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凯旋的阴影与星海的涟漪
换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章 凯旋的阴影与星海的涟漪 铁山关大捷的凯歌,伴随着太子李昊智勇双全的事迹,如同浩荡春风,迅速吹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长安朱雀大街两侧,万人空巷,百姓翘首以盼,迎接凯旋的太子和北境将士。 李昊没有乘坐銮驾,而是与萧琰等将领并骑而行。他褪去了出征时的青涩,眉宇间多了几分风霜磨砺出的坚毅,目光扫过欢呼的人群,沉稳而内敛。他身后,是经历了血火洗礼的边军精锐,虽然队形不算齐整,但那股百战余生的肃杀之气,足以让任何人心生敬畏。 紫宸殿内,李瑾亲自为儿子和有功将士设宴庆功。觥筹交错间,赞誉之词不绝于耳。那些曾经非议太子“不务正业”的声音,此刻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天纵奇才”、“社稷之福”的称颂。 李昊恭敬地回应着每一位大臣的祝贺,言行举止得体,但只有坐在他身旁的林薇能感觉到,儿子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边关的惨烈,生命的脆弱,胜利的代价,都已在他心中刻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庆功宴后,李瑾单独将李昊留了下来。 “昊儿,此次北境之行,你做得很好,超乎了朕的预期。”李瑾看着儿子,目光中充满了欣慰与复杂,“你证明了,格物之用,并非虚言。但也当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儿臣明白。”李昊低下头,“儿臣见到了太多伤亡……那些‘火粘弹’,虽解了关墙之危,却也烧死了无数敌兵……儿臣只是在想,若能以更小的代价,换取和平,或许才是真正的强大。” 李瑾微微动容,他没想到儿子在胜利的巅峰,思考的竟是这些。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能有此心,甚好。为君者,当有霹雳手段,亦需怀慈悲心肠。这其中的平衡,需要你用一生去体会。” \ \ \ 太子的凯旋与成长,冲淡了朝堂上因王适之案和《劝学疏》带来的压抑,帝国似乎步入了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阶段。苏文清的币制革新借此东风,推广速度加快;科举改革也在稳步推进,第一批兼修格物、新算的“特科”士子即将步入仕途;甚至连东南海贸,也因北境压力的缓解和朝廷的持续整治,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然而,就在这一片向好之中,来自望唐堡关于“信息发送”的绝密报告,被送到了李瑾和林薇手中。 “……能量波动剧烈而短暂,信息结构无法解析,但其指向性明确,与星图坐标吻合……博士们推测,触发条件可能与大规模、高强度的能量释放有关(如北境战事之火器应用)……” 报告中的每一个字,都像冰锥般刺入帝后二人的心中。 “他们……真的在‘汇报’。”林薇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我们在这里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对火药这类‘禁忌’技术的应用,都可能被记录,并被发送往那个未知的坐标。” 李瑾沉默地看着报告,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敲击。胜利的喜悦被这突如其来的警告彻底冲散。他感觉自己仿佛一个在舞台上卖力表演的伶人,而台下,却坐着一位冷漠的、随时可能叫停甚至掀翻舞台的观众。 “望唐堡……不能再留了。”李瑾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决绝,“‘烛龙计划’必须立刻执行!” 他不能再冒险让那个危险的遗迹和信标继续存在。无论“守望者”是善意还是恶意,帝国都不能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未知存在的态度之上。 \ \ \ 就在李瑾下定决心,准备下达最终摧毁命令的前夕,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来到了鸿胪寺——沉寂许久的“大秦”使团正使,请求紧急觐见。 李瑾在偏殿接见了他。 这位“大秦”正使的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他甚至省略了所有外交辞令,开门见山地说道:“尊贵的大唐皇帝陛下,我代表元老院,向您传达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关于那些‘守望者’。” 李瑾瞳孔微缩,不动声色:“哦愿闻其详。” “根据我们古老典籍的记载,以及……我们与‘守望者’有限的、不愉快的接触经验,”正使斟酌着词句,“他们是一个极其古老而强大的文明……的‘清理者’或者‘园丁’。他们并非创造者,而是维护者。维护着某种……宇宙的‘秩序’。” “秩序”李瑾追问。 “他们视某些技术的过早发展和滥用,为必须修剪的‘杂草’。”正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尤其是……涉及能量本质、空间跨越以及……生命形态强行改造的技术。一旦某个文明触碰了这些‘禁忌’,并达到一定规模,‘守望者’便会出现。他们的手段……通常不是交流,而是……清理。” 他抬起眼,直视李瑾:“我们注意到,贵国在能量应用(指火药)和机械制造领域,进展迅猛。而望唐堡的遗迹,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信标。此次北境战事引发的能量波动,恐怕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关注’。那次信息发送,很可能是一次……警告,或者,是清理前的最后一次确认。” “清理……”李瑾重复着这个词,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 “我们无意干涉贵国内政,”正使微微躬身,“但出于……同为人类文明的火种考量,我们建议贵国,立刻停止对那处遗迹的一切研究,并……严格限制相关技术的扩散与应用。否则,下一次到来的,可能就不是警告了。” “大秦”使团离去后,李瑾独自在偏殿中坐了许久。“大秦”人的警告,与望唐堡的发现相互印证,将最坏的可能性摆在了他的面前。 “守望者”不是盟友,甚至不是中立的观察者,他们可能是……文明的刽子手! 帝国这艘刚刚驶出浅滩、准备扬帆远航的巨轮,前方等待着的,不仅是风浪与暗礁,更有可能是一双来自深空、准备将其彻底抹去的冰冷之手。 李瑾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繁华依旧的长安城。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宫墙,穿透了云层,投向了那片浩瀚而危险的星海。 他知道,帝国的下一个抉择,将关系到整个文明的存续。