一起走到一边,一再叮嘱,让她不能露出口风,特别是孩子面前。 王氏一听也觉出不妥来,忙连连点头。 赵水生就回过头来看着赵青到:“小青啊!我让你大伯娘和桂花姐先去买些针线这些小东西,我和你大牛哥给你去买些粮食,你看你跟谁一起啊!” “大伯,我跟你们一起吧!” 赵青自然要跟着赵大伯一起,一大锭银子还要换成铜板呢! 最后王氏带着女儿和小儿子一起去针线铺子,赵青姐弟跟在赵水生赵大牛身后。 “大伯,是不是要把整钱换成散的好花用”赵青拉拉赵大伯的衣袖掩上嘴巴小声问道。 “对,走吧!我先带你们去银号。” 赵大伯对镇上还算熟悉,镇子名称凤凰镇,虽不大,各种铺子也齐全。 从镇上再到县城就有些远了,八十里山路,加上村子那一段有一百里路了。 村子里没几人去过县里,路远没钱,能用上的东西,镇上也买的到。 去县里一趟天黑前赶不回来,要在县里住上一夜,谁也舍不得花那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