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西来的阴影与太子的觉悟
换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百零六章 西来的阴影与太子的觉悟 东南市舶司税收的再次异动,如同一声沉闷的警钟,在帝国高层敲响。来自西方航路的贸易挤压,比海盗和走私更为棘手,它意味着帝国在海洋上面临的,不再是零散的挑战,而可能是一个体系化的、实力未知的竞争对手。 鸿胪寺加紧了对往来商旅的询问,零碎的信息逐渐拼凑出一个模糊的轮廓:在“大秦”以西,确实存在一个庞大的、被称为“萨拉森”的商贸联盟,他们拥有强大的舰队,控制着从西方通往极西之地的关键航道和诸多物资产地。近年来,这个联盟似乎变得更加活跃和具有侵略性,开始向东扩张其商业影响力,挤压传统上由大唐和“大秦”商人主导的贸易空间。 “萨拉森……”李瑾咀嚼着这个陌生的音译词,眉头紧锁。一个“大秦”尚未完全摸清底细,如今又冒出一个“萨拉森”。帝国的西进战略,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平坦。 “看来,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草原上的狼,还有海上的鲨。”林薇轻声道,她的目光落在巨大的世界海图上,那片被标注为未知的西方海域,此刻显得格外深邃而危险。 \ \ \ 外部压力骤增的同时,帝国内部关于太子李昊的争议,也因他那份《神都水利蓝图》的流传(尽管只在极小范围内)而再次浮出水面。 一些保守派官员虽然不敢再公开抨击皇后,却将矛头转向了太子。他们私下议论,储君“不务正业”,“沉迷机巧”,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甚至有人隐晦地提出,当为太子增选几位“德高望重”、“精通经史”的师傅,以“匡正其心”。 这些流言不可避免地传到了李昊耳中。少年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朝堂的、针对他个人志趣的恶意。他把自己关在格物苑里,对着那些冰冷的齿轮和杠杆发了很久的呆,连最心爱的水力模型都无法让他提起精神。 林薇找到他时,他正坐在一堆图纸中间,眼神有些迷茫。 “母后,”他抬起头,声音带着委屈,“儿臣只是想做一些有用的事,为什么他们要说儿臣的不是” 林薇在他身边坐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一张他设计的齿轮结构图,问道:“昊儿,你看这个齿轮,它为何能带动更大的轮子转动” 李昊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答:“因为……因为它小,转得快,力臂短但转速高,通过啮合传递给大齿轮,就能产生更大的扭矩……” “没错。”林薇点点头,目光温和却深邃,“小齿轮要带动大齿轮,就需要找到正确的啮合点,承受更大的压力,有时甚至需要其他齿轮辅助传动。治理天下,也是如此。你的想法很好,就像这小齿轮,充满活力。但要推动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仅仅有好的想法是不够的,你需要找到与朝堂、与天下臣民‘啮合’的那个点,需要承受压力,甚至需要借助其他的力量。” 她看着儿子似懂非懂的眼睛,继续道:“有人反对你,并非完全因为你的想法是错的,也许是因为你的方式,或者因为你的想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为君者,不仅要明辨是非,更要懂得如何驾驭人心,如何平衡各方。这比设计最精妙的机械,要复杂千万倍。” 李昊沉默了很久,眼中的迷茫渐渐被思索所取代。他低头看着自己画了无数遍的图纸,又想起父皇每日批阅如山的奏章和那永远舒展不开的眉头。 “儿臣……明白了。”他再抬起头时,眼神里多了一丝以往没有的沉静,“儿臣不会放弃格物,但儿臣也会好好学经史,学治国。儿臣要做的,不是只会造水车的工匠太子,而是……而是能用格物之理,更好地治理天下的皇帝!” 这一刻,林薇在儿子身上,看到了痛苦的蜕变和成长的觉悟。他正在努力将个人的热爱,与帝国的责任进行融合。 \ \ \ 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就在李昊做出觉悟后不久,北境传来噩耗。 黑狼部利用一条极其隐秘、未被“地听”发现的狭窄地道,成功将大量“毒火雷”运送至铁山关一段城墙之下并引爆。虽然城墙并未完全坍塌,但一段近十丈的墙体严重开裂,守军死伤数百。兀术趁势发动猛攻,郭猛率军血战一昼夜,才堪堪将敌军击退,但铁山关防线,已出现了致命的缺口! 军报送到长安,字里行间都透着惨烈与危急。郭猛在奏报中直言,急需援军、工匠和大量建材,抢修关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北境告急! 朝堂之上,气氛瞬间凝重到了极点。所有人都明白,铁山关若失,北境门户洞开,黑狼骑兵将长驱直入,生灵涂炭! “调兵!调拨一切所需物资!工部、将作监,立刻选派最得力的工匠,携带工具材料,火速北上!”李瑾没有任何犹豫,一连串命令脱口而出。 然而,兵员、粮草、军械都好说,但精通筑城、修复的熟练工匠,尤其是能在战时紧急施工的大匠,却一时间难以凑齐足够数量。 就在这时,一个清亮而坚定的声音在殿中响起: “父皇!儿臣愿往!” 众人愕然望去,只见太子李昊出列,躬身请命。 “胡闹!”李瑾想也不想便斥道,“北境刀兵凶险,岂是儿戏!” “父皇!”李昊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儿臣并非要去阵前厮杀。儿臣在格物苑,与将作监大匠学习多时,对筑城力学、材料应用略有心得。儿臣愿亲率格物苑精通工程之博士、工匠,北上铁山关,协助郭都督勘察损毁,规划修复!儿臣保证,绝不涉险,一切行动听从郭都督安排!”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沉凝:“况且,北境将士正在浴血奋战,儿臣身为储君,若此时不能为国分忧,与将士同甘共苦,将来有何颜面君临天下” 一番话,掷地有声,让整个紫宸殿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看着那个尚且年幼,却在此刻展现出惊人勇气与担当的少年储君。他不再仅仅是那个沉迷于机巧的太子,他的身上,开始浮现出属于未来帝王的轮廓。 李瑾看着儿子,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决然,心中震动。他深知此去危险,但……这或许是磨炼太子最好的机会,也是向天下彰显皇室与军民同心的重要姿态。 他与林薇交换了一个眼神,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担忧,但也看到了同样的决断。 “准!”李瑾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着太子李昊,为北境抚军修缮使,率格物苑博士、将作监工匠百人,即日北上,协助郭猛修复铁山关!一切事宜,需听从郭猛节度,不得有误!” “儿臣,领旨!”李昊重重叩首。 太子的第一次远行,目的地并非繁华江南,而是烽火连天的北境边关。帝国的未来,将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迎来它至关重要的一次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